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5395发布日期:2019-07-06 11:0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旅行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旅行床。



背景技术:

一般的可折叠的旅行床均包括具有展开和折叠状态的上围框组件、具有展开和折叠状态的底盘组件以及支撑在上围框组件和底盘组件之间的立杆。现有技术中的旅行床至少设有两组锁定机构,通过这两组锁定机构分别将上围框组件和底盘组件锁定在展开状态,而在旅行床折叠时,需要将这两组锁定机构逐个解锁,或者需要设置联动机构,使得解锁其中一组锁定机构的过程中同时可实现解锁另一组锁定机构,无论是上述哪种方式,都操作复杂;而且部分旅行床的上围框组件和底盘组件之间无连动结构设置,使得旅行床折叠时,上围框组件和底盘组件各自翻转折叠,这会出现旅行床在折叠的过程中各支架散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旅行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旅行床,具有展开和折叠状态,所述旅行床包括具有展开和折叠状态的上围框组件、具有展开和折叠状态的底盘组件、位于所述上围框组件和所述底盘组件之间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根立杆和用于将所述旅行床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所述上围框组件包括多根均具有展开和折叠状态的横围杆组件和侧围杆组件,相邻的一根所述横围杆组件和所述侧围杆组件分别与同一根所述立杆相转动连接,所述底盘组件包括多根底撑杆、与每根所述底撑杆的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连接座,所述旅行床还包括能够沿所述立杆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立杆上的滑动组件、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滑动组件的上部和所述横围杆组件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滑动组件的上部和所述侧围杆组件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立杆和所述底撑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杆,每根所述底撑杆的另一端部分别与所述滑动组件的下部相转动连接。

优选地,相邻的一根所述横围杆组件和所述侧围杆组件分别通过第一轴和第二轴与同一根所述立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三轴和第四轴与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横围杆组件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五轴和第六轴与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侧围杆组件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七轴和第八轴与所述立杆和所述底撑杆相转动连接,所述底撑杆与所述滑动组件通过第九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三轴和所述第四轴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五轴和所述第六轴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七轴、所述第八轴和所述第九轴相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立杆与所述滑动组件之间用于将二者的相对位置锁定。

优选地,所述旅行床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锁定机构解锁的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的解锁拉手和牵引索,所述牵引索的一端部与所述解锁拉手连接,所述牵引索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锁定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杆和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杆的上下两端部的上滑套和下滑套,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上滑套相转动连接,所述底撑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下滑套相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每根所述立杆均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管腔,所述主杆位于所述立杆的管腔中,所述上滑套和所述下滑套分别套设在所述立杆的外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杆与所述上滑套通过第一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主杆与所述下滑套通过第二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立杆通过第七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立杆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立杆的下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主杆上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三限位槽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柱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并能够沿所述第一限位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柱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并能够沿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所述第七轴穿过所述第三限位槽并能够沿所述第三限位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杆位于所述立杆的外部且与所述立杆相平行设置,所述上滑套和所述下滑套分别套设在所述立杆的外部。

优选地,每根所述横围杆组件均包括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两根横围杆,每根所述侧围杆组件均包括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两根侧围杆,所述横围杆的另一端部和所述侧围杆的另一端部分别与所述立杆相转动连接。

优选地,每根所述立杆均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立杆支杆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杆支杆的上端部的连接件,所述横围杆组件和所述侧围杆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件相转动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旅行床结构简单,只通过一组锁定机构即可将整个旅行床锁定在展开状态,这使得旅行床的展开和折叠操作方便,而且该旅行床还可以实现当底盘组件折叠时同时带动上围框组件同步有序地翻转折叠,从而更方便了旅行床的折叠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旅行床的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旅行床的分解图(实施例1);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旅行床在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旅行床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旅行床的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旅行床的分解图(实施例2);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旅行床在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旅行床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

其中:1、上围框组件;11、横围杆组件;12、侧围杆组件;2、底盘组件;21、连接座;22、底撑杆;23、脚撑杆;3、立杆;31、立杆支杆;311、第一限位槽;312、第二限位槽;32、连接件;4、滑动组件;41、主杆;411、第三限位槽;42、上滑套;43、下滑套;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第三连杆;61、第一轴;62、第二轴;63、第三轴;64、第四轴;65、第五轴;66、第六轴;67、第七轴;68、第八轴;69、第九轴;7、解锁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旅行床具有展开和折叠状态,具体包括上围框组件1、底盘组件2、位于上围框组件1和底盘组件2之间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根立杆3,上围框组件1和底盘组件2均具有展开和折叠状态,该旅行床还包括用于将旅行床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

上围框组件1包括位于旅行床前后两侧的横围杆组件11和位于旅行床左右两侧的侧围杆组件12,相邻的一根横围杆组件11和侧围杆组件12均与同一根立杆3相转动连接,横围杆组件11包括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两根横围杆,两根横围杆的另一端部分别与立杆3相转动连接,侧围杆组件12包括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两根侧围杆,两根侧围杆的另一端部分别与立杆3相转动连接。

每根立杆3均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立杆支杆31和固定设置在立杆支杆31的上端部的连接件32,横围杆组件11和侧围杆组件12分别与连接件32相转动连接。

底盘组件2包括位于旅行床底部中央的连接座21、一端部与连接座21相转动连接的多根底撑杆22和一端部与连接座21相转动连接的多根脚撑杆23,每根脚撑杆23的另一端部均支撑在地面上。本实施例中,底撑杆22与立杆3的数量相同,均设有四根,四根底撑杆22与连接座21连接后形成“X”型结构,脚撑杆23设有两根,两根脚撑杆23相对称设置。

该旅行床还包括滑动组件4、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和第三连杆53,滑动组件4能够沿立杆3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立杆3上,第一连杆51的两端部分别与滑动组件4的上部和横围杆组件11相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2的两端部分别与滑动组件4的上部和侧围杆组件12相转动连接,第三连杆53的两端部分别与立杆3和底撑杆22相转动连接,每根底撑杆22的另一端部分别与滑动组件4的下部相转动连接。这样,在横围杆组件11、立杆3、滑动组件4和第一连杆51之间形成一个曲柄滑块机构,在侧围杆组件12、立杆3、滑动组件4和第二连杆52之间形成一个曲柄滑动机构,在底撑杆22、滑动组件4、立杆3和第三连杆53之间也形成一个曲柄滑块机构,这样,通过一组锁定机构即可将整个旅行床锁定在展开状态,而且当底撑杆22翻转折叠时,可通过上述三组曲柄滑块机构带动上围框组件1同步有序地翻转折叠。

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设置在立杆3与滑动组件4之间用于将二者的位置锁定,当立杆3与滑动组件4之间的位置锁定时,整个旅行床就处于稳定的展开状态。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一根横围杆组件11和侧围杆组件12分别通过第一轴61和第二轴62与同一根立杆3相转动连接,第一连杆51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三轴63和第四轴64与滑动组件4和横围杆组件11相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2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五轴65和第六轴66与滑动组件4和侧围杆组件12相转动连接,第三连杆53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七轴67和第八轴68与立杆3和底撑杆22相转动连接,底撑杆22与滑动组件4通过第九轴69相转动连接,第一轴61和第二轴62相垂直设置,第一轴61、第三轴63和第四轴64相平行设置,第二轴62、第五轴65和第六轴66相平行设置,第七轴67、第八轴68和第九轴69相平行设置。

具体的,滑动组件4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杆41和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杆41的上下两端部的上滑套42和下滑套43,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分别与上滑套42相转动连接,底撑杆22的另一端部与下滑套43相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根立杆3均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管腔,主杆41位于立杆3的管腔中,上滑套42和下滑套43分别套设在立杆3的外部。主杆41与上滑套42通过第一固定柱固定连接,主杆41与下滑套43通过第二固定柱固定连接。

在立杆支杆3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311,在立杆支杆31的下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槽312,在主杆41上设置有第三限位槽411,第一限位槽311、第二限位槽312和第三限位槽411均沿上下方向延伸,在该旅行床展开或折叠过程中,第一固定柱部分位于第一限位槽311中并能够沿第一限位槽31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第二固定柱部分位于第二限位槽312中并能够沿第二限位槽312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第七轴67穿过第三限位槽411并能够沿第三限位槽41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311和第二限位槽312的中心轴线沿同一直线方向延伸。

该旅行床还包括用于驱使锁定机构解锁从而使旅行床折叠的解锁机构,具体的,解锁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座21上的解锁拉手7和一端部与解锁拉手7连接的牵引索,牵引索的另一端部与锁定机构连接。当向上提拉解锁拉手7时,通过牵引索拉动锁定机构使其解锁。

当该旅行床处于展开状态,锁定机构均处于锁定状态,如图1所示。

当该旅行床需要折叠时,向上提拉解锁拉手7,通过牵引索拉动锁定机构使其解锁;当继续向上提拉解锁拉手7时,使得底撑杆22相对连接座21转动,此过程中,通过第三连杆53使得滑动组件4相对立杆3沿立杆3的长度延伸方向向下滑动,滑动组件4向下滑动时,通过第一连杆51带动横围杆组件11绕第一轴61向下翻转与立杆3靠拢,通过第二连杆52带动侧围杆组件12绕第二轴62向下翻转与立杆3靠拢,并使得各立杆3逐渐向底盘组件2靠拢,最终折叠如图4所示。

当该旅行床从折叠状态展开时,双手提该旅行床的对边或者对角处使其逐渐展开,组成该旅行床的各杆件随之相互翻转打开,然后按下连接座21,从而使锁定机构锁定即可。

实施例2

如图5~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滑套42和下滑套43分别套设在立杆3的外部,主杆41也位于立杆3的外部且与立杆3相平行设置,这样,主杆41、上滑套42和下滑套43可一体设置,无需通过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连接,亦即无需在立杆3上开设第一限位槽311和第二限位槽312,也无需在主杆41上开设第三限位槽411,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该实用新型的旅行床结构简单,整个旅行床只设置有一组锁定机构,从而使旅行床的锁定和解锁操作都很方便,且可降低当锁定机构较多时产生的故障率。同时,在旅行床折叠时,通过提拉解锁拉手使底盘组件折叠时即可带动上围框组件自动有序地折叠,而在旅行床展开时,通过操作上围框组件,即可使底盘组件也自动有序地展开,从而更方便了旅行床的折叠和展开操作,使得旅行床更方便使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