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香防倒塌支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7272发布日期:2019-02-15 20:18阅读:1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斗香防倒塌支撑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斗香炉,特指一种斗香防倒塌支撑炉。



背景技术:

斗香,据说唐、宋时已有之。清潘宗鼎《金陵岁时记》“中秋焚斗香”条云:“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和寺庙,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神明都燃烧斗香,以显示对神明和祖先最虔诚的敬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祷。

斗香是一种特制的祭祀祖先、神明的佛香,由许多股香攒聚捆扎堆成塔形,从顶部点燃后从上到下一层一层慢慢燃烧,青烟袅袅,是表示最大虔诚的宗教用物之一。斗香一般攒聚捆扎堆成7层到9层,高度一般在1米到2米之间;在祭祀祖先、神明的日子里,家家户户会在院子里点燃斗香,受地面平整度和风力的影响,使得斗香在燃烧过程中容易倒塌,导致斗香损坏,且焚烧的香灰会落的满地多是,不仅容易飘到易燃物品上造成火灾等安全隐患,且不易打扫,并且斗香燃烧到最后,产生的高温对地面有破坏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斗香防倒塌支撑炉,不仅能牢牢固定住斗香,有效防止斗香在燃烧过程中倒塌,且能收集香灰,方便清洁打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斗香防倒塌支撑炉,包含炉体、三个设置在炉体底部呈圆周均匀放置的炉脚、至少三根铰链设置在炉体内呈圆周均匀放置且沿炉体径向方向转动的支撑杆、套设在三根支撑杆上能使三根支撑杆上端向炉体中心靠拢的锁环。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底部设置有三条沿炉体径向方向放置的滑槽;每条所述滑槽内均设置有可伸出炉体的滑块;三个所述炉脚分别设置在三个滑块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均设置有使三根支撑杆上端向炉体中心靠拢后直径略小于斗香下端直径的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和锁环均由耐高温材料制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斗香防倒塌支撑炉通过将锁环套设在三根支撑杆上,能使三根支撑杆的上端向炉体中心靠拢紧贴在斗香外壁,达到支撑斗香的作用,能有效防止斗香在燃烧过程中因地面不平或遇到强风而倒塌,且炉体能收集香灰,方便清洁打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斗香防倒塌支撑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炉脚伸出炉体后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斗香防倒塌支撑炉的工作示意图。

其中:1、炉体;11、滑槽;2、锁环;3、支撑杆;31、限位杆;4、炉脚;5、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斗香防倒塌支撑炉,包含炉体1、三个设置在炉体1底部呈圆周均匀放置的炉脚4、至少三根铰链设置在炉体1内呈圆周均匀放置且沿炉体1径向方向转动的支撑杆3、套设在三根支撑杆3上能使三根支撑杆3上端向炉体1中心靠拢的锁环2;使用时,先取下锁环2,再将三根支撑杆3向外转动依靠在炉体1边缘,然后将斗香下端置于炉体1中间,接着再转动三根支撑杆3,使三根支撑杆3的上端依靠在斗香外壁,最后将锁环2套在斗香上端,并向下移动直到套设在三根支撑杆3上,通过锁环2的重力使三根支撑杆3的上端紧贴在斗香外壁,达到支撑斗香的作用, 并且燃烧后的香灰能储存在炉体1内,便于打扫。

优选的,所述炉体1的底部设置有三条沿炉体1径向方向放置的滑槽11;每条所述滑槽11内均设置有可伸出炉体1的滑块5;三个所述炉脚4分别设置在三个滑块5上,通过改变炉脚4位置,可适应不同长度的斗香,使炉体1摆放更稳定。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均设置有使三根支撑杆3上端向炉体1中心靠拢后直径略小于斗香下端直径的限位杆31,防止斗香燃烧到下端根部时,支撑杆压在斗香上,影响斗香燃烧。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3和锁环2均由耐高温材料制成,由于斗香燃烧时温度较高,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能提高使用寿命。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斗香防倒塌支撑炉通过将锁环套设在三根支撑杆上,能使三根支撑杆的上端向炉体中心靠拢紧贴在斗香外壁,达到支撑斗香的作用,能有效防止斗香在燃烧过程中因地面不平或遇到强风而倒塌,且炉体能收集香灰,方便清洁打扫。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