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抱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8645发布日期:2019-05-11 00:3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摩抱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抱枕。



背景技术:

抱枕为家居生活中常见用品,类似枕头,常见的仅有一般枕头的一半大小,抱在怀中可以起到保暖和一定的保护作用,也给人温馨的感觉,如今已渐渐成为家居使用和装饰的常见饰物,而且成为车饰一大必备物品。

随着按摩需求的增大,各种家具用品均设置有按摩功能,如按摩椅、按摩披肩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0920082448.7公开了一种按摩靠枕,包括:靠枕本体以及设置在该靠枕本体内的按摩装置,该按摩装置由电动装置以及固定在该电动装置上的若干个震动按摩球构成,该按摩靠枕通过震动按摩球震动进行按摩。该按摩靠枕的缺点在于:按摩装置是可以在靠枕本体任意移动的,震动按摩的过程中,按摩装置的移动使得填充于靠枕本体内的柔性填充物也出现偏移,不能很好的维持一个枕形状态,即使将上述按摩靠枕的震动按摩球镶嵌在靠枕本体上,起到定位按摩头的作用,该种结构的按摩装置也只能适用于震动按摩,其他如揉捏、敲击等按摩装置没有支撑结构,其按摩头无法很好的进行支撑按摩。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按摩时能够维持枕形结构并可适用于多种按摩机芯的按摩抱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摩抱枕,包括柔性枕套,还包括内骨架及按摩机芯,所述内骨架设置于柔性枕套内,以支撑柔性枕套形成枕形结构,所述按摩机芯设置在柔性枕套内并固定于内骨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骨架上设有容置槽,所述按摩机芯固定于该容置槽内,其按摩头裸露于内骨架表面。

再进一步的,所述按摩机芯嵌固、卡固或粘结固定于容置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内骨架具有对应支撑柔性枕套的支撑部、对应柔性枕套侧边缘的支撑侧边以及对应柔性枕套枕面的支撑表面,所述支撑部支撑柔性枕套形成枕形结构,所述按摩机芯固定于内骨架的支撑表面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内骨架的支撑侧边还向内凹陷,凹陷的支撑侧边与柔性枕套之间形成一柔性缓冲区域。

又进一步的,所述内骨架具有多组相对应的支撑侧边,同一组的支撑侧边凹陷的弧度相同,不同组的支撑侧边凹陷的弧度不相同。

再进一步的,所述内骨架的支撑表面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支撑表面和第二支撑表面,所述内骨架呈锥台结构,锥台结构的长底面为第一支撑表面,短底面与锥形面共同形成第二支撑表面,所述按摩机芯固定于内骨架的第一支撑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骨架表面还设有走线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内骨架设有镂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内骨架为硬性支撑结构或具有弹性的弹性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枕套内侧设有一固定部,所述按摩机芯具有一开关键,所述开关键固定于该固定部上,所述柔性枕套的外表面设有一对应开关键的按钮。

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为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枕套包括具有柔性填充物的内套以及套设在内套外的外套,所述内套对应按摩机芯的按摩头位置设有一让位窗口。

再进一步的,所述让位窗口上设有一隔层。

再进一步的,所述外套为布套。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枕套具有一开口,所述内骨架及按摩机芯通过该开口设置于柔性枕套内,所述柔性枕套的开口通过拉链结构、魔术扣结构或卡扣结构实现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按摩机芯内还设有一可充电电源,所述可充电电源为按摩机芯的驱动电机提供电源。

再进一步的,所述按摩机芯的按摩机构包括揉捏按摩机构、捶打按摩机构、推揉按摩机构和/或挤压按摩机构。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柔性枕套内设置内骨架,通过该内骨架的支撑维持枕形结构,所述按摩机芯固定于内骨架,形成按摩区域。通过内骨架的支撑,维持枕形结构的同时固定按摩机芯,使按摩机芯不会偏移,可适用于多种按摩机芯。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按摩抱枕的外观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按摩抱枕的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按摩抱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中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按摩抱枕的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所示为实施例中按摩抱枕的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所示为实施例中按摩抱枕的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以四方形的抱枕为例进行描述,但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摩抱枕,包括柔性枕套、内骨架10及按摩机芯20,所述内骨架10设置于柔性枕套内,以支撑柔性枕套形成枕形结构,所述按摩机芯20设置在柔性枕套内并固定于内骨架10上。

具体的,内骨架10的外形与按摩抱枕的柔性枕套的外形相匹配,呈四方形结构,所述内骨架10为具有弹性的弹性支撑结构,其材质为成型海绵,成型海绵具有一定的弹性,且质量轻,不会额外增加整体的重量,提高舒适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内骨架10的材质也可以采用同样具有弹性的成型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橡胶或硅胶等。又或者是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内骨架10也可以采用硬性的支撑结构,如塑料材质等,此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在现有材质中进行选择的,在此就不再一一描述。

所述内骨架10具有具有对应支撑柔性枕套的支撑部105、对应柔性枕套侧边缘的支撑侧边以及对应柔性枕套枕面的支撑表面。所述支撑部105为内骨架10的四个支撑脚,支撑脚支撑柔性枕套的四个内角,进而支撑形成枕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内骨架10的支撑表面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支撑表面101和第二支撑表面102,所述内骨架10呈锥台结构,锥台结构的长底面为第一支撑表面101,短底面与锥形面共同形成第二支撑表面102,所述内骨架10的第一支撑表面101向内凹陷设有一容置槽11,所述按摩机芯20固定于该容置槽11内,其按摩头裸露于内骨架10表面。如此设置,需要进行腹部按摩时,只要将具有按摩机芯20的第一支撑表面101贴向腹部,用手抱住抱枕,即可实现腹部按摩。需要进行背部按摩时,第二支撑表面102贴向靠椅等支撑面,第二支撑表面102的短底面用于支撑靠椅等支撑面,具有按摩机芯20的第一支撑表面101贴向背部,即可实现背部按摩。在不需要进行按摩时,只要关掉按摩机芯20,将具有按摩机芯20的第一支撑表面101贴向靠椅等支撑面,第二支撑表面102贴向背部,实现靠枕的作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骨架10的第一支撑表面101向内凹陷设有一容置槽11,所述按摩机芯20固定于该容置槽11内,设置容置槽11,可将按摩机芯20的电机、传动机构等没有按摩动作的器件设置在容置槽11内,不会额外占用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按摩机芯20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内骨架10的表面,只是这样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并非是优选的方案。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按摩机芯20通过嵌固的方式固定于容置槽11内,直接通过尺寸的过盈配合实现固定,结构简单。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固定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卡固或粘结等常规固定方式固定于容置槽内。

具体的,所述内骨架10呈锥台结构,更适配抱枕中部宽、边缘窄的结构。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配合抱枕的柔性枕套,所述锥台结构的长底面(即第一支撑表面)设置成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

所述容置槽11的底部开设有一贯穿至第二支撑表面102上的通孔12,所述第二支撑表面102上开设有连接该通孔12的二走线凹槽13,按摩机芯20具有外接电源的电源线21以及开关键(未示出),电源线21以及开关键分别嵌设于二走线凹槽13内进行走线,线路不外露,结构更为紧凑,无异物感,使用更为舒适。

所述内骨架10的支撑侧边还向内凹陷,凹陷的支撑侧边与柔性枕套之间形成一柔性缓冲区域,符合抱枕的柔软度。

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骨架10具有二组相对应的支撑侧边,如图4、图5中的二相对应的支撑侧边103及二相对应的支撑侧边104,同一组的支撑侧边凹陷的弧度相同,不同组的支撑侧边凹陷的弧度不相同。如本实施例中,支撑侧边104凹陷的弧度大于支撑侧边103凹陷的弧度。如此设置,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的,使用者在抱住抱枕时,二手臂从支撑侧边104上抱住,用的力度较大,缓冲大,不会因内骨架10的硬度而阻挡,头部下巴抵触于支撑侧边103的柔性枕套上,弧度较低,可有利于托住头部;提高整体舒适度,更具有人性化。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侧边的内凹弧度也可根据其他情况而设定,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进一步的,所述内骨架10设有镂空结构,如图中在第一支撑表面101向内凹陷的六个镂空槽14,设置镂空结构,更进一步的减轻内骨架的重量,在保持支撑硬度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减轻重量。

所述柔性枕套包括:具有柔性填充物(如填充棉、泡沫颗粒等)的内套32以及套设在内套32外的外套31,所述内骨架10支撑设置于内套32内。所述内套32对应按摩机芯20的按摩头位置设有一让位窗口,以供按摩头进行按摩动作,进而形成按摩功能区域。具体的,所述让位窗口上设有一隔层321,用于罩住按摩头,防止该按摩头直接与外套接触而磨损外套。再具体的,所述外套为单层的布套,实现可拆洗。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套32包括双层薄纱层围合而成的套状结构,双层薄纱层之间填充如填充棉、泡沫颗粒等柔性填充物,如此设置使得柔性填充物不会偏移,起到固定柔性填充物的作用。所述内套32的让位窗口上的隔层321为该未填充的薄纱层。在其他实施例中,让位窗口上的隔层321也可以是具有填充柔性填充物,但较之其他区域薄的填充结构;又或者是该让位窗口直接镂空;再或者是无需采用让位窗口的结构,只是效果均会较差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又或者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枕套也可以直接是采用单层套组成,如本实施例中的内套结构,只是如此设置更换拆洗不方便,并非是最为优选的方案。

具体的,所述柔性枕套具有一开口,本实施例中,柔性枕套的内套32和外套31均设有开口,所述内骨架10及按摩机芯20通过该开口设置于柔性枕套的内套32内,所述内套32的开口322采用魔术扣323贴合,外套31的开口采用拉链闭合。因内套只是起到缓冲和固定内骨架的作用,其外部包覆外套31实现闭合,内套采用魔术扣323贴合即可满足需求,且结构更为简单、操作简便。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套32和外套31的开口均可采用拉链结构、魔术扣结构或卡扣结构实现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枕套内侧设有一固定部(未示出),所述按摩机芯20的开关键固定于该固定部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为外套的内侧设置固定部,所述外套的外表面设有一对应开关键的按钮311,实现对该开关键的按键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固定部设置内套中。再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为魔术贴,将开关键设置在魔术贴内,方便装拆。又或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固定部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具有固定功能的卡槽、卡扣等固定结构。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按摩机芯20内还设有一可充电电源(未示出),所述可充电电源为按摩机芯20的驱动电机提供电源。采用可充电电源,可将该按摩抱枕携带至户外进行按摩,携带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无需采用可充电电源,以减轻整体的重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按摩机芯20的按摩机构为现有技术中的揉捏按摩机构,按摩头的旋转实现揉捏按摩。在其他实施例中,按摩机芯的按摩机构也可以是捶打按摩机构、推揉按摩机构和挤压按摩机构等常规的按摩机构的一种或多种,此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的。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柔性枕套内设置内骨架10,通过该内骨架10的支撑维持枕形结构,所述按摩机芯20固定于内骨架10,形成按摩区域。通过内骨架10的支撑,维持枕形结构的同时固定按摩机芯20,使按摩机芯20不会偏移,可适用于多种按摩机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是以四方形的抱枕为例进行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内骨架的结构、按摩机芯的安装位置及数量等均是可以根据抱枕不同形状而进行相应的做出调整变化,如抱枕为六方形时,内骨架同样设为相适配的六方形结构(具有六个支撑脚)、按摩机芯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内骨架的第一支撑表面和第二支撑表面。又如抱枕为柱形结构是,内骨架同样设为相适配的具有六个支撑表面的柱形结构,按摩机芯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在一个或多个支撑表面上。以上均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应调整的,在此就不再一一详述。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