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用升降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3030发布日期:2019-03-22 21:0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用升降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梯子,特别涉及一种隧道用升降梯子。



背景技术:

目前,梯子从古至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人类完成很多工作,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交通便利,建造隧道也是很常见的工程,隧道在开挖后,由于高度较高,上侧的工作在完成时也需要借助梯子,现有的隧道用梯子,虽然有升降功能,但是工人的安全还是得不到保障,工人带上安全带掉落时还是很容易撞到梯子导致受伤,而且夜间施工在爬梯时由于光线较暗,很容易发生踩空和侧滑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隧道用升降梯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用升降梯子,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隧道用升降梯子,包括升降梯、LED圆灯、电线、气囊和固定钉,所述升降梯由固定梯和活动梯组成,所述固定梯后端安装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安装有活动梯,所述限位槽和活动梯上均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个数为多个,所述固定孔上安装有转动扣,所述活动梯上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固定钉,所述升降梯下端安装有气囊,所述固定梯前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LED圆灯,且LED圆灯个数为多个,所述升降梯右端安装有电线,所述电线另一端安装有插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梯和活动梯上安装有脚踏板,且脚踏板个数为多个,所述脚踏板上端安装有防滑垫。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梯最下端的脚踏板上端安装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端开设有圆孔,所述固定梯最下端的脚踏板后端中间位置安装有圆扣,且圆孔与圆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LED圆灯前侧安装有灯罩。

进一步的,所述LED圆灯与电线的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用升降梯子,通过安装有气囊,在使用梯子时,可先将气囊充入气体,在工作期间,即使发生危险工作人员掉在气囊上也不会受到伤害,可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用升降梯子,通过安装有LED圆灯,在夜间工作期间,LED圆灯打开可起到照明作用,避免工作人员在暗处爬梯时发生侧滑,且可为工作场地提供更加明亮的光线,可提高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用升降梯子,通过安装有固定钉,在使用时,可将活动梯上端通过固定钉与隧道固定,可提高稳定性,且减少下端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用升降梯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隧道用升降梯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隧道用升降梯子的活动梯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滑垫;2、升降梯;3、脚踏板;4、LED圆灯;5、固定梯;6、固定带;7、气囊;8、圆扣;9、圆孔;10、电线;11、灯罩;12、插头;13、转动扣;14、活动梯;15、固定钉;16、限位槽;17、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隧道用升降梯子,包括升降梯2、LED圆灯4、电线10、气囊7和固定钉15,所述升降梯2由固定梯5和活动梯14组成,所述固定梯5后端安装有限位槽16,所述限位槽16上安装有活动梯14,所述限位槽16和活动梯14上均开设有固定孔17,且固定孔17个数为多个,所述固定孔17上安装有转动扣13,所述活动梯14上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固定钉15,所述升降梯2下端安装有气囊7,所述固定梯5前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LED圆灯4,且LED圆灯4个数为多个,所述升降梯2右端安装有电线10,所述电线10另一端安装有插头12。

其中,所述固定梯5和活动梯14上安装有脚踏板3,且脚踏板3个数为多个,所述脚踏板3上端安装有防滑垫1,避免工人攀爬时发生侧滑。

其中,所述固定梯5最下端的脚踏板3上端安装有固定带6,所述固定带6上端开设有圆孔9,所述固定梯5最下端的脚踏板3后端中间位置安装有圆扣8,且圆孔9与圆扣8连接,便于将气囊7固定在固定梯5上在不使用时,方便携带。

其中,所述LED圆灯4前侧安装有灯罩11,可起到保护LED圆灯4的作用。

其中,所述LED圆灯4与电线10的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固定梯5放置在地上,根据所需要攀爬的高度,将活动梯14抽出,然后固定转动扣13将活动梯14与固定梯5固定即可,通过插头12接通电源,LED圆灯4亮起,工作人员即可攀爬到升降梯14上,固定后,再将固定钉15敲击到墙体内,再把固定带6拿起将气囊7充上气体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