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5405发布日期:2019-06-29 00:57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书画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画桌,尤其是指一种能移动长卷宣纸的书画桌。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书画桌,包括传送轴、电机和传送带,电机能够带动传送轴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移动,进而带动放置在传送带上的宣纸移动,以方便人们进行书画创作,不必再通过人工挪动纸张,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也有利于创作的连贯性。然而,这种书画桌由于桌面的长度有限,宣纸的长度不能过长,否则仍然造成移动上的不便,而如果通过加长书画桌的长度来移动长卷宣纸,则会使得书画桌的长度过长,占用过多的空间。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书画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书画桌,通过设置上传送带体和下传送带体,便于移动长卷宣纸。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书画桌,包括桌架,桌架设有上层支撑部和下层支撑部,在所述上层支撑部和所述下层支撑部相应铺设有用于移动长卷宣纸的上传送带体和下传送带体,桌架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上传送带体和所述下传送带体呈相反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上层支撑部包括桌面以及设于所述桌面的侧边的第一传送轴,所述下层支撑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传送轴下方的第二传送轴,所述上层支撑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传送轴和所述第二传送轴之间的第三传送轴,所述第三传送轴设于所述第一传送轴的侧下方,所述第二传送轴设于所述第一传送轴的侧下方,使所述上传送带体形成有斜段,并且所述斜段在上下方向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下传送带体的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第一传送轴转动的第一电机和用于驱动第二传送轴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传送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传送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桌面设有用于放置砚台的置物部,所述置物部设有挡壁。

进一步,所述桌面的下方设置有抽屉。

进一步,所述上传送带体和所述下传送带体为毛毡。

进一步,所述桌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控制开关。

进一步,所述桌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下传送带体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对长卷宣纸书画时,长卷宣纸可以同时铺设在上传送带体和下传送带体上,通过上传送带体和下传送带体进行移动,使得可以移动的宣纸的长度最长可以达到书画桌长度的两倍,和一般的书画桌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移动更长的宣纸,方便了对长卷宣纸的移动和书画。此外,由于合理有效地利用了书画桌的空间,为了适应长卷宣纸,书画桌的长度不必设计得很长,由此可以减少书画桌的占地空间。

(2)对长卷宣纸书画时,如果人工同时进行拖动,由于宣纸上的墨或颜料未干,就很容易使墨或颜料散开,对作品造成污染,如果等待墨或颜料干了之后再移动,那么将浪费很多的时间,而通过上传送带体和下传送带体对宣纸进行同步移动,宣纸与上传送带体和下传送带体之间相对静止,墨或颜料不会散开,可以节省等待时间。

(3)传统的长卷宣纸在移动时至少需要两个人进行通力合作才能顺利移动宣纸,而通过上传送带体和下传送带体进行移动的方式,在书画者进行书画时,不再需要旁人配合,可以节省人力。而且书画者可以随时地进行书画,不再局限于需要助手在旁边才能进行书画,使得书画者在灵感来临时可以即兴创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一种移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另一个移动方向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书画桌10;桌架1;桌面11;第一传送轴12;第二传送轴13;第三传送轴14;凸出部15;置物部16;置物板161;挡壁162;抽屉17;侧面18;底板19;桌腿 110;上传送带体2;斜段21;下传送带体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书画桌10,包括桌架1,桌架1设有上层支撑部和下层支撑部,在上层支撑部和下层支撑部相应铺设有用于移动长卷宣纸的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桌架1设有用于驱动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呈相反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未图示),如图3和图4所示,当上传送带体2沿顺时针方向移动时,下传送带体3则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当上传送带体2沿逆时针方向移动时,下传送带体3则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呈相反方向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宣纸的移动能够顺利进行。

对长卷宣纸书画时,长卷宣纸可以同时铺设在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上,通过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进行移动,使得可以移动的宣纸的长度最长可以达到书画桌10长度的两倍,和一般的书画桌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移动更长的宣纸,方便了对长卷宣纸的移动和书画。此外,由于合理有效地利用了书画桌10的空间,为了适应长卷宣纸,书画桌10 的长度不必设计得很长,由此可以减少书画桌的占地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书画者对长卷宣纸进行书画时,先对位于上传送带体2 上的宣纸进行书画,之后书画好的宣纸从上传送带2传送至下传送带体3,同时尚未书画的位于下传送带体3的宣纸传送至上传送带体2,以供书画者进行书画。即在书画桌10的一侧,宣纸往上传送,而在书画桌10的另一侧,宣纸往下传送。

对长卷宣纸书画时,如果人工同时进行拖动,由于宣纸上的墨或颜料未干,就很容易使墨或颜料散开,对作品造成污染,如果等待墨或颜料干了之后再移动,那么将浪费很多的时间,而通过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对宣纸进行同步移动,宣纸与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之间相对静止,墨或颜料不会散开,可以节省等待时间。

传统的长卷宣纸在移动时至少需要两个人进行通力合作才能顺利移动宣纸,而通过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进行移动的方式,在书画者进行书画时,不再需要旁人配合,可以节省人力。而且书画者可以随时地进行书画,不再局限于需要助手在旁边才能进行书画,使得书画者在灵感来临时可以即兴创作。

如图1和图2所示,上层支撑部包括桌面11以及设于桌面11的侧边的第一传送轴12,下层支撑部包括设于第一传送轴12下方的第二传送轴13。第一传送轴12和第二传送轴13 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第一传送轴12和第二传送轴13不仅分别对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起支撑作用,使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具有一定的张力,并且还能带动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沿相反方向移动。

上层支撑部还包括设于第一传送轴12和第二传送轴13之间的第三传送轴14。通过设置第三传送轴14,能够进一步对上传送带体2的张力进行调节,使得上传送带体2具有足够的张力。此外,第三传送轴14使得上传送带体2能够避开桌架1原有的一些结构,使得上传送带体2的底部与桌架1之间保留有一定的间隙,避免上传送带体2在移动过程中与桌架1之间发生干涉,影响移动或使得移动过程不平稳,从而影响书画质量。

第三传送轴14设于第一传送轴12的侧下方,第二传送轴13设于第一传送轴12的侧下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上传送带体2形成有斜段21,并且斜段21在上下方向的投影完全位于下传送带体3的范围内。通过设计斜段21,一方面使得长卷宣纸能够平缓地由下传递带体3往上传送带体2移动,可以保护宣纸的质量,防止宣纸在移动时产生褶皱,另一方面使得长卷宣纸能够顺利地从上传送带体2传送至下传送带体3,防止传送不到位导致无法很好地与下传送带体3衔接。

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第一传送轴12转动的第一电机(未图示)和用于驱动第二传送轴 13转动的第二电机(未图示),第一电机与第一传送轴12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传送轴13 连接。桌架1包括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凸出部15以及向下延伸的四个桌腿110,第一传送轴12、第二传送轴13以凸出部15为支撑点进行转动,第三传送轴以桌腿110为支撑点进行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设置于凸出部15内。电机与传送轴具体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桌面11设有用于放置砚台的置物部16,置物部16设置于桌面11的边缘,并且有一部分露出桌面11,这样就使得置物部具有足够的空间放置砚台,并且不会过多地占用桌面11 的空间。置物部16包括置物板161,砚台放置于置物板161上,置物板161的三边向上延伸有挡壁162,用于防止砚台掉落。

桌面11的下方设置有抽屉17,抽屉17可以用于放置书画的工具。本实施例中,抽屉17 有两个。当然抽屉17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置,在此并不为限。抽屉17位于上传送带体2的范围之内,一方面是为了合理利用空间,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抽屉17与上传送带体 2之间发生干涉。

本实施例中,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为毛毡。毛毡以优质纯羊毛或纤维为原料,书画皆宜,毡面平整均匀,富有弹性,能够很好地衬托宣纸,使得书画时运笔自如,手感舒适。并且,当作品墨多时,不会跑墨,有托墨的作用,同时又具有吸墨的作用。因此,上传送带2采用毛毡可以防止宣纸上的墨或者颜料弄到桌面11上,而下传送带3采用毛毡可以防止宣纸由长传送带体2移动至下传送带体3时,宣纸上的墨或颜料被污染。

桌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18,其中一个侧面18设置有控制开关(未图示)。控制开关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运动状态,控制开关设有多个按键(未图示),分别用于控制上传送带体2和下传送带体3的移动方向、移动速度以及启动停止状态。控制开关对电机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的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桌架1包括底板19,底板19设于下传送带体3的下方。底板19用于存放宣纸。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