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7497发布日期:2019-06-26 00:5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居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的座椅一般为木材或金属框架结构,填充海绵,外铺皮质材料构成。现有这些座椅虽然舒适度比较好,但是结构复杂,制造也相对麻烦,另外,这些座椅家具体积大、质量重,无法折叠或缩小,不利于输送和搬运,不方便人们进行户外活动携带。

因此,有人发明了充气座椅,例如公开号CN10196117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样式充气座椅,它包括充气靠背、充气坐垫、前充气支撑脚和后充气支撑脚,在充气坐垫的两端各设有软连接件和充气转角,充气坐垫通过软连接件和充气转角分别与充气靠垫和前充气支撑脚连接。这种充气座椅零件众多,结构复杂,并且靠背、坐垫均充气,坐在上面不够稳定、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支撑稳定,坐在上面舒适性优良的充气座椅,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气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圈、第二气圈和坐靠支撑件,所述第一气圈平展地位于所述第二气圈的下方,所述第二气圈弯曲成具有前部与所述第一气圈平行的平展部以及后部向上翘起的翘起部;所述第二气圈的平展部下表面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气圈的前部上表面上,所述坐靠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气圈的内部,四周与所述第二气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圈由第一充气管、紧贴套在第一充气管外的第一布套构成,所述第一布套将所述第一充气管约束成平展的气圈结构;所述第二气圈由第二充气管、紧贴套在第二充气管外的第二布套构成,所述第二布套将所述第二充气管约束成后部翘起的气圈结构。

所述第一气圈内部还具有加强连接件,所述加强连接件的四周边缘与所述第一气圈连接。

所述第一充气管和所述第二充气管的直径为100-250mm。

所述第一充气管在布套约束下,两端的端头受压变扁后重叠在一起;所述第二充气管在布套的约束下,两端的端头受压变扁后重叠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所述第二气圈的翘起部与所述第一气圈的后部之间还具有连接二者的围布。该围布能够增强充气座椅的稳固性。

所述围布上还设置有口袋和拉链口,以便进一步能够实现储物。

所述第二气圈的翘起部的顶端还连接有提手,通过该提手可以推、提或拉充气座椅移动。或者所述第二气圈的平展部的前端连接有牵引绳,通过该该牵引绳可以牵引充气座椅移动。

所述第一气圈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或者垫脚。这样可以方便充气座椅的移动并且避免第一气圈直接与地面接触而摩擦受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气圈制作了充气座椅,结构简单、支撑稳定并富有弹性,利用布片作为坐靠支撑件并被气圈包围,具有坐靠舒服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前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5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2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充气座椅,包括第一气圈100和第二气圈200以及坐靠支撑件300。

其中第一气圈100为平展结构,其位于第二气圈200的下方。第二气圈200为弯曲结构,前部为与第一气圈100平行的平展部201,后部为向上翘起的翘起部202,坐靠支撑件300位于第二气圈200的内部,其四周边缘与第二气圈200缝制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第一气圈100由第一充气管、紧贴套在第一充气管外的第一布套构成,第一布套通过布料裁剪缝制的方式形成平直的跑道形状的圈形套将第一充气管约束成平展的气圈结构。第二气圈200由第二充气管210、紧贴套在第二充气管210为的第二布套220构成,第二布套220通过布料裁剪缝制的方式形成后部向上翘起的圈形套将第二充气管220约束成后部翘起的气圈结构。第一气圈100和第二气圈200整体上都为近似跑道的形状。

第一充气管在布套约束下,两端的端头受压变扁后重叠在一起。如图2中的放大图,第二充气管210在布套的约束下,两端的端头受压变扁后也重叠在一起。这样,第二充气管110和第二充气管210的两端重叠处与其它部分等粗。

第二气圈200的平展部下表面的布套连接固定在第一气圈100的前部上表面的布套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210均采用0.15mm厚的TPU制作。这个厚度的TPU较具弹性也较牢固。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210的直径为100-250mm,在本实施例中,直径为200mm。这样直径的气管在充气后,能够为座椅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以支撑起人坐在充气座椅上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布套和第二布套220均采用尼龙布套,利用尼龙布套的张力,能够形成座椅所需的弧度及弹性。该尼龙布套从里到外依次为硬布221、海绵222以及软布223构成的复合面料。其中硬布的材质为涤纶布,软布的材质为尼龙。这样的尼龙布套既强度高和富有弹性,而且表面有良好的触感。

坐靠支撑件300为布片制作,四周边缘与第二布套220缝制在一起。制作坐靠支撑件300的布片也是采用上述材质的尼龙布套。该坐靠支撑件300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比如可以是绳子编织的网。

为提高充气座椅的强度,第一气圈110内也设置有加强连接件400,该加强连接件400可以为布片(材质也会尼龙布套)或者绳子编织的网,四周边缘与第一布套120缝制在一起。

为避免第一气圈100直接与地面接触摩擦受损,在第一气圈的连接分布有多个(本实施例为6个)垫脚510。

为能够充气和放气,第一气圈100和第二气圈200上均具有充气嘴。

本实施例中,气管的制作、布套的缝制、布套与布套的连接,布片与布套的缝制均采用高周波焊接工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气圈制作了充气座椅,结构简单、支撑稳定并富有弹性,利用布片作为坐靠支撑件并被气圈包围,具有坐靠舒服的优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的改进,提高充气座椅的质量并拓展了功能,其改进之处为:

第二气圈200的翘起部202与第一气圈的后部之间还具有连接二者的围布600。该围布600能够增强充气座椅的稳固性,材质为上述复合结构的尼龙布套。

在围布600上缝制有口袋601以及拉链口602。通过口袋601和拉链口602,口袋601中和第二气圈200的翘起部202与第一气圈100的之间空间内可以收纳物品。

另外,第二气圈200的翘起部202的顶端还连接有提手700,该提手能够可以推、提或拉充气座椅移动。当然,也可以在平展部201的前端连接有牵引绳。

在第一气圈的底部设置上滚轮800。在推动和牵引下,充气座椅可以方便移动。

对于将充气座椅作为儿童座椅使用,还可以在第二气圈200内设置安全束缚带(图中未显示),可以防止儿童滑落。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相同,不再累述。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