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雨伞存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7980发布日期:2019-03-08 17:41阅读:1771来源:国知局
公共场所雨伞存放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共场所雨伞存放架。



背景技术:

下雨天雨伞是人们出行必备的避雨工具,然而,使用后,因为伞面存有雨水,所以,存放雨伞就成为了难题,特别学校的班级等公共场所,使用后的雨伞存放十分困难。有的人将雨伞放在阳台上、墙角处、椅子下,这就造成了环境的凌乱,不整洁,伞面上的积水会到处流淌,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学校的班级、工厂车间、食堂等公共场所雨伞存放的难题,设计、制作一种安全、实用、方便的雨伞存放设施,方便广大民众,这一课题值得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要解决公共场所雨伞存放问题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有较大的雨伞存放空间,能满足数十把雨伞的存放需求;二是要方便伞面上积水的集中收集,还不能相互污染;三是既要能存放折叠雨伞,还要能存放长柄雨伞,甚至雨衣;四是雨伞存放的平台要能支撑所有雨伞的重量,不会因为承重量大而坠落或侧翻;五是雨伞存放平台占用空间要小,重量要轻;六是要避免雨伞被错拿。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公共场所雨伞存放架,所述的雨伞存放架包括桶状底座1、支撑柱2及盆状托盘3,所述的支撑柱2为中空管,垂直设置于桶状底座1的中央,所述的盆状托盘3中间设有通孔并套设于支撑柱2上,所述的盆状托盘3设置为3~5个,相邻两个盆状托盘之间的间隔为18~22厘米;所述桶状底座1与其上方相邻的盆状托盘3之间的间隔为28~32厘米;所述的支撑柱2的侧壁上还设有渗水孔4,所述的桶状底座1的侧壁设有出水阀5。

具体的,所述桶状底座1的底面直径为28~32厘米。优选30厘米。

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柱2的侧壁设有挂钩6,且位于桶状底座1与相邻的盆状托盘3之间的区域。利用该挂钩可以挂放雨衣。

具体的,所述渗水孔4设有多个,分别位于盆状托盘3与支撑柱2相交处附近,且位于盆状托盘上表面的上方;或位于桶状底座1与支撑柱2相交处附近,且位于桶状底座1底部上表面的上方。当伞放置于盆状托盘3时,伞面的水会沿着盆边缘流入中心,并通过透水孔流入支撑柱2的中空部,并向下流淌,若干层的水汇聚后,通过透水孔4流入桶状底座1中,我们可通过设置于桶状底座1侧壁的出水阀将水放出。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支撑柱2与桶状底座1之间设有支撑架。使得支撑柱更加的牢固。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架2的上端设有提手,方便搬动。

此外,为了避免伞被拿错,还可以在盆状托盘3上设置指示标签。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操作简单,存放雨伞数量多,且不会下沉、侧翻,不会出现雨水到处流淌及互相污染的问题,也不会出现混淆、发生错拿雨伞的现象,有效解决了公共场所雨伞存放的难题,特别适合学校的班级、工厂车间、食堂等场合使用,是一种理想的公共卫生设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桶状底座;2-支撑柱;3-盆状托盘;4-渗水孔;5-出水阀;6-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雨伞存放架包括桶状底座1、支撑柱2及盆状托盘3,所述的支撑柱2垂直设置于桶状底座1的中央,所述的盆状托盘3中间设有通孔并套设于支撑柱2上,所述的盆状托盘3设置为3~5个,相邻两个盆状托盘之间的间隔为18~22厘米;所述桶状底座1与其上方相邻的盆状托盘3之间的间隔为28~32厘米;所述的支撑柱2的侧壁上还设有渗水孔4,所述的桶状底座1的侧壁设有出水阀5。

所述桶状底座1的底面为30厘米。所述的支撑柱2的侧壁设有挂钩6,且位于桶状底座1与相邻的盆状托盘3之间的区域。利用该挂钩可以挂放雨衣。

所述渗水孔4设有多个,分别位于盆状托盘3与支撑柱2相交处附近,且位于盆状托盘上表面的上方;或位于桶状底座1与支撑柱2相交处附近,且位于桶状底座1底部上表面的上方。当伞放置于盆状托盘3时,伞面的水会沿着盆边缘流入中心,并通过透水孔流入支撑柱2的中空部,并向下流淌,若干层的水汇聚后,通过透水孔4流入桶状底座1中,我们可通过设置于桶状底座1侧壁的出水阀将水放出。此外,为了避免伞被拿错,还可以在盆状托盘3上设置指示标签。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的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的支撑柱2与桶状底座1之间设有支撑架。使得支撑柱更加的牢固。所述支撑架2的上端设有提手,方便搬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日常用品作为替代品来进行制作。例如支撑柱采用PVC塑料管;盆状托盘采用市面常见塑料盆;桶状底座采用市面常见塑料桶。

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用一只30厘米直径,30厘米高的塑料桶作为雨伞架的最下面一层,用一根较粗的(7厘米直径),大约1米长的PVC管作为整个雨伞架的上下支撑柱,然后用金属管将PVC管交叉固定在塑料桶壁上,使其不会位移、稳固。然后,从塑料桶口向上留出大约30厘米距离,在PVC管上横向钻一个贯穿的孔,用一根坚硬的塑料棒(或者细金属棒、管)从孔中穿出大约15厘米距离(作为上面雨伞存放盆的托举、支撑架),在一只直径大约35厘米左右的塑料盆的中间挖空一个大于7厘米直径的圆孔,让塑料盆从PVC管中穿出,让塑料盆放在塑料棒上,这样不仅固定了雨伞存放盆,还方便盆内的雨水通过PVC管边缘向下流淌,这就形成了第二层雨伞放置架。同样方法,每向上大约20厘米高度就设置一层这样的雨伞放置架(例如设置上下四层),在最下一层的上部PVC管边缘设置挂钩,用于悬挂雨衣或雨披,在塑料桶的接近底部设置一个孔,并安装一个雨水排放控制阀,用于桶内的雨水排放。雨伞放置架设置好以后再用胶水把几块塑料片固定在塑料盆下方塑料棒的两侧,与塑料棒一起托起、稳固塑料盆,防止其向下坠;把雨伞放置盆架的最上端的PVC管口处钻两个小孔,穿上细绳,作为提绳;再用尼龙线将三层塑料盆分别按“+”字形区域固定在中间的PVC管上,(作用一是将盆自然分成四个区域,便于使用者区别雨伞存放区域、位置;二是进一步稳固塑料盆,使其不易移位、下沉);最后在每层塑料盆的放置雨伞位置贴上标签,从上向下每层的顺序为:“A、B、C、D”,然后将每一层的雨伞放置盆的向外的一侧,按已用线设置好的四个区域贴上标识:

即 第一层:A1、 A2、 A3 、A4、A5 、A6 、A7、 A8 ;

第二层:B1 、B2 、B3、 B4 、B5 、B6 、B7 、B8 ;

第三层:C1 、C2 、C3、 C4 、C5 、C6 、C7、 C8 ;

第四层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

这时,每层的雨伞放置盆上就可以放置8把雨伞,整个伞架可以存放32把伞,已经能够满足一般情况下的雨伞存放需求了,(也基本能满足一般公共场所的需求了)。

如果仍然不能满足需要,此时的雨伞放置盆仍然具有存放空间,可以再在每层的雨伞放置盆内增加4把伞,即每个区域增加1把,由现在的每个区域2把伞,增加到3把,数字标识设置在现有的标识数字中间位置:

即 第一层:A+1 、 A+2 、 A+3 、 A+4;

第二层:B+1 、 B+2 、 B+3 、 B+4;

第三层:C+1 、 C+2、 C+3 、 C+4;

第四层:D+1 、 D+2、 D+3 、 D+4,这时,整个雨伞架就可以存放48把雨伞,这应该是普通教室的标准配置了,也几乎可以满足比较大的公共场所需求了。

由于最下面的一层塑料桶高度大,向上预留的空间也大,同时上部设置有挂钩,它不仅可以存放折叠伞、也可以存放长柄雨伞,还可以悬挂雨衣、雨披等其他雨具。

使用时,只要使用者记住自己雨伞存放的层次标识就不会出现混淆、发生错拿雨伞的现象。

因为雨伞是放置在塑料盆内的,盆的中间是低的,周围的盆沿是高的,雨伞进入塑料盆后呈前低后高状态,伞面上的积水会自然地向盆的中间汇聚,然后沿着设置在盆架中间的PVC管流到最下面的塑料桶内,雨伞上面的雨水是不会产生互相污染的,更不会污染到地面。

整个雨伞存放架占地面积直径为35厘米,高度100厘米,占据空间小;自重量2.4千克,重量轻,方便操作、移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的实施方式或较佳的实施方式,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