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6829发布日期:2019-03-30 08:2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被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被套。



背景技术:

传统的被套侧边开设有一小口,并在小口处设置拉链,被芯从小口处装入被套内部,由于被套和被芯的尺寸较大,装被芯的时候比较费力。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自由搭配易拆换被套》(公开号:202775415U;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中公开了一种自由搭配易拆换被套,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单和第二面单,第一面单和第二面单的四周各设有一个用以连接第一面单和第二面单的拉链,拉链相互独立设置在第一面面单和第二面单之间;在更换被芯时,把四边的拉链都拉下,把放置在下侧的第一面单或第二面单放在床上铺平,被被芯铺在第一面单或第二面单上,再将第二面单或第一面单铺在被芯上,拉上四边的拉链即可完成被芯的整个过程;因此,被芯的拆装比较方便;但是,被芯相对于第一面单和第二面单容易滑动,即被芯跑偏,最终导致人体是容易着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套,通过将被芯与第一面单连接,从而将被芯固定,避免被芯跑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面单和第二面单,还包括被芯,所述第一面单、被芯、第二面单从上到下依次排布,第一面单下表面设有均沿第一面单周向延伸的第一拉链条和第二拉链条,第一拉链条和第二拉链条内外分布,第一拉链条的起点端与终点端均位于第一面单具有的第一角上,第二拉链条的起点端与终点端均位于第一面单具有的第二角上,第二面单上表面设有沿第二面单周向延伸且与第二拉链条配合连接的第三拉链条,被芯上表面设有沿被芯周向延伸且与第一拉链条配合连接的第四拉链条。

进一步,所述被芯通过连接部与第四拉链条可拆式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布带和第二连接布带,第一连接布带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子扣,第二连接布带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母扣,一个子扣对应连接一个母扣且两者组成按扣,被芯边缘压紧在子扣和母扣之间,第四拉链条下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布带。

进一步,所述还包括颈椎枕,颈椎枕上表面覆盖有柔性层,椎枕下表面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扣带,第一扣带为对折的弹力绳,第二面单右侧设有多个扣头,一个扣头对应连接一个第一扣带且两者组成第一盘扣。

进一步,第二面单左侧设有多个第二扣带,第一面单分别与被芯、第二面单连接状态下,第一面单、被芯、第二面单共同形成被体,被体折叠状态下,一个扣头对应连接一个第二扣带且两者组成第二盘扣。

进一步,所述柔性层为硅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套操作方便,并且,能够有效避免被芯跑偏;通过第一拉链条与第四拉链条的配合连接,实现被芯与第一面单的可拆卸连接,使得被芯相对于第一面单的位置固定,且被芯拆卸方便;另外,由于第一拉链条沿第一面单周向延伸,即第一面单上只需设置一个第一拉链条,同理,第二面单上只需设置一个第三拉链条,第三拉链条与第二拉链条配合连接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拉链,第一面单与第二面单之间的连接只需对一个拉链进行操作即可,使得第一面单与第二面单之间的连接操作更为简单;同理,第一面单与被芯之间的连接只需对一个拉链进行操作即可,因此,一个人操作两个拉链,就能够完成被芯的安装;除此之外,第一拉链条的起点端与终点端均位于第一面单具有的第一角上,由于第一面单的几个角较为明显,能够使操作人员极其方便的寻找到第一拉链条的起点端与终点端。

2.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套适用于不同的被芯,使用范围更广;由于不同温度下,所需要不同厚度的被芯,这里,被芯通过连接部与第四拉链条可拆式连接,便于更换厚度不同的被芯;被芯边缘较为单薄,可以压紧在子扣和母扣之间;并且,第一连接布带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子扣,第二连接布带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母扣,即保证了连接部的柔性,使得连接部能够随整体被折叠;除此之外,需要说明的是,若直接将被芯与第四拉链条缝制连接,则更换厚度不同的被芯,则需使用多个第四拉链条,并且,相对于按扣来说,缝制更为麻烦。

3.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套能够有效防止人体是容易着凉;一方面,被芯不跑偏;另一方面,颈椎枕与第二面单通过第一盘扣连接,避免第二面单翘起而引起漏风的现象;除此之外,由于第一扣带为对折的弹力绳,即第一盘扣具有伸缩弹性,人体在睡觉时会翻动,此时,第一盘扣的伸缩弹性能够确保第二面单实时靠近颈椎枕,避免漏风;并且,第一盘扣位于颈椎枕下表面前后两端,而人体头部会枕在颈椎枕的中间位置,相对于睡袋来说,第一盘扣的伸缩弹性不会直接对人体产生束缚感,能够增强人体舒适度。

4.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套收纳方便;由于第二面单右侧设有多个扣头,第二面单左侧设有多个第二扣带,在被体折叠状态下,一个扣头对应连接一个第二扣带且两者组成第二盘扣,即第二盘扣将被体折叠状态进行固定;并且,实现了对扣头的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套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套所述连接部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套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面单;2-第二面单;3-被芯;4-颈椎枕;5-连接部;11-第一拉链条;12-第二拉链条;21-第三拉链条;22-扣头;23-第二扣带;31-第四拉链条;41-第一扣带;51-第一连接布带;52-第二连接布带;511-子扣;521-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套,包括第一面单1、第二面单2和被芯3,还包括颈椎枕4。第一面单1、被芯3、第二面单2从上到下依次排布。第一面单1下表面设有均沿第一面单1周向延伸的第一拉链条11和第二拉链条12,第一拉链条11和第二拉链条12内外分布,第一拉链条11的起点端与终点端均位于第一面单1具有的第一角上,第二拉链条12的起点端与终点端均位于第一面单1具有的第二角上。第二面单2上表面设有沿第二面单2周向延伸且与第二拉链条12配合连接的第三拉链条21。被芯3上表面设有沿被芯3周向延伸且与第一拉链条11配合连接的第四拉链条31;优选地,被芯3通过连接部5与第四拉链条31可拆式连接;这里,连接部5包括第一连接布带51和第二连接布带52,第一连接布带51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子扣511,第二连接布带52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母扣521,一个子扣511对应连接一个母扣521且两者组成按扣,被芯3边缘压紧在子扣511和母扣521之间,第四拉链条31下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布带51。颈椎枕4上表面覆盖有柔性层,椎枕下表面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扣带41,第一扣带41为对折的弹力绳,第二面单2右侧设有多个扣头22,一个扣头22对应连接一个第一扣带41且两者组成第一盘扣;在此基础上,第二面单2左侧设有多个第二扣带23,第一面单1分别与被芯3、第二面单2连接状态下,第一面单1、被芯3、第二面单2共同形成被体,被体折叠状态下,一个扣头22对应连接一个第二扣带23且两者组成第二盘扣;除此之外,柔性层为硅胶层。

本实施方式安装方法:先将第一面单1与被芯3连接,再将第一面单1与第二面单2连接,此时,第一面单1、被芯3、第二面单2共同形成被体;具体来说,第三拉链条21与第二拉链条12配合连接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拉链,第一面单1与第二面单2之间的连接只需对一个拉链进行操作即可;同理,第一拉链条11与第四拉链条31配合连接并形成另一个完整的拉链,第一面单1与被芯3之间的连接只需对该拉链进行操作即可;这里,可在第一拉链条11与第二拉链条12上分别安装拉头,因此,拉头更换以为维修时只需要单独带拆卸的第一面单1即可。

本实施方式更换被芯方法:先将被芯3从第一面单1上拆下,然后打开按扣,即可更换另一个被芯;将更换后的被芯的边缘压紧在子扣511和母扣521之间,从而将该被芯固定在第一连接布与第二连接布之间,使该被芯与第四拉链条31连接;最后,通过第一拉链条11与第四拉链条31的配合连接,实现被芯与第一面单1的连接,由此,完成被芯更换。

本实施方式睡觉使用方法:人体头部会枕在颈椎枕4的中间位置,被体盖在人身上,颈椎枕4与第二面单2通过第一盘扣连接,避免第二面单2翘起而引起漏风的现象。

本实施方式收纳方法:现将被体左右对折,再将被体前后对折,此时,第二扣带23与扣头22折叠到同一侧,最后,通过扣头22与第二扣带23的连接将被体折叠状态进行固定,从而方便对被体进行收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