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皂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8470发布日期:2019-08-07 01:2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型皂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通用型皂液机。



背景技术:

一般,卫浴内用的沐浴液、洗发液或洗手液是装于包装瓶或专用储放供应装置中,通过手动按压挤出,挤出的沐浴液、洗发液或洗手液均为液态,通过搓揉后进行发泡,用量大,发泡不均匀,清洁效果不理想,缺乏趣味。现有提出了一种卫浴发泡装置,采用一个液体泵抽取液体以及一个气体泵抽取气体,经三通管混合后,通过发泡器产生泡沫,然而这样的卫浴发泡装置,整体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同时该卫浴发泡装置只能与特定配套的皂液瓶配合使用,而不能与市场上的其他皂液瓶配合使用,造成使用者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用型皂液机,可配合市场上任意皂液瓶使用,体积小巧,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用型皂液机,包括整机壳体,整机壳体底部设有用于与皂液瓶配合的连接槽,整机壳体内设有容腔,容腔内设有用于对皂液瓶内皂液产生泡沫的泡沫发生器以及用于对泡沫发生器供电的电源,整机壳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泡沫发生器连通使泡沫流出的泡沫出口;整机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整机壳体划分为处于上方的容腔以及处于下方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安装有用于与皂液瓶瓶口螺纹配合的牙盖。

优选地,所述泡沫发生器还连接有用于控制泡沫发生器启动的红外线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泡沫发生器还连接有电源控制开关;所述整机壳体还配合有盖体,电源控制开关设置在盖体上。

优选地,所述整机壳体上还设有用于给电源充电的USB接口。

优选地,所述泡沫发生器包括底座以及设置自底座下方的膜片泵机构,底座的上方还设有发泡器组件,底座内设有发泡混合腔、至少一个进液腔和至少一个进气腔,进液腔连接有用于从皂液瓶进液的进液接头,进气腔连接有进气接头;膜片泵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从进液腔单向抽吸液体并挤压至发泡混合腔的第一膜片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从进气腔单向抽吸气体并挤压至发泡混合腔的第二膜片组件,第一膜片组件和第二膜片组件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膜片组件和第二膜片组件进行挤压的膜片驱动组件;所述发泡器组件包括有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发泡器壳体,发泡器壳体内设有与发泡混合腔连通的造泡腔,造泡腔内设有用于对从发泡混合腔流入造泡腔内的液体和气体混合物进行发泡的发泡网,发泡器壳体还连接有出泡接头,出泡接头与泡沫出口连通;整机壳体上设有与进气接头连通的进气口。

更优选地,所述进液接头通过进液管连接有用于过滤皂液瓶内液体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与进液管连接的滤网架以及处于滤网架内的滤网,滤网架上设有与进液管连通的控液孔。

更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密封连接有阀门座,阀门座上设有与进液腔对应的进液区以及与进气腔对应的进气区,进液区内设有与进液腔连通的进液孔以及用于液体导入发泡混合腔的导液孔,进气区内设有与进气腔连通的进气孔以及用于将气体导入发泡混合腔的导气孔。

更优选地,第一膜片组件包括与进液孔配合用于从进液腔单向进入液体至进液区的第一单向阀、与进液区配合的第一气囊以及设置在第一气囊上用于上拉第一气囊从进液腔抽吸液体而按压第一气囊挤压液体至导液孔的第一驱动杆;第二膜片组件包括与进气孔配合用于从进气腔单向进入气体至进气区的第二单向阀、与进气区配合的第二气囊以及设置在第二气囊上用于上拉第二气囊抽吸气体而按压第二气囊挤压气体至导气孔的第二驱动杆;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都套接在同一驱动板上。

优选地,所述膜片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连接有用于按压驱动板以轮流按压第一驱动杆或第二驱动杆的偏心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型皂液机,可配合市场上任意皂液瓶使用,吸取皂液瓶内皂液以及外部空气进行按比例混合自动产生浓密泡泡排出,这样简单方便,整体体积减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装配皂液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中壳体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中壳体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中泡沫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中泡沫发生器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中泡沫发生器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的泡沫发生器中底座和发泡组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的泡沫发生器中底座和发泡组件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的泡沫发生器中阀门组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的泡沫发生器中阀门组件的爆炸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的泡沫发生器中阀门组件的仰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的泡沫发生器中膜片泵机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图1至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型皂液机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5所示,该通用型皂液机包括整机壳体10,整机壳体10底部设有用于与皂液瓶100配合的连接槽11,整机壳体10内设有容腔12,容腔12内设有用于对皂液瓶100内皂液产生泡沫的泡沫发生器20以及用于对泡沫发生器20供电的电源30,整机壳体10上还设有用于与泡沫发生器20连通使泡沫流出的泡沫出口13,这样泡沫发生器20对皂液瓶100内的皂液产生泡沫,产生的泡沫从泡沫出口13流出。该皂液瓶100可为市场上任一盛装皂液的瓶体,该皂液为沐浴用的乳液、洗发用的洗发液、洗手用的皂液或其他需要产生泡沫的液体。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整机壳体10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整机壳体10划分为处于上方的容腔12以及处于下方的连接槽11。

如图3所示,所述泡沫发生器20还连接有电源控制开关40;所述整机壳体10还配合有盖体14,电源控制开关40设置在盖体14上。所述整机壳体10上还设有用于给电源充电的USB接口15,这样可随时为电源30充电;同时该USB接口配合有一USB接口塞,在不需要充电时,USB接口塞插入USB接口15内,防止进灰尘和水。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泡沫发生器20还连接有用于控制泡沫发生器20启动的红外线传感器50,这样在使用者手靠近红外线传感器50时,红外线传感器50发送信号给泡沫发生器20,泡沫发生器20启动,产生泡沫从泡沫出口13流出。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红外线传感器50设置在靠近壳体10上靠近泡沫出口13的位置,这样使用者的手处于泡沫出口13下方时,外线传感器50感应到使用者的手,红外线传感器50发送信号给泡沫发生器20,泡沫发生器20启动,产生泡沫从泡沫出口13流出。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槽11内安装有用于与皂液瓶瓶口螺纹配合的牙盖111,牙盖111通用目前市面上常规的皂液瓶瓶口螺纹。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槽11的槽侧壁和槽底壁上还设有补气槽112,泡沫发生器20启动时,可为皂液瓶补气。所述牙盖111为PP料,具有梯形裙边设计,利用PP材料的柔韧性和梯形裙边设计,能旋转整机壳体10,调整泡沫出口13角度,以达到泡沫出口13在皂液瓶的正面,也能保证皂液瓶瓶口密封的目的。皂液瓶100可以为方型、圆柱型或其他造型。

如图7至图11所示,所述泡沫发生器20包括底座21以及设置自底座21下方的膜片泵机构22,底座21的上方还设有发泡器组件23,底座21内设有发泡混合腔211、至少一个进液腔212和至少一个进气腔213,进液腔212连接有用于从皂液瓶进液的进液接头214,进气腔213连接有进气接头215,整机壳体10上设有与进气接头215连通的进气口16;膜片泵机构22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从进液腔212单向抽吸液体并挤压至发泡混合腔211的第一膜片组件221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从进气腔213单向抽吸气体并挤压至发泡混合腔211的第二膜片组件222,第一膜片组件221和第二膜片组件222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膜片组件221和第二膜片组件222进行挤压的膜片驱动组件223;所述发泡器组件23包括有设置在底座21上方的发泡器壳体231,发泡器壳体231内设有与发泡混合腔211连通的造泡腔2311,造泡腔2311内设有用于对从发泡混合腔211流入造泡腔2311内的液体和气体混合物进行发泡的发泡网232,所述发泡腔2311内还设有用于支撑发泡网232的发泡管233,这样利用膜片驱动组件223驱动第一膜片组件221和第二膜片组件222单向抽吸液体和气体,并挤压进入发泡混合腔211,液体和气体在发泡混合腔211内按比例混合后,在造泡腔2311经发泡网232产生浓密泡泡;发泡器壳体231还连接有出泡接头234,出泡接头234与泡沫出口13连通,在造泡腔2311经发泡网232产生的浓密泡泡,最终经过出泡接头234,从泡沫出口13流出。进液接头214通过进液管插入皂液瓶内,便于将皂液瓶内皂液吸入进液腔212内,进气接头215通过进气管与进气口16连通,同样出泡接头234通过出泡管道与泡沫出口13连通。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进液接头214通过进液管连接有用于过滤皂液瓶内液体的过滤组件216,所述过滤组件216包括与进液管连接的滤网架2161以及处于滤网架2161内的滤网2162,滤网架2161上设有与进液管连通的控液孔21611,这样在从皂液瓶内吸取皂液时,过滤组件216把液体杂质进行过滤;滤网架2161上的控液孔21611,控制进液量,与气体最佳配比。

如图12所示,所述底座21上密封连接有阀门座24,阀门座24上设有与进液腔212对应的进液区241以及与进气腔213对应的进气区242,进液区241内设有与进液腔212连通的进液孔2411以及用于液体导入发泡混合腔211的导液孔2412,进气区242内设有与进气腔213连通的进气孔2421以及用于将气体导入发泡混合腔211的导气孔2422。为了增加密封性,所述底座21与阀门座24之间还设有密封垫25,所述密封垫25上设有与发泡混合腔211对应的混合槽251、与进液腔212对应的进液槽252以及与进气腔213对应的进气槽253。

如图13和图15所示,第一膜片组件221包括与进液孔2411配合用于从进液腔212单向进入液体至进液区的第一单向阀2211、与进液区241配合的第一气囊2212以及设置在第一气囊2212上用于上拉第一气囊2212从进液腔212抽吸液体而按压第一气囊2212挤压液体至导液孔2412的第一驱动杆2213;第二膜片组件222包括与进气孔2421配合用于从进气腔213单向进入气体至进气区242的第二单向阀2221、与进气区242配合的第二气囊2222以及设置在第二气囊2222上用于上拉第二气囊2222抽吸气体而按压第二气囊2222挤压气体至导气孔2422的第二驱动杆2223;第一驱动杆2213和第二驱动杆2223都套接在同一驱动板224上。为了制作方便,第一气囊2212以及第二气囊2222都制作在同一膜片本体2201上。所述膜片泵机构22还包括一个固定座226,固定座226与阀门座23密封对接,膜片本体2201设置在固定座226下方,固定座226内设有供第一气囊2212穿过的第一安放孔2261以及供第二气囊2222穿过的第二安放孔2262。

为了防止发泡混合腔211内液体回流,所述阀门座24的底部设有与导液孔2412配合用于供导液孔2412内液体流入发泡混合腔211的第三单向阀以及与导气孔2422配合用于供导气孔2422内气体流入发泡混合腔211的第四单向阀。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第三单向阀与第三单向阀组合为一密封阀225,这样节省材料,阀门座24的底部设有定位柱2401,密封阀225上设有与定位柱2401配合的定位孔2251。所述定位柱和定位孔呈三角形。

所述第一单向阀2211的底部设有第一导向柱22111,第一导向柱22111插入一进液孔内,第一导向柱22111上设有用于防止导向柱与进液孔脱离的防脱落突起221111。第二单向阀2221的底部设有第二导向柱22211,第二导向柱22211插入一进气孔内,第二导向柱22211上设有用于防止导向柱与进气孔脱离的防脱落突起222111。

如图15所示,所述膜片驱动组件223包括驱动电机2231,驱动电机2231的电机轴上连接有用于按压驱动板224以轮流按压第一驱动杆2213或第二驱动杆2223的偏心块2232,这样在驱动电机2231带动偏心块2232转动,由于偏心块2232的偏心运动,使得偏心块2232在按压驱动板224的一个部位时,向上抬驱动板224的另一个部位,从而轮流按压和上拉第一驱动杆2213和第二驱动杆2223,轮流按压和上拉第一气囊2212和第二气囊2222,在驱动板224的一侧按压第一气囊2212时,驱动板224另一侧上拉第二气囊2222,第二气囊2222内压力减小,气体进入第二气囊2222;而在驱动板另一侧按压第二气囊2222时,驱动板一侧上拉第一气囊2212,第一气囊2212内压力减小,液体进入第一气囊2212。

所述膜片泵机构22还包括一个固定壳体227,固定壳体227与固定座228对接,第一气囊2212、第二气囊2222以及驱动板224处于固定壳体227内,驱动电机2231的电机轴插入固定壳体227内连接偏心块2232。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底座21内设有一个进液腔212和两个进气腔213,两个进气腔213之间保持连通,对应地,膜片本体2201上设有一个第一气囊2212以及两个第二气囊2222,驱动板224呈三角形,第一驱动杆2213和两个第二驱动杆2223分别定位在驱动板224的一个角上,偏心块2232在驱动电机2231的带动下轮流按压和上拉驱动板224的每个角,这样轮流交替按压和上拉第一驱动杆2213和两个第二驱动杆2223,从而轮流按压和上拉第一气囊2212和两个第二气囊2222,将液体和气体都挤压至发泡混合腔211内进行混合。

整个通用型皂液机的工作过程具体为:1)牙盖111安装在连接槽11内,将牙盖111与皂液瓶瓶口螺纹配合,整机壳体10安装在皂液瓶100上;2)打开电源控制开关40;3)使用者的手处于泡沫出口13下方时,外线传感器50感应到使用者的手,红外线传感器50发送信号给泡沫发生器20,泡沫发生器20启动;4)驱动电机2231启动,驱动电机2231带动偏心块2232转动,偏心块2232轮流按压驱动板224的不同部位:4.1)在偏心块2232按压驱动板224一侧时,同时驱动板224另一侧上抬,这样液体从进液区241流入发泡混合腔211,而气体穿过进气孔2421进入进气区242,具体为:a)液体流出:按压驱动板224一侧,驱动板224下压第一驱动杆2213,第一驱动杆2213按压第一气囊2212,由于第一单向阀2211的作用,液体在进液区241内不能向进液孔2411回流,第一气囊2212将液体挤压进入导液孔2412,导液孔2412内液体进入发泡混合腔211;b)气体进入:驱动板224另一侧上抬,驱动板224另一侧上拉第二驱动杆2223,第二驱动杆2223上拉第二气囊2222,第二气囊2222内压力减小,进气接头215通过进气管从进气口16向进气腔213进气,进气腔213内气体逐渐增多,进气腔213内压力大于第二气囊2231内压力,气体从进气腔213穿过进气孔2421进入进气区242;4.2)在偏心块2232按压驱动板224另一侧,同时,驱动板224一侧上抬,这样气体流入发泡混合腔211,液体穿过进液孔2411进入进液区241,具体为:c)气体流出:偏心块2232按压驱动板224的另一侧,驱动板224按压第二驱动杆2213时,第二驱动杆2213按压第二气囊2222,由于第二单向阀2221,气体在进气区242内不能向进气孔2421回流,第二气囊2222将气体挤压进入导气孔2422,导气孔2422内气体进入发泡混合腔211;d)液体进入:驱动板224一侧上抬,驱动板224上拉第一驱动杆2213,第一驱动杆2213上拉第一气囊2212,第一气囊2212内压力减小,进液接头214通过进液管和过滤组件216从皂液瓶100向进液腔212进液,进液腔212内液体逐渐增多,进液腔212压力大于第一气囊2212内压力,液体从进液腔212穿过进液孔2411进入进液区241;3)产生泡泡:液体和气体在发泡混合腔211按比例混合,由于密封阀225为单向阀,发泡混合腔211内液体气体不能穿过密封阀225进入导液孔2412和导气孔2422,混合后的液体和气体流入造泡腔2311,经发泡网232产生浓密泡泡,最终经过出泡接头234,从泡沫出口13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