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芯填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2827发布日期:2019-02-01 19:42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枕芯填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枕芯填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床上用品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床上用品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飞速增长的床上用品数量要求,越来越多的枕芯包装设备应用到枕头的生产中。

但是,现有的枕芯包装设备存在以下缺陷:

市面上的枕芯包装设备效率低,同时包装不便,包装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枕芯填充装置,其能解决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枕芯填充装置,包括驱动风机、连通管路及填充箱,所述连通管路与所述驱动风机连通,所述填充箱包括上壳、下壳、固定架、充棉管及第五驱动件,所述上壳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架,所述下壳固定于所述固定架,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与所述驱动风机连通,所述充棉管末端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枕芯套套设于所述充棉管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驱动风机运转通过所述收容腔并使所述收容腔形成负压,所述枕芯套两侧分别朝向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张开,棉花通过所述充棉管填充入所述枕芯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箱还包括上贴合板及下贴合板,所述上贴合板及所述下贴合板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上贴合板固定于所述上壳内,所述下贴合板固定于所述下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枕芯套位于所述上贴合板及所述下贴合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设有上缺口,所述下壳设有下缺口,所述上缺口正对所述下缺口,所述上缺口与所述下缺口抵触形成的缺口与所述充棉管的形状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上缺口与所述下缺口抵触形成的缺口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位于所述上壳和所述固定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风机垂直于所述固定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驱动件垂直于所述固定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驱动风机运转通过收容腔并使收容腔形成负压,枕芯套两侧分别朝向上壳和下壳张开,棉花通过充棉管填充入枕芯套内,提高了填充效率,机械化程度高,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适用性强。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枕芯填充流水线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枕芯填充流水线中一前端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前端输送装置的另一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前端输送装置中一传送箱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2所示前端输送装置中一第一输送带的立体图;

图7为图2所示前端输送装置中一储棉箱的内部结构图;

图8为图1所示枕芯填充流水线中一枕棉填充线的立体图;

图9为图8所示枕棉填充线的另一立体图;

图10为图8所示枕棉填充线中一棉花输送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11为图10所示棉花输送装置中一第三驱动结构的结构图;

图12为图8所示枕棉填充线中一棉花输送装置的另一内部结构图;

图13为图8所示枕棉填充线中一枕芯填充装置的立体图;

图14为图8所示枕棉填充线中一枕芯填充装置的另一立体图;

图15为图8所示枕棉填充线中一枕芯填充装置的另一立体图;

图16为图8所示枕棉填充线中一枕芯填充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17为图8所示枕棉填充线中一枕芯填充装置的另一内部结构图。

图中:100、枕芯填充流水线;10、前端输送装置;11、传送箱;111、第二输送带;112、第三输送带;113、导流辊;114、第一称重箱;1141、主体;1142、第一驱动件;1143、出口;1144、第一传感器;1145、侧部连杆;1146、中部连杆;1147、遮挡件;115、导向板;12、第一输送带;13、第一风机;14、储棉箱;141、储棉箱;142、第一疏导滚筒;143、第二驱动件;144、开棉机;20、枕棉填充线;21、棉花输送装置;211、导棉箱;2111、通气孔;212、第二疏导滚筒;213、第二称重箱;214、第三驱动结构;2141、第二传感器;2142、第四驱动件;2143、滑轨;2144、滑动件;2145、转动臂;215、输送箱;216、第四输送带;217、挡料件;22、枕芯填充装置;221、驱动风机;222、连通管路;223、填充箱;2231、上壳;22311、上缺口;2232、下壳;22321、下缺口;2233、收容腔;2234、固定架;2235、充棉管;2236、第五驱动件;22361、驱动杆;2237、上贴合板;2238、下贴合板;23、连通管;30、通棉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17,枕芯填充流水线100包括前端输送装置10、枕棉填充线20及通棉管路30。

前端输送装置10包括传送箱11、第一输送带12、第一风机13及储棉结构14。

前端输送装置10包括传送箱11、第一输送带12、第一风机13及储棉结构14,传送箱11包括第二输送带111、第三输送带112、导流辊113、第一称重箱114及导向板115,第一称重箱114包括主体1141、第一驱动件1142、出口1143、第一传感器1144、侧部连杆1145、中部连杆1146及遮挡件1147,储棉结构14包括储棉箱141、第一疏导滚筒142、第二驱动件143及开棉机144。

储棉结构14包括储棉箱141、三第一疏导滚筒142、第二驱动件143及开棉机144,第一疏导滚筒142转动安装于储棉箱141,开棉机144与储棉箱141连通,第二驱动件143与第一疏导滚筒142固定连接并带动第一疏导滚筒142转动,三第一疏导滚筒142呈三角形分布,三第一疏导滚筒142位于储棉箱141内,其中一第一疏导滚筒142位于两第一疏导滚筒142之间,第一疏导滚筒142的转动方向朝向开棉机144。

使用前端输送装置10时,填充物经过传送箱11后,沿第一输送带12流入第一风机13,第一风机13将填充物送入储棉结构14。

枕棉填充线20包括棉花输送装置21、枕芯填充装置22及连通管23,连通管23两端分别与棉花输送装置21和枕芯填充装置22连通,枕芯套收容于枕芯填充装置22内,填充物通过棉花输送装置21及枕芯填充装置22输入枕芯套内。

棉花输送装置21包括导棉箱211、五第二疏导滚筒212、第二称重箱213、第三驱动结构214、输送箱215、第四输送带216及两挡料件217。

导棉箱211设有若干通气孔2111,五第二疏导滚筒212呈V字状分布,导棉箱211的下出口和第二称重箱213的入口正对第二疏导滚筒212;第三驱动结构214包括第二传感器2141、第四驱动件2142、滑轨2143、滑动件2144及两转动臂2145,第四驱动件2142带动滑动件2144沿滑轨2143滑动,两转动臂2145转动安装于滑动件2144。

组装棉花输送装置21时,两挡料件217转动安装于第二称重箱213,第四输送带216安装于输送箱215,两挡料件217分别转动安装于两转动臂2145,两挡料件217正对第二称重箱213的出口,两转动臂2145转动安装于滑动件2144。

使用棉花输送装置21时,第二称重箱213抵触于第二传感器2141并通过第二传感器2141测量第二称重箱213内的棉花重量,第四驱动件2142带动滑动件2144沿滑轨2143滑动,第四驱动件2142带动滑动件2144滑动使转动臂2145带动两挡料件217开合。

枕芯填充装置22包括驱动风机221、连通管路222及填充箱223,驱动风机221为驱动风机。221驱动风机为罗茨风机。

填充箱223包括上壳2231、下壳2232、固定架2234、充棉管2235、第五驱动件2236、上贴合板2237及下贴合板2238,上壳2231转动安装于固定架2234,下壳2232固定于固定架2234,上壳2231与下壳2232之间形成收容腔2233。

组装枕芯填充装置22时,连通管路222与驱动风机221连通,收容腔2233与驱动风机221连通,充棉管2235末端收容于收容腔2233内,上贴合板2237及下贴合板2238设有若干通风孔,上贴合板2237固定于上壳2231内,下贴合板2238固定于下壳2232内。

使用枕芯填充装置22时,枕芯套套设于充棉管2235并收容于收容腔2233内,驱动风机221运转通过收容腔2233并使收容腔2233形成负压,枕芯套两侧分别朝向上壳2231和下壳2232张开,棉花通过充棉管2235填充入枕芯套内。

上壳2231设有上缺口22311,下壳2232设有下缺口22321,上缺口22311正对下缺口22321,上缺口22311与下缺口22321抵触形成的缺口与充棉管2235的形状相对应,上缺口22311与下缺口22321抵触形成的缺口为圆形。

组装枕芯填充流水线100时,棉花输送装置21与储棉结构14连通,连通管23两端分别与输送箱215和充棉管2235连通。

使用枕芯填充流水线100时,枕芯套收容于枕芯填充装置22内,枕芯套与充棉管2235连通,第五驱动件2236通过驱动杆22361使上壳2231转动直至上壳2231抵触于下壳2232,上缺口22311与下缺口22321对应并卡扣住枕芯套,填充物经过第二输送带111、第三输送带112及导流辊113到达主体1141内,第一传感器1144测量主体1141内填充物的重量,当符合要求时,第一驱动件1142带动中部连杆1146移动,中部连杆1146带动侧部连杆1145运动,从而控制两遮挡件1147打开,填充物落入第一输送带12并通过第一风机13进入储棉箱141,填充物被第一疏导滚筒142带入开棉机144,开棉机144处理后,填充物通过管路进入导棉箱211并通过第二疏导滚筒212进入第二称重箱213,第二传感器2141测量到填充物在第二称重箱213的重量符合要求时,第四驱动件2142带动滑动件2144移动使转动臂2145转动,两挡料件217打开,填充物落入第四输送带216,输送箱215将填充物通过通棉管路30导入充棉管2235内,驱动风机221运转使枕芯套两端贴合于上贴合板2237及下贴合板2238,枕芯套张开后,填充物通过充棉管2235进入枕芯套内,提高了填充效率,机械化程度高,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适用性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