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沙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1393发布日期:2019-07-27 10:3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沙发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沙发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使用者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沙发成了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家使用者可以坐在沙发上休息、娱乐等以此来缓解一天工作的疲惫。

中国专利公开号106343805A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缓冲功能的钢材沙发支架的发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底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且支撑杆上套接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支撑杆上缠绕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安装板的一侧卡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连接管内均固定连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与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表面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滑动连接在两个底板之间的导轨上。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当使用者坐在安装板侧边,而非坐在正中时,导致以连接杆相连接的两个滑动套受力不一,一侧滑动套受力压缩,与另一侧滑动套形成倾斜状态,倾斜状态的滑动套可能出现卡住的状态,导致弹簧不能回复原有状态,使用者从沙发上起身时,沙发也不能回复原位。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沙发支架,具有当使用者坐上沙发时,无论坐在哪一位置,沙发都能有缓冲效果,不会因为受力不一导致坐面不可恢复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沙发支架,包括底板、安装块、安装板、安装槽,所述底板的上端面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安装块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与安装槽卡接;所述减震机构的上端连接于安装块,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空心柱体、活塞、活塞杆以及弹簧,所述活塞内置于空心柱体,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射于空心柱体的上端面且穿射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塞,所述活塞与空心柱体底部之间充有气体;所述活塞杆置于空心柱体内的部分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空心柱体上端内壁,且所述弹簧始终呈压缩状态设置;所述活塞杆远离空心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块;所述气体对活塞向上的压力与弹簧对活塞向下的压缩弹性势能相平衡,减震机构在没外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减震机构的工作机制,首先,减震机构的重点部位是弹簧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当安装板上没有坐使用者时,空心柱体内的气体与弹簧压缩状态产生的弹性势能相平衡,沙发没有任何减震缓冲的效果。当安装板受力时,安装槽随之受力,安装块同时也受力,与安装块相连接的活塞杆受到向下的压力,从而带动空心柱体内的活塞下压,去挤压充斥在活塞和空心柱体底部之间的气体,使该气体产生向上的压力,同时缠绕在活塞杆上的弹簧从原来的紧缩状态变成稍松弛的紧缩状态,弹性势能变小,但是因为活塞杆上部受到外力即使用者坐下去的重力,两者向下的合力大于气体向上的压力。若是没有气体的向上阻力,使用者一旦猛然坐下,没有缓冲感和舒适感,有了气体向上的压力,在使用者坐下的过程中,向下的合力被削弱,达到减震缓冲干的效果;当使用者起身时,气体的压力由大变小,弹簧从原有的稍松弛的紧缩状态变成紧缩状态,弹性势能由小到大,促使使用者可以缓缓起身;最主要的是无论使用者坐在安装板哪一位置,减震机构受到的力有关竖直向下,不会造成安装板卡住不能恢复原状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机构的数量为四组,且分别设置于底板上端面的四角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机构均匀分布于底板上,使减震缓冲效果更加显著。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面设有连接管和连接杆组;所述连接杆组为两根连接杆,两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呈交叉状且转动连接于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底板;两根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拉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者坐上沙发时减小连接杆的转动角度,通过拉簧伸展产生的弹性势能来减缓连接杆的角度扩张,起到缓冲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组的数量为三组,且每组连接杆组共同转动连接于连接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组连接杆组数量共同连接在连接管上,并且可以在连接管上转动,受力时安装板上的部位均有缓冲,缓冲效果更加明显。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连接杆组的正下方的底板处设有导轨,每个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于底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移动连接于导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轮和导轨的设置,便于连接杆的移动,增加滑轮后,使连接杆不必直接和底板接触,减少了摩擦和连接杆的磨损,提高了移动效果;当使用者坐下去的位置不佳,导致滑轮的移动歪曲而损坏滑轮和连接杆组,导轨的设置限制了滑轮的滑动位置,增加了整个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为优选,位于每个所述连接杆组转动连接于连接管的部分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连接杆转动连接时导致位置的远离。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连接杆组、滑轮以及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2、减震机构;21、空心柱体;22、活塞;23、活塞杆;24、弹簧;3、安装块;31、安装槽;4、安装板;5、限位块;51、连接管;6、连接杆;7、拉簧;8、滑轮;9、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使用者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沙发支架,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面设有减震机构2,该减震机构2的数量为四组,且分别设置于底板1上端面的四角处。

如图2所示,减震机构2包括空心柱体21、活塞22、活塞杆23以及弹簧24,空心柱体21内设有活塞22和活塞杆23,且活塞杆23的一端穿射于空心柱体21一个底面且穿射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塞22,活塞22与空心柱体21底部之间充有气体,整个气体处于密闭状态;活塞杆23置于空心柱体21内的部分缠绕有弹簧24,该弹簧24的一端与活塞22固定连接,弹簧24的另一端与空心柱体21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活塞杆23远离空心柱体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块3,安装块3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31,四组减震机构2共有四个安装槽31,四个安装槽31之间设有安装板4,安装板4的四个端面分别与安装槽31卡接。

如图3所示,安装板4的下端面设有连接杆组,连接杆组为两根连接杆6,两根连接杆6的一端呈交叉转动连接;两个连接杆6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底板1;两根连接杆6之间设有拉簧7,连接杆组的数量为三组,且三组连接杆组呈等距分布的转动连接于同一根连接管51,在每组连接杆组转动连接于连接管51的部分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块5。

位于连接杆组的正下方的底板1处设有导轨9,导轨9与连接杆6处于同一平面内,每个连接杆6转动连接于底板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轮8,滑轮8移动连接于导轨9。

减震机构2的重点部位是弹簧24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当安装板4上没有坐使用者时,空心柱体21内的气体与弹簧24压缩状态产生的弹性势能相平衡,沙发没有任何减震缓冲的效果。当安装板4受力时,安装槽31随之受力,安装块3同时也受力,与安装块3相连接的活塞杆23受到向下的压力,从而带动空心柱体21内的活塞22下压,去挤压充斥在活塞22和空心柱体21底部之间的气体,使该气体产生向上的压力,同时缠绕在活塞杆23上的弹簧24从原来的紧缩状态变成稍松弛的紧缩状态,弹性势能变小,但是因为活塞杆23上部受到外力即使用者坐下去的重力,两者向下的合力大于气体向上的压力。若是没有气体的向上阻力,使用者一旦猛然坐下,没有缓冲感和舒适感,有了气体向上的压力,在使用者坐下的过程中,向下的合力被削弱,达到减震缓冲干的效果;当使用者起身时,气体的压力由大变小,弹簧24从原有的稍松弛的紧缩状态变成紧缩状态,弹性势能由小到大,促使使用者可以缓缓起身;最主要的是无论使用者坐在安装板4哪一位置,减震机构2受到的力有关竖直向下,不会造成对比文件中滑动套在安装板4受压不当时出现卡住不能恢复原状的现象,而且减震机构2均匀分布于底板1上,使减震缓冲效果更加显著。

与此同时,安装板4底部设置的三组连接杆组中的每组中的两根连接杆6呈一端共来连接管51转动,两根连接杆6存在一定角度。在使用者坐上沙发时,安装板4受到向下的压力,有角度差的连接杆6发生转动,设置在两根连接杆6之间的弹簧24被拉伸,此时的弹簧24有恢复成原长的弹性势能,方向与两根连接杆6转动的方向相反,以此来减缓连接杆6的角度扩张,起到缓冲的作用。而连接杆组数量的增加,使每个部位均能得到缓冲,缓冲效果更加明显,给使用者的舒适感也更多;限位块5的设置,是防止连接杆6转动连接时会发生两根连接杆6绕连接管51的一端有位移差,导致连接杆6的另一端也跟着扩大,使拉簧7一直存在形变状态,使拉簧7寿命缩短这种情况发生。

另外滑轮8和导轨9的设置,便于连接杆6的移动;增加滑轮8后,使连接杆6不必直接和底板1接触,减少连接杆6的磨损,提高了移动效果;当使用者坐下去的位置不佳,导致滑轮8的移动歪曲而损坏滑轮8和连接杆组,导轨9的设置限制了滑轮8的滑动位置,增加了整个沙发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