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枕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6775发布日期:2019-09-20 21:22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区枕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枕头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分区枕体。



背景技术:

刚出生的婴儿,头几乎和肩等宽,脊柱从侧面看几乎是直的,生理性的弯曲还没有形成,所以这时是不应使用枕头的。

经过2-3月的成长,婴儿开始抬头,出现颈椎前凸,形成脊柱的第一个弯曲。婴幼儿期是脊柱发育的关键期,软硬适中的枕头有助于正常脊柱生理弯曲的形成.头部完美塑形,矫正睡姿,有利于婴儿脊柱生理弯曲的形成.促进骨骼正常生长,促进婴儿头部及颈椎曲度的发育。

如果不用枕头,婴儿头重又大于身体部分,在睡眠过程中,一直处于头低脚高的状态,会使脑部血液比用枕头时多,会影响婴儿入睡。因此,3个月起婴儿便可以增加薄薄的一片枕头。随着婴儿成长,颈椎曲度越来越明显,从而所用枕头高度要不断调整。

婴儿从两岁起,就会有比较固定的睡姿,3岁以上的婴儿身体发育速度比3岁之前有所减慢,婴儿颈椎曲线弧度更加明显,头颈肩曲线更加分明。与婴儿的头枕,颈,肩,侧脸颊不同部位接触的枕面,需要有不同的高度及软硬度,来满足不同的支撑度和舒适度。

因此,开发了该分区枕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区枕体,改分区枕体符合婴儿头颈曲线,能够促进婴儿的生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该分区枕体,该枕体上的分区包括头部承载区、颈部承载区及侧枕区,颈部承载区设于头部承载区下方,颈部承载区及头部承载区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枕区,侧枕区可用于对脸部支撑;

侧枕区的厚度大于颈部承载区,颈部承载区的厚度大于头部承载区,侧枕区、颈部承载区及头部承载区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头部承载区、颈部承载区及侧枕区的硬度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枕体上的分区还包括设于头部承载区上方的后枕区,后枕区横向贯通整个枕体。

进一步地,枕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枕芯垫,每个枕芯垫上至少形成有头部承载区、颈部承载区及侧枕区,头部承载区、颈部承载区、后枕区及侧枕区的位置与枕体上的头部承载区、颈部承载区、后枕区及侧枕区相对应,每个分区均是独立的半封闭的空腔结构,每个分区内填充有不同量和/或不同种类的填充物。

进一步地,枕体的顶面与底面分别采用不同的温感材料构成。

进一步地,后枕区的厚度介于颈部承载区与侧枕区之间,后枕区的硬度介于颈部承载区与侧枕区之间。

进一步地,枕芯垫包括枕芯垫套,枕芯垫套的顶面与底面之间通过纵向设置的不同宽度的分区带连接,不同宽度的分区带与枕芯垫套的顶面与底面形成不同厚度的分区。

进一步地,每个枕芯垫的顶面与底面均形成有相同的分区。

进一步地,分区带上设有供填充物通过的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枕体分为对头部、颈部及侧枕区,且头部承载区、颈部承载区及侧枕区的硬度及厚度依次减小,枕头的高低及硬软符合婴儿的头颈曲线,满足不同的支撑强度和舒适度,从而能够对脑部、颈部及面部进行支撑,支撑效果更好,同时还可以调整枕头的高度,满足婴儿动态成长的需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枕体的结构图;

图2为枕芯垫的结构图;

图3为枕体的底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分区枕体,包括:该枕体1上的分区包括头部承载区01、颈部承载区02及侧枕区03,颈部承载区02设于头部承载区01下方,颈部承载区02及头部承载区01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枕区03;

侧枕区的厚度大于颈部承载区02,颈部承载区02的厚度大于头部承载区,侧枕区、颈部承载区02及头部承载区之间圆弧过渡连接。侧枕区、颈部承载区02及头部承载区的厚度适配于婴儿的颈部及头部曲线。

头部承载区、颈部承载区及侧枕区的硬度依次减小。

枕体1上的分区还包括设于头部承载区01上方的后枕区04,后枕区横向贯通整个枕体。

枕体1内设有至少一个枕芯垫11,每个枕芯垫11上至少形成有头部承载区01、颈部承载区02及侧枕区03,头部承载区01、颈部承载区02、后枕区04及侧枕区03的位置与枕体上的头部承载区01、颈部承载区02、后枕区04及侧枕区03相对应,每个分区均是独立的半封闭的空腔结构,每个分区内填充有不同量和/或不同种类的填充物,填充物的量根据实际需要填充,以达到设定的高度及硬度。

枕体1的顶面与底面分别采用不同的温感材料构成,温感材料是指身体接触时而感受到的或暖或凉的材料,从而适应不同的季节。枕体1的顶面采用能够感到温暖的材料,如绒布,底面采用能感到凉爽的材料,如透气清凉的网眼布。

后枕区04的厚度介于颈部承载区与侧枕区03之间,后枕区04的硬度介于颈部承载区与侧枕区03之间。枕体的侧枕区03的顶部设有拉链07。

枕芯垫11包括枕芯垫套08,枕芯垫套的顶面a与底面b之间通过纵向设置的不同宽度的分区带05连接,不同宽度的分区带05与枕芯垫套的顶面与底面形成不同厚度的分区。枕芯垫套的顶面a与底面b与分区带05形成填充腔09。每个枕芯垫11的顶面与底面均形成有相同的分区。分区带05上设有供填充物通过的缺口06。将不同厚度的枕芯垫11及多个枕芯垫11相叠放入枕体1内而形成不同厚度的枕体。

因此,通过该枕体能够使得婴儿处于睡眠状态时,处于最佳的睡眠状态,其身体曲线呈自然状态,也就是自然站立状态的身体曲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