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浇灌系统的花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8839发布日期:2019-03-22 19:2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动浇灌系统的花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卉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浇灌系统的花架。



背景技术:

花卉植物大多放置在阳台上,养殖花卉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净化空气,激发人们生活的乐趣。

由于花架能够放置多盆花卉,将花卉植物放置在花架上也更加美观。

现有技术中的花架为固定结构,在上下方向不具有伸缩功能,由于养殖的花卉植物高低不同,因此要么花卉植物太高放不进去,要么花卉植物太矮浪费花架的空间,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上下升降的花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浇灌系统的花架,具有上下升降功能,另外方便为花架上的多盆花卉浇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浇灌系统的花架,包括花架,其关键在于:所述花架包括至少两块平行设置的放置板,在放置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为伸缩管,在放置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托盘,在托盘中设置有花盆;所述花盆上设置有滴灌器;所述滴灌器为环状,放置在花盆的盆口上,所述滴灌器设置有容水腔,所述容水腔的底部设置有滴水孔阵列;

所述花架的底部设置有水箱,水箱的侧壁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口与水箱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的出口经出水管与容水腔侧壁顶部的入水口连通。

上述结构设置的效果为:放置板上的托盘用于放置花盆;当花盆的高度高于两块放置板之间的间隔距离时,通过将伸缩管拉伸,能够增加两块放置板之间的距离;当花盆的高度小于两块放置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太多时,通过将伸缩管收缩,能够减小两块放置板之间的距离;伸缩管包括子管和母管;伸缩管伸缩到适当长度时,能够通过锁紧螺母锁定,由于锁紧螺母属于现有技术,其结构不再详述。

通过上述结构,花架的两个放置板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调节,以方便放置不同高度的花盆。

所述花盆上设置有滴灌器,水泵抽取水箱中的水经出水管进入容水腔,所述容水腔的底部设置有滴水孔阵列;滴水孔阵列将水滴灌入花盆内。

托盘用于限定住花盆随意移动。

水泵可以由手动开关进行开关,也可以由定时开关电路定时开关。

水泵为滴灌器补水,然后由滴灌器进行滴灌。

所述花盆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托盘的底部通过排水管与水箱的顶部连通。

花盆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其效果在于将多余的水通过漏水孔流入托盘,托盘通过排水管将多余的水引回水箱。

所述放置板由中空的板状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柱由中空的管状材料制成,所述出水管、排水管均由橡胶软管制成,呈螺旋状,穿设于放置板、支撑柱中。

上述结构设置的效果为,使花架看上去更加美观,排水管只有在连接托盘的位置伸出花架,出水管只有在连接水泵、入水口的位置才伸出花架;将出水管、排水管均由橡胶软管制成,呈螺旋状,方便和伸缩管一起伸缩。

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营养液杯,该营养液杯经闸阀与水箱的顶部连通,所述营养液杯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营养液杯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

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营养液可以通过营养液杯加入水箱中;通过水泵泵入花盆中。刻度用于观察营养液的添加量。闸阀由用户手动开关。

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该排水口设置有排水阀。

上述结构设置的效果为:排水阀用于连接排水管,打开排水阀,排水管与阳台的雨水管道相连通,用于排除水箱内污水;如果花架设置于室外,也可以直接排到下水道;排完水箱内的污水后,关闭排水阀,从加水口将清洁的水重新加入水箱内。

所述滴灌器侧壁顶部的入水口还设置有滴水阀,滴灌器顶部还设置有气孔。

滴水阀用于手动开关滴灌器,当该花盆不需要浇水时,手动将滴水阀关闭,气孔用于滴灌器的顶部能够与外界大气压连通,方便水滴滴下。

所述水泵连接有定时开关电路。

定时开关电路定时控制水泵开关,可以控制浇水的间隔时间,当间隔时间到达时,水泵打开,自动给花盆浇水,延时一段时间,自动关闭。

透明材料制成的滴灌器、花盆、水箱看上去更漂亮。

显著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浇灌系统的花架,具有上下升降功能,另外方便为花架上的多盆花卉浇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自动浇灌系统的花架,包括花架1,所述花架1包括至少两块平行设置的放置板11,在放置板11之间设置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为伸缩管,在放置板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托盘3,在托盘3中设置有花盆2;所述花盆2上设置有滴灌器4;所述滴灌器4为环状,放置在花盆2的盆口上,所述滴灌器4设置有容水腔41,所述容水腔41的底部设置有滴水孔阵列42;

所述花架1的底部设置有水箱5,水箱5的侧壁设置有水泵6,所述水泵6的进口与水箱5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6的出口经出水管61与容水腔41侧壁顶部的入水口43连通。

在图1中,为了不让附图1的管路看上去过于复杂,仅有左下角的花盆2的出水管61,托盘3的排水管31完全画出,其余各个花盆2的管路均未完全示出。

上述结构设置的效果为:放置板11上的托盘3用于放置花盆2;当花盆2的高度高于两块放置板11之间的间隔距离时,通过将伸缩管拉伸,能够增加两块放置板11之间的距离;当花盆2的高度小于两块放置板11之间的间隔距离太多时,通过将伸缩管收缩,能够减小两块放置板11之间的距离;伸缩管包括子管和母管;伸缩管伸缩到适当长度时,能够通过锁紧螺母锁定,由于锁紧螺母属于现有技术,其结构不再详述。

通过上述结构,花架1的两个放置板1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调节,以方便放置不同高度的花盆2。

所述花盆2上设置有滴灌器4,水泵6抽取水箱5中的水经出水管61进入容水腔41,所述容水腔41的底部设置有滴水孔阵列42;滴水孔阵列42将水滴灌入花盆2内。

托盘3用于限定住花盆2随意移动。

水泵6可以由手动开关进行开关,也可以由定时开关电路定时开关。

所述花盆2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21,所述托盘3的底部通过排水管31与水箱5的顶部连通。

花盆2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21,其效果在于将多余的水通过漏水孔21流入托盘3,托盘3通过排水管31将多余的水引回水箱5。

所述放置板11由中空的板状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柱12由中空的管状材料制成,所述出水管61、排水管31均由橡胶软管制成,呈螺旋状,穿设于放置板11、支撑柱12中。

上述结构设置的效果为,使花架1看上去更加美观,排水管31只有在连接托盘3的位置伸出花架1,出水管61只有在连接水泵6、入水口43的位置才伸出花架1;将出水管61、排水管31均由橡胶软管制成,呈螺旋状,方便和伸缩管一起伸缩。

所述水箱5的顶部设置有营养液杯7,该营养液杯7经闸阀71与水箱5的顶部连通,所述营养液杯7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营养液杯7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

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营养液可以通过营养液杯7加入水箱5中;通过水泵6泵入花盆2中。刻度用于观察营养液的添加量。闸阀71由用户手动开关。

所述水箱5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51,所述水箱5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该排水口设置有排水阀52。

上述结构设置的效果为:排水阀52用于连接排水管,打开排水阀52,排水管与阳台的雨水管道相连通,用于排除水箱5内污水;如果花架1设置于室外,也可以直接排到下水道;排完水箱5内的污水后,关闭排水阀52,从加水口51将清洁的水重新加入水箱5内。

所述滴灌器4侧壁顶部的入水口43还设置有滴水阀44,滴灌器4顶部还设置有气孔。气孔在图1中未示出。

滴水阀44用于手动开关滴灌器4,当该花盆2不需要浇水时,手动将滴水阀44关闭,气孔用于滴灌器4的顶部能够与外界大气压连通,方便水滴滴下。

所述水泵6连接有定时开关电路。

定时开关电路定时控制水泵6开关,可以控制浇水的间隔时间,当间隔时间到达时,水泵6打开,自动给花盆2浇水,延时一段时间,自动关闭。

所述花架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3。

由于在花架1上放置了多盆花卉,为了方便移动做清洁,在花架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3。

所述滚轮13为4个。

所述定时开关电路包括555集成定时器,555集成定时器的电源端和直接复位端经按钮开关SB连接电源的正极,555集成定时器的接地端接电源的负极;555集成定时器的电源端还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555集成定时器的放电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还连接二极管VD1的正极,二极管VD1的负极连接电位器R3的首端,电位器R3的可调端经电容C1连接电源的负极;电位器R3的尾端连接二极管VD2的正极,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555集成定时器的放电端,电位器R3的可调端还连接555集成定时器的低电平触发端和高电平触发端,555集成定时器的电压控制端经电容C2连接电源的负极;

555集成定时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集电极经水泵6连接电源的正极,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上述定时开关电路可以实现对水泵6的定时开关,结构简单,价格便宜。调节方便。可以调节三极管开关的占空比,也就是浇水时间间隔。

增大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的阻值,电容C1电容值能够增加浇水周期。

所述滴灌器4的底部向下设置有至少两个挡块,所述挡块与花盆2的内壁抵接。滴灌器4的外径大于花盆2顶部边沿的外径。

所述挡块设置为三个,绕着滴灌器4的中心均匀布置。

通过挡块与花盆2的内壁抵接,可以将滴灌器4放置在花盆2上,不容易从花盆2上掉下来。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改动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