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救生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2902发布日期:2019-06-11 22:59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救生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救生床。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有很多家庭丧命于日常生活中的突发性、隐蔽性灾难,比如:地震、CO中毒、火灾等,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人们的防震意识正在逐年提高。唐山、汶川地震的强烈震感,对不知何时到来的地震一直耿耿于怀;还有一部分人经过一天辛苦的工作,做饭后,经常忘记关闭煤气灶或者由于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天然气泄漏,这对晚上休息的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突发性、隐蔽性灾难是不可预测的,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损失或降低事故发生,需要及时检测到突发性、隐蔽性灾难状况,然后迅速做出合理的处置。因此,需要一种检测手段多、受外部因素影响小、更加全面、反应迅速、安全性能更有保障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救生床,其解决了现有地震床检测模式单一,受外部客观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存在漏检的问题,单一的检测模式需要的设备多,成本高,反应慢,安全性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救生床,其包括床体、检测装置、报警装置、短信自救通讯装置、自动保护装置、微控制器及日常使用装置,所述床体内被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分割为三个独立的空间,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

所述的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震动传感器、MQ-4传感器及MQ-135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床板下面,所述的震动传感器、MQ-4传感器及MQ-135传感器均匀布置在床体的外围,且分别与微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的报警装置、短信自救通讯装置均设置在床体的外侧,且均与所述的微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的自动保护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的动力机构设置在第三空间内,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联轴器、履带、齿轮及螺旋杆,所述的电机和齿轮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齿轮连接履带,履带和螺旋杆连接,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支柱、螺旋柱及顶棚,所述的螺旋杆和顶棚连接,用于控制顶棚的升降;所述的支柱位于所述螺旋柱上方;所述的自动保护装置与所述的微控器通信连接;

所述的日常使用装置,包括照明设备和简易床桌,所述照明设备设置在顶棚和第二空间,且所述照明设备与微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简易床桌设在床体尾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床板向下突出设置,且所述第一床板由两块床板组成,所述的两块床板中至少有一块可滑动推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微控制器、短信自救通讯装置设置在床体的中心。

进一步的,在第二空间的尾部设有逃生门。

进一步的,所述的简易床桌与所述的微控制器单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控制器为K26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检测手段丰富,受外部客观因素影响低,大大降低出现漏检的可能,设备投入成本低,反应迅速,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高,能够准确预防突发性、隐蔽性灾难,并能为人提供安全保障设备,尤其适用于家庭、宾馆等场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救生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救生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救生床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救生床的床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救生床的动力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救生床的齿轮、履带连接示意图;

图中,1-微控制器,2-检测装置,3-自动保护装置,4-短信自救通讯装置,5-日常使用装置,6-报警装置,7-压力传感器,8-震动传感器,9-MQ-4传感器,10-MQ-135传感器,11-履带,12-床脚,13-螺旋杆,14-床板,15-支柱,16-顶棚,17-齿轮,18-床体,19-照明设备,20-电机,21-联轴器,22-小部分床板,23-螺旋柱,24-第一空间,25-第二空间,26-第三空间,27-逃生门,28-简易床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救生床,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6所示,一种智能救生床,包括床体18、检测装置2、报警装置6、短信自救通讯装置4、自动保护装置3、微控制器1、日常使用装置5,检测装置2、报警装置6、自动保护装置3中的支撑机构、日常使用装置5均设置在床体18外部,微控制器1、短信自救通讯装置4设置在床体18的中心,生存逃生设施以及自动保护装置3中的动力机构设置在床体18内部,床体18采用防火、抗压且密封性好的材料,且分为上中下三个空间,第一空间24放有压力传感器7,且与床板14相连接;第二空间25放置日常必需品,且在第二空间25的尾部设有逃生门27;第三空间26设有自动保护装置3中的动力装置以及微控制器1。在床体18的下方对应设置有几个床脚12。

床板向下突出设置,且床板由两块床板组成,两块床板中至少有一块可滑动推开,当危险发生时,床板14(第一床板)会陷一深度,床板14分为两部分,在小部分床板22还可以进行下陷,小部分床板22可以进行推拉,使人进入第二空间25,取得氧气瓶、水、干粮等日常必需品。

检测装置2包括压力传感器7、震动传感器8、MQ-4传感器9、MQ-135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7设在床板14的下面;震动传感器8、MQ-4传感器9、MQ-135传感器10均匀布置在床体18的外围,且与微控制器1采用单向通信方式连接。当压力传感器7的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设定的值时,智能救生床处于使用状态,为了确保当危险发生时,人能够在床上;震动传感器8,MQ-4传感器9、MQ-135传感器10检测的值,传递给微控制器1和设定值进行比较,只要其中一个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微控制器1将启动自动保护装置3、报警装置6、短信自救通讯装置4,同时床板14会向下陷一深度,防止顶棚16下落时,压到人,同时照明设备19也启动。

自动保护装置3包括电机20、联轴器21、履带11、齿轮17、螺旋杆13、支柱15、螺旋柱23、顶棚16,通过联轴器21连接电机20和齿轮17,齿轮17连接着履带11,履带11和螺旋杆13连接,螺旋杆13和顶棚16连接,进而控制顶棚16的升降,自动保护装置3与微控制器1采用单向通信方式连接。当危险发生时,微控制器1将命令传递给自动保护装置3,自动保护装置3将启动电机20转动,电机20带动联轴器21,联轴器21带着齿轮17,齿轮17带动履带11,履带11带动螺旋杆13,进而使顶棚16下降,使床面密封起来,保证人体安全。自动保护装置3中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20、联轴器21、履带11、齿轮17、螺旋杆13。

报警装置6,微控制器1连接着报警器6,微控制器6根据震动传感器8,MQ-4传感器9、MQ-135传感器10检测发来的数据信息,确定有危险发生,发送信号至报警装置6,报警装置6发出警报。

日常使用装置5,包括照明设备19、简易床桌28,照明设备19设置在顶棚16以及床体的第二空间25,且与微控制器1通信连接,简易床桌28设在床体尾部,并在床的尾部设置一个开关,控制简易床桌28的升合。

短信自救通讯装置4,微控制器1连接着短信自救通讯装置4,微控制器1根据震动传感器8,MQ-4传感器9、MQ-135传感器10检测发来的数据信息,确定有危险发生,发送信号至短信自救通讯装置4,短信自救通讯装置4会向你所设定的亲人,发送短信,并告知或电话请求救援。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