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篮及养生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9047发布日期:2019-03-15 19:28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茶篮及养生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篮及养生壶。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用户喜欢喝茶,然而用户在煮茶或泡茶时,现有的茶篮内的茶水与茶篮外的茶水之间的流动比较缓慢,也就是茶叶与热水之间的热传导较慢,从而导致煮茶的时间较长,用户往往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喝到茶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茶篮及养生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茶篮包括位于所述茶篮的相对两端的底部与开口部、以及连接所述底部及所述开口部的连接部,所述底部、所述开口部及所述连接部共同围成茶篮收容腔,所述连接部形成有扰流部,所述扰流部能够使所述茶篮收容腔内的液体产生紊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包括底部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底部本体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自所述底部本体的远离所述开口部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部包括位于靠近所述连接部一端的第一开口部及位于远离所述连接部一端的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横截面尺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壁及第二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壁的两端分别连接以围成连接部收容空间,所述第一连接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壁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并形成所述扰流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壁的内表面为曲面,所述第二连接壁的内表面为平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呈D字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连接所述底部及所述开口部的加强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茶篮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设置在所述开口部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提手包括位于相背的结合部及提手握持部、以及连接所述结合部及所述提手握持部的衔接部,所述结合部设置在所述开口部上,所述衔接部与所述结合部之间的夹角呈直角或锐角,所述提手握持部朝远离所述结合部的方向延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茶篮还包括连接所述底部及所述开口部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与所述提手对应的位置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茶篮还包括提手磁体,所述提手磁体设置在所述提手上,所述提手磁体用于通过磁力的作用固定所述茶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包括:

壶体;及

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茶篮,所述茶篮收容在所述壶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及茶篮通过在连接部上形成扰流部,在煮茶时,茶篮收容腔内的液体(热水)流动并在扰流部的作用下产生紊流,从而使热水在茶篮外与茶篮内之间的流通(包括流进茶篮与流出茶篮)变得迅速,相应地,茶叶与热水之间的热传导加快,由此,煮茶时间缩短,用户能够很快地喝到茶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茶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茶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茶篮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茶篮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中的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中的把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中的把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茶篮10包括位于茶篮10的相对两端的底部11与开口部12、以及连接底部11及开口部12的连接部13,底部11、开口部12及连接部13共同围成茶篮收容腔14,连接部13形成有扰流部130,扰流部130能够使茶篮收容腔14内的液体产生紊流。

茶篮收容腔14内的液体能够流出茶篮收容腔14,同时,茶篮收容腔14外的液体能够流入茶篮收容腔14。连接部13可以呈镂空的网状结构;或者,连接部13的材料为能够透过液体的材料,例如,连接部13材料可以为织布。扰流部130可以由连接部13的周壁形成,例如,当连接部13的周壁均为曲面时,扰流部130由曲率半径部完全相同的周壁形成,例如,连接部13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当连接部13的周壁既包括曲面又包括平面时,扰流部130可以由相连接的曲面及平面形成,例如,连接部13的横截面呈D字形、跑道形或不规则形状;当连接部13的周壁均为平面时,扰流部130由相连接的平面形成,例如,连接部13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当茶篮收容腔14内的液体流动时,液体在扰流部130的作用下产生紊流,从而使茶篮收容腔14内的液体在紊流的作用下更容易流出茶篮收容腔14。茶篮收容腔14内可以放置茶叶、药材、食材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茶篮10通过在连接部13上形成扰流部130,在煮茶时,茶篮收容腔14内的液体(热水)流动并在扰流部130的作用下产生紊流,从而使热水在茶篮10外与茶篮10内之间的流通(包括流进茶篮10与流出茶篮10)变得迅速,相应地,茶叶与热水之间的热传导加快,由此,煮茶时间缩短,用户能够很快地喝到茶水。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茶篮10包括底部11、开口部12、连接部13及提手16。

请结合图3及图4,底部11包括底部本体111及设置在底部本体111的支撑件112。底部本体111包括底板1111及底部侧壁1112,底部侧壁1112自底板1111的边缘朝接近开口部12的方向延伸形成,底板1111与底部侧壁1112共同围成底部收容空间1113。底板1111的边缘围成D字形。支撑件112自底板1111朝远离底部侧壁1112的一侧延伸形成,支撑件112可用于支撑茶篮10。本实施方式的支撑件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件112间隔设置。底部11由金属材料、金属合金材料等具有较大刚性的材料制成以减小底部11产生的形变。底部11可以为镂空的网状结构或为非镂空的实体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此时,支撑件112被平行于底板1111的平面截得的截面呈环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板1111的边缘围成的形状也可以呈椭圆形、跑道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不规则的形状。

请参阅图3及图4,开口部12位于茶篮10的远离底部11的一侧。开口部12呈环状并围成开口收容空间120。开口部12包括位于靠近底部11一端的第一开口部121及位于远离底部11一端的第二开口部122。第一开口部121与第二开口部122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部121各处的横截面尺寸大小保持一致,第二开口部122各处的横截面的尺寸大小也保持一致并大于第一开口部121的横截面尺寸,第一开口部121与第二开口部122之间设置有连接第一开口部121及第二开口部122的台阶部123。第一开口部1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底板1111的形状相对应并呈D字形,第二开口部122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底板1111的形状相对应也呈D字形。开口部12由金属材料、金属合金材料等具有较大刚性的材料制成以减小开口部12产生的形变。开口部12可以为镂空的网状结构或为非镂空的实体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部121与第二开口部122之间不形成台阶部123,沿第一开口部121自第二开口部122的方向,开口部12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例如,开口部12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或者,开口部12在被平行于茶篮10的中心轴线C2(图7所示)的平面截得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连接部13连接底部11及开口部12并位于底部11及开口部12之间,底部11、开口部12及连接部13共同围成茶篮收容腔14。连接部13包括第一连接壁131及第二连接壁132,第一连接壁131的两端与第二连接壁132的两端分别连接以围成连接部收容空间133。连接部收容空间133、开口收容空间120及底部收容空间1113共同形成茶篮收容腔14。第一连接壁131与第二连接壁132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并形成扰流部130。第一连接壁131的内表面为曲面,第二连接壁132的内表面为平面。在均被平行于底板1111的平面横截,连接部13的横截面形状、底板1111的横截面形状、第一开口部121的横截面形状、及第二开口部122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并均呈D字形,具体地,第一连接壁13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D字形的曲线(或者说呈C字形),第二连接壁13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D字形的直线。底部11、开口部12及连接部13共同组成篮体19,篮体19内部形成茶篮收容腔14。

请参阅图3及图4,提手16设置在开口部12上。提手16包括结合部161、提手握持部162、以及衔接部163。结合部161设置在开口部12上,具体地,结合部161设置在开口部12的与第一连接壁131对应的侧壁上,茶篮收容腔14的中心轴线位于提手16的中心对称面内。提手握持部162与结合部161分别位于提手16的相背两端,衔接部163连接结合部161与提手握持部162。衔接部163与结合部161之间的夹角呈锐角,提手握持部162朝远离结合部161的方向延伸,提手握持部162与衔接部16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衔接部163与结合部161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直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茶篮10通过在连接部13上形成扰流部130,在煮茶时,茶篮收容腔14内的液体(热水)流动并在扰流部130的作用下产生紊流,从而使热水在茶篮10外与茶篮10内之间的流通(包括流进茶篮10与流出茶篮10)变得迅速,相应地,茶叶与热水之间的热传导加快,由此,煮茶时间缩短,用户能够很快地喝到茶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茶篮10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茶篮10的底部11设置有支撑件112,从而能够通过支撑件112抬高并支撑茶篮10,避免茶篮10内的茶叶、药材等与桌面直接接触而受到污染。第二,茶篮10的第一开口部121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二开口部122的横截面尺寸,便于将茶篮收容腔14内的盛放的物体从第二开口部122倒出。第三,第一开口部121与第二开口部122之间设置有连接第一开口部121及第二开口部122的台阶部123,从而能够提升开口部12的强度并减小开口部12的变形。第四,茶篮10在开口部12上设置提手16,从而便于用户通过提手16移动茶篮。第五,结合部161设置在开口部12的与第一连接壁131对应的侧壁上并且茶篮收容腔14的中心轴线位于提手16的对称面内,从而使用户通过提手16搬移茶篮10时受到的翻转力矩较小,便于用户搬移茶篮10。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茶篮10还包括连接底部11及开口部12的加强板15,加强板15设置在与提手16对应的位置上。具体地,加强板15设置在第一连接壁131上并位于第一连接壁131的中间位置上,加强板15自底部11至开口部12的方向延伸。加强板15与提手16位于茶篮10的同一侧,并且加强板15的中心线与提手16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本实施方式的茶篮10通过设置与底部11及开口部12连接的加强板15,从而能够增强茶篮10的强度。同时,加强板15与提手16对应设置,从而通过提手16移动茶篮10时,茶篮10产生的形变较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加强板1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加强板15间隔设置在连接部13上并连接底部11及开口部12。

请参阅图3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茶篮10还包括提手磁体18,提手磁体18设置在提手16上,提手磁体18用于通过磁力的作用固定茶篮10。本实施方式的提手磁体18设置在衔接部163内,当茶篮10设置在壶体20(图5示)上时,提手磁体18可以与设置在壶体20上的把手磁体53(图7示)相互吸引从而能够将茶篮10固定在壶体20上。本实施方式的茶篮10通过设置提手磁体18,从而方便固定茶篮10。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100包括壶体20及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的茶篮10,茶篮10收容在壶体20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茶篮10通过在连接部13上形成扰流部130,在煮茶时,茶篮收容腔14内的液体(热水)流动并在扰流部130的作用下产生紊流,从而使热水在茶篮10外与茶篮10内之间的流通(包括流进茶篮10与流出茶篮10)变得迅速,相应地,茶叶与热水之间的热传导加快,由此,煮茶时间缩短,用户能够很快地喝到茶水。

请参阅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100包括壶体20、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的茶篮10及壶盖30。壶体20包括壶体周壁21,壶体周壁21的一端环绕形成有壶体开口22。茶篮10包括篮体19及设置在篮体19上的提手16,篮体19收容在壶体20内并相对于壶体20偏心,提手16的一端收容在壶体20内并与篮体19连接,提手16的另一端从壶体开口22伸出到壶体20外,提手16挂载在壶体周壁21上。壶盖30设置在壶体开口22上并遮盖壶体开口22。

具体地,篮体19完全收容在壶体20内。茶篮10可通过提手16固定在壶体20上,例如,提手16设置(卡设,磁铁吸附)在壶体周壁21上以将茶篮10固定在壶体20上。篮体19收容在壶体20内并相对于壶体20偏心表示:篮体19的中心轴线(如图7所示的中心轴线C2)相较于壶体20的中心轴线(如图7所示的中心轴线C1)偏移,具体地,篮体19的中心轴线与提手16位于壶体20的中心轴线的同一侧,更具体地,篮体19的中心轴C2线及壶体20的中心轴线C1均位于提手16的对称面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100中的茶篮10利用提手16直接挂载在壶体20上以将茶篮10固定在壶体20上,避免额外设置一个支撑架以用于支撑茶篮,从而结构简单。同时,养生壶100中的篮体19相对于壶体20偏心,从而篮体19的重心到壶体周壁21之间的距离较短,进而减小了篮体19朝壶体20内翻转的力矩并减小固定提手16所需要的力。

请参阅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100包括壶体20、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的茶篮10、壶盖30、底座40、发热盘51、发热管52、把手60及把手磁体53。

底座40包括环形的底座周壁41及设置在底座周壁41一端的底座底壁42。底座周壁41与底座底壁42共同围成底座收容空间43。底座周壁41的远离底座底壁42的一端形成有与底座收容空间43连通的底座开口44。

壶体20安装在底座40上。具体地,壶体20安装在底座40的底座开口44所在的一端上。壶体20包括环形壶体周壁21,壶体周壁21环绕围成壶体收容空间23、与壶体收容空间23连通的壶体开口22及底部开口24,壶体开口22及底部开口24位于壶体20的相背两端。壶体20在壶体开口22所在的一端形成有与壶体收容空间23连通的导流部25。壶体周壁21的靠近底部开口24的一端朝壶体20的中心轴线方向收缩形成有壶体台阶26。

发热盘51设置在壶体20的底部开口24所在的一端并封闭底部开口24。发热盘51与壶体20(壶体周壁21)连接并共同形成养生壶收容腔101,发热盘51及壶体台阶26分隔底座收容空间43及养生壶收容腔101。

发热管52固定在发热盘51的远离养生壶收容腔101的一侧并收容在底座收容空间43内。发热管52呈C字形,发热管52的中心轴线与壶体20的中心轴线重合。

请参阅8至图10,把手60设置在壶体周壁21上。把手60包括安装部61、把手握持部62及加强件63。

安装部61包括第一安装壳体611及第二安装壳体612。第一安装壳体611包括相背的开口连接端6111及底座连接端6112、以及连接开口连接端6111及底座连接端6112的贴合部6113。开口连接端6111形成有第一卡槽6114,第一卡槽6114卡设在壶体开口22一端的壶体周壁21上以使开口连接端6111固定在壶体20上。底座连接端6112安装在底座40上。贴合部6113设置在壶体周壁21上。第二安装壳体612安装在第一壳体611上。第一安装壳体611与第二安装壳612共同围成有第一容置腔613。安装部61由不导热的材料制成,例如,安装部61的材料可以为塑料。

把手握持部62的一端安装在安装部61上,把手握持部6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把手握持部62包括相接的第一握持壳体621及第二握持壳体622。第一握持壳体62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壳体612上,第一握持壳体62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握持壳体622安装在第一握持壳体621上并与第一握持壳体621共同围成第二容置腔62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握持壳体621与第二安装壳体612为一体结构。把手握持部62由不导热的材料制成,例如,把手握持部62的材料可以为塑料、木材。

加强件63收容在第一容置腔613及第二容置腔623内,加强件63通过第一安装壳体611固定在壶体20上。加强件63包括加强本体631、结合板632及支撑板633。加强本体631收容在第一容置腔613内并固定在第一安装壳体611上。结合板632自加强本体631的靠近壶体开口22的一端朝第一安装壳体611延伸形成,结合板632形成有第二卡槽634,第二卡槽634卡合在开口连接端6111上以使加强件62固定在壶体20上。加强本体631的远离结合板632的一端穿过底座周壁41并与发热盘51连接。支撑板633自加强本体631朝远离结合板632的一侧延伸形成,支撑板633收容在第二容置腔623内并固定在第一握持壳体621上。加强件63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加强件63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把手磁体53设置在第二容置腔623内并设置在支撑板633上。

请参阅图4、图6及图7,茶篮10设置在壶体20内。茶篮10包括篮体19、设置在篮体19上的提手16及设置在提手16上的提手磁体18。篮体19完全收容在养生壶收容腔101内并相对于壶体20偏心,具体地,开口部12与底部开口24之间的距离小于壶体开口22与底部开口24之间的距离。篮体19设置在养生壶收容腔101内与与发热管52对应的位置上。结合部161收容在壶体20内并与篮体19连接,衔接部163设置在把手60(第二握持壳体622)上,结合部161与衔接部163共同形成有提手卡槽164,提手卡槽164卡设在结合板632以将茶篮10挂在壶体20上,提手握持部162朝远离把手60的方向延伸。提手磁体18收容在衔接部163内并与把手磁体53相对。茶篮10的中心轴线相较于养生壶收容腔101的中心轴线偏移,提手16、把手60与茶篮10的中心轴线位于养生壶收容腔101的中心轴线的同一侧。

请参阅图6及图7,壶盖30设置在壶体20的壶体开口22一端并遮盖壶体开口22。具体地,壶盖30设置在壶体20的壶体开口22所在的一端,同时还设置在把手60及提手16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100中的茶篮10利用提手16直接挂载在壶体20上以将茶篮10固定在壶体20上,避免额外设置一个支撑架以用于支撑茶篮,从而结构简单。同时,养生壶100中的篮体19相对于壶体20偏心,从而篮体19的重心到壶体周壁21之间的距离较短,进而减小了篮体19朝壶体20内翻转的力矩并减小固定提手16所需要的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生壶100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养生壶100中的发热管52与篮体19对应,从而使篮体19对应位置上的液体受热更快,并使篮体19内的液体产生的紊流更加明显,进而更加便于篮体19内的液体流出到养生壶收容腔101内。第二,养生壶100通过设置把手60,从而便于用户通过把手60搬移养生壶100。第三,把手60通过设置加强件63,从而能够增强把手60的强度。第四,加强件63通过设置结合板632,从而便于加强件63固定在壶体20上。第五,加强件63通过设置支撑板633,从而能够增强把手握持部62与安装部61之间的连接强度。第六,把手60上设置把手磁体53并且提手16上设置提手磁体18,从而便于提手16固定在把手60上。

请参阅图6及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养生壶100还包括设置壶盖30与壶体20之间的壶盖密封件71,壶盖密封件71能够密封壶盖30与壶体20在把手60处的间隙,并且壶盖30与壶体20之间的壶盖密封件71能使壶盖30牢固地安装在壶体开口22上。具体地,壶盖密封件71可套设在壶盖30的外周壁上并位于壶盖30与壶体20之间。

请参阅图6及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壶体20还包括设置在壶体周壁21的底部开口24一端的壶体底部26。壶体底部26包括壶体底板261及连接板262,壶体底板261自底部开口24朝壶体20的中心延伸形成,连接板262自壶体底板261的远离底部开口24的一端朝远离壶体周壁21一侧延伸形成。养生壶100还包括设置在壶体底部26与发热盘51之间的壶底密封件72,壶底密封件72连接壶体底部26与发热盘51并密封壶体底部26与发热盘51之间的间隙。具体地,壶底密封件72通过在壶体底部26与发热盘51之间设置液态的硅胶并固化后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养生壶100通过在壶体底部26与发热盘51设置壶底密封件72,从而能够避免养生壶收容腔101内的液体流入到底座收容空间43内。

请参阅图6及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壶体20还包括设置在壶体周壁21的底部开口24一端的壶体底部26。壶体底部26包括壶体底板261及连接板262,壶体底板261自底部开口24朝壶体20的中心延伸形成,连接板262自壶体底板261的远离底部开口24的一端朝远离壶体周壁21一侧延伸形成。养生壶100还包括设置在壶体底部26及底座40之间的连接件73。连接件73可用于连接壶体20与底座40并将壶体20固定在底座40上,连接件73还可用于密封连接壶体20与底座40之间的间隙。连接件73可以为橡胶圈或胶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