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翻折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7807发布日期:2019-06-14 22:26阅读:10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翻折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动翻折床。



背景技术:

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缺乏,房价节节上升,因此现代人的居所一般面积较小。一些小户型居所中,卧室与起居室共用面积,但由于床的占地面积较大,使得人能够用于日常活动的面积较小。

减少床的占地面积会导致使用者在睡眠时不够舒适,从而导致使用者的睡眠质量下降。因为通过减少床的占地面积来增大人的日常活动的方法并不可取。为解决睡眠面积和起居面积之间的矛盾,翻折床应运而生,使得使用者能够在不需要进行睡眠时,能够将床进行收纳,从而腾出更多的面积供日常生活使用。

但由于床体的重量较重,因此现有的翻折床时常会面临翻折困难、翻折不便的问题。使用者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以及很多的时间才能成功将床体收纳进柜体,这导致许多使用者宁愿舍弃日常活动的面积,亦不选择翻折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节省空间的、能够自动翻折从而提升使用者的用户体验的电动翻折床。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翻折床,包括床体、用于驱动所述床体翻转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容纳床体的柜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块、与所述柜体连接的齿轮以及与所述床体连接的驱动件,所述滑块设有用于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锯齿部,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块移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助力缓冲件,所述助力缓冲件一端与所述柜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床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床体远离所述柜体的一端铰接有支撑板。

作为优选,所述床体的设有用于对床垫进行限位的限位件。

作为优选,所述柜体设有到位件,所述床体设有阻挡板,当床体翻转收纳入柜体时,所述阻挡板抵触所述到位件。

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和由所述固定部弯折形成的加固部,所述固定部的自由端和加固部的自由端均固定于所述床体,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加固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柜体连接有正向触碰开关以及反向触碰开关,所述床体设有用于触碰正向触碰开关以及反向触碰开关的触碰针,所述正向触碰开关和反向触碰开关均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床体铰接有床头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柜体设有用于与墙连接的固墙角码。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铰接件、第二铰接件以及与所述柜体铰接的背板,所述第一铰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背板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二铰接件远离所述第一铰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床体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利用驱动组件使得床体能够自动翻转并收纳在设置在墙面上的柜体中,一方面使得床体能够被收纳,提高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使得使用者无需花费过多的力气来翻折床体,从而提高了翻折床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隐藏柜体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为:1—床体,11—触碰针,12—床头挡板,13—阻挡板,2 —驱动组件,21—滑块,22—齿轮,23—驱动件,24—锯齿部,3—柜体,31—正向触碰开关,32—反向触碰开关,33—到位件,34—固墙角码,35—第一铰接件,36—第二铰接件,37—背板,4—助力缓冲件,5—支撑板,6—限位件,7—侧盖,8—限位块,9—固定件, 91—固定部,92—加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电动翻折床,包括床体1、用于驱动所述床体1翻转的驱动组件2以及用于容纳床体1的柜体3;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滑块21、与所述柜体3连接的齿轮22以及与所述床体1 连接的驱动件23,所述滑块21设有用于与所述齿轮22啮合的锯齿部24,所述驱动件23用于驱动所述滑块21移动。驱动件23具体为伸缩电机。齿轮22连接有截面为方形的横杆,横杆的两端均贯穿床体且固定在柜体3上,从而实现了齿轮22相对柜体3固定。当使用者需要收纳床体1时,启动驱动件23,驱动件23的伸缩杆伸出并推动滑块21向前移动。由于齿轮22固定在柜体3上不能转动,因此滑块21相对齿轮22正向转动。由于滑块21与床体连接,因此滑块21 带动床体1向上翻转并收纳进柜体3中。当使用者需要休息时,启动驱动件23,使得驱动件23的伸缩杆缩回并拉动滑块21向后移动。由于齿轮22固定在柜体3上不能转动,因此滑块21相对齿轮22反向转动。由于滑块21与床体1连接,因此滑块21带动床体1向下翻转并使得床体1放置在地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驱动组件使得床体 1能够自动翻转并收纳在设置在墙面上的柜体3中,一方面使得床体 3能够被收纳,提高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使得使用者无需花费过多的力气来翻折床体1,从而提高了翻折床的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还包括助力缓冲件4,所述助力缓冲件4一端与所述柜体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床体1连接。助力缓冲件4具体为气撑杆。床体1收纳在柜体3中的状态下,助力缓冲件4处于舒张的状态,在床体1向下翻转的过程中,助力缓冲件4压缩使得床体1受到阻力,从而减缓了床体1的下降速度以防床体1强烈撞击地面。床体1放置在地面上的状态下,助力缓冲件4处于压缩的状态,在床体1向上翻转的过程中,助力缓冲件4舒张并向床体1施力,使得床体1能够以较小的力向上翻转。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床体1远离所述柜体3的一端铰接有支撑板5,从而提高床体1的承载力,以防床体1因承载过重而倾斜。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床体1的设有用于对床垫进行限位的限位件6,从而防止床垫跌落并防止床垫阻挡床体1进入柜体3。

如图4所示,所述床体1设有侧盖7,所述滑块21与所述侧盖7 滑动连接;所述侧盖7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滑块21退出所述侧盖7的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与所述滑块21滑动连接。利用侧盖7保证滑块21直线移动,以防滑块21移位,同时利用限位块8防止滑块 21退出所述侧盖7,从而保证滑块21和齿轮22能够较好地啮合。侧盖7设有轴承孔,上述与齿轮22连接的截面为方形的横杆穿过轴承孔,从而防止横杆阻碍床体1转动。

如图6所示,所述柜体3设有到位件33,所述床体1设有阻挡板13,当床体1翻转收纳入柜体3时,所述阻挡板13抵触所述到位件33。床体1向上翻转并收纳进柜体3后,阻挡板13抵触到位件33,使得床体1无法继续进入柜体3,有效防止床体1过度进入柜体3而导致床体1表面与柜体表面3不持平,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美观度。

如图4所示,还包括固定件9,所述固定件9包括固定部91和由所述固定部91弯折形成的加固部92,所述固定部91的自由端和加固部92的自由端均固定于所述床体1,所述固定部91远离所述加固部9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23连接。驱动件23在驱动滑块21移动时会有较大的后座力。通过加固部92提高固定部91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驱动件23能够较好地固定在床架11上,而不会因后座力而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柜体3连接有正向触碰开关31以及反向触碰开关32,所述床体设有用于触碰正向触碰开关31以及反向触碰开关 32的触碰针11,所述正向触碰开关31和反向触碰开关32均与所述驱动件23电连接。正向触碰开关31和反向触碰开关32均为微动开关,当触碰针11碰触到正向触碰开关31的弹片时,正向触碰开关 31导通;当触碰针11碰触到反向触碰开关32的弹片时,反向触碰开关32导通。在床体1向上翻转并收纳进柜体3的过程中,驱动件 23的伸缩杆伸出并推动滑块21移动,若床体1在完全收纳进柜体3 后驱动件23的伸缩杆仍继续伸出,会导致床体1与柜体3强烈撞击。因此在柜体3上设置反向触碰开关32,并使得触碰针11在床体1完全收纳进柜体3时触碰反向触碰开关32的弹片,使得反向触碰开关 32导通,从而使得驱动件23的伸缩杆无法继续伸出。同理,当床体 1向下翻转离开柜体3并与地面接触时,触碰针11会触碰正向触碰开关31的弹片,使得正向触碰开关31导通,从而使得驱动件23的伸缩杆无法继续缩回。本实用新型利用正向触碰开关31、反向触碰开关32以及触碰针11来实现床体1运动的自动控制,无需使用者手动利用按钮控制床体1进行运动或停止运动,从而为使用者带来了便利。同时正向触碰开关31、反向触碰开关32以及触碰针11均不显露出床体1和柜体3,有效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美观。

如图1所示,所述床体1铰接有床头挡板12。床头挡板17用于阻挡使用者的枕头,以防枕头跌落。

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柜体3设有用于与墙连接的固墙角码 34,使得柜体3稳定地与墙体连接,以防柜体3在床体1翻转的过程中倾倒而造成事故。

如图5所示,还包括第一铰接件35、第二铰接件36以及与所述柜体3铰接的背板37,所述第一铰接件35的一端与所述背板37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件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件36铰接,所述第二铰接件36远离所述第一铰接件35的一端与所述床体1铰接。在床体1向下翻转的过程中,床体1远离柜体3的一端下降,而靠近柜体 3的一端上升。第二铰接件36与床体1靠近柜体3的一端连接,因此第二铰接件36被向上压迫,使得第一铰接件35和第二铰接件36 的连接处翘起,从而使得背板37被撑起。在床体1向上翻折的过程中,床体1远离柜体3的一端上升,而靠近柜体3的一端下降。第一铰接件35和第二铰接件36有足够的位置舒展而不会翘起,而从实现背板37的放倒。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