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海绵沙发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7705发布日期:2019-05-11 00:28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簧海绵沙发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沙发包,特别是一种弹簧海绵沙发包。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床垫、沙发等软体家具已经十分普遍,软体家具占据着较大的一个市场份额,其中就包括软体沙发行业。传统的沙发配有柔软的坐垫,坐垫主要的零件是沙发包,因此,沙发包是影响一款软体沙发舒适感的主要部件。为了提升坐垫的舒适度,中高端的沙发厂商会将弹簧引入沙发包,与此同时为了缓和坐垫四周弹簧的突兀感,厂商会在组装沙发包时在弹簧包四周固定海绵,上下也固定海绵,此为沙发厂商的普遍工序。该工序在整个沙发包组装的过程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人工,但这已成为沙发行业的既定操作模式,长时间以来经过不断的优化改善,目前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无法再进行有效的改善和突破。

现有的沙发包中弹簧包和海绵两者之间采用的是分体式结构,大大降低了其整体的牢度,产品质量差,因此,设计出一种弹簧海绵沙发包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弹簧海绵沙发包,该沙发包具有产品质量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弹簧海绵沙发包,包括上布料层和下布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布料层和下布料层之间设置有若干呈条状的弹簧海绵包组件,且弹簧海绵包组件之间均相互平行,弹簧海绵包组件的上端和上布料层的下表面相连,弹簧海绵包组件的下端和下布料层的上表面相连,上布料层和下布料层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呈条状的海绵包组件,海绵包组件分别位于弹簧海绵包组件的外侧,且海绵包组件与弹簧海绵包组件之间均相互平行;所述弹簧海绵包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海绵包和若干弹簧包,海绵包分别位于弹簧包的外侧。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弹簧海绵包组件和海绵包组件分别与上布料层和下布料层连接在一起,其连接采用相同的方式,可提高其整体的牢度,产品质量好;同时,由于该弹簧海绵沙发包外侧已经有海绵了,因而省去传统的需要在其四周固定海绵条的这道工序,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加工方便。

所述弹簧海绵包组件和海绵包组件的尺寸相同。

采用以上结构,可使该弹簧海绵沙发包的形状为矩形。

所述海绵包包括海绵和包裹在海绵外侧的布包一。

所述弹簧包包括若干弹簧和包裹在弹簧外侧的布包二。

所述海绵包组件包括条状海绵和包裹在条状海绵外侧的布包三。

所述上布料层的上表面和下布料层的下表面均固定有海绵层。

所述弹簧采用由弹性条体弯曲缠绕形成的弹簧体一。

所述弹簧体一呈上下对称结构,弹簧体一的中部为小径支撑段,小径支撑段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弹力舒张段,弹力舒张段由外侧向内侧顺次包括缩口端、中径弹力段、大径弹力段,大径弹力段与小径支撑段相衔接,缩口端、中径弹力段、大径弹力段的直径依次增大,小径支撑段的直径小于中径弹力段的直径。

通过改变其外形,使得其螺旋直径由上至下由小变大,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由大变小的过程,并以该弹簧高度的中点成上下对称形式;中点处小径支撑段的螺旋直径小,从而可产生更大的支撑力度,同时通过调整不同部位的螺旋直径可产生不同的弹性支撑效果,据此来改变软体家具中配件的舒适感。

不限制成所用的材料,不限具体尺寸,不限绕制方向,不限最多绕制圈数。

所述弹簧体一的弹性条体沿顺时针方向旋绕。

作为另一种情况,所述弹簧体一的弹性条体沿逆时针方向旋绕。

所述缩口端直径:中径弹力段直径:大径弹力段直径:小径支撑段直径为1:1.5~2:2.5~3.5:1~1.5。

弹簧体一各个部分通过设计合理的直径比范围,由此在支撑力、弹性力的有效保持下,同时保障整体结构粗细过渡协调,以保障弹性支撑的整体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中径弹力段高度:大径弹力段高度:小径支撑段高度为1:1.5~3:1~2。

弹簧体一各个部分通过设计合理的高度比范围,由此在支撑力、弹性力的有效保持下,同时保障整体结构高度比例协调,以保障弹性支撑的整体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缩口端内弹性条体至少为半圈;所述中径弹力段内弹性条体至少为一圈;所述大径弹力段内弹性条体至少为一圈;所述小径支撑段内弹性条体至少为一圈。

作为另一种情况,所述弹簧采用由弹性条体弯曲缠绕形成的弹簧体二。

所述弹簧体二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支撑段和位于下部的第二支撑段,第一支撑段呈上下对称结构的第一圆鼓体,第一圆鼓体的顶端为顶口、中间为第一鼓肚、下端为缩颈,顶口与缩颈的直径相等,顶口或缩颈的直径小于第一鼓肚的直径,顶口或缩颈逐渐增大过渡至第一鼓肚;第二支撑段呈上下对称结构的第二圆鼓体,第二圆鼓体的顶端为上述缩颈、中间为第二鼓肚、下端为底口,缩颈与底口的直径相等,缩颈或底口的直径小于第二鼓肚的直径,缩颈或底口逐渐增大过渡至第二鼓肚;第一圆鼓体的高度小于第二圆鼓体的高度,第二鼓肚的直径不小于第一鼓肚的直径。

通过改变其外形,使得其螺旋直径由上至下有一个由小变大,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由大变小的过程,结合各部位不同高度的设计;第一个由小变大,由大变小的过程始于弹簧最高点,结束于弹簧高度中点以上的部位,此区间的高度小于整体高度的一半;第二个由小变大,由大变小的过程始于第一个过程的终点,结束于弹簧最低点,此区间的高度大于整体高度的一半;整体如同将一矮一高两个传统的中鼓形弹簧(弹簧上下两端的螺旋直径两头小,中间的螺旋直径大)上下叠加在一起,因此特性,既能提供较大的支撑力度,又能产生分段式变化的支撑力。

不限制成所用的材料,不限具体尺寸,不限绕制方向,不限最多绕制圈数。

在下压过程中,第一阶段由上方较矮的第一圆鼓体先提供主要支撑力,此力值较为舒缓;第二阶段当上方较矮的第一圆鼓体无法继续提供更大的支撑力时,下方较高的第二圆鼓体提供主要支撑力;两个阶段之间支撑力将陡然剧增,据此来改变软体家具中配件的舒适感。

所述第一圆鼓体的高度:第二圆鼓体的高度为1:1.5~2.5。

弹簧体二各个部分通过设计合理的高度比范围,由此在弹性支撑力的有效保持下,同时保障整体结构高度比例协调,以保障弹性支撑的整体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第一鼓肚的直径:第二鼓肚的直径为1:1~1.5。

弹簧体二各个部分通过设计合理的直径比范围,由此在弹性支撑力的有效保持下,同时保障整体结构粗细比例协调,以保障弹性支撑的整体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弹簧体二的弹性条体沿顺时针方向旋绕。

作为另一种情况,所述弹簧体二的弹性条体沿逆时针方向旋绕。

所述第一圆鼓体内弹性条体的缠绕圈数不少于4圈;所述第二圆鼓体内弹性条体的缠绕圈数不少于4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弹簧海绵沙发包具有优点:

1、通过将弹簧海绵包组件和海绵包组件分别与上布料层和下布料层连接在一起,其连接采用相同的方式,可提高其整体的牢度,产品质量好。

2、由于该弹簧海绵沙发包外侧已经有海绵了,因而省去传统的需要在其四周固定海绵条的这道工序,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簧海绵包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簧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海绵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海绵包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簧体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簧体二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布料层;2、下布料层;3、海绵层;4、弹簧海绵包组件;4a、弹簧包;4a1、弹簧;4a1x1、缩口端;4a1x2、中径弹力段;4a1x3、大径弹力段;4a1x4、小径支撑段;4a1y1、顶口;4a1y2、第一鼓肚;4a1y3、缩颈;4a1y4、第二鼓肚;4a1y5、底口;4a2、布包二;4b、海绵包;4b1、海绵;4b2、布包一;5、海绵包组件;5a、条状海绵;5b、布包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8所示,本弹簧海绵沙发包,包括上布料层1和下布料层2,上布料层1和下布料层2之间设置有若干呈条状的弹簧海绵包组件4,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海绵包组件4的数量为九个;且弹簧海绵包组件4之间均相互平行,弹簧海绵包组件4的上端和上布料层1的下表面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海绵包组件4的上端通过热熔胶和上布料层1的下表面相连;弹簧海绵包组件4的下端和下布料层2的上表面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海绵包组件4的下端通过热熔胶和下布料层2的上表面相连;上布料层1和下布料层2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呈条状的海绵包组件5,在本实施例中,海绵包组件5的数量为两个;海绵包组件5分别位于弹簧海绵包组件4的外侧,且海绵包组件5与弹簧海绵包组件4之间均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海绵包组件5的上端通过热熔胶和上布料层1的下表面相连,海绵包组件5的下端通过热熔胶和下布料层2的上表面相连;弹簧海绵包组件4包括至少两个海绵包4b和若干弹簧包4a,海绵包4b分别位于弹簧包4a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海绵包4b的数量为两个,弹簧包4a的数量为七个。

采用该结构,通过将弹簧海绵包组件4和海绵包组件5分别与上布料层1和下布料层2连接在一起,其连接采用相同的方式,可提高其整体的牢度,产品质量好;同时,由于该弹簧海绵沙发包外侧已经有海绵了,因而省去传统的需要在其四周固定海绵条的这道工序,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加工方便。

弹簧海绵包组件4和海绵包组件5的尺寸相同。

采用该结构,可使该弹簧4a1海绵4b1沙发包的形状为矩形。

海绵包4b包括海绵4b 1和包裹在海绵4b 1外侧的布包一4b2;在本实施例中,布包一4b2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而连接在一起。

弹簧包4a包括若干弹簧4a1和包裹在弹簧4a1外侧的布包二4a2;在本实施例中,布包二4a2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而连接在一起。

海绵包组件5包括条状海绵5a和包裹在条状海绵5a外侧的布包三5b;根据实施需要,海绵包组件5也可以采用通过多个海绵包4b连接而成的结构。

上布料层1的上表面和下布料层2的下表面均固定有海绵层3。

在本实施例中,海绵4b1可以采用其它的软体填充类的材料,比如记忆绵和乳胶等。

上布料层1和下布料层2的材料均为无纺布或网格布。

布包一4b2、布包二4a2和布包三5b均采用无纺布制成或均采用网格布制成。

弹簧4a1采用由弹性条体弯曲缠绕形成的弹簧体一。

弹簧体一呈上下对称结构,弹簧体一的中部为小径支撑段4a1x4,小径支撑段4a1x4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弹力舒张段,弹力舒张段由外侧向内侧顺次包括缩口端4a1x1、中径弹力段4a1x2、大径弹力段4a1x3,大径弹力段4a1x3与小径支撑段4a1x4相衔接,缩口端4a1x1、中径弹力段4a1x2、大径弹力段4a1x3的直径依次增大,小径支撑段4a1x4的直径小于中径弹力段4a1x2的直径。

通过其外形,使得其螺旋直径由上至下由小变大,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由大变小的过程,并以该弹簧高度的中点成上下对称形式;中点处小径支撑段4a1x4的螺旋直径小,从而可产生更大的支撑力度,同时通过调整不同部位的螺旋直径可产生不同的弹性支撑效果,据此来改变软体家具中配件的舒适感。

不限制成所用的材料,不限具体尺寸,不限绕制方向,不限最多绕制圈数。

弹簧体一的弹性条体沿顺时针方向旋绕。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该种方案,弹簧体一的弹性条体沿逆时针方向旋绕。

缩口端直径:中径弹力段直径:大径弹力段直径:小径支撑段直径为1:1.5~2:2.5~3.5:1~1.5。

弹簧体一各个部分通过设计合理的直径比范围,由此在支撑力、弹性力的有效保持下,同时保障整体结构粗细过渡协调,以保障弹性支撑的整体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使用舒适度。

中径弹力段高度:大径弹力段高度:小径支撑段高度为1:1.5~3:1~2。

弹簧体一各个部分通过设计合理的高度比范围,由此在支撑力、弹性力的有效保持下,同时保障整体结构高度比例协调,以保障弹性支撑的整体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使用舒适度。

缩口端4a1x1内弹性条体至少为半圈;中径弹力段4a1x2内弹性条体至少为一圈;大径弹力段4a1x3内弹性条体至少为一圈;小径支撑段4a1x4内弹性条体至少为一圈。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该种方案,弹簧4a1采用由弹性条体弯曲缠绕形成的弹簧体二。

弹簧体二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支撑段和位于下部的第二支撑段,第一支撑段呈上下对称结构的第一圆鼓体,第一圆鼓体的顶端为顶口4a1y1、中间为第一鼓肚4a1y2、下端为缩颈4a1y3,顶口4a1y1与缩颈4a1y3的直径相等,顶口4a1y1或缩颈4a1y3的直径小于第一鼓肚4a1y2的直径,顶口4a1y1或缩颈4a1y3逐渐增大过渡至第一鼓肚4a1y2;第二支撑段呈上下对称结构的第二圆鼓体,第二圆鼓体的顶端为上述缩颈4a1y3、中间为第二鼓肚4a1y4、下端为底口4a1y5,缩颈4a1y3与底口4a1y5的直径相等,缩颈4a1y3或底口4a1y5的直径小于第二鼓肚4a1y4的直径,缩颈4a1y3或底口4a1y5逐渐增大过渡至第二鼓肚4a1y4;第一圆鼓体的高度小于第二圆鼓体的高度,第二鼓肚4a1y4的直径不小于第一鼓肚4a1y2的直径。

通过改变其外形,使得其螺旋直径由上至下有一个由小变大,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由大变小的过程,结合各部位不同高度的设计;第一个由小变大,由大变小的过程始于弹簧最高点,结束于弹簧高度中点以上的部位,此区间的高度小于整体高度的一半。第二个由小变大,由大变小的过程始于第一个过程的终点,结束于弹簧最低点,此区间的高度大于整体高度的一半;整体如同将一矮一高两个传统的中鼓形弹簧(弹簧上下两端的螺旋直径两头小,中间的螺旋直径大)上下叠加在一起,因此特性,既能提供较大的支撑力度,又能产生分段式变化的支撑力。

不限制成所用的材料,不限具体尺寸,不限绕制方向,不限最多绕制圈数。

在下压过程中,第一阶段由上方较矮的第一圆鼓体先提供主要支撑力,此力值较为舒缓;第二阶段当上方较矮的第一圆鼓体无法继续提供更大的支撑力时,下方较高的第二圆鼓体提供主要支撑力;两个阶段之间支撑力将陡然剧增,据此来改变软体家具中配件的舒适感。

第一圆鼓体的高度:第二圆鼓体的高度为1:1.5~2.5。

弹簧体二各个部分通过设计合理的高度比范围,由此在弹性支撑力的有效保持下,同时保障整体结构高度比例协调,以保障弹性支撑的整体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使用舒适度。

第一鼓肚4a1y2的直径:第二鼓肚4a1y4的直径为1:1~1.5。

弹簧体二各个部分通过设计合理的直径比范围,由此在弹性支撑力的有效保持下,同时保障整体结构粗细比例协调,以保障弹性支撑的整体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使用舒适度。

弹簧体二的弹性条体沿顺时针方向旋绕。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该种方案,弹簧体二的弹性条体沿逆时针方向旋绕。

第一圆鼓体内弹性条体的缠绕圈数不少于4圈;第二圆鼓体内弹性条体的缠绕圈数不少于4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