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茶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3843发布日期:2019-04-03 00:0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升降式茶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升降式茶几。



背景技术:

茶几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家具,一般都是放在客厅沙发的位置,主要起到放置茶杯、水果等作用。

由于使用者习惯不同,或是处于某些要求,使用者有时会希望对茶几的高度进行调节,以方便做其他目的,例如使用者希望在茶几上吃饭看电视,此时一般的茶几难以实现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5728722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升降式茶几,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底部支撑框架、茶几台面和连接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框架与茶几台面之间的中间升降组件,所述中间升降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部设置有第一滑动件,所述茶几台面上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一滑动件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动件置于所述第一滑槽中并可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滑动件,所述底部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二滑动件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动件置于所述第二滑槽中并可在第二滑槽内滑动,所述底部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或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连接件上,所述升降装置为驱动气缸。

上述方案总的来说就是交叉减少升降结构配合的驱动气缸实现了对茶几台面的升降,虽然解决了普通茶几不可升降,难以满足使用者不同需求的问题,但是在茶几上安装驱动气缸,会大大加强茶几的生产成本,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式茶几,可以在实现茶几可以升降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升降式茶几,包括台板以及设置于台板下方的两组支撑组件,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呈横向对称设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呈交叉剪式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交叉点转动且可拆卸连接有铰接轴,所述第一支杆上端铰接于台板,所述第二支杆上端铰接并滑移连接于台板,所述第二支杆上端滑移方向平行于第一支杆下端和第二支杆下端连接线,所述台板下方设置有两个辅助定位板,两个所述辅助定位板分别位于两个支撑组件相背离的侧面,所述辅助定位板长度沿第二支杆滑移方向延伸,所述辅助定位板上连接有用于对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进行竖直定位的定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利用呈交叉剪式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对台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情况,由于没有气缸,所以可以减小生产成本;在台板想要调节到高度较大时,需要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倾斜角度调节的相对较大,此时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下端之间间距相对较小,会导致台板难以依靠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站稳,所以此时选择拆卸连接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铰接轴,使得两者可以分离,之后使用者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分别转动至竖直状态,并利用定位组件对竖直状态下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进行定位,就可以保证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支撑效果,即保证本实用新型可以站稳,从而保证升降时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交叉点开设有契合铰接轴的铰接孔,所述铰接孔横向贯穿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且两端均延伸出铰接孔,所述铰接轴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且螺纹连接有适配的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调节到合适倾斜角度后,就可以转动螺母,使得螺母紧密抵触对应的第一支杆或是第二支杆,实现对其定位;同时因为螺母螺纹连接铰接轴,所以必要时可以拆卸铰接轴,以使得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可以分离,以便后续置于竖直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台板下方设置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呈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板长度沿第二支杆上端滑移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支杆上端纵向铰接有契合滑槽的滑块,所述滑块滑移连接于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杆通过滑块滑移连接于连接板,实现滑移连接于台板,保证呈交叉剪式结构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可以相对转动,以调节台板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若干主定位孔,若干主定位孔沿滑槽长度方向排列,且连通滑槽,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主定位孔配合使用的次级定位孔,所述主定位孔穿设并滑移连接有定位卡销,所述定位卡销延伸进入次级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好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后,使用者可以将定位卡销插接于对应的主定位孔和次级定位孔内,以实现对滑块的定位,即第二支杆的定位,或者说台板的定位,因为第一支杆不动,第一支杆同样不可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定位板设置于连接板下部,所述辅助定位板上开设有两个主孔,两个所述主孔分别靠近滑槽两端,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分别开设有与主孔配合使用的次级孔,所述主孔和次级孔在辅助定位板宽度方向上呈开口结构,且孔径相同,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契合主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设并滑移连接于主孔,且延伸至次级孔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置于竖直状态后,使用者可以将定位柱穿设主孔,并穿设次级孔,以实现对竖直状态下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定位,保证此时台板可以依靠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站立,且可以站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远离次级孔一端延伸出主孔,且于端部设置有用于手持的操作块,所述操作块和辅助定位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拉动操作块朝向辅助定位板移动的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定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拿住操作块对定位柱进行操作,且可以利用弹簧的作用,保证定位柱的卡接定位效果;同时避免不用时定位柱掉落,保证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块侧面铰接有用于限制操作块朝向辅助定位板移动的限制块,所述限制块活动端抵触辅助定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定位柱时,可以转动限制块使其抵触于辅助定位板,避免操作块,或者说定位柱呈插接次级孔的状态,影响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定位板靠近操作块一侧开设有契合限制块活动端的卡槽,所述卡槽靠近操作块一侧呈开口结构,所述限制块卡接于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限制块抵触辅助定位块时抵触不牢固,朝向侧面滑动影响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支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杆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强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相向的端面上以及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相向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朝向台板中部一侧呈开口结构,所述加强杆包括主杆和次杆,所述主杆一端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一端呈开口结构,所述次杆端部设置有与螺纹槽适配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于螺纹槽,所述主杆和次杆相背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契合连接孔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卡接于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加强杆加强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支撑效果,同时因为加强杆包括通过螺纹柱相连的主杆和次杆,所以长度可调节,以便在必要时拆卸,避免影响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置于竖直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台板,在台板下设置呈交叉机剪式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通过可拆卸的铰接轴相连;第一支杆上端铰接台板,第二支杆上端铰接并滑移连接台板,从而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转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以调节台板距离地面高度,由于没有气缸,所以可以减小生产成本;同时因为在台板想要调节到高度较大时,需要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倾斜角度调节的相对较大,此时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下端之间间距相对较小,会导致台板难以依靠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站稳,所以选择利用铰接轴可拆卸这一点拆卸铰接轴,使得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可以分离,以便后续置于竖直状态,可以支撑的更为稳定;由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端均铰接台板,实际难以保持竖直状态,所以在台板下方设置有用于对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进行竖直定位的定位组件,从而保证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用以展示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以展示台板下方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主要用以展示铰接轴的连接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四,主要用以展示次级定位孔的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视图,主要用以展示定位组件的结构;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五,主要用以展示加强杆的结构。

图中:1、台板;2、支撑组件;21、第一支杆;22、第二支杆;23、铰接轴;231、螺纹;232、螺母;24、铰接孔;3、辅助定位板;31、主孔;32、次级孔;4、定位组件;41、定位柱;5、连接板;51、滑槽;52、滑块;53、主定位孔;54、次级定位孔;55、定位卡销;6、限制块;61、卡槽;7、加强杆;71、主杆;72、次杆;73、螺纹槽;74、螺纹柱;75、连接柱;8、连接孔;9、操作块;9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升降式茶几,参照图1,包括用于放置物品的台板1,台板1垂直投影呈长方体形。在台板1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为两组,在台板1长度方向上呈对称设置;支撑组件2包括呈交叉剪式设置的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以用于支撑台板1。

参照图2,第一支杆21上端通过一铰接座纵向铰接于台板1底面,该铰接座靠近台板1长边沿。

在台板1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为两个,连接板5长度沿台板1宽度方向延伸,第一支杆21上端和台板1的铰接点位于连接板5端部的侧面;两个连接板5分别位于两个支撑组件2相互背离的一侧。

在连接板5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51,滑槽51靠近第一支杆21一侧呈开口结构;在第二支杆22上端纵向铰接有契合滑槽51的滑块52(标示于图3),滑块52滑移连接于滑槽51,即第二支杆22上端铰接并滑移连接于台板1。

参照图3,在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交叉点设置有铰接孔24,铰接孔24横向贯穿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在铰接孔24内穿设有铰接轴23,铰接轴23可以相对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转动,从而第一支杆21铰接于第二支杆22。

进一步的,铰接轴23两端分别延伸出铰接孔24,且于端部一体成型有螺纹231;在铰接轴23端部螺纹连接有适配的螺母232,从而实现对铰接轴23的固定,避免铰接轴23随意滑出铰接孔24,影响使用效果。

参照图2和图3,因为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铰接,第一支杆21上端纵向铰接于台板1,第二支杆22上端滑移连接台板1,所以可以改变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的倾斜程度,即改变第二支杆22和第一支杆21的夹角大小,达到调节台板1距离地面的高度目的,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升降,以适应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在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转动到合适角度后,使用者分别转动两个螺母232,使其紧密抵触对应的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就可以对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进行定位,即对台板1高度进行定位。

参照图3和图4,实际使用时,台板1(标示于图2)上部会放置较多物品,此时仅仅依靠螺母232就难以保证对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定位,所以在连接板5远离第一支杆21一侧开设有若干主定位孔53,若干主定位孔53沿滑槽51长度方向排列设置,且横向连通滑槽51。

在滑块52上开设有与主定位孔53配合使用的次级定位孔54,次级定位孔54和主定位孔53位于同一水平面,且朝向主定位孔53一侧呈开口结构;主定位孔53孔径和次级定位孔54孔径相同。

在连接板5上连接有定位卡销55,定位卡销55靠近主定位孔53一端契合主定位孔53;调节好台板1的高度后,滑块52滑移到一定位置,此时使用者拿住定位卡销55插接主定位孔53,定位卡销55长方相对较大,在完全插接主定位孔53后延伸进入次级定位孔54,即定位卡销55可以穿设主定位孔53和次级定位孔54,以对滑块52进行定位,即避免第二支杆22移动,进而进一步实现对台板1高度定位,保证使用效果。

参照图3,在台板1(标示于图2)想要调节到高度较大时,需要将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的倾斜角度调节的相对较大,此时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下端之间间距相对较小,会导致台板1难以依靠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站稳;此时使用者只需转动螺母232,将其从铰接轴23上取下,后续就可以将铰接轴23从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上拆卸,使得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分离,后续使用者只需将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转动为竖直状态,就可以实现将台板1的高度调节到最大,并可以保证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下端之间间距较大,以保证能够站稳。

参照图2和图5,因为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上端实际均为铰接于台板1,所以此时将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转动到竖直状态,实际并不能站稳,因此在连接板5下部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板3,在辅助定位板3上连接有定位组件4用于对竖直状态下的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定位。

辅助定位板3沿连接板5长度方向延伸,且在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处于竖直状态时,辅助定位板3端部置于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侧面;在辅助定位板3上开设有两个主孔31,两个主孔31分别位于辅助定位板3两端,且沿其宽度方向呈贯穿结构;在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上形成有与主孔31配合使用的次级孔32(标示于图3),次级孔32同样在辅助定位板3宽度方向上贯穿第一支杆21或是第二支杆22,且当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处于竖直状态时,次级孔32和主孔31处于同一水平直线。

定位组件4包括契合主孔31的定位柱41,当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处于竖直状态时,定位柱41穿设主孔31并延伸进入次级孔32,以对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进行定位,从而保证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处于竖直状态时的支撑效果。

由于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距离辅助定位板3的距离不同,所以定位柱41长度实际 具有差异,以适应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

参照图5,为了避免定位柱41脱离辅助定位板3,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定位柱41远离次级孔32一端延伸出辅助定位板3,且于端部一体形成有用于手持的操作块9;在操作块9和辅助定位板3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操作块9拉向辅助定位板3一侧的弹簧91,弹簧91套设于定位柱41,其两端分别固定操作块9和辅助定位板3。

按照上述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定位柱41定位时保证其定位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定位柱脱离辅助定位板3,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参照图5,操作块9侧面延伸出定位柱41,且对称的铰接有两个限制块6,限制块6的长度设置为,当定位柱41脱离次级孔32时,限制块6活动端抵触于辅助定位板3,从而使用者可以不需要定位柱41插接次级孔32时将利用限制块6使得定位柱41置于合适位置,避免对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造成影响。

参照图5,为保证限制块6抵触辅助定位板3时转动,影响使用效果,在辅助定位板3上开设契合限制块6活动端的卡槽61;当利用限制块6使得定位柱41处于未使用状态时,限制块6活动端卡接卡槽61。

参照图2和图6,为了在利用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支撑站立时能够更为稳定,在两个第一支杆21和两个第二支杆22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强杆7。

加强杆7包括主杆71和设置于主杆71一端的次杆72,在主杆71靠近次杆72一端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螺纹槽73,螺纹槽73靠近次杆72一端呈开口结构;在次杆72靠近主杆71一端一体成型有与螺纹槽73适配的螺纹柱74,螺纹柱74螺纹连接于螺纹槽73,从而主杆71和次杆72相连,且长度可以调节。

在主杆71和次杆72相互背离的端部分别一体成型有连接柱75,在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靠近加强杆7一侧分别开设有与连接柱75契合的连接孔8(标示于图3),连接孔8靠近加强杆7一侧呈开口结构,从而使用者先将主杆71和次杆72相对转动,调节到长度较小的状态,之后将加强杆7一端的连接柱75卡入其中一个连接孔8内,之后相对转动主杆71和次杆72,使得加强杆7长度变长,直到另一端的连接柱75卡接于对称的连接孔8内,就可实现对加强杆7的安装;由于上述加强杆7长度可调,所以可以拆卸,以保证不会影响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置于竖直状态。

使用过程:使用者先将定位卡销55从主定位孔53和次级定位孔54内取出,并转动螺母232使得其不再抵触紧密抵触对应的第一支杆21或是第二支杆22,之后就可以转动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改变两者倾斜角度,以调节台板1距离地面的高度;在调节到合适位置后,转动螺母232使其紧密抵触于对应的第一支杆21或是第二支杆22,并将定位卡销55穿设主定位孔53和次级定位孔54,即可实现对台板1定位。

当需要将台板1高度调节为较大,甚至是最大时,为保证可以利用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站稳;使用者先相对转动主杆71和次杆72,将加强杆7拆卸,之后转动螺母232将铰接轴拆卸,就可以将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转动为竖直状态,此时台板1高度最大;此时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呈竖直状态,且靠近滑槽51端部;后续使用者先将定位柱41朝向远离辅助定位板3拉动,将限制块6取出卡槽61后放开定位柱41,定位柱41在弹簧作用下穿设主孔31和次级孔32,从而对竖直状态下的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进行定位,保证站立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