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木制蒸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1754发布日期:2019-05-31 21:13阅读:1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木制蒸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笼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木制蒸笼。



背景技术:

蒸笼起源于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竹蒸笼以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饮誉全球,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毛竹蒸笼制作时需要将毛竹薄片粘结成为圆圈,并且要两个圆圈对接形成一个圆桶状以构成蒸笼外圈,现有技术是在圆桶状外圈接口部钻孔之后,用藤条穿在一起,以起到固定的作用,这种制作工艺比较传统,但是其缺点是费时费工,效率低,并且竹片容易裂开,不耐用。

因此,传统技术上的蒸笼其蒸笼外圈都是采用包覆形式支撑,质软,不耐磨以及不耐摔,并且加工方式必须是采用人手加工,生产劳动力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木制蒸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木制蒸笼,具有一蒸笼本体,蒸笼本体包括:笼体支架以及水平设置于笼体支架中部的隔板,通过隔板将蒸笼本体分隔形成上层及下层;所述的笼体支架由上笼体及下笼体组合构成,上笼体与下笼体上下叠加连接,且上笼体和下笼体相连接的面上分别设置有一槽体,令上笼体与下笼体连接后形成一侧凹槽,所述的隔板边缘嵌入侧凹槽内定位;所述的上笼体和下笼体相连接的面上分别对应成型有插孔,一插销插入插孔内将上笼体及下笼体定位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笼体为环形设置,上笼体的下表面开设所述槽体,槽体从上笼体的内壁向外壁方向开设。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下笼体为环形设置,下笼体的上表面开设所述槽体,槽体从下笼体的内壁向外壁方向开设。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笼体从下表面向上表面开设所述插孔;所述的下笼体从上表面向下表面开设所述插孔。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插孔并不贯穿上笼体及下笼体。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插销一端插入上笼体的插孔内,令一端插入下笼体的插孔内,上下笼体之间上胶固定。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下笼体下表面开设有一卡槽;所述的上笼体上表面开设有一卡凸,卡凸与卡槽匹配。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隔板上设置有网孔。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蒸笼本体采用松木材质制成,并且硬度大,寿命长,结构简单,装配简单方便,能够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要,比传统的毛竹蒸笼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笼体的仰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笼体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笼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笼体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蒸笼本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新型木制蒸笼,如图1-6所示,具有一蒸笼本体1,蒸笼本体1包括:笼体支架2以及水平设置于笼体支架2中部的隔板3,通过隔板3将蒸笼本体1分隔形成上层及下层,本实施例中,笼体支架2以及隔板3均采用松木材质制成。

所述的笼体支架2由上笼体21及下笼体22组合构成,上笼体21与下笼体22上下叠加连接,隔板3设置于两者的接口处。具体结构为:上笼体21和下笼体22相连接的面上分别设置有一槽体,上笼体21为环形设置,上笼体21的下表面开设所述槽体,槽体从上笼体21的内壁向外壁方向开设;所述的下笼体22亦为环形设置,下笼体22的上表面开设所述槽体,槽体从下笼体22的内壁向外壁方向开设,上笼体21与下笼体22上下叠加后,上笼体21与下笼体22连接后形成一侧凹槽20,所述的隔板3边缘嵌入侧凹槽20内定位。

所述的上笼体21和下笼体22相连接的面上分别对应成型有插孔201,一插销202插入插孔201内将上笼体21及下笼体22定位连接。

具体地,所述的上笼体21从下表面向上表面开设所述插孔201;所述的下笼体22从上表面向下表面开设所述插孔201,但插孔201并不贯穿上笼体21及下笼体22,插销202202一端插入上笼体21的插孔201内,令一端插入下笼体22的插孔201内,上下笼体之间上胶固定。

先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式:

步骤S1:上笼体21及下笼体22都是采用机器分别成型的,成型后上笼体21和下笼体22的形状匹配;

步骤S2:将插销202预先插入下笼体22的插孔201内,然后将隔板3支撑于下笼体22的槽体上;

步骤S3:于下笼体22的上表面上胶:

步骤S4:将上笼体21由上而下装配于下笼体22上,插销202的上端插入上笼体21的插孔201内,并且上笼体21和下笼体22之间还通过胶水进一步固定连接;与此同时,隔板3被限位于侧凹槽20内;

步骤S5:于蒸笼本体1的外表面上胶或上漆;

经过上述步骤所得出的蒸笼,装配简单、方便,并且质量好,使用寿命长。

另外,所述的隔板3上设置有网孔31,是为了使用时蒸汽能够上升;下笼体22下表面开设有一卡槽;上笼体21上表面开设有一卡凸,卡凸与卡槽匹配,此种设计,是为了便于多个蒸笼本体之间的叠加放置更加稳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