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折叠式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4936发布日期:2019-11-25 21:35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折叠式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折叠式床垫。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睡眠的质量,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白天的工作状态,所以拥有一个好的床垫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床垫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现有技术中的床垫无法进行折叠,继而造成存放空间大,输送存放较不方便,且运输困难,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折叠式床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床垫无法进行折叠,继而造成存放空间大,输送存放较不方便,且运输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折叠式床垫,其包括床垫本体、支撑架和折叠组件,所述床垫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叠垫和第二折叠垫,所述第一折叠垫上侧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折叠垫上侧面的边缘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第一折叠垫和第二折叠垫紧固于所述支撑架的上部;

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转轴进行连接,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组和第二连杆组,所述第一连杆组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部和第二支架的下部,所述第二连杆组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部和第二支架的下部,所述第一连杆组和第二连杆组之间通过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连接带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正上方。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组包括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和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中部连接有第二转动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和所述第四连接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和所述第三连接杆的长度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叠垫和所述第二折叠垫均由内胆套体和椰棕垫体组成,所述椰棕垫体设于所述内胆套体内。

可选的,所述内胆套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第一松棉层、弹簧层和热烘棉层,所述弹簧层由多个弹簧相互连接组成。

可选的,所述内胆套体的外表连接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片状的热压棉层材料。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动件为转轴。

可选的,所述第二转动件为销轴。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折叠式床垫,当需要对床垫进行折叠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有第一连杆组和第二连杆组,第一连杆组和第二连杆组的折叠可以带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折叠,且连接带位于第一转动件的正上方,从而第一连接带随着第一转动件进行转动,进而第一折叠垫和第二折叠垫通过第一连接带进行折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折叠床垫中的第一连杆组和第二连杆组的折叠固定效果好,进而提高第一折叠垫和第二折叠垫的折叠固定效果,减少床垫的存放空间,便于床垫的存放和运输,降低床垫的运输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折叠式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套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床垫本体;11、第一折叠垫;12、第二折叠垫;13、连接带;2、支撑架;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3、第一转动件;3、折叠组件;31、第一连杆组;311、第一连接杆;312、第二连接杆;32、第二连杆组;321、第三连接杆;322、第四连接杆;33、第二转动件;4、内胆套体;41、第一松棉层;42、弹簧层;43、热烘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折叠式床垫,其包括床垫本体1、支撑架2和折叠组件3,床垫本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叠垫11和第二折叠垫12,第一折叠垫11上侧面的边缘与第二折叠垫12上侧面的边缘通过连接带13连接,第一折叠垫11和第二折叠垫12紧固于支撑架2的上部;

支撑架2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通过转轴进行连接,折叠组件3包括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第一连杆组3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架21的下部和第二支架22的下部,第二连杆组3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架21的下部和第二支架22的下部,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之间通过第一转动件23连接,连接带13位于第一转动件23的正上方。

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折叠式床垫,当需要对床垫进行折叠时,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连接有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的折叠可以带动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折叠,且连接带13位于第一转动件23的正上方,从而第一连接带13随着第一转动件23进行转动,进而第一折叠垫11和第二折叠垫12通过第一连接带13进行折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折叠床垫中的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的折叠固定效果好,进而提高第一折叠垫11和第二折叠垫12的折叠固定效果,减少床垫的存放空间,便于床垫的存放和运输,降低床垫的运输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为了便于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的折叠运动,第一连杆组31包括第一连接杆311和第二连接杆312,第一连接杆311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支架21连接,第一连接杆31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接杆31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1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22连接;

第二连杆组32包括第三连接杆321和第四连接杆322,第三连接杆321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支架21连接,第三连接杆32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四连接杆32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杆32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22连接;

第二连接杆312的中部和第三连接杆321的中部连接有第二转动件33。具体的,第一连接杆31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杆312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和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进行铰接,第三连接杆321的一端和第四连接杆322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和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进行铰接,铰接的方式使得第一连接杆311、第二连接杆312、第三连接杆321和第四连接杆322的折叠更为便捷和顺畅;第二转动件33进一步使得第一连杆组31的运动和第二连杆组32的运动能同步进行,且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折叠固定效果好,防止第一折叠垫11和第二折叠垫12折叠后翻转,保证第一折叠垫11和第二折叠垫12的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为了使得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的折叠更为便捷,第一连接杆311的长度和第四连接杆322的长度相等,第二连接杆312的长度和第三连接杆321的长度相等。具体的,第一连接杆311与第四连接杆322相对垂直设置,第二连接杆312和第三连接杆321相对垂直设置,长度相等的连接杆采用相对垂直的方式进行连接,能增强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灵活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第一折叠垫11和第二折叠垫12均由内胆套体4和椰棕垫体组成,椰棕电梯设于内胆套体4内,其中,内胆套体4由无纺布材质制成,椰棕垫体利于人体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具备绿色环保的特点。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床垫本体1的舒适性,内胆套体4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第一松棉层41、弹簧层42和热烘棉层43,弹簧层42由多个弹簧相互连接组成。其中,第一松棉层41的作用是增加内胆的透气性,且能对噪音具有一定的屏蔽效果;热烘棉层43由热烘棉材料制成,热烘棉层43光滑,手感柔软;弹簧层42不仅支撑使用者,而且还能对人体起到了保健作用,舒适性高。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内胆套体4的外表连接有保护层,保护层为片状的热压棉层材料,热压棉层材料使得内胆套体4的散热效果更好,减少内胆套体4的热量聚集,提高使用者使用内胆套体4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转动件23为转轴,转轴使得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相对运动更为方便。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转动件33为销轴,销轴使得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的运动能同步进行。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折叠式床垫,当需要对床垫进行折叠时,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连接有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的折叠可以带动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折叠,且连接带13位于第一转动件23的正上方,从而第一连接带13随着第一转动件23进行转动,进而第一折叠垫11和第二折叠垫12通过第一连接带13进行折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折叠床垫中的第一连杆组31和第二连杆组32的折叠固定效果好,进而提高第一折叠垫11和第二折叠垫12的折叠固定效果,减少床垫的存放空间,便于床垫的存放和运输,降低床垫的运输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