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操控暖边框中空玻璃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306发布日期:2019-05-21 22:0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双操控暖边框中空玻璃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空玻璃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操控暖边框中空玻璃百叶窗。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双操控的概念是指:由一个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与一个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的配合而控制百叶帘的帘片翻转,以及由一个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与一个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的配合而控制百叶帘的升降。通常情况下,将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设置在内玻璃与外玻璃之间的一侧如左侧边缘部位,将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在对应于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的位置设置在内玻璃背对外玻璃的一侧并且使该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隔着内玻璃与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磁性吸合;将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设置在内玻璃与外玻璃之间的另一侧如右侧边缘部位,将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在对应于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的位置设置在内玻璃背对外玻璃的一侧并且使该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隔着内玻璃与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磁性吸合。与单操控不同的是:单操控是将帘片翻转以及百叶帘升降控制机构合而为一,通常由设置在内、外玻璃之间的右侧边缘部位的一帘片翻转兼百叶帘升降控制机构与一隔着内玻璃与帘片翻转兼百叶帘升降控制机构磁性吸合的手动操作控制机构组成。

上面提及的中空玻璃百叶窗是指在彼此以面对面的状态设置的并且对四周边缘部痊实施封闭(采用橡胶条)的两枚玻璃(内玻璃和外玻璃,也称前玻璃和后玻璃)内设置可依需升降的百叶帘而构成的属于遮阳中空玻璃制品范畴的窗户。这种窗户具有不言而喻的以下长处:隔热性好而藉以体现建筑物的节能;隔音性优异而藉以免受外界喧嚣噪声之袭扰;防结露凝霜而藉以确保室内光线充足并且体现期望的亮丽效果;通过对百叶帘的帘片的偏转角度调节而藉以获得所需的室内采光要求并且保护隐私、免受尘杂沾污百叶帘的帘片而藉以体现优异的免清洁效果;对建筑物具有理想的点缀性而藉以提升建筑物的档次;抗冲击性强、安全性好并且使用寿命长而藉以满足高层建筑的安装要求以及满足极致的长期使用免维护要求;使用简单轻便省力而藉以适应不同年龄及不同体能者操作,等等。

关于中空玻璃百叶窗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如CN2564720Y(内置百叶窗帘的中空玻璃)、CN2767624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67625Y(结构改进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56796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232968Y(在双层玻璃内设有横向百叶窗的整体式门窗扇)、CN2297952Y(磁驱动式加层伸缩帘幕)、CN2326718Y(全封闭式百叶窗)、CN100535378C(结构改良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102444372A(一种内设遮阳中空百叶帘)、CN101392625B(底置式百叶窗帘的链传动机构)、CN202090817U(手动中空百叶窗)、CN202090815U(一种手动中空百叶窗)和CN104675257A(一种电动百叶窗),以及国外专利如W003071082A、US2004211528A,等等。

包括上面提及的专利在内的已有技术中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单操控、双操控、三玻璃两腔以及两玻璃单腔的结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通弊:其一,由于窗体(也称“矩形窗体”)的左、右纵框条的相向一侧需与百叶帘的帘片的端部之间保持有各2-3mm的间隙,否则在帘片翻转时会与左、右纵框条刮擦甚至无法翻转,以及在百叶帘升降过程中会与左、右纵框条的相向一侧的壁摩擦,影响百叶帘的升降甚至无法升降,因而在建筑物外能从前述间隙观察到室内,尤其是在室内光线强于室外光线(如夜晚室内开灯)的情形下,不利于保护私密性(隐私);其二,由于在装配时通常是以手工打结的方式将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两端与前述的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固定连接的,因而在打结时会存在打结结点不能乃至根本无法正确把握的情形并且还会出现打结后的松驰(伸长)余量,从而使帘片翻转牵引绳在两个打结点之间的长度或多或少超出工艺实际要求的长度,尽管超出的长度相对而言极其有限甚至堪称微乎其微,但照样会对帘片和翻转效果产生实质影响,因为在使用者操作时,首先需消除前述余量,而后才能使帘片依需翻转,另一方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帘片翻转牵引绳会出现伸长现象,该现象同样会影响帘片的翻转效果。此外,用于使百叶帘升降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也称“底条牵引绳”)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与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的雷同情形;其三,由于位于窗体内的内框体的结构体系的左、右内框条以及顶内框条(也可称“上内框条”)以业界约定俗成的设计理念而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因而保温隔热效果相对较差并且不利于对设置在左内框条的左内框条腔内的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的结构体系的磁块以及设置在右内框条的右内框条腔内的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的结构体系的磁块的保护,磁块易受高温影响而消磁,难以确保持久稳定的使用寿命;其四,由于与百叶帘的结构体系的底条固定连接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一端会出现在固定连接部位松驰情形,因而对百叶帘的升降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当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一端从底条上挣脱时,那么百叶帘便无法升降。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设计,终于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计算机模拟试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百叶帘处于充分下降并且在帘片处于翻转的遮闭状态下有助于避免在建筑物室外从左内框条以及右内框条与百叶帘的帘片的端部之间的间隙观察到室内而藉以保护隐私并确保安全的双操控暖边框中空玻璃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在以手工打结方式将帘片翻转牵引绳与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固定连接的过程中产生的帘片翻转牵引绳超出工艺实际要求的冗余长度以及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伸长量有效吸收并且有便于将百叶帘升降牵引绳产生的冗余长度有效吸收而藉以既可保障帘片的良好持久翻转效果又能保障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对百叶帘的持久稳定升降效果的双操控暖边框中空玻璃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内框体体现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并且避免磁块受高温影响出现消磁而藉以保障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以及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的持久稳定的使用寿命的双操控暖边框中空玻璃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益于杜绝与百叶帘的底条固定连接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绳头从底条上挣脱而藉以保障对底条的持久牵引效果的双操控暖边框中空玻璃百叶窗。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操控暖边框中空玻璃百叶窗,包括一矩形窗体,该矩形窗体由左、右纵框条、上横框条和下横框条构成,左纵框条的上端与上横框条的左端之间通过框条左上转角连接件连接,左纵框条的下端与下横框条的左端之间通过框条左下转角连接件连接,右纵框条的上端与上横框条的右端之间通过框条右上转角连接件连接,右纵框条的下端与下横框条的右端之间通过框条右下转角连接件连接;一内框体,该内框体由一左内框条、一右内框条和一上内框条构成,左内框条设置在所述左纵框条朝向所述右纵框条的一侧并且与左纵框条连接,在左内框条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左内框条腔,右内框条设置在所述右纵框条朝向所述左纵框条的一侧并且与右纵框条连接,在右内框条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右内框条腔,上内框条在对应于所述上横框条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左、右内框条的上端之间并且与上横框条连接,在上内框条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上内横条腔,该上内横条腔的上内框条腔腔口朝向前方并且配设有一上内框条腔腔口盖板,其中,左、右内框条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百叶帘腔;一前玻璃和一后玻璃,前玻璃朝向后玻璃的一侧与所述左、右纵框条、上横框条以及下横框条的前侧面贴触,后玻璃朝向前玻璃的一侧与左、右纵框条、上横框条以及下横框条的后侧面贴触,在前、后玻璃之间的四周边缘部位嵌置有密封胶条,所述左、右内框条以及上内框条腔腔口盖板的前侧面与所述前玻璃朝向后玻璃的一侧贴触,而左内框条的左内框条后壁、右内框条的右内框条后壁以及上内框条的上内框条后壁与后玻璃朝向前玻璃的一侧贴触;一百叶帘,该百叶帘在由所述前、后玻璃封护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的百叶帘腔内;一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一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和一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左内框条腔内并且通过帘片翻转牵引绳与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连接,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右内框条腔内,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设置在所述上内框条腔内,所述的百叶帘与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以及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连接;一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和一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在与所述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相对应的状态下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前玻璃背对所述后玻璃的一侧并且隔着前玻璃与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相吸合,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在与所述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相对应的状态下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玻璃背对后玻璃的一侧并且隔着前玻璃与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相吸合,特征在于所述左内框条的左内框条后壁朝着所述百叶帘腔的方向延伸有一左内框条遮光扩展边,而所述右内框条的右内框条后壁同样朝着所述百叶帘腔的方向延伸有一右内框条遮光扩展边,藉由左内框条遮光扩展边对所述百叶帘的左端与左内框条的右侧之间的间隙遮闭,并且由右内框条遮光扩展边对百叶帘的右端与右内框条的左侧之间的间隙遮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内框条遮光扩展边以及所述右内框条遮光扩展边的宽度为2-3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纵框条的右侧并且循着左纵框条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对左纵框条嵌脚槽,而在所述左内框条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左纵框条嵌脚槽的位置循着左内框条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对左内框条嵌脚,该对左内框条嵌脚与一对左纵框条嵌脚槽插嵌连接;在所述右纵框条的左侧并且循着右纵框条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对右纵框条嵌脚槽,而在所述右内框条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右纵框条嵌脚槽的位置循着右内框条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对右内框条嵌脚,该对右内框条嵌脚与一对右纵框条嵌脚槽插嵌连接;在所述上横框条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循着上横框条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对上横框条嵌槽,所述上内框条腔腔口盖板以及上内框条后壁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分别与一对上横框条嵌槽插嵌连接。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左内框条的左内框条腔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一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在所述右内框条的右内框条腔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与所述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以及所述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连接。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左、右内框条以及上内框条连同所述的上内框条腔腔口盖板由非金属的保温隔热材料制成,该非金属的保温隔热材料为PVC。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百叶帘包括底条、帘片、帘片翻转梯绳、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尾扣装置,底条位于帘片的底部,帘片翻转梯绳的下端与底条固定,而帘片翻转梯绳的上端套置在设置于所述上内框条的上内框条腔内的所述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上,帘片搁置在帘片翻转梯绳上,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尾扣装置设置在底条上,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数量与帘片翻转梯绳的数量相等,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升降牵引绳第一端部固定在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尾扣装置上,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升降牵引绳第二端部在依次途经帘片上的帘片牵引绳让位孔、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和所述的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后返回至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并且固定在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上;在所述上内框条腔的上内框条腔底壁上并且位于上内框条腔底壁的中部开设有插嵌板配合腔;所述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包括翻转轮轴支承座、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装置、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导向装置、翻转轴和翻转轮,翻转轮轴支承座与所述的框条左上转角连接件插嵌固定,在该翻转轮轴支承座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一翻转轮轴右轴头支承孔并且在对应于翻转轮轴右轴头支承孔的下方的位置还开设有一左上转角连接件插板孔,在翻转轮轴支承座的右侧壁上开设有翻转轮轴支承座让位口,在翻转轮轴支承座的顶表面构成有一翻转轮轴支承座嵌脚,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装置包括一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和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引导轮,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位于所述上内框条腔内并且对应于所述百叶帘腔的上部,在该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的底部构成有一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插嵌板,该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插嵌板与开设于所述上内框条腔底壁的中部的所述插嵌板配合腔插嵌固定并且在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的左右侧壁上各开设有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让位孔,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转动地支承在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上并且在该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上构成有一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引导轮转动地设置在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的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轴支承座腔内,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导向装置包括一导向轮座和一导向轮,导向轮座位于上内框条腔的右端并且与所述右内框条腔的顶部相对应,该导向轮座与所述框条右上转角连接件插嵌固定,在该导向轮座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导向轮座牵引绳让位腔,而在导向轮座的右侧壁上开设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插板孔,在导向轮座的顶表面构成有一导向轮座嵌脚,导向轮通过导向轮轴转动地支承在导向轮座的导向轮座腔内,翻转轴的左端在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轴支承座让位口的位置伸展到翻转轮轴支承座的翻转轮轴支承座腔内与翻转轮的翻转轮轴的翻转轴插固孔插固并且进而伸展到翻转轮轴的左侧,翻转轴的中部与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的绕套辊轴的绕套辊轴孔插固,翻转轴的右端朝着导向轮座的方向伸展,翻转轮固定在所述翻转轮轴的中部,该翻转轮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框条左上转角连接件上,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翻转轮右轴头支承孔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的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在依次绕套于所述的翻转轮和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后返回至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并且与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帘片翻转梯绳的上端引入所述上内框条腔并且绕套在所述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舌上,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中部绕套于所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引导轮上,并且在依次穿过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让位孔以及导向轮座牵引绳让位腔后绕套于所述的导向轮及所述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的上部,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所述升降牵引绳第二端部固定在所述的导向轮座上,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与所述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的下部以及所述导向轮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条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底条腔,在该底条腔的底条腔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位置开设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绳孔,而在底条腔的底条腔底壁上并且在对应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绳孔的位置开设有绳头套孔,所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尾扣装置包括一绳头套和一锥套塞,绳头套在对应于所述底条腔底壁的下方的位置与所述绳头套孔嵌配并且探入到所述底条腔内,在该绳头套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锥形孔,该锥形孔自绳头套的上部贯通至下部,锥套塞设置在锥形孔内,该锥套塞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自锥套塞的上部贯通至下部并且与所述锥形孔同心的牵引绳绳孔,所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升降牵引绳第一端部在对应于牵引绳绳孔的位置绕套在锥套塞上;在所述框条左上转角连接件的左侧开设有一翻转轮轴左轴头支承孔,在位于该翻转轮轴左轴头支承孔的下方的位置延伸有一左上转角连接件插板,所述翻转轮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翻转轮轴左轴头支承孔内,所述的左上转角连接件插板孔与左上转角连接件插板插配,在框条左上转角连接件的上部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轴支承座嵌脚的位置开设有一翻转轮轴支承座嵌脚槽,翻转轮轴支承座嵌脚与翻转轮轴支承座嵌脚槽嵌配;在所述框条右上转角连接件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右上转角连接件插板孔的位置延伸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插板,而在对应于所述导向轮座嵌脚的位置开设有一导向轮座嵌脚槽,导向轮座嵌脚与该导向轮座嵌脚槽嵌配,所述的右上转角连接件插板孔与右上转角连接件插板插配;所述的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通过一对绕套辊固定螺钉与所述绕套辊轴固定,在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的右侧壁朝向左侧壁的一侧构成有一限位脚,而在所述绕套辊轴上并且在对应于限位脚的位置构成有一限位凸缘,该限位凸缘与限位脚相配合;所述的帘片翻转梯绳在所述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舌上绕套一圈或复数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百叶帘翻转调节控制机构包括帘片翻转牵引滑座、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和帘片翻转牵引滑座配重块,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左内框条的左内框条腔内,在该帘片翻转牵引滑座朝向所述前玻璃一侧的上部开设有一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腔,下部开设有一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腔,而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腔与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腔之间的位置开设有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腔,在对应于该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腔的后侧的位置插嵌有一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吸合铁片,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通过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轴转动地设置在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腔内,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嵌置在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腔内并且与所述的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吸合铁片吸合,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通过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轴转动地设置在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腔内,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以及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为轴承并且与所述前玻璃形成滚动副,帘片翻转牵引滑座配重块连接在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的底部,所述的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隔着前玻璃与所述的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磁性吸合,所述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位于所述帘片翻转牵引滑座配重块的下方,所述的中部依次绕套于所述翻转轮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上的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的上部固定连接,而另一端与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包括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下滚轮、牵引滑轮、牵引绳升降牵引座配重块和涨紧绳,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右内框条的右内框条腔内,在该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的上部延伸有一牵引滑轮座,在牵引绳升降牵引座朝向所述前玻璃的一侧开设有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腔,在对应于该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腔的下方的位置开设有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腔,在对应于该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腔的后侧的位置插嵌有一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吸合铁片,并且在对应于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腔的下方的位置开设有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下滚轮腔,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通过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轴转动地设置在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腔内,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设置在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腔内并且与所述的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吸合铁片吸合,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下滚轮通过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下滚轮轴转动地设置在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下滚轮腔内,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以及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下滚轮为轴承并且与所述前玻璃形成滚动副,牵引滑轮通过牵引滑轮轴转动地设置在牵引滑轮座上,牵引绳升降牵引座配重块连接在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的底部,涨紧绳的一端与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的下部固定连接,中部套置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上,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轮座固定连接,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中部绕套于所述牵引滑轮上,所述的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隔着前玻璃与所述的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磁性吸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包括弹簧杆座、弹簧杆、涨紧弹簧、涨紧绳滑轮座、涨紧绳滑轮和限位板,弹簧杆座设置在所述右内框条腔内并且位于右内框条腔的下部,该弹簧杆座分别通过一定位销以及一弹簧杆座固定螺栓与所述的右纵框条固定,在弹簧杆座的上端构成有一向左水平折展的弹簧杆座折板,在该弹簧杆座折板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弹簧杆孔,弹簧杆上下浮动地插置在弹簧杆孔内,在该弹簧杆的上端构成有一弹簧杆连接头,该弹簧杆连接头位于弹簧杆座折板的上方,在弹簧杆的下端构成有一弹簧支承座,涨紧弹簧套置在弹簧杆上,该涨紧弹簧的上端支承在弹簧杆座折板朝向下的一侧,而涨紧弹簧的下端支承在弹簧支承座上,涨紧绳滑轮座对应于所述牵引绳升降牵引座配重块的下方,在该涨紧绳滑轮座的上部构成有一涨紧绳滑轮腔,而在涨紧绳滑轮座的下部延伸有一对铰接座,该对铰接座通过铰接座销轴与所述弹簧杆连接头铰接,涨紧绳滑轮通过滑轮销轴转动地设置在涨紧绳滑轮腔内,限位板的上端与涨紧绳滑轮腔的上部腔口相对应,而限位板的下端在对应于涨紧绳滑轮座的侧面的位置与所述滑轮销轴的左端或右端固定,所述的涨紧绳的中部绕套在涨紧绳滑轮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的结构是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的结构相同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包括导滑条、拨动块、拨动块上滚轮、拨动块磁块和拨动块下滚轮,导滑条具有一导滑条底板,该导滑条底板粘固在所述前玻璃上,在导滑条的高度方向的左侧构成有一导滑钩配合槽,在拨动块朝向前玻璃一侧的上部开设有一拨动块上滚轮腔,中部开设有拨动块磁块腔,而下部开设有拨动块下滚轮腔,在拨动块的右侧构成有一导滑钩,该导滑钩与导滑钩配合槽滑动配合,拨动块上滚轮通过拨动块上滚轮轴转动地支承在拨动块上滚轮腔内,拨动块磁块嵌置在拨动块磁块腔内并且与设置在拨动块磁块腔的底部的拨动块磁块吸合铁片吸合,拨动块下滚轮通过拨动块下滚轮轴转动地支承在拨动块下滚轮腔内,所述的拨动块磁块隔着所述的前玻璃与所述的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磁性吸合,所述的拨动块上滚轮以及拨动块下滚轮为轴承并且与前玻璃形成滚动副,所述的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的结构相同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左内框条的左内框条后壁朝着百叶帘腔的方向延伸了一左内框条遮光扩展边以及在右内框条的右内框条后壁朝着百叶帘腔的方向延伸一右内框条遮光扩展边,因而在百叶帘处于下降并且在帘片处于翻转的遮闭状态下能避免室外光线或室内光线从帘片的左端部与左内框条之间的间隙以及与右内框条之间的间隙透过,得以充分保障使用者的隐私并且保障安全;之二,由于在左内框条腔内增设了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以及在右内框条腔内增设了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因而将帘片翻转牵引绳在以打结方式初始安装时产生的超出工艺要求的长度余量以及在日常使用中产生的伸长余量吸收,保障帘片良好的持久翻转效果,以及由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使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处于良好的涨紧状态,保障百叶帘的持久稳定升降效果;之三,由于将上内框条特别是左、右内框条采用了非金属的保温隔热材料,因而可对设置在左内框条腔内的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的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以及对设置在右内框条腔内的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的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起到防止受高温影响而出现消磁的保护作用,确保磁块持久稳定的使用寿命,此外还能使整个内框体发挥断桥隔热降低K值的作用,延长整体使用寿命;之四,由于在百叶帘的结构体系中增设了以底条为载体设置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尾扣装置,因而当百叶帘升降牵引绳与其固定时,不会出现挣脱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内框体的左内框条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内框体的右内框条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的翻转轮轴支承座以及帘片翻转梯绳绕绳装置的详细结构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导向装置的详细结构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百叶帘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尾扣装置的详细结构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至图3,示出了一矩形窗体1,该矩形窗体1由具有中空腔的左、右纵框条11、12、上横框条13和下横框条14构成,左纵框条11的上端与上横框条13的左端之间通过框条左上转角连接件15连接,左纵框条11的下端与下横框条14的左端之间通过框条左下转角连接件16a连接,右纵框条12的上端与上横框条13的右端之间通过框条右上转角连接件17连接,右纵框条12的下端与下横框条14的右端之间通过框条右下转角连接件16b连接;示出了一内框体2,该内框体2由一左内框条21、一右内框条22和一上内框条23构成,左内框条21设置在前述左纵框条11朝向前述右纵框条12的一侧并且与左纵框条11连接,在左内框条21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左内框条腔211,右内框条22设置在前述右纵框条12朝向前述左纵框条11的一侧并且与右纵框条12连接,在右内框条22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右内框条腔221,上内框条23在对应于前述上横框条13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左、右内框条21、22的上端之间并且与上横框条13连接,在上内框条23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上内横条腔231,该上内横条腔231的上内框条腔腔口朝向前方并且配设有一上内框条腔腔口盖板232,其中,左、右内框条21、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百叶帘腔20;一前玻璃10a和一后玻璃10b,前玻璃10a朝向后玻璃10b的一侧与前述左、右纵框条11、12、上横框条13以及下横框条14的前侧面贴触(贴触指接触或贴合,以下同),后玻璃10b朝向前玻璃10a的一侧与左、右纵框条11、12、上横框条13以及下横框条14的后侧面贴触,在前、后玻璃10a、10b之间的四周边缘部位嵌置有密封胶条10c,藉由密封胶条10c使前、后玻璃10a、10b的四周相向一侧的边缘部位以及矩形窗体1的四周朝向外的一侧表面结合为一个整体,前述左、右内框条21、22以及上内框条腔腔口盖板232的前侧面与前述前玻璃10a朝向后玻璃10b的一侧贴触,而左内框条21的左内框条后壁212、右内框条22的右内框条后壁222以及上内框条23的上内框条后壁233与后玻璃10b朝向前玻璃10a的一侧贴触;示出了一百叶帘3,该百叶帘3在由前述前、后玻璃10a、10b封护的状态下设置在前述的百叶帘腔20内;示出了一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4、一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5和一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6,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4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左内框条腔211内并且通过帘片翻转牵引绳40与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6连接,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5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右内框条腔221内,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6设置在前述上内框条腔231内,前述的百叶帘3与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6以及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5连接;示出了一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30和一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7,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30在与前述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4相对应的状态下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前玻璃10a背对前述后玻璃10b的一侧并且隔着前玻璃10a与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4相吸合,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7在与前述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5相对应的状态下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玻璃10a背对后玻璃10b的一侧并且隔着前玻璃10a与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5相吸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之一,前述左内框条21的左内框条后壁212朝着前述百叶帘腔20的方向延伸有一左内框条遮光扩展边2121,而前述右内框条22的右内框条后壁222同样朝着前述百叶帘腔20的方向延伸有一右内框条遮光扩展边2221,藉由左内框条遮光扩展边2121对前述百叶帘3的左端与左内框条21的右侧之间的间隙遮闭,并且由右内框条遮光扩展边2221对百叶帘3的右端与右内框条22的左侧之间的间隙遮闭,外界无法从百叶帘3的两端与左、右内框条21、22之间的间隙内察看到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左内框条遮光扩展边2121以及前述右内框条遮光扩展边2221的宽度优选为2-3mm,较好地为2.2-2.8mm,最好为2.5mm,本实施例选择2.5mm。

重点见图2和图3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左纵框条11的右侧并且循着左纵框条11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对左纵框条嵌脚槽111,而在前述左内框条21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左纵框条嵌脚槽111的位置循着左内框条21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对左内框条嵌脚213,该对左内框条嵌脚213与一对左纵框条嵌脚槽111插嵌连接;在前述右纵框条12的左侧并且循着右纵框条12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对右纵框条嵌脚槽121,而在前述右内框条22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右纵框条嵌脚槽121的位置循着右内框条22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对右内框条嵌脚223,该对右内框条嵌脚223与一对右纵框条嵌脚槽121插嵌连接;在前述上横框条13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循着上横框条13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对上横框条嵌槽131(图1标示),前述上内框条腔腔口盖板232以及上内框条后壁233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分别与一对上横框条嵌槽131插嵌连接。

继续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之二,在前述左内框条21的左内框条腔211内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4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一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9,而在前述右内框条22的右内框条腔221内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5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8,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8与前述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5以及前述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6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之三,前述的左、右内框条21、22以及上内框条23连同前述的上内框条腔腔口盖板232由非金属的保温隔热材料制成,该非金属的保温隔热材料为PVC。由PVC充当左、右内框条21、22以及上内框条23产生的技术效果因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内作了说明,故不再重复说明。

继续见图1,前述的百叶帘3包括底条31、帘片32、帘片翻转梯绳33、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4和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之四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尾扣装置35,底条31位于帘片32的底部,帘片翻转梯绳33的下端与底条31固定,而帘片翻转梯绳33的上端套置在设置于前述上内框条23的上内框条腔231内的前述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6上,帘片32搁置在帘片翻转梯绳33上,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尾扣装置35设置在底条31上,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4的数量与帘片翻转梯绳33的数量相等,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4的升降牵引绳第一端部341固定在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尾扣装置35上,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4的升降牵引绳第二端部342在依次途经开设在帘片32上的帘片牵引绳让位孔321、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6和前述的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5后返回至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6并且固定在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6上;在前述上内框条腔231的上内框条腔底壁上并且位于上内框条腔底壁的中部开设有插嵌板配合腔2311。

请参见图4和图5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6包括翻转轮轴支承座61、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装置62、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导向装置63、翻转轴64和翻转轮65,翻转轮轴支承座61与前述的框条左上转角连接件15插嵌固定,在该翻转轮轴支承座61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一翻转轮轴右轴头支承孔611并且在对应于翻转轮轴右轴头支承孔611的下方的位置还开设有一左上转角连接件插板孔612,在翻转轮轴支承座61的右侧壁上开设有翻转轮轴支承座让位口613,在翻转轮轴支承座61的顶表面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T字形的翻转轮轴支承座嵌脚614,该翻转轮轴支承座嵌脚614与前述的框条左上转角连接件15插嵌固定,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装置62包括一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621、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622和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引导轮623,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621位于前述上内框条腔231内并且对应于前述百叶帘腔20的上部,在该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621的底部构成有一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插嵌板6211,该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插嵌板6211与开设于前述上内框条腔底壁的中部的前述插嵌板配合腔2311插嵌固定并且在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621的左右侧壁上各开设有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让位孔6212,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622转动地支承在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621上并且在该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622上构成有一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舌6221,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引导轮623转动地设置在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621的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轴支承座腔内,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导向装置63包括一导向轮座631和一导向轮632,导向轮座631位于上内框条腔231的右端并且与前述右内框条腔221的顶部相对应,该导向轮座631与前述框条右上转角连接件17插嵌固定,在该导向轮座631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导向轮座牵引绳让位腔6311,而在导向轮座631的右侧壁上开设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插板孔6312,在导向轮座631的顶表面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T字形的导向轮座嵌脚6313,该导向轮座嵌脚6313与所述的框条右上转角连接件17插嵌固定,导向轮632通过导向轮轴6321转动地支承在导向轮座631的导向轮座腔内,翻转轴64的横截面形状呈D字形,该翻转轴64的左端在对应于前述翻转轮轴支承座让位口613的位置伸展到翻转轮轴支承座61的翻转轮轴支承座腔内与翻转轮65的翻转轮轴651的翻转轴插固孔6511插固并且继而伸展到翻转轮轴651的左侧,翻转轴64的中部与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622的绕套辊轴6222的绕套辊轴孔62221插固,翻转轴64的右端朝着导向轮座631的方向伸展,翻转轮65固定在前述翻转轮轴651的中部,该翻转轮轴651的左端即翻转轮轴左轴头转动地支承在框条左上转角连接件15上,而右端即翻转轮轴右轴头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翻转轮右轴头支承孔611上。

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40的一端与前述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4的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在依次绕套于前述的翻转轮65(在翻转轮65上绕套一圈或两圈)和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9后返回至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4并且与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4的下部固定连接,前述帘片翻转梯绳33的上端引入前述上内框条腔231并且绕套在前述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舌6221上,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4的中部绕套于(即套置于)前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引导轮623上,并且在依次穿过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让位孔6212以及导向轮座牵引绳让位腔6311后绕套于前述的导向轮632及前述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5的上部,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4的前述升降牵引绳第二端部342固定在前述的导向轮座631上,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8与前述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5的下部以及前述导向轮座63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前述的帘片翻转绳33有一对,因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4也相应有两根,与之相适应的前述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6的结构体系的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装置62也相应有一对。如果百叶帘3的门幅较大时,矩形窗体1的宽度也相应增大,那么帘片翻转绳33可以在一对的基础上合理增加,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4以及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装置62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因而本实施例的帘片翻转绳33的数量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见图6,在前述底条31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底条腔311,在该底条腔311的底条腔顶壁311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4的位置开设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绳孔31111,而在底条腔311的底条腔底壁3112上并且在对应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绳孔31111的位置开设有绳头套孔31121,前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尾扣装置35包括一绳头套351和一锥套塞352,绳头套351在对应于前述底条腔底壁3112的下方的位置与前述绳头套孔31121嵌配并且探入到前述底条腔311内,在该绳头套35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锥形孔3511,该锥形孔3511自绳头套351的上部贯通至下部,锥套塞352设置在锥形孔3511内,该锥套塞352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自锥套塞352的上部贯通至下部并且与前述锥形孔3511同心的牵引绳绳孔3521,前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4的升降牵引绳第一端部341在对应于牵引绳绳孔3521的位置绕套在锥套塞352上。这种结构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尾扣装置35能将锥套塞352连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4的下端可靠地限定在锥形孔3511内。

继续见图4和图5,在前述框条左上转角连接件15的左侧开设有一翻转轮轴左轴头支承孔151,在位于该翻转轮轴左轴头支承孔151的下方的位置延伸有一左上转角连接件插板152,前述翻转轮轴65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翻转轮轴左轴头支承孔151内,前述的左上转角连接件插板孔612与左上转角连接件插板152插配,在框条左上转角连接件15的上部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翻转轮轴支承座嵌脚614的位置开设有一翻转轮轴支承座嵌脚槽153,翻转轮轴支承座嵌脚614与翻转轮轴支承座嵌脚槽153嵌配;在前述框条右上转角连接件17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右上转角连接件插板孔6312的位置延伸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插板171,而在对应于前述导向轮座嵌脚6313的位置开设有一导向轮座嵌脚槽172,导向轮座嵌脚6313与该导向轮座嵌脚槽172嵌配,前述的右上转角连接件插板孔6312与右上转角连接件插板171插配;前述的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622通过一对绕套辊固定螺钉6223与前述绕套辊轴6222固定,在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支承座621的右侧壁朝向左侧壁的一侧构成有一限位脚6213,而在前述绕套辊轴6222上并且在对应于限位脚6213的位置构成有一限位凸缘62222,藉由该限位凸缘62222与限位脚6213相配合而起到限制绕套辊轴622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的极限程度的作用;前述的帘片翻转梯绳33在前述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舌6221上绕套一圈或复数圈(本实施例为三圈)。

继续见图1,前述的百叶帘翻转调节控制机构4包括帘片翻转牵引滑座41、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42、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43、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44和帘片翻转牵引滑座配重块45,帘片翻转牵引滑座41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左内框条21的左内框条腔211内,在该帘片翻转牵引滑座41朝向前述前玻璃10a一侧的上部开设有一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腔411,下部开设有一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腔412,而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腔411与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腔412之间的位置开设有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腔413,在对应于该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腔413的后侧的位置插嵌有一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吸合铁片,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42通过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轴421转动地设置在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腔411内,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43嵌置在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腔413内并且与前述的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吸合铁片吸合,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44通过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轴441转动地设置在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腔412内,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上滚轮42以及帘片翻转牵引滑座下滚轮44为轴承并且与前述前玻璃10a形成滚动副,帘片翻转牵引滑座配重块45连接在帘片翻转牵引滑座41的底部,前述的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30隔着前玻璃10a与前述的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43磁性吸合,前述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9位于前述帘片翻转牵引滑座配重块45的下方,前述的中部依次绕套于前述翻转轮65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9上的帘片翻转牵引绳40的一端与前述帘片翻转牵引滑座41的上部固定连接,而另一端与帘片翻转牵引滑座41的下部固定连接。

继续见图1,前述的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5包括牵引绳升降牵引座51、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52、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53、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下滚轮54、牵引滑轮55、牵引绳升降牵引座配重块56和涨紧绳57,牵引绳升降牵引座51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右内框条22的右内框条腔221内,在该牵引绳升降牵引座51的上部延伸有一牵引滑轮座511,在牵引绳升降牵引座51朝向前述前玻璃10a的一侧开设有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腔512,在对应于该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腔512的下方的位置开设有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腔513,在对应于该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腔513的后侧的位置插嵌有一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吸合铁片,并且在对应于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腔513的下方的位置开设有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下滚轮腔514,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52通过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轴521转动地设置在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腔512内,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53设置在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腔513内并且与前述的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吸合铁片吸合,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下滚轮54通过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下滚轮轴541转动地设置在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下滚轮腔514内,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上滚轮52以及牵引绳升降牵引座下滚轮54为轴承并且与前述前玻璃10a形成滚动副,牵引滑轮55通过牵引滑轮轴551转动地设置在牵引滑轮座511上,牵引绳升降牵引座配重块56连接在牵引绳升降牵引座51的底部,涨紧绳57的一端与牵引绳升降牵引座51的下部固定连接,中部套置在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8上,另一端与前述导向轮座631固定连接,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4的中部绕套于前述牵引滑轮55上,前述的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7隔着前玻璃10a与前述的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53磁性吸合。

请参见图7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8包括弹簧杆座81、弹簧杆82、涨紧弹簧83、涨紧绳滑轮座84、涨紧绳滑轮85和限位板86,弹簧杆座81设置在前述右内框条腔221内并且位于右内框条腔221的下部,该弹簧杆座81分别通过一定位销811以及一弹簧杆座固定螺栓812与前述的右纵框条12固定,在弹簧杆座81的上端构成有一向左水平折展的弹簧杆座折板813,在该弹簧杆座折板813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弹簧杆孔8131,弹簧杆82上下浮动地插置在弹簧杆孔8131内,在该弹簧杆82的上端构成有一弹簧杆连接头821,该弹簧杆连接头821位于弹簧杆座折板813的上方,在弹簧杆82的下端构成有一弹簧支承座822,涨紧弹簧83套置在弹簧杆82上,该涨紧弹簧83的上端支承在弹簧杆座折板813朝向下的一侧,而涨紧弹簧83的下端支承在弹簧支承座822上,涨紧绳滑轮座84对应于前述牵引绳升降牵引座配重块56的下方,在该涨紧绳滑轮座84的上部构成有一涨紧绳滑轮腔841,而在涨紧绳滑轮座84的下部延伸有一对铰接座842,该对铰接座842通过铰接座销轴8421与前述弹簧杆连接头821铰接,涨紧绳滑轮85通过滑轮销轴851转动地设置在涨紧绳滑轮腔841内,限位板86的上端与涨紧绳滑轮腔841的上部腔口相对应,而限位板86的下端在对应于涨紧绳滑轮座84的侧面的位置与前述滑轮销轴851的左端或右端固定,前述的涨紧绳57的中部绕套在涨紧绳滑轮85上。

由于前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9的结构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8相同,例如图1示意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9的结构体系的牵引绳滑轮91相等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8的结构体系的涨紧绳滑轮85,以供帘片翻转牵引绳40套置在牵引绳滑轮91上,由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9涨紧,因而申请人不再象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涨紧机构8那样对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9详述。

请参见图8,该图8实质上是图1的后侧示意图,前述的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7包括导滑条71、拨动块72、拨动块上滚轮73、拨动块磁块74和拨动块下滚轮75,导滑条71具有一导滑条底板712,该导滑条底板712粘固在前述前玻璃10a上,在导滑条71的高度方向的左侧构成有一导滑钩配合槽711,在拨动块72朝向前玻璃10a一侧的上部开设有一拨动块上滚轮腔721,中部开设有拨动块磁块腔722,而下部开设有拨动块下滚轮腔723,在拨动块72的右侧构成有一导滑钩724,该导滑钩724与导滑钩配合槽711滑动配合,拨动块上滚轮73通过拨动块上滚轮轴731转动地支承在拨动块上滚轮腔721内,拨动块磁块74嵌置在拨动块磁块腔722内并且与设置在拨动块磁块腔722的底部的拨动块磁块吸合铁片吸合,拨动块下滚轮75通过拨动块下滚轮轴751转动地支承在拨动块下滚轮腔723内,前述的拨动块磁块74隔着前述的前玻璃10a与前述的牵引绳升降牵引座磁块53磁性吸合,前述的拨动块上滚轮73以及拨动块下滚轮75为轴承并且与前玻璃10a形成滚动副。

由于前述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30的结构是与前述百叶帘升降外操控机构7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前述的帘片翻转牵引滑座配重块45以及牵引绳升降牵引座配重块56的功用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参见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535378C(结构改进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因而申请人未对其详细说明。

在百叶帘3处于充分即完全下降的状态下并且当要使帘片32翻转时,由操作者对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30推拨,由于该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30隔着前玻璃10a与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4的帘片翻转牵引滑座磁块43磁性吸合在一起,因而由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30带动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4,由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4带动帘片翻转牵引绳40,由于帘片翻转牵引绳40绕套在翻转轮65上,因而由帘片翻转牵引绳40带动翻转轮65,由翻转轮65带动横截面形状呈D字形(也可称马蹄形)的翻转轴64,由于翻转轴64与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622插固,因而由翻转轴64带动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622。由于百叶帘3的结构体系的帘片翻转梯绳33的上端绕套于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舌6221(绕套一圈或两圈,但也可以是三圈),因而在翻转轴64带动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辊622时,由其通过帘片翻转梯绳绕套舌6221带动帘片翻转梯绳33,使帘片32翻转所需的角度。由操作者将帘片翻转外操控机构30向上拨移或向下拨移决定了翻转轮65的运动方向的改变,进而决定了帘片32的依需角度的顺/逆翻转。

由于对百叶帘3的升降操作可参见CN104747054A的说明书第0041段,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