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及其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1835发布日期:2019-04-20 02:45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橱柜及其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橱柜及其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家具中,通常会将电器内嵌在柜体中,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然而,现有的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通常是密闭空间或无法形成有效的空气对流,电器无法有效将释放的热量散出去,影响电器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柜体结构无法对内嵌的电器进行有效散热的问题,提供一种橱柜及其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

一种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包括:

第一顶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前端及第一后端,所述第一后端上形成有第一透气结构;

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顶板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前端及第二后端,所述第二后端上形成有第二透气结构;及

两个第一侧板,间隔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一顶板共同围成一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透气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透气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

上述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使用时,将电器放置于第一底板上,且位于第一容置腔内,不仅有利于电器的收纳,还进一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电器工作时,电器产生的热量能够由电器的顶部或背部排出到第一容置腔内。由于第一后端形成有第一透气结构,第二后端形成有第二透气结构。因此,热量能够由第一顶板的第一透气结构散发出去,而第一容置腔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一底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透气结构进入到第一容置腔内。或者,热量能够由第二透气结构通过第一底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散发出去,而第一容置腔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一顶板的第一透气结构进入到第一容置腔内,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进而有效避免热量聚集在电器周围,影响电器的使用及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端上开设有第一散热槽以形成所述第一透气结构,所述第一散热槽贯穿所述第一顶板的上下两表面;所述第二后端上开设有第二散热槽以形成所述第二透气结构,所述第二散热槽贯穿所述第一底板的上下两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槽贯穿所述第一顶板的后侧面,所述第一散热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200mm;所述第二散热槽贯穿所述第一底板的后侧面,所述第二散热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2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槽及所述第二散热槽内均设置有透气网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层板,所述层板的一侧面设置于一所述第一侧板上,相对的另一侧面设置于另一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层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层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前端及第三后端,所述层板的第三后端上形成有第三透气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层板为至少两个,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一背板,所述第一背板的一端设置于一所述层板上,所述第一背板的另一端设置于另一所述层板上,所述第一背板与所述层板共同围成第一置物空间,其中所述第三透气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背板背向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的一侧;和/或

还包括第二背板,所述第二背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第二背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层板上,所述第二背板与所述第一顶板及所述层板共同围成第二置物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透气结构及所述第三透气结构均位于所述第二背板背向于所述第二置物空间的一侧;和/或

还包括第三背板,所述第三背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三背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层板上,所述第三背板与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层板共同围成第三置物空间,其中所述第二透气结构及所述第三透气结构均位于所述第三背板背向于所述第三置物空间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一背板,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门板,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一背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门板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上;

若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二背板,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二门板,所述第二门板与所述第二背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门板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第二置物空间上;

若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三背板,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三门板,所述第三门板与所述第三背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门板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第三置物空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端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顶板上下两表面的第三散热槽,所述第三散热槽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前端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底板上下两表面的第四散热槽,所述第四散热槽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底板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位于其中一所述第一侧板远离另一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且与一所述第一侧板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二侧板及其中一所述第一侧板共同围成一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顶板上形成有第四透气结构,所述第二底板上形成有第五透气结构;所述第四透气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第五透气结构相连通。

一种橱柜,包括如上所述的柜体结构及用于收纳物品的收纳柜体。

上述橱柜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使用时,将电器放置于第一底板上,且位于第一容置腔内,不仅有利于电器的收纳,还进一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同时,其他的收纳物品能够放置于收纳柜体中,进一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电器工作时,电器产生的热量能够由电器的顶部或背部排出到第一容置腔内。由于第一后端形成有第一透气结构,第二后端形成有第二透气结构。因此,热量能够由第一顶板的第一透气结构散发出去,而第一容置腔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一底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透气结构进入到第一容置腔内。或者,热量能够由第二透气结构通过第一底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散发出去,而第一容置腔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一顶板的第一透气结构进入到第一容置腔内,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进而有效避免热量聚集在电器周围,影响电器的使用及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层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一实施方式中的橱柜,包括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100及用于收纳物品的收纳柜体。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100,用于内嵌电器,有效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及美观性,且有利于内嵌在橱柜的电器进行散热,有效避免热量聚集在电器周围,影响电器的使用及寿命。其中,电器可以是普通家电,也可以是内嵌式电器。例如,电器可以是内嵌式冰箱、内嵌式微波炉或内嵌式烤箱等。安装时,可以将橱柜通过支撑脚放置于地面上。当然,还可以将橱柜挂设于墙面上。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柜体结构100包括第一顶板110、第一底板120及两个第一侧板130。第一顶板1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前端及第一后端,第一后端上形成有第一透气结构。第一底板120与第一顶板110相对设置,第一底板1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前端及第二后端,第二后端上形成有第二透气结构。两个第一侧板130相对设置,并与第一底板120及第一顶板110共同围成一第一容置腔140,第一透气结构与第一容置腔140相连通,第二透气结构与第一容置腔140相连通。

具体地,第一后端上开设有第一散热槽111以形成第一透气结构,第一散热槽111贯通第一顶板110上下两表面。第二后端上开设有第二散热槽121以形成第二透气结构,第二散热槽121贯通第一底板120上下两表面。第一散热槽111与第一容置腔140相连通,第二散热槽121与第一容置腔140相连通。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气结构还可以由多个透气通孔形成。第二透气结构还可以由多个透气通孔形成,只要能实现透气即可。

安装时,将柜体结构100通过支撑脚放置于地面上或者挂设于墙面上,使得第一底板120与地面之间具有间隙。将电器放置于第一底板120上,且位于第一容置腔140内,不仅有利于电器的收纳,还进一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电器工作时,电器产生的热量能够由电器的顶部或背部排出到第一容置腔140内。由于第一后端开设有第一散热槽111,第二后端开设有第二散热槽121。因此,热量能够由第一顶板110的第一散热槽111散发出去,而第一容置腔140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一底板120与地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散热槽121进入到第一容置腔140内。或者,热量能够由第二散热槽121通过第一底板120与地面之间的间隙散发出去,而第一容置腔140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一顶板110的第一散热槽111进入到第一容置腔140内,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进而有效避免热量聚集在电器周围,影响电器的使用及寿命。

具体地,第一散热槽111贯穿第一顶板110的后侧面,第二散热槽121贯穿第一底板120的后侧面。在安装柜体结构100时,第一后端及第二后端靠墙面设置,可以避免电器将第一散热槽111或第二散热槽121遮挡住,提高空气流通的空间。通过第一散热槽111、第一容置腔140及第二散热槽121相互连通形成电器散热的通风通道,避免热量聚集在电器的周围。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槽111的底壁与第一顶板110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200mm。第二散热槽121的底壁与第一底板120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200mm。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槽111还可以不贯穿第一顶板110的后侧面,第二散热槽121还可以不贯穿第一底板120的后侧面,是要能够实现电器的通风散热即可。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槽111的底壁与第一顶板110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80mm。第二散热槽121的底壁与第一底板120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80mm。避免第一散热槽111或第二散热槽121的尺寸过大,影响柜体结构100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电器放置的稳定性。或者避免第一散热槽111或第二散热槽121的尺寸过小,影响电器的通风散热情况。

第一散热槽111及第二散热槽121内均设置有透气网板。通过透气网板能够提高柜体结构100的整体性及美观性。进一步地,透气网板的一侧边上设置有挡片,位于第一散热槽111内的透气网板上的挡片与第一顶板110的后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位于第二散热槽121内的透气网板上的挡片与第一底板120的后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柜体结构100更加整齐美观。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槽111与第二散热槽121为“U”形槽。使得柜体结构100更加整齐美观。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槽111还可以通过第一顶板110的后侧面与安装的墙面之间具有间距形成。第二散热槽121还可以通过第一底板120的后侧面与安装的墙面之间具有间距形成,只要能够使得第一散热槽111、第二散热槽121及第一容置腔140相连通,形成散热通道即可。

第一顶板110的第一前端上开设有贯通第一顶板110上下两表面的第三散热槽112,第三散热槽112与第一容置腔140相连通。通过第三散热槽112进一步增加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性。例如,当电器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口时,由电器的顶部排出的热量能够进一步通过第三散热槽112散发出去,进一步提高电器的散热效率。具体地,第三散热槽112内设置有透气网板。

具体地,第三散热槽112贯穿第一顶板110的前侧面,有利于第三散热槽112的通风。进一步地,第三散热槽112的底壁与第一顶板110的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200mm。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散热槽112的底壁与第一顶板110的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80mm。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散热槽112为“U”形槽,使得柜体结构100更加整齐美观。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散热槽112还可以由第一顶板110的前侧面向第一散热槽111的方向缩进形成,只要能够使得第三散热槽112与第一容置腔140相连通即可。

第一底板120的第二前端上开设有贯通第一底板120上下两表面的第四散热槽122,第四散热槽122与第一容置腔140相连通。通过第四散热槽122进一步增加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性。例如,若电器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或散热口时,空气进一步能够由第四散热槽122进入到电器内,或由第四散热槽122将热量散发出去,进一步提高电器的散热效率。具体地,第四散热槽122内还可以设置有透气网板。

具体地,第四散热槽122贯穿第一底板120的前侧面,有利于第四散热槽122的通风。进一步地,第四散热槽122的底壁与第一底板120的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200mm。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散热槽122的底壁与第一底板120的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80mm。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散热槽122为“U”形槽,使得柜体结构100更加整齐美观。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散热槽122还可以由第一顶板110的前侧面向第二散热槽121的方向缩进形成,只要能够使得第四散热槽122与第一容置腔140相连通即可。

柜体结构100还包括至少三个支撑脚,支撑脚设置于第一底板120的底部上,至少三个所述支撑脚设置在非同一直线上。通过支撑脚能够使得第一底板120的底面与地面之间形成间隙,有利于空气通过第一底板120的第二散热槽121及第四散热槽122进行流通。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支撑脚为四个,四个支撑脚设置于第一底板120的靠近外缘处。当然,支撑脚还可以为五个、六个等其他数目个。

柜体结构100还包括至少一层板150,层板150的一侧面设置于一第一侧板130上,相对的另一侧面设置于另一第一侧板130上,层板150位于第一容置腔140内。层板15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前端及第三后端,第三后端上形成有第三透气结构。电器进一步还可以放置在层板150上,增加柜体结构100放置电器的数量。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层板150为两个,两个层板150间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层板150还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等其他数目个。

具体地,第三后端上开设有第五散热槽151以形成第三透气结构,第五散热槽151贯通层板150上下两表面。进一步地,第五散热槽151贯穿层板150的后侧面,能够避免电器将第五散热槽151遮挡。更进一步地,第五散热槽151的底壁与层板150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200mm。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五散热槽151的底壁与层板150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80mm。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透气结构还可以多个透气孔形成,只要能够实现透气即可。

层板150的第三前端上开设有贯通层板150上下两表面的第六散热槽,第六散热槽与第一容置腔140相连通。通过第六散热槽更进一步增加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性,提高电器的散热效率。具体地,第六散热槽贯穿层板150的前侧面,能够避免电器将第六散热槽遮挡。进一步地,第六散热槽的底壁与层板150的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200mm。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六散热槽的底壁与层板150的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80mm。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五散热槽151与第六散热槽均为“U”形槽,使得柜体结构100更加美观整齐。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五散热槽151还可以由层板150的后侧面向第六散热槽的方向缩进形成。第六散热槽还可以由层板150的前侧面向第五散热槽151的方向缩进形成,只要能够使得第五散热槽151、第六散热槽与第一容置腔140相连通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2,第五散热槽151内设置有透气网板152,通过透气网板152使得柜体结构100更加整齐美观,同时提高放置于层板150上的电器的稳定性。具体地,透气网板152卡设于第五散热槽151内。进一步地,透气网板152远离第五散热槽151的底壁的侧边上设置有挡片153,该挡片153与层板150的后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柜体结构100更加整齐美观。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六散热槽内也设置有透气网板152,透气网板152远离第六散热槽的底壁的侧边上也设置有挡片,该挡片与层板150的前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更进一步提高柜体结构100的整洁性及美观性,提高放置于层板150上的电器的稳定性。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透气网板152可以由木材、塑料或金属制成。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气网板152还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只要能够形成透气网孔,保证空气的流通即可。

柜体结构100还包括第一背板160,第一背板160的一端设置于一层板150上,第一背板160的另一端设置于另一层板150上,第一背板160与层板150共同围成第一置物空间161。其中第五散热槽151位于第一背板160背向于第一置物空间161的一侧。日常用品能够放置于第一置物空间161内,电器能够放置于第一底板120上和/或位于在上的层板150上。柜体结构100安装在墙面上时,第一背板160与墙面之间具有间距,电器散发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背板160与墙面之间的间距,经过第一散热槽111或第二散热槽121散发出去。

进一步地,柜体结构100还包括第一门板162,第一门板162与第一背板160相对设置,第一门板162可开合地盖设于第一置物空间16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背板160与第一门板162还可以省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柜体结构100还包括第二背板,第二背板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顶板110上,第二背板的另一端设置于层板150上,第二背板与第一顶板110及层板150共同围成第二置物空间,其中第一散热槽111及第五散热槽151均位于第二背板背向于第二置物空间的一侧。日常用品能够放置于第二置物空间内,电器能够放置于第一底板120上和/或位于在下的层板150上。

进一步地,柜体结构100还包括第二门板,第二门板与第二背板相对设置,第二门板可开合地盖设于第二置物空间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背板与第二门板还可以省略。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柜体结构100还包括第三背板,第三背板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底板120上,第三背板的另一端设置于层板150上,第三背板与第一底板120及层板150共同围成第三置物空间,其中第二散热槽121及第五散热槽151均位于第三背板背向于第三置物空间的一侧。日常用品能够放置于第三置物空间内,电器能够放置于层板150上。

进一步地,柜体结构100还包括第三门板,第三门板与第三背板相对设置,第三门板可开合地盖设于第三置物空间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背板与第三门板还可以省略。

请再次参阅图1,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柜体结构100还包括第二顶板210、第二底板220及第二侧板230,第二顶板210与第二底板220间隔相对设置,第二侧板230位于其中一第一侧板130远离另一第一侧板130的一侧,且与一第一侧板130间隔相对设置。第二顶板210、第二底板220、第二侧板230及其中一第一侧板130共同围成一第二容置腔240。第二顶板210上形成有第四透气结构,第二底板220上形成有第五透气结构。第四透气结构通过第二容置腔240与第五透气结构相连通。

具体地,第二顶板210上开设有第一透气槽211以形成第四透气结构,第一透气槽211开设于第二顶板210的后端上,且贯穿第二顶板210的后侧面。第二底板220上开设有第二透气槽221以形成第五透气结构,第二透气槽221开设于第二底板220的后端上,且贯穿第二底板220的后侧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透气结构还可以由多个透气通孔组成。第五透气结构还可以由多个透气通孔组成,只要能实现透气即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气槽211及第二透气槽221内均设置有透气网板。通过透气网板能够提高柜体结构100的整体性及美观性。

第二顶板210的前端上开设有贯通第二顶板210上下两表面的第三透气槽212,第三透气槽212与第二容置腔240相连通。第二底板220的前端上开设有贯通第二底板220上下两表面的第四透气槽222,第四透气槽222与第二容置腔240相连通。通过第三透气槽212及第四透气槽222进一步增加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性。

其中,内嵌式冰箱能够放置于第二底板220上且位于第二容置腔240内,内嵌式微波炉能够放置于柜体结构100内位于在上的层板150上,内嵌式烤箱能够放置于第一底板120上。

橱柜的柜体结构100与收纳柜体并列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安装需求,柜体结构100中的第二侧板230还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侧板230间隔相对设置,靠近第一侧板130的第二侧板230与第一侧板130之间具有间距。收纳柜体能够设置于第一侧板130与第二侧板230之间间距处,以满足不同的安装需求。通过收纳柜体能够满足其他的收纳物品的放置,进一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上述橱柜及其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安装时,将橱柜通过支撑脚放置于地面上,使得第一底板120与地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底板220与地面之间具有间隙。使用时,将多个电器依次放置于第一底板120及位于在上的层板150上,不仅有利于电器的收纳,还进一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同时,其他的收纳物品还可以放置于收纳柜体中,进一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电器工作时,电器产生的热量能够由电器的顶部或背部排出到第一容置腔140内。热量能够由第一顶板110的第一散热槽111散发出去,而第一容置腔140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一底板120与地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散热槽121进入到第一容置腔140内,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进而有效避免热量聚集在电器周围,影响电器的使用及寿命。而日常物品还可以放置于第一置物空间161内,实现电器与日常物品的合理收纳,进一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及美观性。

电器进一步地还可以放置于第二底板220上,电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排出到第二容置腔240内。热量能够由第二顶板210的第一透气槽211散发出去,而第二容置腔240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二底板220与地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透气槽221进入到第二容置腔240内,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进而有效避免热量聚集在电器周围,影响电器的使用及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