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9611发布日期:2019-05-07 20:59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底锅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



背景技术:

平底锅是一种用来煎煮食物的器具,约20 至 30厘米直径大,低锅边并且向外倾斜的铁制平底煮食用器具,平底锅适合作为焙、烘、蒸、烤或炒海鲜、肉类和家禽类佳肴,煮蔬菜或便于用手指取食的健康小吃,容易使用,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烹调出各式各样的佳肴。

在平底锅的锅底采用了不粘涂层,制成了不沾平底锅,不粘锅的问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不必再提心煮肉时一不小心就会烧焦,煎鱼时鱼片粘在锅壁上,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涂层不粘锅,但是化学成分的涂层不粘锅若因为操作不当而损坏涂层,在继续使用时存在着中毒的风险,尤其是不合格的涂层不粘锅充斥市场,在使用加热时易挥发有毒物质,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大多的不沾平底锅的锅身厚度轻薄,容易糊锅,锅底的厚度过低时不容易储存热量,热量散失的快,不利于节能,并且大多的锅身的把手没有防护手的功能,溅出的油容易烫手。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化学成分的涂层不粘锅若因为操作不当而损坏涂层,在继续使用时存在着中毒的风险,尤其是不合格的涂层不粘锅充斥市场,在使用加热时易挥发有毒物质,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大多的不沾平底锅的锅身厚度轻薄,容易糊锅,锅底的厚度过低时不容易储存热量,热量散失的快,不利于节能,并且大多的锅身的把手没有防护手的功能,溅出的油容易烫手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包括:锅体、第一凸起、第二凸起、提手、固定块、连接柱、手柄、护手、挂孔、锅盖、抓手、透气孔;所述锅体的锅壁上开设有圆弧状的第一凸起,且锅体的外侧底面开设有蜂窝状的第二凸起;所述锅体右侧的顶部铆接有弧形状提手,且提手的上部开设有矩形状贯通槽口;所述锅体的正视左侧铆接有侧视呈梯形状的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左侧镶嵌有两处呈平行设置的连接柱;所述手柄镶嵌在连接柱的左侧,且手柄的左侧开设有椭圆状的挂孔,并且手柄的右端设置有一体式结构的椭圆形状的护手;所述锅体的顶部安装有呈中空圆弧状的锅盖,且锅盖顶部的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蘑菇状的抓手;所述透气孔开设在锅盖的弧形状外壁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所述锅体呈中空倒圆台状,且锅体的底部呈圆弧状过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所述第一凸起为锅体通过冲压方式向内侧塑性变形而成的弧形状凸起,且第一凸起呈环形阵列方式在锅体的锅壁上设置有N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所述锅体由外及内依次由不锈钢层、铜层、钛层通过热压复合制作而成,且锅体的锅底壁厚比锅体的锅壁壁厚大1MM至2MM。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所述固定块右侧与锅体左侧的贴合处呈圆弧状过渡,且固定块右侧的弧度与锅体的弧度相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所述连接柱呈~形状,且连接柱的左端比右端高CM。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所述手柄呈矩形状,且手柄的底部开设有弧形状的防滑纹。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锅体由不锈钢,铜,金属钛层热压复合而成,有利于提升锅体的导热系数,且锅体的内层为钛层,具有良好的不沾性能,不易产生油烟。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凸起向锅体内侧塑性变形而成的弧形状凸起,有利于使用时锅壁导热均匀,不糊锅,且锅体底部的蜂窝状的第二凸起,有利于提高锅体的初始受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锅体的锅底壁厚比锅壁的厚度大,有利于提高锅底的储热性能,不易糊,不易冷,在饭菜变熟后不需要小火煨,关火后锅底能够持续供热一段时间,间接的节能,使饭菜更香,且锅底厚耐用,使用时间长。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护手,有利于防止溅出的高温的油烫伤手部,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的改进,具有结构合理,受热均匀,无化学涂层,环保无油烟,安全节能,使用时间长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锅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中:锅体1、第一凸起2、第二凸起3、提手4、固定块5、连接柱6、手柄7、挂孔8、锅盖9、抓手10、透气孔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包括:锅体1、第一凸起2、第二凸起3、提手4、固定块5、连接柱6、手柄7、护手701、挂孔8、锅盖9、抓手10、透气孔11;锅体1的锅壁上开设有圆弧状的第一凸起2,且锅体1的外侧底面开设有蜂窝状的第二凸起3;锅体1右侧的顶部铆接有弧形状提手4,且提手4的上部开设有矩形状贯通槽口;锅体1的正视左侧铆接有侧视呈梯形状的固定块5,且固定块5的左侧镶嵌有两处呈平行设置的连接柱6;手柄7镶嵌在连接柱6的左侧,且手柄7的左侧开设有椭圆状的挂孔8,并且手柄7的右端设置有一体式结构的椭圆形状的护手701;锅体1的顶部安装有呈中空圆弧状的锅盖9,且锅盖9顶部的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蘑菇状的抓手10;透气孔11开设在锅盖9的弧形状外壁上。

具体的,锅体1呈中空倒圆台状,且锅体1的底部呈圆弧状过渡,且锅体1顶部的锅盖9为钢化玻璃制作而成。

具体的,第一凸起2为锅体1通过冲压方式向内侧塑性变形而成的弧形状凸起,且第一凸起2呈环形阵列方式在锅体1的锅壁上设置有N处,第一凸起2沿锅体1的弧面竖向排列有四排。

具体的,锅体1由外及内依次由不锈钢层、铜层、钛层通过热压复合制作而成,且锅体1的锅底壁厚比锅体1的锅壁壁厚大1MM至2MM。

具体的,固定块5右侧与锅体1左侧的贴合处呈圆弧状过渡,且固定块5右侧的弧度与锅体1的弧度相同。

具体的,连接柱6呈~形状,且连接柱6的左端比右端高2CM。

具体的,手柄7呈矩形状,且手柄7的底部开设有弧形状的防滑纹,手柄7左侧的椭圆状的挂孔8用于锅体1的悬挂。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该装置时,手握住手柄7,并将手放置在护手701的左侧,通过设置护手701,有利于防止溅出的高温的油烫伤手部,使用安全,锅体1的不锈钢层,铜层,金属钛层,有利于提升锅体1的导热系数,且锅体1的内层为钛层,具有良好的不沾性能,不易产生油烟,第一凸起2向锅体1内侧塑性变形而成的弧形状凸起,有利于使用时锅壁导热均匀,不糊锅,且锅体1底部的蜂窝状的第二凸起3,有利于提高锅体1的初始受热面积,通过设置锅体1的锅底壁厚比锅壁的厚度大,有利于提高锅底的储热性能,不易糊,不易冷,在饭菜变熟后不需要小火煨,关火后锅底能够持续供热一段时间,间接的节能,使饭菜更香,且锅底厚耐用,使用时间长。

综上所述:该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通过设置锅体由不锈钢,铜,金属钛层热压复合而成,有利于提升锅体的导热系数,且锅体的内层为钛层,具有良好的不沾性能,不易产生油烟,通过设置第一凸起向锅体内侧塑性变形而成的弧形状凸起,有利于使用时锅壁导热均匀,不糊锅,且锅体底部的蜂窝状的第二凸起,有利于提高锅体的初始受热面积,通过设置锅体的锅底壁厚比锅壁的厚度大,有利于提高锅底的储热性能,不易糊,不易冷,在饭菜变熟后不需要小火煨,关火后锅底能够持续供热一段时间,间接的节能,使饭菜更香,且锅底厚耐用,使用时间长,通过设置护手,有利于防止溅出的高温的油烫伤手部,使用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环保无油烟不粘锅平底锅结构的改进,具有结构合理,受热均匀,无化学涂层,环保无油烟,安全节能,使用时间长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