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5541发布日期:2019-04-09 21:3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折叠衣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折叠衣架。



背景技术:

衣架是晾晒衣服的架子,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场所,现有的衣架包括架体和挂钩,挂钩安装在架体的顶端,使用时,通过挂钩挂在晾衣杆或晾衣绳上,通过架体对衣服进行支撑,但是在使用中发现,现有衣架多数是整体为固定连接,导致其在携带移动和放置时因体积过大而不方便,现有的少数折叠衣架链接结构又很复杂,导致生产成本高且使用步骤繁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折叠衣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折叠衣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衣架,包括钩体、左第一分架、左第二分架、右第一分架、右第二分架、第一旋转轴、左旋转轴和右旋转轴,所述左第一分架和右第一分架分别设于钩体下端两侧且与钩体通过第一旋转轴连接,所述钩体下端在左第一分架的同侧左前方设有左第一支撑凸台,所述钩体下端在右第一分架的同侧右前方设有右第一支撑凸台,所述左第二分架的端部通过左旋转轴与左第一分架连接且设于钩体的另一侧,所述左第一分架在远离钩体的端部在左第二分架的同侧设有左第二支撑凸台,所述右第二分架的端部通过右旋转轴与右第一分架连接且设于钩体的另一侧,所述右第一分架在远离钩体的端部在右第二分架的同侧设有右第二支撑凸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第二支撑凸台设于左第一分架的端部下方且上部支撑平台与左第一分架的下端面平齐,所述右第二支撑凸台设于右第一分架的端部下方且上部支撑平台与右第一分架的下端面平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第一分架中部在左第二分架的同侧设有左限位凸台,所述左第二分架的上部设有左限位凹槽,所述左第二分架绕左旋转轴与左第一分架旋合后左限位凹槽定位于左限位凸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右第一分架中部在右第二分架的同侧设有右限位凸台,所述右第二分架的上部设有右限位凹槽,所述右第二分架绕右旋转轴与右第一分架旋合后右限位凹槽定位于右限位凸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第二分架绕左旋转轴与左第一分架旋合后,左第一分架远离左旋转轴的端部和左第二分架远离左旋转轴的端部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右第二分架绕右旋转轴与右第一分架旋合后,右第一分架远离右旋转轴的端部和右第二分架远离右旋转轴的端部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第一分架的长度和右第一分架的长度同等,所述左第二分架的长度和右第二分架的长度同等。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第一分架的厚度和右第一分架的厚度同等,所述左第二分架的厚度和右第二分架的厚度同等。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旋转轴、左旋转轴和右旋转轴为铆钉。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折叠衣架的有益效果是:衣架展开使用使,左第一分架通过设置于钩体的左第一支撑凸台进行支撑,左第二分架通过设置于左第一分架的左第二支撑凸台进行支撑,右第一分架通过设置于钩体的右第一支撑凸台进行支撑,右第二分架通过设置于右第一分架的右第二支撑凸台进行支撑,此状态时可支撑衣服进行晾晒,当衣架需要折叠携带时,左第二分架绕左旋转轴旋转后与左第一分架重合,右第二分架绕右旋转轴旋转后与右第一分架重合,右第一分架和右第二分架绕第一旋转轴旋转后与第一分架重合,再将钩体绕第一旋转轴旋转至左第一分架和右第一分架的中间,实现折叠收纳的效果,本方案通过旋转轴的方式进行旋转,结构简单,同时旋合时阻力小,便于折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衣架的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衣架的展开时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衣架的旋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折叠衣架,包括钩体11、左第一分架13、左第二分架14、右第一分架16、右第二分架17、第一旋转轴12、左旋转轴15和右旋转轴18。

左第一分架13和右第一分架16分别设于钩体11下端两侧且与钩体11通过第一旋转轴12连接,钩体11下端在左第一分架13的同侧左前方设有左第一支撑凸台111,折叠衣架展开时左第一支撑凸台111可对左第一分架13进行支撑,钩体11下端在右第一分架16的同侧右前方设有右第一支撑凸台112,折叠衣架展开时右第一支撑凸台112可对右第一分架16进行支撑。

左第二分架14的端部通过左旋转轴15与左第一分架13连接且设于钩体11的另一侧,左第一分架13在远离钩体11的端部在左第二分架14的同侧设有左第二支撑凸台132,折叠衣架展开时左第二支撑凸台132可对左第二分架14进行支撑。右第二分架17的端部通过右旋转轴18与右第一分架16连接且设于钩体11的另一侧,右第一分架16在远离钩体11的端部在右第二分架17的同侧设有右第二支撑凸台162,折叠衣架展开时右第二支撑凸台162可对右第二分架17进行支撑。

左第二支撑凸台132设于左第一分架13的端部下方且上部支撑平台与左第一分架13的下端面平齐,右第二支撑凸台162设于右第一分架16的端部下方且上部支撑平台与右第一分架16的下端面平齐,使折叠衣架展开后,左第二分架14的下端面与左第一分架13的下端面平齐,右第二分架17的下端面与右第一分架16的下端面平齐,使折叠衣架展开后整体性更强。

左第一分架13中部在左第二分架14的同侧设有左限位凸台131,左第二分架14的上部设有左限位凹槽141,左第二分架14绕左旋转轴15与左第一分架13旋合后左限位凹槽141定位于左限位凸台131,使折叠衣架旋合后左第一分架13和左第二分架14通过左限位凹槽141定位于左限位凸台131,使左第一分架13和左第二分架14能够重合。

右第一分架16中部在右第二分架17的同侧设有右限位凸台161,右第二分架17的上部设有右限位凹槽171,右第二分架17绕右旋转轴18与右第一分架16旋合后右限位凹槽171定位于右限位凸台161,使折叠衣架旋合后右第一分架16和右第二分架17通过右限位凹槽171定位于右限位凸台161,使右第一分架16和右第二分架17能够重合。

左第二分架14绕左旋转轴15与左第一分架13旋合后,左第一分架13远离左旋转轴15的端部和左第二分架14远离左旋转轴15的端部重合,右第二分架17绕右旋转轴18与右第一分架16旋合后,右第一分架16远离右旋转轴18的端部和右第二分架17远离右旋转轴18的端部重合,使折叠衣架旋合后节约空间,结构更紧凑。

左第一分架13的长度和右第一分架16的长度同等,左第二分架14的长度和右第二分架17的长度同等,左第一分架13的厚度和右第一分架16的厚度同等,左第二分架14的厚度和右第二分架17的厚度同等,使折叠衣架旋合后,钩体11两侧的宽度相同,方便收纳、携带。

第一旋转轴12、左旋转轴15和右旋转轴18为铆钉,连接牢固且旋转顺畅。

上述方案中,衣架展开使用使,左第一分架13通过设置于钩体11的左第一支撑凸台111进行支撑,左第二分架14通过设置于左第一分架13的左第二支撑凸台132进行支撑,右第一分架16通过设置于钩体11的右第一支撑凸台112进行支撑,右第二分架17通过设置于右第一分架16的右第二支撑凸台162进行支撑,此状态时可支撑衣服进行晾晒,当衣架需要折叠携带时,左第二分架14绕左旋转轴15旋转后与左第一分架13重合,右第二分架17绕右旋转轴18旋转后与右第一分架16重合,右第一分架16和右第二分架17绕第一旋转轴12旋转后与第一分架重合,再将钩体11绕第一旋转轴12旋转至左第一分架13和右第一分架16的中间,实现折叠收纳的效果,本方案通过旋转轴的方式进行旋转,结构简单,同时旋合时阻力小,便于折叠、使用方便。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