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颈保健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3879发布日期:2019-06-11 23:0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护颈保健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颈保健枕。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由于颈椎长期劳损,先表现为颈椎的生理性前屈消失、变直,甚至颈椎出现反屈,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扭曲狭窄而致病。颈椎病的病理基础是颈椎退变,产生颈椎退变的原因是颈椎长期处于非生理状态,如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造成。而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患颈椎病人数逐渐增多,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护颈保健枕是用于对颈椎进行理疗和保健的一类枕头。随着这近些年消费者对颈椎理疗保健的重视,各类厂家也纷纷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护颈保健枕。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 2 0266946.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气枕,包括硬质材料制作的枕体,所述枕体的底面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所述枕体的枕面开有不少于一个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枕体共同围合成放置中药包的药仓。该透气枕的枕体采用硬质材料制作,在枕体上设置有透气孔,利用隔板和枕体共同围合成放置中药包的药仓,中药包中的药物能够通过透气孔缓释到枕面,起到治疗颈椎的效果。但其枕面是均匀的半圆柱面,不贴合人体颈椎的生理曲线,而且硬质材料制作,虽然对治疗颈椎病有促进作用,但过硬的材质消费者和患者很难适应。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颈保健枕,解决现有颈椎枕没有设置驼峰或者仅仅是略微的凸起,无法同时起到支撑、限制和定位使用者的头部作用,以及现有颈椎枕的软硬度无法适应使用者的需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护颈保健枕,包括长条形枕体,所述长条形枕体沿其长度方向的枕面上设置有两个驼峰,所述驼峰为半球形或半椭球形。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头部可以侧靠在驼峰上,驼峰对头部形成侧向支撑,使用舒适度高。而且驼峰还可以起到限制和定位头部的作用,从而引导使用者尽量保持在仰卧状态,使使用者的颈椎始终处于两个驼峰之间的颈凹处,以保证保健理疗的效果。两个驼峰之间的枕面(颈凹处枕面)为与人体颈椎相适应的曲面,两个驼峰之间的枕体是同时填充有硬质填料和软质填料的枕体,其软质填料位于芯部,而硬质填料包围在软质填料的外侧,从而形成软硬适中的枕体,在保证保健理疗的效果前提下,提高使用的舒适性,便于使用者快速适应。两个驼峰及其下侧的枕体为软枕体。所述硬质填料为决明子填料、竹炭填料等。所述软质填料为海绵等,采用充棉机充填。

优选地,所述护颈保健枕的外侧包覆有枕套,所述枕套的外形与护颈保健枕的外形相适应。

所述枕套的底部设置有开口,以便通过开口将护颈保健枕装入枕套内,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封口拉链。

优选地,所述护颈保健枕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护颈保健枕高低的气垫体。

所述气垫体为与长条形枕体下侧面相适应的矩形气垫体,所述气垫体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较高,而中部区域较低。

通过在矩形气垫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条缝合线或压合线,将矩形气垫体分隔成若干个气室,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气室宽度较宽且高度较高,而中部区域气室宽度较窄且高度也较低,与护颈保健枕的底面形成反弓,以便气垫体能够更平稳地搭载护颈保健枕。

所述气垫体上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上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充气囊相连接。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两个驼峰之间的枕体包括上片、下片和中空条,所述上片的内侧面设置有内格层,从而形成具有若干个上内格袋的上片,所述下片的内侧面设置有内格层,从而形成具有若干个下内格袋的上片,上片和下片围成筒状空腔,且筒状空腔内设置有若干条中空条,所述上内格袋和下内格袋内填充有硬质填料;所述筒状空腔内填充有软质填料。通过设置中空条可以限制住上片和下片之间的间距,这样在提高筒状空腔填充密度、增加枕头重量和放置的平稳性的同时还能保持枕体的形态不变化、体积不会过度膨胀,提高枕体的硬度,在保证保健理疗的效果前提下,提高使用的舒适性,便于使用者快速适应。

上述护颈保健枕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下内格袋:根据裁片点位把下片和内格层及中空条车缝好,形成具有若干个下内格袋的下片,上片的左右两边分别留出驼峰孔位;

(2)制作上内格袋:根据裁片点位把上片和内格层车缝好,形成具有若干个上内格袋的上片;

(3)制作驼峰:将左右两个驼峰布片分别车缝好;

(4)把车缝好的左右两个驼峰分别合到上片的左右两边的驼峰孔位上;

(5)在上、下片的相应部位车缝拉链;

(6)将上、下片进行合片,先合一半;

(7)将中空条与上片缝合;

(8)将上、下片的周边全部合上,即把步骤(6)中未缝合的另一半缝合起来,形成成品;

(9)将成品翻好,在上内格袋和下内格袋中灌入硬质填料,并封口上内格袋和下内格袋;

(10)在成品的内腔(除上内格袋和下内格袋以外)中填充软质填料;

在上述步骤中,很显然,步骤(1)、步骤(2)和步骤(3)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换或者同时进行。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所述两个驼峰之间的枕体上片、下片和中空条,所述上片的内侧面设置有内格层,从而形成具有若干个上内格袋的上片,上片和下片围成筒状空腔,且筒状空腔内设置有若干条中空条,所述上内格袋内填充有硬质填料;所述筒状空腔内填充有软质填料。通过设置中空条可以限制住上内格袋和下片之间的间距,这样在提高筒状空腔填充密度、增加枕头重量和放置的平稳性,同时保持在枕体的形态不变化、体积不会过度膨胀,提高枕体的硬度,在保证保健理疗的效果前提下,提高使用的舒适性,便于使用者快速适应。

上述护颈保健枕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上片:根据裁片点位把上片和内格层及中空条车缝好,形成具有若干个上内格袋的上片,上片的左右两边分别留出驼峰孔位;

(2)制作驼峰:把左右两个驼峰的布片分别车缝好;

(3)把车缝好的左右两个驼峰分别合到上片的左右两边的驼峰孔位;

(4)在上、下片的相应部位车缝拉链;

(5)将上、下片进行合片,先合一半;

(6)将中空条与下片缝合;

(7)将上、下片的周边全部合上,即把步骤(5)中未缝合的另一半缝合起来,形成成品;

(8)将成品翻好,在上内格袋中灌入硬质填料,并封口上内格袋;

(9)在成品的内腔(除上内格袋和下内格袋以外)中填充海绵等软质填料。

在上述步骤中,很显然,步骤(1)和步骤(2)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换或者同时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长条形枕体的枕面上设置有两个驼峰, 使用的时候,头部可以侧靠在驼峰上,驼峰对头部形成侧向支撑,使用舒适度高,而且驼峰还可以起到限制和定位头部的作用,从而引导使用者尽量保持在仰卧状态,使使用者的颈椎尽可能地处于两个驼峰之间的颈凹处,保证保健理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两个驼峰之间的枕面设计为与人体颈椎相适应的曲面,两个驼峰之间的枕体是内部同时填充硬质填料和软质填料的枕体,其软质填料位于芯部,而硬质填料包围在软质填料的外侧,可以是全包围结构,也可是半包围结构,从而形成软硬适中的枕体,解决现有颈椎枕过硬导致使用者无法适应,而过软又无理疗保健效果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护颈保健枕解决了现有颈椎枕没有设置驼峰或者仅仅是略微的凸起,无法同时起到支撑、限制和定位使用者的头部作用,以及现有颈椎枕的软硬度无法适应使用者的需求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外侧包覆有枕套的护颈保健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护颈保健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护颈保健枕的制作过程的中部横断面示意图。

图中:1—护颈保健枕,1.1—长条形枕体,1.2—驼峰,1.3—颈凹,1.4—枕面,1.5—上内格袋,1.6—下内格袋,1.7—筒状空腔,1.8—中空条,2—枕套,3—气垫体,3.1—气管,3.2—排气阀,3.3—充气囊,4—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能被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护颈保健枕1外侧包覆有枕套2,所述枕套2的外形与护颈保健枕1的外形相适应。所述枕套2的底部设置有开口,以便通过开口将护颈保健枕1装入枕套2内,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封口拉链。

如图1所示,所述护颈保健枕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护颈保健枕高低的气垫体3。所述护颈保健枕1和气垫体3共同装入枕套2内。所述气垫体3上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上连接有气管3.1,所述气管3.1从枕套的开口穿出枕套2,并向外延伸,所述气管3.1的另一端连接排气阀3.2,所述排气阀3.2与充气囊3.3相连接。

所述气垫体3为与长条形枕体下侧面相适应的矩形气垫体,所述气垫体3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较高,而中部区域较低。

通过在矩形气垫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条缝合线或压合线,将矩形气垫体分隔成若干个相通的气室,沿其宽度方向,两侧气室宽度较宽且高度较高,而中部区域气室宽度较窄且高度也较低,与护颈保健枕的底面形成反弓,以便气垫体能够更平稳地搭载护颈保健枕。

当不需要调节高度时,也可以将气垫体3从枕套2内取出。

如图2所示,所述护颈保健枕1包括长条形枕体1.1,所述长条形枕体1.1沿其长度方向的枕面上设置有两个驼峰1.2,两个驼峰为半球形或半椭球形。

如图1和2所示,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头部可以侧靠在驼峰1.2上,驼峰1.2对头部形成侧向支撑,使用舒适度高。而且两个驼峰1.2还可以起到限制和定位头部的作用,从而引导使用者尽量保持在仰卧状态,使使用者的颈椎始终处于两个驼峰1.2之间的颈凹1.3处,以保证保健理疗的效果。

如图1和2所示,两个驼峰1.2之间的枕面1.4为曲面,并与人体颈椎相适应,两个驼峰之间的枕体是同时填充有硬质填料和软质填料的枕体,其软质填料位于芯部,而硬质填料包围在软质填料的外侧,从而形成软硬适中的枕体,以保证保健理疗的效果。两个驼峰及其下侧的枕体为软枕体。所述硬质填料为决明子填料、竹炭填料等。所述软质填料为海绵等,采用充棉机充填。

如图1和图3所述,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两个驼峰之间的枕体包括上片、下片和中空条1.8,所述上片的内侧面设置有内格层,从而形成具有四个上内格袋1.5的上片,所述下片的内侧面设置有内格层,从而形成具有四个下内格袋1.6的上片,上片和下片围成筒状空腔1.7,且筒状空腔1.7内设置有三条中空条1.8,三条中空条1.8的上端连接在上片,三条中空条1.8的下端连接在下片,所述上内格袋1.5和下内格袋1.6内填充有决明子或竹炭等硬质填料;所述筒状空腔1.7内填充有海绵等软质填料。通过设置中空条1.8可以限制住上片和下片之间的间距,这样在提高筒状空腔1.7填充密度、增加枕头重量和放置的平稳性的同时还能保持枕体的形态不变化、体积不会过度膨胀,提高枕体的硬度,在保证保健理疗的效果前提下,提高使用的舒适性,便于使用者快速适应。

如图2和图3所述,上述护颈保健枕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裁片点位把下片和内格层及三条中空条车缝好,形成具有四个下内格袋1.6的下片,且三条中空条的一边缝合在下片上;

(2)根据裁片点位把上片和内格层车缝好,形成具有四个上内格袋1.5的上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片的左右两边分别留出驼峰孔位;

(3)将左右两个驼峰布片分别车缝好;

(4)把车缝好的左右两个驼峰分别合到上片左右两边的驼峰孔位上;

(5)在上、下片的左端或右端相应部位车缝拉链4;

(6)将上、下片进行合片,即将上、下片的周边对应缝合,如图4所示右边的一半先缝合;

(7)将中空条B、C、D的另一边依次与上片缝合;

(8)将上、下片的周边全部合上,即把步骤(6)中未缝合的另一半缝合起来,如图4所示把左边的E处缝合,形成成品;

(9)将成品翻好,在上内格袋中灌入决明子或竹炭等硬质填料,并封口上内格袋;在下内格袋中灌入决明子或竹炭等硬质填料,并封口下内格袋;

(10)采用充棉机在成品的内腔(除上内格袋和下内格袋以外)中填充海绵等软质填料。

在上述步骤中,很显然,步骤(1)、步骤(2)和步骤(3)的先后顺序可以任意调换,也可以同时进行。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实施方案中带有下内格袋1.6的下片替换成没有下内格袋1.6的下片,其原理和实施过程与第一实施方案基本相同,请参照第一实施方案,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