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靠枕结构的睡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0122发布日期:2019-08-03 16:08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靠枕结构的睡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睡床,特别是具有靠枕结构的睡床。



背景技术:

现有的睡床,多数设置有靠背,当人们倚靠在靠背上时,一般会在靠背和人的后背之间垫设靠枕。然而当增加靠枕的高度后,靠枕离开睡床的床面,只有依靠人的后背将靠枕压设在靠背上才可将靠枕定位,当人稍微移动或者起身时就会导致靠枕移位或者滑落,用户需要重新调整靠枕的高度和位置,并将靠枕重新定位,靠枕的定位以及高度调节较为不便,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使得靠枕的定位和高度调节均较为方便,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靠枕结构的睡床,用以解决现有靠枕结构定位和高度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靠枕结构的睡床,包括一睡床主体,所述睡床主体的端部具有一靠背,所述靠背上设置有靠枕结构。所述靠枕结构包括枕包、连接带和调节辊,所述连接带搭设在靠背上,且连接带的一端与位于靠背前侧的枕包连接,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与位于靠背后侧的调节辊相连接,所述连接带和调节辊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枕包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靠枕结构还包括两个安装在靠背后部的限位钩,两限位钩均位于调节辊的上方,且两限位钩分列于连接带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带与枕包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带的端部具有套圈,所述调节辊穿设在套圈上。

优选的,所述靠背的后侧还设置有一定位辊,所述定位辊与靠背的后壁之间具有一限位通道,所述连接带穿过限位通道并与所述调节辊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靠枕结构包括枕包、连接带和调节辊,连接带搭设在靠背上,且连接带的一端与位于靠背前侧的枕包连接,连接带的另一端与位于靠背后侧的调节辊相连接,借助于调节辊的重力以及连接带与靠背之间的摩擦力,可使枕包保持平衡,防止枕包向下滑落,从而可将枕包定位,连接带和调节辊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枕包的高度。靠枕结构的定位和高度调节均较为方便,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靠枕结构的睡床,其包括一睡床主体1,睡床主体1的端部具有一靠背11,在靠背11上设置有靠枕结构。具体的,靠枕结构包括枕包21、连接带22和调节辊23,连接带22搭设在靠背11上,且连接带22的一端与位于靠背11前侧的枕包21连接,连接带22的另一端与位于靠背11后侧的调节辊23相连接,连接带22和调节辊23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枕包21的高度。

枕包21可供人倚靠,枕包21和调节辊23分别位于靠背11的前侧和后侧,借助于调节辊23的重力以及连接带22与靠背11之间的摩擦力,可使枕包21保持平衡,防止枕包21向下滑落,从而可将枕包21定位。另外,上下移动连接带22和调节辊23即可改变枕包21的高度,从而达到调整枕包21高度的目的。靠枕结构的定位和高度调节均较为方便,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靠枕结构还包括两个安装在靠背11后部的限位钩24,两个限位钩24均位于调节辊23的上方,且两个限位钩24分列于连接带22的两侧。限位钩24可限制调节辊23上行的距离,从而可避免连接带22和枕包21从靠背11上滑落。另外,限位钩24还可限制连接带22的横移,进而可避免连接带22和枕包21横移错位。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带22与枕包21为一体式结构。连接带22的端部具有套圈,调节辊23穿设在套圈上。

在靠背11的后侧还设置有一定位辊3,定位辊3与靠背11的后壁之间具有一限位通道,连接带22穿过限位通道并与调节辊23相连接。通过此结构,可使连接带22贴合靠背11的后壁,连接带22与靠背11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带22受到的摩擦阻力,进而可避免枕包21受到外力而向下滑落。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