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桶翻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8486发布日期:2019-04-09 21:53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桶翻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不需要直接接触马桶圈或马桶盖进行翻盖且翻盖操作简便的马桶翻盖结构。



背景技术:

马桶正式名称为座便器,是供大小便用的有盖的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马桶圈和马桶盖需要用手直接接触其前端进行开关,而马桶圈和马桶盖的前端位置极易沾上尿液,故此操作极不卫生,特别是在旅馆或者小型公共场所内的马桶,人们在意马桶的卫生问题总是不愿意开启马桶圈和马桶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需要直接接触马桶圈或马桶盖进行翻盖且翻盖操作简便的马桶翻盖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马桶翻盖结构,包括:相互枢接设置的马桶圈和马桶盖,所述马桶圈的侧向壁上向外延伸设有第一提扣,所述第一提扣包括固定部和提手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马桶圈上,所述提手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通过作用于提手部,进而带动马桶圈或马桶盖的翻开或盖合于马桶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提扣的固定部还延伸至马桶盖的外侧形成一连接端,所述提手部固定连接于固定部的连接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马桶圈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提扣的固定部为一固定轴,并固定插设于固定孔内。

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与固定孔之间的周向方向上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固定轴与固定孔插设连接后,通过该卡接结构使得二者在周向方向上形成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的外周侧凹陷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固定孔的形状适配于该具有卡接槽的固定轴,固定轴插设于固定孔内形成所述卡接结构。

再进一步的,所述马桶圈的外侧壁上还嵌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孔开设于该固定板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与马桶圈和马桶盖的枢接轴同轴,所述马桶盖上贯穿设有一让位孔,所述固定轴穿设于让位孔向外延伸形成所述连接端。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部为长形块,所述提手部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的连接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提扣的固定部和提手部为一体连接结构,所述提手部为一耳部结构,所述马桶盖与马桶圈相盖合时,所述第一提扣藏于所述马桶盖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马桶盖的外周侧上还固定有第二提扣。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马桶圈上设置第一提扣,该第一提扣的固定部固定连接于马桶圈上并固定连接提手部,需要翻盖时,只要手握提扣的提手部,即可将马桶圈或连同马桶盖一同翻开,需要盖合时,也只需要手握提扣的提手部进行操作即可,无需直接接触马桶圈或马桶盖,方便卫生,且具有结构简单、翻盖操作简便等特点。

进一步的,马桶盖的外周侧上还固定有第二提扣,也可以单独对马桶盖进行翻盖或盖合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一中马桶翻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一中马桶翻盖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提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一中马桶翻盖结构盖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实施例二中马桶翻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马桶翻盖结构,包括:相互枢接设置的马桶圈10和马桶盖20,所述马桶圈10的侧向壁上固定设有第一提扣30,所述第一提扣30包括固定部31以及提手部32,所述固定部31为一固定轴,所述马桶圈10上开设有固定孔12,所述固定轴31固定插设于固定孔12内。所述固定轴31向马桶盖20的外周侧延伸形成连接端,所述提手部32为长形块,所述提手部32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31的连接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轴31与固定孔12之间的周向方向上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固定轴31与固定孔12插设连接后,通过该卡接结构使得二者在周向方向上形成固定连接。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31的外周侧凹陷设置有卡接槽311,所述固定孔12的形状适配于该具有卡接槽311的固定轴31,固定轴31插设于固定孔12内形成所述卡接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轴31的外周侧也可以凸起形成卡接部,只要固定孔12的形状与固定轴的外形相适配即可。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马桶圈10的外侧壁上还嵌设有一固定板11,所述固定孔12开设于该固定板11上,便于维修更换和调整不同尺寸第一提扣30。即需要更换时,只要将固定板11卸下更换新的即可。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轴31与马桶圈10和马桶盖20的枢接轴同轴,所述马桶盖20上贯穿设有一让位孔21,所述固定轴31穿设于让位孔21向外延伸形成所述连接端,如此设置,该位置不容易弄脏,且手操作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轴31与马桶圈10和马桶盖20的枢接轴也可以设置成不同轴,相对的,不同轴设置时,马桶圈10和马桶盖20分开时,第一提扣30也会与马桶盖20分开,如此设置,只需要将让位孔21改成让位缺口,使马桶盖20不妨碍第一提扣30的分离即可。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手部32为长形块,所述提手部32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31的连接端。操作时,只要用手握住提手部32,然后向未连接固定部31的另一端拉起或压下,即可实现马桶圈10的翻盖或盖合。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马桶盖20的外周侧上还固定有第二提扣40。可实现单独对马桶盖20进行翻盖或盖合操作。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提扣40为一长条杆结构,马桶圈10与马桶盖20盖合时,所述第二提扣40的角度与所述第一提扣30的提手部32的角度错开,如图4所示,如此设置,不会相互干扰。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提扣30只设置在马桶圈10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在马桶圈10的两侧。再进一步的,第一提扣30设置于马桶圈10的侧向壁上,通过接触马桶圈10的侧向壁的第一提扣30开启,避免直接接触马桶圈10,尤其马桶圈10前端。虽然,也可以想到将第一提扣30设置于马桶圈10的前端位置(即远离马桶圈10和马桶盖20的枢接轴的一端位置),但如此设置,因马桶圈10的前端易粘尿液的必然性,提扣也容易沾上尿液,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卫生的问题,形同虚设。

实施例二

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马桶翻盖结构,所述马桶圈10的两侧向壁上均设有第一提扣30,且所述第一提扣30的固定部和提手部为一体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提扣30的提手部为一耳部结构,固定部通过焊接等固定方式固定于马桶圈10上。进一步的,若采用模具加工,其固定部与马桶圈10之间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即第一提扣30与马桶圈10为一体成型结构。

同时,所述马桶盖20的两侧向壁同样设有与第一提扣30相同结构的第二提扣40。且马桶盖20的内壁尺寸大于所述马桶圈10的外壁尺寸,使得所述马桶盖20与马桶圈10相盖合时,所述第一提扣30藏于所述马桶盖20内。

需要翻盖时,该结构先拉第二提扣40,使马桶盖20翻开,再拉第一提扣30使马桶圈10翻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马桶圈10上设置第一提扣30,该第一提扣30的固定部31固定连接于马桶圈10上并固定连接提手部32,需要翻盖时,只要手握第一提扣30的提手部32,即可将马桶圈10或连同马桶盖20一同翻开(如实施例一中结构所示),需要盖合时,也只需要手握第一提扣30的提手部32进行操作即可,无需直接接触马桶圈10或马桶盖20,方便卫生,且具有结构简单、翻盖操作简便等特点。同时,马桶盖20的外周侧上还固定有第二提扣40,需要单独将马桶盖20翻起或盖合时,只要操作该第二提扣即可。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