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2092发布日期:2019-04-20 02:4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摩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按摩椅越来越成为一种深 受青睐的保健器具,按摩椅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由于长时间工作造成的疲劳酸痛, 令血液循环通畅,改善腰酸背痛及预防病症,还能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姿势及锻练健康身体。

现有按摩椅的椅背角度大多为固定的,使得当身材不同的用户躺在按摩椅上,可能会使人体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状态,从而导致用户体验效果差,而且椅背会占据较大的空间,不便于储存和运输,此外按摩椅脚托的角度大多也是固定的,不能很好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按摩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自由调节椅背的角度,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按摩椅,包括底座、椅背,椅背底部设有安装座,底座上设有支撑架和滑块,滑块滑动设置于支撑架上,安装座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安装座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顶部与安装座转动连接,连接架底部与底座转动连接,底座上还设有第一驱动元件,第一驱动元件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元件另一端与安装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椅背一端连接有腿托架。

进一步的,腿托架转动连接于椅背一端,支撑架上设有第二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一端连接于底座上,第二驱动元件另一端连接于腿托架上。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元件包括第一电缸以及驱动第一电缸伸缩的第一电机,第二驱动元件包括第二电缸以及驱动第二电缸伸缩的第二电机。

进一步的,安装座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两侧的两个侧框架,两个侧框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连接架包括分别与两个侧框架连接的两个连接杆以及连接两个连接杆的横杆,第一驱动元件与横杆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椅,结构简单,当需要调整椅背角度时,第一驱动元件工作,第一驱动元件推动连接架相对底座转动,连接架转动带动安装座转动,并同时使安装座带动滑块相对支撑架滑动,从而实现椅背的角度调节,调节方便,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而且能够通过调整椅背的角度来减少其占据的空间,便于储存和运输。此外,椅背一端连接有腿托架,腿托架转动连接于椅背一端,支撑架上设有第二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一端连接于底座上,第二驱动元件另一端连接于腿托架上。当需要调整调整腿托架的角度时,通过第二驱动元件工作带动腿托架绕椅背转动即可,调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另一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椅背;3.支撑架;4.滑块;5.连接架;51.连接杆;52.横杆;6.安装座;61.侧框架;62.连杆;7第一驱动元件;8第二驱动元件;9腿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释。

参见图1、图2所示的一种按摩椅,包括底座1、椅背2,椅背2底部设有安装座6, 底座1上设有支撑架3和滑块4,底座1为矩形框架,支撑架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矩形框架的两侧,滑块4的数量也为两个,滑块4滑动设置于支撑架3上,安装座6一端与滑块4转动连接,安装座6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1两侧的两个侧框架61,两个侧框架61之间通过连杆62连接,侧框架61一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滑块4铰接,侧框架61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架5,连接架5包括两个连接杆51以及连接两个连接杆51的横杆52,两个连接杆51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安装座6的两个侧框架61转动连接,连接杆51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底座1转动连接,底座1上还设有第一驱动元件7,第一驱动元件7一端铰接于底座1上,第一驱动元件7另一端连接于横杆52上,第一驱动元件7包括第一电缸以及驱动第一电缸伸缩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位于第一电缸旁侧,第一电缸的活塞杆铰接于横杆52。

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椅,结构简单,当需要调整椅背2角度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电缸工作,第一电缸的活塞杆伸出或收缩,从而推动连接架5相对底座1转动,连接架5转动带动安装座6转动,并同时使安装座6带动滑块4相对支撑架3滑动,从而实现椅背2的角度调节,调节方便,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而且能够通过调整椅背2的角度来减少其占据的空间,便于储存和运输。

进一步的,椅背2一端连接有腿托架9,腿托架9转动连接于椅背2一端,支撑架3上设有第二驱动元件8,第二驱动元件8一端连接于底座1上,第二驱动元件8另一端连接于腿托架9上,第二驱动元件8包括第二电缸以及驱动第二电缸伸缩的第二电机, 第二电机位于第二电缸旁侧,第二电缸的活塞杆铰接于腿托架9。当需要调整调整腿托架9的角度时,通过第二驱动元件8工作带动腿托架9绕椅背2转动即可,调整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