一种夹钳式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6175发布日期:2018-12-07 22:2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钳式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夹钳式压力锅。



背景技术:

压力锅是在高于常压的环境下烹饪,所以可以快速将食物煮熟。压力锅一般会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内设有内胆,锅盖包括内盖,内盖上设有密封圈,内盖与内胆密封形成压力烹饪腔体,通过在内胆内放置食材,可以进行压力烹饪。由于内盖与内胆密封形成了压力烹饪环境,所以压力锅还设有承压结构来确保安全烹饪。

常见的承压结构一般有以下两种:

其一是转动的锁盖,锁盖上设有盖牙,相应的锅体上设有锅牙,通过转动锁盖实现锅盖与锅体的锁合或解锁。这种压力锅的锅盖一般包括内衬,内衬与锅体铰接,锁盖吊装在内衬上,所以其为连体式压力锅,即锅盖与锅体不可完全分离。

其二是设置径向移动的夹钳,通过夹钳向内移动来使锅盖与锅体锁紧,通过夹钳向外移动来使锅盖与锅体解锁。其一般应用在分体式压力锅上,即锅盖与锅体可以拆卸分离。可参考图1,其夹钳1’一般包括驱动部11’和卡爪12’,卡爪12’用于夹持内盖2’和内胆翻边,驱动部11’用于接受驱动组件的驱动使得夹钳径向移动。而且驱动部11’一般都是焊接在卡爪12’上。这种压力锅的锅盖没有与锅体铰接的内衬,为了节省锅盖的厚度,所以驱动部11’一般都是贴合在内盖2’上移动,所以驱动部11’与卡爪12’基本平齐或略微高于卡爪12’。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钳式压力锅,可以提升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夹钳式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内衬和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内胆口部设有外翻的内胆翻边,所述锅盖上设有夹钳,所述夹钳包括卡爪,所述内衬上设有避让槽,所述夹钳穿过所述避让槽以使所述卡爪位于内衬下表面,所述卡爪卡合所述内盖和内胆翻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卡爪包括上卡面和下卡面,所述下卡面与内胆翻边具有第一间隙,所述上卡面与内盖具有第二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夹钳移动设置在所述内衬上,所述夹钳移动到锁合位置时,所述内盖和内胆翻边位于卡爪内,所述夹钳移动到解锁位置时,所述内盖和内胆翻边位于卡爪外。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夹钳的移动行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卡爪在内衬上的投影位于避让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盖为金属内盖,所述内衬为塑料内衬,所述塑料内衬与锅体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夹钳还包括驱动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驱动部和卡爪,所述驱动部位于内衬上表面,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避让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竖直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卡爪、驱动部和连接部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衬上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部上设有连接柱或连接孔,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连接柱或连接孔以驱动夹钳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锅,通过在内衬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驱动部位于内衬上表面,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避让槽,所述卡爪位于内衬下表面。使得内衬上可以设置夹钳,而且夹钳的卡爪位于内衬下表面,在上压时,卡爪可以起到承压的作用,对内衬的作用力小,从而可以保证压力锅的使用寿命。相对于锁盖式压力锅,夹钳的成本更低,使得机器的成本可以得到下降。

2、所述卡爪的下卡面与内胆翻边具有第一间隙,所述卡爪的上卡面与内盖具有第二间隙。从而方便夹钳的径向移动,以确保夹钳可以发挥承压的作用。

3、夹钳的卡爪在内衬上的投影位于避让槽内,使得上压时内盖浮动,卡爪不会抵到内衬造成内衬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夹钳配合内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盖内胆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钳锁合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夹钳解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夹钳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衬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衬示意图二。

附图标号:

锅体1,锅盖2,内盖21,密封圈211,压力球阀22,内衬23,避让槽231,驱动组件24,滑槽241,电机242,面盖25,检测开关26,内胆3,内胆翻边31,夹钳4,卡爪41,上卡面411,下卡面412,连接面413,驱动部42,连接柱421,连接部4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夹钳式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内衬和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内胆口部设有外翻的内胆翻边,所述锅盖上设有夹钳,所述夹钳包括卡爪,所述内衬上设有避让槽,所述夹钳穿过所述避让槽以使所述卡爪位于内衬下表面,所述卡爪卡合所述内盖和内胆翻边。在上压时,卡爪可以起到承压的作用,对内衬的作用力小,从而可以保证压力锅的使用寿命。相对于锁盖式压力,夹钳的成本更低,使得机器的成本可以得到下降。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2-8,本实施例的压力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所述锅体1内设有内胆3,所述锅盖2包括内盖21,内盖21与内胆3密封形成压力烹饪腔体,本实施例的锅盖2上还设有压力球阀22,通过压力球阀22来控制烹饪腔体的压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锅盖2上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限压阀来控制烹饪腔体的压力。为了形成密封环境,内盖21上设有密封圈211,内盖21盖合到内胆3时,密封圈211密封内盖21和内胆3之间的间隙。

可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锅盖2还包括内衬23,内盖21位于内衬23下方,内衬23与锅体1铰接,使得锅盖2可以相对锅体1翻转。内盖21为金属内盖,从而可以形成压力烹饪环境,内衬23为塑料内衬,从而可以降低成本。由于锅盖2包括内衬23,所以可以将压力锅做成连体式,方便用户的使用,提高了产品的档次。相对于锁盖式压力锅,夹钳的成本更低,使得机器的成本可以得到下降。

可参考图3-5,本实施例的锅盖2上设有夹钳4,所述夹钳4包括卡爪41,所述内衬23上设有避让槽231,所述夹钳4穿过所述避让槽231以使所述卡爪41位于内衬23下表面,所述内胆口部设有外翻的内胆翻边31,所述卡爪41卡合所述内盖21和内胆翻边31。通过夹钳4可以确保内盖21盖合在内胆3上,在上压时内盖21不会远离内胆3,从而可以避免破坏内衬23,造成机器破损。

具体的,可参照图5,所述卡爪41包括上卡面411和下卡面412,所述下卡面412与内胆翻边31具有第一间隙D1,所述上卡面411与内盖21具有第二间隙D2。从而可以方便卡爪41的锁合和解锁。所述夹钳4移动设置在所述内衬23上,所述夹钳4移动到锁合位置时,如图4和图5的状态,所述内盖21和内胆翻边31位于卡爪41内,由于具有D1和D2的间隙,使得夹钳4可以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此间隙均为无压力状态下的间隙。当夹钳4移动到锁合位置时,进行烹饪后,烹饪腔体内会形成压力时,压力会促使内盖21上浮,由于内盖21位于卡爪41内,卡爪41会阻止内盖21上浮,同时压力也会促使内胆3下浮,由于内胆翻边31也位于卡爪41内,所以卡爪41也会阻止内胆翻边31下浮,所以卡爪41可以阻止内盖21和内胆3分离,从而使得内盖21和内胆3形成了压力烹饪腔体。当夹钳4移动到解锁位置时,如图6所示的状态,所述内盖41和内胆翻边31位于卡爪41外。从而锅盖2可以与锅体1分离,此时可以打开锅盖2。为了避免内衬23影响夹钳4的移动,可以参考图8,所述避让槽231的宽度L大于所述夹钳4的移动行程。所述卡爪41在内衬23上的投影位于避让槽231内。从而可以避免烹饪腔体上压时夹钳4的上浮顶到内衬23,造成内衬23发生形变。

本实施例的夹钳4包括左右分布的两组夹钳,每组夹钳包括前部卡爪和后部卡爪,较佳的,两组夹钳左右对称分布。

下面对夹钳4的具体结构进行阐述,可参照图7,夹钳4包括卡爪41和驱动部42,所述夹钳4还包括连接驱动部42和卡爪41的连接部43,所述连接部4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5毫米,以使所述驱动部42高于所述卡爪41。通过连接部的设置,使得驱动部高于卡爪,从而使得夹钳可以应用到具有内衬的压力锅上,丰富了夹钳的使用范围。现有技术中的夹钳其驱动部一般都是直接与卡爪连接,使得驱动部与卡爪平齐或略微高于卡爪,所以当卡爪卡合内盖时,驱动部会贴合在内盖上,所以其一般都是用在分体式压力锅上。而本实施例的夹钳由于驱动部42与卡爪41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使得驱动部42可以与内盖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从而可以应用到连体式压力锅上,使得驱动部42延伸到内衬上,突破了夹钳的适用范围。该高度差至少为5毫米,较佳的,该高度差为5-50毫米,当其大于50毫米厚,会造成锅盖厚度太大,影响到机器的体积与美观。较佳的,盖高度差为25毫米。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43为竖直部,从而可以在最小上范围内形成连接部43和卡爪41的高度差,方便其应用到内衬的压力锅时锅盖上的布局。所述驱动部42为水平部,从而可以方便驱动部42贴合在内衬上表面,节省锅盖的高度空间。具体的,所述卡爪41包括上卡面411和下卡面412以及连接上下卡面的连接面413。卡爪41在卡合时,内盖21和内胆翻边31位于上下卡面之间。本实施例的驱动部42上设有两个卡爪41。所述卡爪41、驱动部42和连接部43一体成型。即每组夹钳4由一个驱动部42以及前部卡爪和后部卡爪组成,通过共用一个驱动部42来分设前部卡爪和后部卡爪,可以节省材料,方便制造。现有技术中,或者是前部卡爪和后部卡爪的上下卡面均完全连在一起,其浪费材料,或者是前部卡爪和后部卡爪完全分开,通过单独的连接件连接,其不方便制造。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42上设有连接柱或连接孔,所述连接柱或连接孔用于连接驱动装置以驱动夹钳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盖2还包括驱动组件24,所述驱动部42上设有用于连接驱动组件24的连接柱421,驱动组件驱动夹钳4左右移动。当然,也可以是驱动部42上设有连接孔,驱动组件24上设有连接柱,使得驱动组件24可以驱动夹钳4移动。所述驱动组件24包括旋转把手或电机。驱动组件24设在内衬23上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内衬23上方还设有面盖25,而内衬23下方设有内盖21,驱动组件24位于面盖25和内衬23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夹钳4的驱动部42位于内衬23上表面,连接部43穿过内衬23的避让槽231,卡爪41位于内衬23下表面,因此卡爪41可以配合内衬23下方的内盖21和内胆3。为了确保夹钳4可以穿过避让槽231,连接部4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内衬23的厚度。通过内衬23上表面的驱动组件24作用夹钳4的驱动部42即可以驱动夹钳4移动,使得卡爪41移动实现卡合。本实施例的夹钳4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当其向内移动到锁合状态时,如图4所示,内胆翻边31和内盖21位于夹钳4内,夹钳4可以阻止内盖21与内胆3分离,从而可以保持内盖21与内胆3形成压力烹饪环境。当夹钳4向外移动到解锁状态时,如图6所示,内胆翻边31和内盖21位于夹钳4之外,此时内盖21可以与内胆3分离,锅盖2因此可以打开。

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24上设有滑槽241,夹钳4上设有连接柱421,连接柱421穿过滑槽241,驱动组件24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滑槽241作用连接柱421,使得夹钳4左右移动。本实施例的滑槽241与内盖21中心的间距随着驱动组件24的转动而变化,使得驱动组件24在转动的过程中,连接柱421距离内盖中心逐渐变远,从而使得夹钳4向外张开,反方向转动时,连接柱421距离内盖中心又逐渐变近,从而使得夹钳4向内锁紧。驱动组件24还包括电机242,通过电机242带动驱动组件24转动,从而实现夹钳4的锁紧和张开,当然,驱动组件24也可以是包括旋转把手,通过旋转把手带动驱动组件24转动,最终实现夹钳4的锁紧和张开。

为了确保安全烹饪,本实施例的锅盖2还包括检测开关26,检测开关26用于检测夹钳4的锁紧或张开状态,以确保安全烹饪。本实施例的检测开关26与夹钳4作用,当夹钳4移动到锁紧位置时,夹钳4作用检测开关26闭合,使得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烹饪,当夹钳未移动到锁紧位置时,意味着此时夹钳4并未锁合,此时烹饪器具不能进行加热烹饪,以免出现安全事故。检测开关26可以是微动开关或者是干簧管等。检测开关可以是直接检测夹钳的锁紧位置,也可以是检测驱动组件24的转动位置,从而间接检测夹钳的锁紧位置。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锅在内衬上设置避让槽,使得夹钳穿过避让槽以使所述卡爪位于内衬下表面,通过卡爪卡合所述内盖和内胆翻边。巧妙地将夹钳应用到具有内衬的压力锅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连体式压力锅来说,其一般都是设置转动是锁盖来承压,本实用新型的突破了传统设计,应用夹钳承压,可以降低压力锅的成本。由于卡爪位于内衬下方,使得上压时内盖的浮动不用抵到内衬上,避免内衬受到破坏,提高了压力锅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