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壶及其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8943发布日期:2019-06-14 22:36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电热水壶及其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热水壶的温控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温控器的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电热水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烧水装置,其烧水速度快且方便使用的特性使其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现有技术中,温控器的火线端和导电铜圈采用铆接后再通过螺丝固定,该连接方式,容易造成火线端与导电铜圈之间接触不良,使得导电性能差,且存在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如何对温控器进行改进,以提高温控器的导电性能及使用安全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水壶的温控器,以提高温控器的导电性能及使用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温控器的电热水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热水壶的温控器,包括:温控器主体、安装壳体及导电铜圈,所述导电铜圈上设置有火线端,且所述火线端与所述导电铜圈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火线端与所述导电铜圈一体热铆成型。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火线端上设置安装槽,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安装槽配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火线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导电铜圈的轴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水壶的温控器,导电铜圈位于温控器主体的安装壳体内,且导电铜圈上的火线端与导电铜圈一体成型,即,两者为一体式结构。一体成型后,两者之间更好的连接,因此避免了安装时接触不良的情况,使得两者之间的导电性能更好,进而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及稳定性。

基于上述提供的温控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温控器的电热水壶,包括壶体、与所述壶体配合的底座、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插头、设置在所述壶体内的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温控器。

由于该电热水壶具有上述温控器,因此该电热水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上述温控器所具有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热水壶的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热水壶的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图2中:

1为安装壳体、2为导电铜圈、3为火线端、4为导向柱、5为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热水壶的温控器,包括温控器主体、安装壳体1及导电铜圈2,导电铜圈2位于安装壳体1内,导电铜圈2上设置有火线端3,且火线端3与导电铜圈2为一体成型结构。此设置使得导电铜圈2与火线端3之间连接更紧密,且不需要额外进行安装操作,一方面简化了安装步骤,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导电性,进而使得使用更安全稳定。

具体的,上述火线端3与导电铜圈2一体热铆成型。

导电铜圈2在安装壳体1内进行安装时,可以对两者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从而使安装更到位。本申请优选的在安装壳体1上设置有导向柱4,火线端3上设置安装槽5,且导向柱4与安装槽5配合安装,能够对导电铜圈2及安装壳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从而确保安装更精准,具体如图所示。

此外,火线端3所在的平面与导电铜圈2的轴线垂直,火线端3所在的位置位于导电铜圈2的外周,且在导电铜圈2的直径延长线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热水壶的温控器,导电铜圈2位于温控器主体的安装壳体1内,且导电铜圈2上的火线端3与导电铜圈2一体成型,即,两者为一体式结构。一体成型后,两者之间更好的连接,因此避免了安装时接触不良的情况,使得两者之间的导电性能更好,进而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及稳定性。

基于上述提供的温控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温控器的电热水壶,包括壶体、与壶体配合的底座、与底座连接的插头、设置在壶体内的温控器;具体的,该温控器为上述温控器。本申请中电热水壶的具体结构,请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该电热水壶具有上述温控器,因此该电热水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导电性能好、使用安全性高等特点。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采用递进的形式进行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均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