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儿童用的上下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8294发布日期:2019-05-21 21:01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儿童用的上下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儿童用的上下床。



背景技术:

为节约居室内的空间,人们通常采用上下床供儿童休息。

相关技术中,上下床存在安全性能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低龄儿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儿童用的上下床,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儿童用的上下床,包括:

四根支撑架;

下床板,其由四根所述支撑架支撑;

上床板,其由四根所述支撑架支撑,且所述上床板与所述下床板间隔设置在四根所述支撑架的高度方向上;

侧挡板,所述侧挡板设置于所述上床板且分布在所述上床板的周向,所述侧挡板形成供使用者上下的开口;和

防护板,所述上床板的远离所述下床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防护板具有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当所述防护板处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防护板用于遮挡所述开口,当所述防护板处于所述非工作位置时,所述防护板位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上下床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防护板;

其中一个所述侧挡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配合的第一插接孔,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配合的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对应分布在所述开口的两侧;

当所述防护板处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插接孔内;

当所述防护板处于所述非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从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脱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从所述第二插接孔内脱离。

可选地,所述防护板的其中一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防护板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可选地,所述上下床还包括:

扶梯,所述扶梯设置于所述下床板与所述下床板之间,且所述扶梯的上端与所述开口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呈圆柱状。

可选地,所述上下床还包括:

储物箱,所述储物箱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下床板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下床板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所述第三板位于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一板之间,所述第一板铰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板铰接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具有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上下床的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其通过在上床板上设置可收纳和伸出的防护板,使得上床板的四周均能够处于封闭状态,从而避免儿童由具有开口的侧挡板处跌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儿童用的上下床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防护板伸出;

图2为图1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护板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儿童用的上下床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防护板已收纳;

图5为图4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儿童用的上下床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板和第二板已打开;

图8为图7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下床板;101-第一板;102-第二板;103-第三板;104-第一凹槽;105-第二凹槽;110-上床板;120-扶梯;130-支撑架;140-防护板;141-第一连接孔;142-第二连接孔;150-侧挡板;151-第一插接孔;152-第二插接孔;153-开口;160-凹槽;161-第一连接件;162-第二连接件;170-储物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儿童用的上下床,该上下床包括支撑架130、下床板100、上床板110、扶梯120、防护板140、第一连接件161和第二连接件162。

参阅图1和图2,具体地,支撑架130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支撑架130呈矩形分布。

而下床板100设置于四根支撑架130的下部且相对四根支撑架130垂直,上床板110设置于四根支撑架130的上部且相对四根支撑架130垂直。其中,上床板110和下床板100可通过螺栓或者榫接的方式与支撑架130连接,从而形成能够供使用者休息的下铺和上铺。

参阅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中,侧挡板150的数量为四块,四块侧挡板150均设置于上床板110且相对上床板110垂直,其中一块侧挡板150设置有供使用者上下的开口153,扶梯120设置在下床板100与上床板110之间,且扶梯120的上端与开口153相对应,由此,儿童可通过扶梯120、侧挡板150的开口153进入到上床板110上。

参阅图1和图5,本实施例中,在上床板110的远离下床板100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60。

该凹槽160形成在上床板110的长度或者宽度方向的边缘,该凹槽160即位于开口153的下方,而防护板140即用于遮挡该开口153,特别是夜间,当儿童休息之后,将该开口153遮挡能够避免儿童从上床板110上跌下。该防护板140具有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当防护板140处于工作位置时,防护板140用于遮挡开口153,当防护板140处于非工作位置时,防护板140位于凹槽160内。

参阅图4和图6,具体地,其中一个侧挡板150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161相配合的第一插接孔151,第一插接孔151为盲孔,其中一个支撑架130设置有与第二连接件162相配合的第二插接孔152,第一插接孔151和第二插接孔152对应分布在开口153的两侧;当防护板140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连接件161的一端伸入第一插接孔151内,第二连接件162的一端伸入第二插接孔152内;当防护板140处于非工作位置时,第一连接件161的一端从第一插接孔151内脱离,第二连接件162的一端从第二插接孔152内脱离。

参阅图3、图4和图6,进一步地,防护板140的其中一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41,第一连接件161的至少部分即位于第一连接孔141内,防护板140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42,第二连接件16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连接孔142内,第一连接件161与第一连接孔141为间隙配合,第二连接件162与第二连接孔142为间隙配合,由此,第一连接件161可相对第一连接孔141滑动、第二连接件162可相对第二连接孔142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161和第二连接件162均为圆柱状,相应地,第一插接孔151、第二插接孔152、第一连接孔141和第二连接孔142均为圆孔。

当儿童在登上上床板110之前时,该防护板140位于凹槽160内,当儿童登上上床板110之后时,可将防护板140从凹槽160中拉出,并将第一连接件161相对第一连接孔141朝外拉出直至第一连接件161的一端进入第一插接孔151,同时将第二连接件162相对第二连接孔142朝外拉出直至第二连接件162的一端进入第二插接孔152,由此,该防护板140则能够对开口153进行遮挡,从而避免儿童休息时从上床板110上跌下。

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该上下床还包括储物箱170。

该储物箱170可活动地设置于下床板100的侧壁上,从而使得上下床能够收纳物品,起到合理利用空间的作用。

参阅图7和图8,下床板100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一板101、第二板102和第三板103,第一板101和第二板102位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第三板103位于第二板102和第一板101之间,第一板101铰接于第一本体,第二板102铰接于第二本体,第一板101和第二板102均具有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当第一板101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板101与第三板103之间则形成第一凹槽104,当第二板102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板102与第三板103之间则形成第二凹槽105,此时,第一凹槽104和第二凹槽105可以供使用者坐立。从而增加了该适用于儿童的上下床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