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6720发布日期:2019-02-15 20:15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透气枕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透气枕头,尤指一种多层结构组合的透气枕头。



背景技术:

现有枕头包含一支撑部及一外绵层,该外绵层包覆该支撑部,使用者在使用该枕头时,使用者的头会直接与该外绵层接触并躺在该支撑部上,该支撑部用以支撑使用者的头,该外绵层柔软地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该枕头可让使用者得到柔软舒适且又不失支撑力的感受。

然而,现有枕头在使用时,使用者躺在该枕头上,该外绵层直接与使用者接触,则该外绵层没有任何防护,使用者的皮肤在该外绵层上摩擦,容易造成该外绵层起毛球,使该外绵层的外观不美观以及使用寿命缩短,并且该外绵层细密不通风,透气性差的情况下,使用者的皮肤容易闷热累积湿气,反而容易造成使用者的皮肤产生皮肤问题,造成使用者闷热不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气枕头,改善现有枕头在使用时,外绵层直接与使用者接触,容易造成外绵层起毛球,并且外绵层透气性差无法通风,造成使用者闷热不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透气枕头,其包含一填充单元及一套件单元,所述填充单元包含一支撑部及一绵绒部,所述支撑部包含一本体及二凸出翼,所述本体具有一置放口及多个贯穿孔,所述置放口贯穿所述本体,所述贯穿孔是间隔排列地贯穿所述本体,所述二凸出翼相对地形成于所述本体并位于所述置放口的两侧,所述绵绒部设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绵绒部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透气孔,所述套件单元包覆所述填充单元,所述套件单元包含二套体及一组接件,所述二套体设于所述填充单元并分别位于所述填充单元的顶面及底面,所述组接件连接于所述二套体的外侧缘并将所述填充单元限位在所述二套体的内部,所述二套体具有多个网洞,所述网洞连通所述二套体的内部。

如上所述的透气枕头,所述绵绒部上具有一开孔,所述开孔对应所述本体的贯穿孔,所述套件单元具有二开口,所述二开口分别形成于所述二套体上并对应所述开孔及所述贯穿孔,所述二套体于所述二开口处连接,进一步,所述二套体于所述二开口处以缝合连结。

如上所述的透气枕头,每一套体包含一孔洞层、一绒毛层及一基础层,所述绒毛层位于所述孔洞层的内侧,所述基础层位于所述绒毛层的内侧并邻接所述套体的内部,且所述网洞通过所述绒毛层、所述基础层与所述套体的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所述二套体可以保护所述绵绒部不与使用者直接接触而造成损坏,通过所述本体及二凸出翼支撑使用者的头跟颈部,以及所述绵绒部的柔软,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而通过所述网洞、所述贯穿孔以及所述透气孔,可让使用者在使用时更透气,达到通风凉爽的效果,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透气枕头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透气枕头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透气枕头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透气枕头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外观示意图。

图5为图3之A-A割面线之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透气枕头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套体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简单说明:

10填充单元 11支撑部

12绵绒部 13本体

14凸出翼 15置放口

16贯穿孔 17透气孔

18开孔 20套件单元

21套体 22组接件

23网洞 24开口

25孔洞层 26绒毛层

27基础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透气枕头的一具体实施例,其包含一填充单元10及一套件单元20。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填充单元10包含一支撑部11及一绵绒部12,所述支撑部11包含一本体13及二凸出翼14,所述本体13具有一置放口15及多个贯穿孔16,所述置放口15贯穿所述本体13,所述贯穿孔16是间隔排列地贯穿所述本体13,所述二凸出翼14相对地形成于所述本体13并位于所述置放口15的两侧,所述绵绒部12设于所述支撑部11上,所述绵绒部12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透气孔17,其中,所述绵绒部12上具有一开孔18,所述开孔18位于所述本体13的贯穿孔16的上方。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套件单元20包覆所述填充单元10,所述套件单元20包含二套体21及一组接件22,所述二套体21是设于所述填充单元10并分别位于所述填充单元10的顶面及底面,所述组接件22连接于所述二套体21的外侧缘并将所述填充单元10限位在所述二套体21的内部,所述二套体21具有多个网洞23,所述网洞23连通所述二套体21之间,其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套件单元20皆具有一开口24,所述二开口24分别形成于所述二套体21上,所述二开口24分别位于所述开孔18及所述贯穿孔16的上方及下方,所述二套体21于所述二开口24处连接,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二套体21于所述二开口24处以缝合连结,另外,如图6所示,每一套体21包含一孔洞层25、一绒毛层26及一基础层27,所述绒毛层26位于所述孔洞层25的内侧,所述基础层27位于所述绒毛层26的内侧并邻接所述二套体21之间,且所述网洞23通过所述绒毛层26、所述基础层27与所述二套体21之间连通。

本实用新型透气枕头在使用时,如图2、图3及图5所示,使用者的头可躺在所述套件单元20上,并且头会对应在所述填充单元10的支撑部11的置放口15的上方,受到所述置放口15周围的本体13及二凸出翼14支撑,且所述二凸出翼14可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并且所述绵绒部12的柔软让使用者躺在所述绵绒部12上时更舒适,而所述二套体21可以保护所述绵绒部12不与使用者直接接触而造成损坏,通过所述二套体21上的所述网洞23,可连通所述二套体21的内部,所述填充单元10的支撑部11上的所述贯穿孔16,以及所述绵绒部12上的透气孔17也达到让空气穿过流通的功效,可让使用者在使用时透气通风凉爽,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另外,如图6所示,所述孔洞层25让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上能透气让使用者的皮肤不易闷热,所述绒毛层26可提升使用者在使用时感受到柔软体验且可维持适当的温度,而所述基础层27则可供所述孔洞层25及所述绒毛层26组设,让所述二套体21不易损坏解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透气枕头在使用时,通过所述二套体21可以保护所述绵绒部12不与使用者直接接触而造成损坏,通过所述本体13及二凸出翼14支撑使用者的头跟颈部,以及所述绵绒部12的柔软,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而通过所述网洞23、所述贯穿孔16以及所述透气孔17,可让使用者在使用时更透气,达到通风凉爽的效果,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