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行人的园林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4296发布日期:2019-04-09 21:2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方便行人的园林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市政设施,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方便行人的园林座椅。



背景技术:

园林椅是一种常见的供人休息用的设施,多用于公园等公共场合。

目前,人们在公园游玩常常会遇到这种问题,当游客想停下休息并进行一些集体活动,例如聚餐时,通常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普通的园林椅仅方便人们坐着休息,不能提供一个方便游客使用的平台,而直接在草坪上进行聚餐等活动,除了会受到蚊虫的干扰,同时相对并不卫生。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54930001U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折叠收纳式园林椅,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第一桌面、第二桌面和座椅,所述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之间连接有若干铰链,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之间同时固定有若干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两板之间的缝线相互垂直, 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通过第二伸缩杆置于座椅底下,并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实现升降。

使用时,首先拉动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通过第二伸缩杆将两个桌面从座椅底下拉出来,此时调节第一伸缩杆将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拉起到合适位置,并且通过铰链将第一桌面从第二桌面上翻开,同时通过卡槽和加强杆将两个桌面固定,之后人们可以在两个桌面上放置物品或是进行其他活动。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方便行人游客使用的园林座椅,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行人的园林座椅,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适合集体活动或是其他作用的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方便行人的园林座椅,包括坐板、设置在坐板长边沿处的靠板以及设置在坐板下部的若干第一支脚,所述靠板纵向铰接于坐板,且所述靠板远离坐板一侧纵向铰接有若干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与第一支脚长度相等,所述靠板和坐板的铰接处设置有用于对靠板和坐板进行定位的定位板组件,所述靠板和坐板在相互靠近的位置分别开设有次级定位槽,两个所述次级定位槽相互连通形成与定位板组件相契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于接近靠板侧面一侧呈开口结构,所述定位板组件卡接于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游客需要一个较大的平台用于进行聚餐或是其他活动时时,可以将定位板组件从定位槽取出,此时靠板可以相对坐板转动;之后将靠板转动为横置状态,并利用第二支脚支撑设立于地面,使得靠板和坐板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平台,就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适合聚餐或是其他活动的平台,方便游客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板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板和连接于第一定位板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上分别纵向和横向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有一端呈开口结构,且与第二定位板端部相契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第二定位板卡接于纵向的第一卡槽时,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构成L状结构的定位板组件,此时如果靠板和坐板转动呈L状,即定位槽呈L状,则可以将定位板组件置于定位槽内,以避免靠板随意相对坐板转动,影响本实用新型作为椅子的正常使用效果;在将第二定位板卡接于横向的第二卡槽时,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构成一字状的定位板组件,此时如果靠板转动为横置状态,则定位槽呈一字状,则同样可以将定位板组件置于定位槽内,以保证靠板横置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展开形成平台时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次级靠板上沿其排列方向开设有若干连接槽,若干所述连接槽两端均呈开口结构,所述坐板上横向开设有一端呈开口结构的加强杆容纳槽,所述加强杆容纳槽内设置有与之相契合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契合于连接槽,且所述加强杆长度大于靠板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将靠板转动至横置状态后,游客可以将加强杆从加强杆容纳槽内取出,并插设于连接槽内,以将若干次级靠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在靠板横置时起到加强其稳固性的目的,避免因为若干次级靠板通过柔性连接线连接,影响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板包括若干水平横向设置的次级靠板,若干所述次级靠板沿垂直坐板长度的方向排列设置,且通过设置有若干柔性连接线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支脚一端铰接于远离坐板一侧的次级靠板,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于和坐板铰接的次级靠板,所述第二支脚靠近靠板一侧设置有造型板,所述造型板抵触次级靠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板包括若干通过柔性连接线相连的次级靠板,而第二支脚置于靠板背面,且接近靠板一侧设置有造型板,进一步的,造型板抵触次级靠板,所以靠板的整体形状可以说是通过造型板进行确定,若造型板抵触靠板一侧的侧边呈圆弧状,那么靠板整体一样呈圆弧状,从而可以根据实际将造型板设置的更为符合人体工学的造型,即靠板可以呈更符合人体工学,便于游客休息使用;同时又不会影响展开形成平台时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铰接所述坐板的次级靠板远离坐板一侧设置有若干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两个横向排列设置的固定块,所述第二支脚自由端置于两个固定块之间,所述固定块侧面设置有卡销,所述卡销横向穿设两个固定块和第二支脚自由端,且所述卡销可以相对固定块和第二支脚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脚置于两个固定块之间,且通过卡销进行定位,以将第二支脚自由端连接于次级靠板,方便配合造型板形成一定形状的靠板;同时因为卡销可以相对固定块和第二支脚自由端滑移,所以可以在必要时—靠板需要横置时将卡销取下,保证靠板可以配合坐板形成平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均为伸缩杆,且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对伸缩杆长度固定的定位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游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的长度进行调节,以将靠板和坐板构成的平台置于合适的高度,方便使用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脚包括连接坐板的第一主杆和套设于第一主杆的次杆,所述第一次杆沿第一主杆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一主杆,所述第一主杆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若干第一定位孔沿第一主杆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对应的所述定位螺栓穿设第一次杆并螺纹连接于第一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第一支脚长度进行调节时,游客只需将对应的定位螺栓取出第一定位孔,之后就可以将第一次杆相对第一主杆滑移实现对长度的调节;在调节好长度后,将对应的定位螺栓穿设第一次杆并螺纹连接于第一定位孔,就可以对长度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脚包括连接靠板的第二主杆和套设于第二主杆的第二次杆,所述第二次杆沿第二主杆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二主杆,所述第二主杆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若干第二定位孔沿第二主杆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对应的所述定位螺栓穿设第二次杆并螺纹连接于第二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第二支脚长度进行调节时,游客只需将对应的定位螺栓取出第二定位孔,之后就可以将第二次杆相对第二主杆滑移实现对长度的调节;在调节好长度后,将对应的定位螺栓穿设第二次杆并螺纹连接于第二定位孔,就可以对长度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坐板下表面设置有若干折叠椅,所述折叠椅与坐板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靠板转动配合坐板形成平台,用于放置各种物品,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聚餐等活动时,游客可以将折叠椅从坐板下方拆卸,以取下并展开使用,方便游客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靠板纵向铰接于坐板,且靠板背面设置的第二支脚,从而游客可以在必要时将靠板转动到横置状态,并依靠第二支脚设立在地面上,以利用靠板和坐板形成平台,为游客提供一个聚餐或是其他活动的平台,方便游客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用以展示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用以展示第二支脚和靠板的连接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用以展示定位板组件的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四,主要用以展示加强杆和加强杆容纳槽的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五,用以展示折叠椅和容纳槽的结构。

图中:1、坐板;11、加强杆容纳槽;2、靠板;21、次级靠板;211、连接槽;212、加强杆;22、柔性连接线;23、造型板;3、第一支脚;31、第一主杆;310、第一定位孔;32、第一次杆;4、第二支脚;41、第二主杆;410、第二定位孔;42、第二次杆;51、定位板组件;511、第一定位板;512、第二定位板;513、第一卡槽;514、第二卡槽;52、次级定位槽;53、定位槽;6、固定座;61、固定块;62、卡销;7、定位螺栓;8、折叠椅;81、支撑脚;82、柔性布料;9、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方便行人的园林座椅,参照图1,包括坐板1、设置在坐板1长边沿处的靠板2以及设置在坐板1下部的若干第一支脚3,其中靠板2远离坐板1一侧,即靠板2背面纵向铰接有第二支脚4,且靠板2纵向铰接于坐板1,从而必要时,游客可以转动靠板2使其呈横置状态,并利用第二支脚4设立在地面上;此时靠板2配合坐板1形成一面积相对较大的平台,进而游客可以在该平台上放置物品,进行聚餐或是其他活动,方便游客使用。

参照图1,坐板1呈扁平长方体状,靠板2通过铰链铰接在坐板1后侧边沿,以在需要时实现相对坐板1的转动。

靠板2包括若干水平横向设置的次级靠板21,若干次级靠板21沿垂直坐板1长度的方向排列设立;若干次级靠板21之间穿设有若干柔性连接线22,柔性连接线22沿靠板2宽度方向设置,为尼龙绳,柔性连接线22相对次级靠板21不可滑动,以连接若干次级靠板21,并使得靠板2具有一定可塑性。

将靠板2连接于坐板1的铰链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坐板1,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靠近坐板1的次级靠板21,以实现靠板2和坐板1的连接。

参照图1,由于若干次级靠板21之间通过柔性连接线22连接,此时为了使靠板2在特定时刻—本实用新型作为椅子使用时呈固定形状,方便游客休息倚靠,第二支脚4一端铰接于远离坐板1的次级靠板21,另一端连接于靠近坐板1的次级靠板21。

参照图2,第二支脚4为两个,分别置于靠板2的两侧,第二支脚4铰接端通过铰接轴配合对应的铰接座纵向铰接于远离坐板1的次级靠板21,而第二支脚4另一端则:

在靠近坐板1的次级靠板21背面设置有两个用于连接两个第二支脚4自由端的固定座6,固定座6包括两个横向焊接固定于次级靠板21的固定块61,第二支脚4自由端置于两个固定块61之间;在固定块61侧面设置有卡销62,卡销62横向穿设固定块61和第二支脚4,从而利用第二支脚4作为骨架使得靠板2具有一定刚性,方便游客倚靠;因为卡销62可以相对固定块61和第二支脚4自由端滑移,即取下,所以不会影响第二支脚4转动。

参照图2,为了使得靠板2可以更加符合人体工学,使游客使用起来更为舒适,在第二支脚4靠近次级靠板21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造型板23,造型板23抵触次级靠板21,且抵触次级靠板21一侧呈圆弧状,使得靠板2整体同样呈圆弧状,方便倚靠;因为造型板23通过螺栓固定,所以可以根据需要对其拆卸,以进行更换,使得靠板2可以呈各种形状。

参照图2,为了避免靠板2在并不必要时转动,在靠近坐板1的次级靠板21上连接有用于对靠板2和坐板1相对角度进行固定的定位板组件51。

在上述次级靠板21和坐板1相互靠近的位置分别开设有次级定位槽52,两个次级定位槽52相互连通形成与定位板组件51相契合的定位槽53,定位槽53于接近靠板2侧面一侧呈开口结构,以方便使用者将定位板组件51卡接于定位槽53内;此时,定位板组件51可以对靠板2和坐板1角度进行固定,以避免因为靠板2铰接于坐板1而导致两者轻易转动,影响使用效果。

参照图3,进一步的,定位板组件51包括第一定位板511和连接于第一定位板511的第二定位板512;在第一定位板511上分别纵向和横向开设有契合第二定位板512端部的第一卡槽513和第二卡槽514,第一卡槽513和第二卡槽514分别位于第一定位板511的两端,且均有一端呈开口结构;为符合实际,第二定位板512卡接的一端呈横截面面积较小的方体状结构,并且在第一定位板511靠近外界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绳,以方便游客拿取定位板组件51。

在将第二定位板512卡接于纵向的第一卡槽513时,第一定位板511和第二定位板512构成L状结构的定位板组件51,此时如果靠板2和坐板1转动呈L状,即定位槽53呈L状,则可以将定位板组件51置于定位槽内,以避免靠板2随意相对坐板1转动,影响本实用新型作为椅子的正常使用效果;在将第二定位板512卡接于横向的第二卡槽514时,第一定位板511和第二定位板512构成一字状的定位板组件51,此时如果靠板2转动为横置状态,则定位槽53呈一字状,则同样可以将定位板组件51置于定位槽53内,以加强靠板2横置时的稳定性,保证本实用新型展开形成平台时的使用效果。

参照图4,因为若干次级靠板21通过柔性连接线22连接,此时为加强靠板2横置时的稳定性,在次级靠板21上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两个连接槽211,连接槽211呈两端开口结构;

进一步的,设置有契合连接槽211的加强杆212,若干连接槽211分为对称的两组,且在靠板2横置时处于同一直线,加强杆212插设于连接槽211,以加强靠板2的稳固性。

为方便放置加强杆212,在坐板1上横向开设有契合加强杆212的加强杆容纳槽11,加强杆容纳槽11一端呈开口结构,以用于放置加强杆212;为方便拿取加强杆212,其一端延伸出加强杆容纳槽11,且一体成型有把手。

参照图4,由于坐板1正常时相对位置较低,后续转动靠板2形成平台后会导致平台整体位置较低,使用相对不便,因此将第一支脚3和第二支脚4设置为伸缩杆,以在必要时调节平台的高度,并在第一支脚3和第二支脚4上分别设置对应的定位螺栓7,以用于对其进行定位。

参照图4,第一支脚3包括焊接固定于坐板1下表面的第一主杆31,在第一主杆31上套设有第一次杆32,第一次杆32可以沿第一主杆31长度方向滑移;进一步的,在第一主杆3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310,若干第一定位孔310沿第一主杆31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对应的定位螺栓7穿设第一次杆32并螺纹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定位孔310,以对第一次杆32进行定位,避免其随意滑移;同时因为定位螺栓7是螺纹连接,所以可以在必要时对其进行拆卸,以保证第一支脚3可以伸缩。

参照图2,第二支脚4和第一支脚3结构类似,包括铰接于靠板2的第二主杆41和套设于第二主杆41的第二次杆42,且设置有第二定位孔410,对应的定位螺栓7穿设第二定位孔410并抵触第二主杆,以实现定位;进一步的造型板23连接于第二次杆42,以避免影响第二支脚4伸缩。

参照图5,进一步的,设置有若干折叠椅8,折叠椅8包括呈交叉剪式结构连接的两个支撑脚81以及设置在两个支撑脚81上端之间的柔性布料82,两个支撑脚81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柔性布料82两端缝合有套筒结构,并套设于支撑脚81上端;在坐板1下部开设有契合折叠椅8的容纳槽9,容纳槽9一端呈开口结构,以便使用者在不用时将折叠椅8收起放置在容纳槽9内,方便使用。

在游客需要平台时,先将定位板组件51从定位槽53内取出,使得靠板2可以相对坐板1进行转动;接着将卡销62从固定座6上取下,使得第二支脚4可以转动;之后游客将靠板2横置,并将第二支脚4转动至竖直状态,此时靠板2和坐板1形成平台,以方便游客使用。

为加强靠板2横置时的稳固性游客可以将加强杆212从加强杆容纳槽11内取出,之后将加强杆212插设于次级靠板21上的连接槽211内,就可以对靠板2做进一步加固;后续的,游客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第一支脚3和第二支脚4的高度,使得平台置于合适高度;还可以将折叠椅8从容纳槽9内取出展开使用,从而方便游客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