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颈椎患者辅助治疗的中药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8826发布日期:2019-08-16 21:4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颈椎患者辅助治疗的中药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枕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颈椎患者辅助治疗的中药枕。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该类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手足无力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影响。市场上的保健枕主要给普通人群提供颈部支撑,提供躺卧时的舒适感,对患有颈椎疾病的患者不能起到有助于康复的作用,病人需要去医院或是康复中心进行推拿按摩、针灸或使用器材进行牵引等康复治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201621473508.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保健枕,包括枕基、枕垫和枕套,所述枕垫放置在枕基上,枕套外套在枕基和枕垫的外表面并将枕基和枕垫包裹为一体;所述枕基为硬质材料,枕基上设有用于托放颈部的支撑部,枕基上还设有用于托放头部的弧面凹槽。使用者将头部放置在弧面凹槽内,使用者的颈部放置在支撑部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完全贴合使用者的颈部外形轮廓,支撑部将使用者的颈部撑起使颈部的骨骼得以矫正,从而治疗和预防颈椎病。

然而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对患有严重颈椎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无法调节不同患者的支撑高度且不具针对性地对颈椎患者进行有效中药热敷,不利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设计一种用于颈椎患者辅助治疗的中药枕,针对患有严重的颈椎疾病患者进行中药热敷治疗,增加人体患颈椎疾病处对药物的吸收率,改善颈椎血液循环,对颈椎疾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满足自助治疗颈椎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颈椎患者辅助治疗的中药枕,可有效地增加人体患颈椎疾病处对药物的吸收率,改善颈椎血液循环,对颈椎疾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颈椎患者辅助治疗的中药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包括头枕区和颈枕区,所述头枕区和颈枕区的底部通过枕基连接为一体,且头枕区与颈枕区的连接处以光滑凹弧面平滑过渡,所述颈枕区由上往下依次设有水凝胶层、药包层、气囊层和磁性纤维枕心,所述气囊层和磁性纤维枕心之间设置有隔膜层,所述气囊层与药包层之间设置有透气层,且水凝胶层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与药包层连通的透气孔;所述磁性纤维枕心内至少设置有一条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与安装在颈枕区外侧的鼓风机构的出气口连通,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气囊层连通。

本实用新型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将头枕区与颈枕区连接处设计成以光滑凹弧面平滑连接成复合人体头部生理弧度的曲面,通过此结构来增加人体颈部与枕体接触的舒适度;且在与人体颈椎接触的颈枕区设置有药包层,从而利用鼓风机构将外部空气抽吸至气囊层内,而气囊层内由于气压增大而气体通过透气层向上流动,经过药包层的气体可充分携带药物通过透气孔与患者颈部直接接触,对颈椎病患者具有更好的药物理疗效果,可有效地增加人体患颈椎疾病处对药物的吸收率,改善颈椎血液循环,针对患有严重的颈椎疾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缓解疲劳。

优选地,在枕体的外侧设置有控制芯片以及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控制面板,所述鼓风机构通过导线与控制芯片电连接。鼓风机构优选为充气泵,可通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控制面板控制充气泵按频率打开以对气囊层进行充气,可对药包层内的中药气体起到自然引流作用,使得中药气体充分进入人体颈椎患病处,完善颈椎病患者药物理疗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气囊层的内壁上安装有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通过导线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透气层的材质为导热橡胶。可通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控制面板控制发热组件对药包层内的中药进行加热,加热后的中药可更容易将药物渗透出来,并随着气囊层内的气体经过透气孔对患者颈椎进行热敷,而热敷过程中人体颈椎毛孔更容易张开而使得中药更容易渗透进颈椎患病处,从而提高药物理疗的治疗效果。

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为PTC加热片或半导体制冷片或呈螺旋状铺设在气囊层内壁上的加热丝。加热丝、PTC加热片或半导体制冷片通过电源线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可通过控制芯片设定的程序控制其进行限定时间的加热,可控性强,安全性能高,保健康复效果好,加热丝加热,PTC加热片加热或半导体加热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药包层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操作按键、触摸显示屏以及语音播放器,所述控制芯片内设置温度阈值,当所述控制芯片接收到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温度大于或小于所述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向所述发热组件发出加温或降温指令。可通过发热组件调节药包的温度,针对不同程度的颈椎疾病患者进行不同温度的靶向热敷作用。

优选地,在所述水凝胶层与人体颈部接触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磁性材料制成的按摩凸起。直接在水凝胶层与人体颈部接触的一侧设置按摩凸起,针对颈椎特殊穴位接触按摩,且可更好的结合中药热敷、磁疗和物理牵引的颈椎治疗方式,满足自助治疗颈椎病的需求。

优选地,所述颈枕区的侧面开设有与药包层连通的通道口以及与通道口适配的锁扣。可方便地取出药包或更换新药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优选地,在所述颈枕区底部的枕基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调节颈枕区高度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导线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可通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控制面板控制驱动机构调节颈枕区的高度,针对不同患者调节不同的支撑高度。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磁性纤维枕心底部的基板,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基板滑动连接的滑轨,所述基板的底部设置有竖直楔块,在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与竖直楔块对应设置的水平楔块以及驱动水平楔块水平移动的驱动气缸。在需要调节患者支撑高度时,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操作按键或触摸显示屏或语音播放器向控制芯片输入信息,控制芯片向驱动气缸发出启动指令,具体地驱动气缸驱动水平楔块沿水平方向移动而带动竖直楔块以及与竖直楔块固定连接的基板上下移动,针对不同患者可调节不同的支撑高度,具有较好舒适度及治疗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枕体头枕区与颈枕区的连接处设计成与人体生理弧曲度相符的光滑凹弧面过渡,可有效保证患者仰卧舒适度的同时对其进行颈椎理疗。

2、本实用新型在颈枕区的药包层下方设置有气囊层,利用鼓风机构将外部空气抽吸至气囊层内,而气囊层内由于气压增大而直接携带药包层内的中药气体通过透气孔与患者颈部接触,对颈椎病患者具有更好的药物理疗效果,针对患有严重的颈椎疾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3、本实用新型在气囊层的内壁上安装有发热组件,并通过控制芯片合理控制中药热敷温度,加热后的中药可更容易将药物渗透出来,并随着气囊层内的气体经过透气孔对患者颈椎进行热敷,而热敷过程中人体颈椎毛孔更容易张开而使得中药更容易渗透进颈椎患病处,从而提高药物理疗的治疗效果,可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最佳效果。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调节颈枕区高度的驱动机构,可通过驱动机构调节颈枕区的高度,针对不同患者调节不同的支撑高度,具有较好舒适度及治疗效果。

5、本实用新型在与人体颈部接触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磁性材料制成的按摩凸起,针对颈椎特殊穴位接触按摩,且可更好的结合中药热敷、磁疗和物理牵引的颈椎治疗方式,满足自助治疗颈椎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颈椎患者辅助治疗的中药枕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枕体、2-头枕区、3-颈枕区、4-水凝胶层、5-药包层、6-气囊层、7-磁性纤维枕心、8-隔膜层、9-透气层、10-透气孔、11-通气管、12-鼓风机构、13-控制面板、14-加热丝、15-按摩凸起、16-锁扣、17-安装腔、18-枕基、19-通道口、20-驱动机构、21-基板、22-滑轨、23-竖直楔块、24-水平楔块、25-驱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颈椎患者辅助治疗的中药枕,包括枕体1,具体地,枕体1包括头枕区2和颈枕区3,头枕区2和颈枕区3的底部通过枕基18连接为一体,且头枕区2与颈枕区3上方的连接处以光滑凹弧面平滑过渡,颈枕区3由上往下依次设有水凝胶层4、药包层5、气囊层6和磁性纤维枕心7,气囊层6和磁性纤维枕心7之间设置有隔膜层8,隔膜层8优选为隔热硅胶垫,气囊层6与药包层5之间设置有透气层9,透气层9采用导热橡胶制成,且水凝胶层4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与药包层5连通的透气孔10;磁性纤维枕心7内至少设置有一条通气管11,本实施例以两条通气管11为例;通气管11的一端与安装在颈枕区3外侧的鼓风机构12的出气口连通,通气管11的另一端与气囊层6连通。

具体地,在颈枕区3的侧面开设有与药包层5连通的通道口19以及与通道口19适配的锁扣16,可方便地取出药包或更换新药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在枕体1的外侧设置有控制芯片以及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控制面板13,鼓风机构12优选为充气泵,本实施例提供的小型充气泵的型号为YB13013200,小型充气泵通过导线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可通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控制面板13控制充气泵按频率打开以对气囊层6进行充气,可对药包层5内的中药气体起到自然引流作用,使得中药气体充分进入人体颈椎患病处,完善颈椎病患者药物理疗的效果。

优选地,在气囊层6的内壁上安装有发热组件,发热组件为PTC加热片或半导体制冷片或呈螺旋状铺设在气囊层6内壁上的加热丝14,加热丝14、PTC加热片或半导体制冷片通过电源线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本实施例提供在气囊层6内壁上铺设加热丝14为例,可通过控制芯片设定的程序控制其进行限定时间的加热,可控性强,安全性能高,保健康复效果好,加热丝14加热,PTC加热片加热或半导体加热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药包层5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控制面板13上设置有操作按键、触摸显示屏以及语音播放器,控制芯片内设置温度阈值,当所述控制芯片接收到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温度大于或小于所述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向所述发热组件发出加温或降温指令。可通过发热组件调节药包的温度,针对不同程度的颈椎疾病患者进行不同温度的靶向热敷作用。

此外,在水凝胶层4与人体颈部接触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磁性材料制成的按摩凸起15,直接在水凝胶层4与人体颈部接触的一侧设置按摩凸起15,针对颈椎特殊穴位接触按摩,且可更好的结合中药热敷、磁疗和物理牵引的颈椎治疗方式,满足自助治疗颈椎病的需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芯片、控制面板13、充气泵以及加热丝14和温度传感器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为其提供电能;颈椎病患者使用时,打开锁扣16将中药药包放入药包层5内,需要中药热敷操作时,通过控制面板13上的操作按键、语音播放器或触摸显示屏向控制芯片输入信息,控制芯片向加热丝14发出指令,加热丝14对药包层5内的中药进行加热;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药物温度加热到42时,通过控制芯片向充气泵发出指令,充气泵将空气导入至气囊层6内,而气囊层6内由于气压增大而通过透气层9向上流动;经过药包层5的气体可充分携带药物通过透气孔10与患者颈部直接接触,对颈椎病患者具有更好的药物理疗效果,可有效地增加人体患颈椎疾病处对药物的吸收率,改善颈椎血液循环,针对患有严重的颈椎疾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缓解疲劳;而热敷过程中人体颈椎毛孔更容易张开而使得中药更容易渗透进颈椎患病处,从而提高药物理疗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所述,在颈枕区3底部的枕基18内开设有安装腔17,安装腔17内设置有调节颈枕区3高度的驱动机构20,驱动机构20通过导线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可通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控制面板13控制驱动机构20调节颈枕区3的高度,针对不同患者调节不同的支撑高度进而。

具体地,驱动机构20包括固定在磁性纤维枕心7底部的基板21,安装腔17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基板21滑动连接的滑轨22,基板21的底部设置有竖直楔块23,在安装腔17的底部设置有与竖直楔块23对应设置的水平楔块24以及驱动水平楔块24水平移动的驱动气缸25;在需要调节患者支撑高度时,通过控制面板13上的操作按键或触摸显示屏或语音播放器向控制芯片输入信息,控制芯片向驱动气缸25发出启动指令,具体地驱动气缸25驱动水平楔块24沿水平方向移动而带动竖直楔块23以及与竖直楔块23固定连接的基板21上下移动,针对不同患者可调节不同的支撑高度,具有较好舒适度及治疗效果。

本技术方案结合了中药热敷、磁疗和物理按摩的颈椎治疗方式,通过控制芯片合理控制中药热敷温度,利用磁性材料制成的按摩凸起15以及具有记忆效果的磁性纤维枕心7进行磁疗,利用按摩凸起15针对颈椎特殊穴位接触按摩,可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最佳效果,满足自助治疗颈椎病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