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篷可翻转的休息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2931发布日期:2019-07-24 09:0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遮阳篷可翻转的休息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遮阳篷可翻转的休息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运动员休息椅,一般是带有固定遮阳篷的,少量的出现了可翻转遮阳篷的休息椅。固定遮阳篷的缺点是:如果当运动员离座参与比赛时,遮阳篷遮挡了观众的视线,并且储藏空间要求比较大。有的场合为了照顾观众的视线,只能让运动员晒着。可翻转遮阳篷的缺点是:向后翻转时,休息椅的后面占用非常大的空间,并且翻转费力,需要安排人力去完成翻转动作,耗时较长。有些比赛要求休息时间很短,而且休息和比赛的时间转换点,因操作遮阳篷而影响观众的时间本该越短越好,但实际情况却比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遮阳篷可翻转的休息椅,将组合式摇杆滑块机构实现遮阳篷的快速收拢和展开,并且收拢后占用空间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遮阳篷可翻转的休息椅,包括座椅主体和通过至少一组摇杆滑块机构安装在所述座椅主体上的遮阳篷,各所述摇杆滑块机构包括第一摇杆、第二摇杆、作为主动件的升降杆以及可供所述遮阳篷安装的支架杆;所述第一摇杆的一端通过铰接安装在所述座椅主体上,所述第一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杆铰接,所述升降杆的顶端通过滑动件与所述支架杆安装,所述升降杆的顶端通过铰接安装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第二摇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摇杆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摇杆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二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杆的铰接点始终位于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座椅主体的铰接点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座椅主体中布置有可供所述升降杆穿过的套筒,所述升降杆在所述套筒中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座椅主体的铰接点布置在所述套筒的侧面。

进一步,所述支架杆沿轴向布置有可供所述滑动件移动的滑槽。

进一步,所述滑动件上布置有可供所述支架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架杆在所述通孔中来回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支架杆的铰接点位于所述支架杆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第二摇杆与所述升降杆的铰接点位于所述升降杆的中上部或顶端。

进一步,所述座椅主体中布置有驱动各所述升降杆的至少一个动力装置,所述座椅主体中布置有下行程限位感应器和上行程限位感应器,所述升降杆上布置有位置感应器。

进一步,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张紧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侧面的绳索,所述升降杆的底部与所述绳索固定。

进一步,还包括遥控器,所述座椅主体中布置有可接收所述遥控器信号的接收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摇杆滑块机构,在升降杆的升降过程中快速收拢或展开遮阳篷,动作简单、操作省时,可避免因繁琐操作而影响观众观看比赛。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便于操作,可广泛应用于体育器械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遮阳篷收拢时休息椅的结构图;

图2为遮阳篷展开过程中休息椅的结构图;

图3为遮阳篷展开后休息椅的结构图;

图4为摇杆滑块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遮阳篷可翻转的休息椅,包括座椅主体5和通过至少一组摇杆滑块机构安装在所述座椅主体5上的遮阳篷,本实施例中,所述摇杆滑块机构的数量为一个。各所述摇杆滑块机构包括第一摇杆1、第二摇杆2、作为主动件的升降杆3以及可供所述遮阳篷安装的支架杆4。

所述座椅主体5中布置有驱动各所述升降杆3的至少一个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升降杆3对应,数量为一个。所述座椅主体5中布置有下行程限位感应器56和上行程限位感应器57,所述升降杆3上布置有位置感应器58,所述位置感应器58的高度介于所述下行程限位感应器56和上行程限位感应器57的高度之间。所述下行程限位感应器56和上行程限位感应器57之间就是所述升降杆3的行程范围,通过所述位置感应器58与所述下行程限位感应器56或上行程限位感应器57触碰产生位置信号,并将该位置信号传送至所述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即停止工作。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动力装置,仅通过手动使所述升降杆3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设动力装置,使所述升降杆3具有了自动和手动两种升降模式。

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主动轮53、从动轮54以及张紧在所述主动轮53和从动轮54侧面的绳索,所述升降杆3的底部与所述绳索固定,所述动力装置实质为一个带传动机构,且为开口传动。从动轮54安装在所述座椅主体5的靠背中,主动轮53安装在所述座椅主体5的坐台中,主动轮53和从动轮54之间布置有第一转向轮51和第二转向轮52,所以绳索的传动轨迹为L型。所述绳索可以为钢丝绳。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如下驱动方式:齿轮齿条、液压同步驱动、链条机构、刚性链驱动、大螺旋驱动、丝杠、滚珠丝杠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行程限位感应器56的位置高于第二转向轮52的位置,所述上行程限位感应器57的位置高于所述下行程限位感应器56的位置,所述从动轮54的位置高于所述上行程限位感应器57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摇杆1的一端通过铰接安装在所述座椅主体5上,所述第一摇杆1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杆4铰接。所述升降杆3的顶端通过滑动件与所述支架杆4安装,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杆4沿轴向布置有可供所述滑动件移动的滑槽。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计为:所述滑动件上布置有可供所述支架杆4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架杆4在所述通孔中来回移动。

所述升降杆3的顶端通过铰接安装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第二摇杆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摇杆1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摇杆1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二摇杆2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杆3的铰接点始终位于所述第一摇杆1与所述座椅主体5的铰接点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主体5中布置有可供所述升降杆3穿过的套筒,所述升降杆3在所述套筒中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摇杆1与所述座椅主体5的铰接点布置在所述套筒的侧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计为:所述座椅主体5中布置有可供所述升降杆3上下移动的导轨,如此所述第一摇杆1与所述座椅主体5的铰接点的位置就应该与所述导轨的位置错开。

所述第一摇杆1与所述支架杆4的铰接点位于所述支架杆4的一端,所述第二摇杆2与所述升降杆3的铰接点位于所述升降杆3的中上部或顶端,本实施例中,该铰接点位于所述升降杆3的顶端。

由此可以看出,各所述摇杆滑块机构实质是两个机构的组合。其中一个机构是由第一摇杆1、第二摇杆2和升降杆3组成,该机构是完成第一摇杆1的摆动。另一个机构是由第一摇杆1、升降杆3和支架杆4组成,该机构是完成支架杆4的伸缩,从而使所述遮阳篷翻转。

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升降杆3上的位置感应器58降至所述下行程限位感应器56处时,所述遮阳篷即收拢,收拢后的遮阳篷位于所述座椅主体5靠背的后侧;当所述升降杆3的位置感应器58升至所述上行程限位感应器57处时,所述遮阳篷即展开,展开后的遮阳篷升起在所述座椅主体5的上方。

通常,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遥控器,所述座椅主体5中布置有可接收所述遥控器信号的接收器50,通过接收器50将该信号传至所述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各处外露部分的传动结构均采用无油润滑技术来实现润滑。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