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5840发布日期:2019-08-07 01:14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升降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椅子均具有升降调节功能以满足用户对不同坐立高度的要求。升降调节的结构多种多样,且大部分需要使用者手动操作才能进行调节,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通过脚踩就能够进行高度调节的升降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椅,包括座位和设于所述座位下方的支撑座,所述座位的下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升降杆,所述支撑座至少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升降杆之间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升降地连接,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支撑杆这两者中,其中一者上固定地设置有螺母,另一者上设有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的螺杆,所述螺杆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螺母配合连接,所述升降椅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螺杆绕自身轴心线旋转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使所述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母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上,所述螺杆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控制组件为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脚踏组件。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具有用于驱使所述升降杆上升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用于驱使所述升降杆下降的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螺杆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螺杆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脚踏组件包括用于驱使所述驱动机构以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工作的升高脚踏,以及用于驱使所述驱动机构以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工作的降低脚踏。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螺杆下部的第一锥齿轮、绕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轴心线与所述螺杆的轴心线共线延伸,所述第二锥齿轮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下方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步地绕所述旋转轴转动的棘轮,所述支撑座上转动地连接有用于限制所述棘轮以第一方向旋转的止回棘爪,所述升高脚踏与所述降低脚踏这两个部件均绕所述旋转轴转动地设置,其中一个部件上枢轴连接有用于推动所述棘轮以第二方向旋转的拨动棘爪,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另一个部件上设有用于驱使所述拨动棘爪与所述止回棘爪分别与所述棘轮脱离的脱开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棘轮的外侧周部均匀间隔地设有多个棘齿,相邻两个所述棘齿之间形成棘齿槽,所述止回棘爪与所述拨动棘爪分别与所述棘齿槽配合,其中,所述止回棘爪向上卡设在所述棘齿槽中,所述拨动棘爪向下卡设在所述棘齿槽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棘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体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所述升高脚踏沿上下方向倾斜地设置,所述升高脚踏的下部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拨动棘爪枢轴连接在所述升高脚踏上,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升高脚踏之间还设有用于驱使所述升高脚踏以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复位的第一复位簧。

作为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所述脱开结构设于所述降低脚踏上,所述降低脚踏具有脚踏部和圆环状驱动部,所述圆环状驱动部绕所述旋转轴的轴心线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圆环状驱动部的外侧周部具有顶推面,所述拨动棘爪与所述止回棘爪上均设有凸起,当所述降低脚踏未被踩下时,所述凸起与所述顶推面相互脱离;当所述降低脚踏被踩下时,所述顶推面推动所述凸起而驱使所述拨动棘爪及所述止回棘爪分别转动地与所述棘轮脱开配合,所述支撑座与所述降低脚踏之间还设有用于驱使所述降低脚踏旋转复位的第二复位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高脚踏自前向后上倾延伸,所述降低脚踏位于所述升高脚踏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升降椅为餐椅,所述座位上还设有餐盘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椅,用户可通过踩踏脚踏组件来使得驱动机构工作,从而使得螺杆相应地转动而驱使升降杆相对支撑杆上升或下降,进而使得座位的高度发生调整,其结构简单,操作也十分的方便。该升降椅可作为儿童升降式餐椅使用,为儿童就餐提供了较大便利。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椅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3为附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椅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5为附图4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椅内部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7为附图6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椅内部结构示意图四;

附图9为附图8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00、座位;101、座板;102、升降杆;103、靠背;104、餐盘;

200、支撑座;201、支撑杆;202、203、底撑杆;

1、螺杆;2、升高脚踏;3、降低脚踏;31、脚踏部;32、圆环状驱动部;32a、顶推面;32b、配合面;4、第一锥齿轮;5、第二锥齿轮;6、棘轮;61、棘齿;62、棘齿槽;7、拨动棘爪;71、凸起;8、止回棘爪;81、凸起;9、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至图9所示的升降椅,其包括座位100和设于座位100下方的支撑座200,座位100的下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升降杆102,支撑座200至少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杆201,支撑杆201与升降杆102之间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升降地连接。

本实施例中,座位100还包括提供坐立的座板101、位于座板101后部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靠背103,以及设置在靠背103前方的餐盘104,该升降椅可提供儿童坐立就餐,即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椅为儿童餐椅,通过调整座位100的高度来满足儿童就餐时坐立高度的不同要求。升降杆102固定地设于座板101的下方,支撑杆201的上部滑动地套设在升降杆102的下部。支撑座200还包括支撑于地面的两根底撑杆202、203,底撑杆202呈开口朝前的U型杆,底撑杆203呈开口朝后的U型杆,底撑杆202的后部与底撑杆203前部分别连接在支撑杆201的下部并共同支撑于地面。

参见图2至图9所示,升降杆102上固定地设置有螺母(图中未示出),支撑杆201上设有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的螺杆1,螺杆1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上述螺母配合连接,当驱使螺杆1旋转时,螺母相应地向上或向下运动而使得升降杆102升降,进而使得座位100的高度获得调整。该升降椅还包括用于驱使螺杆1绕自身轴心线旋转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使该驱动机构工作的脚踏组件。

驱动机构具有用于驱使升降杆102上升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用于驱使升降杆102下降的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螺杆1的旋向与在第二工作状态下螺杆1的旋向相反,如驱使螺杆1顺时针旋转时升降杆102上升,则驱使螺杆1逆时针旋转时升降杆102下降。脚踏组件包括用于驱使驱动机构以第一工作状态工作的升高脚踏2,以及用于驱使驱动机构以第二工作状态工作的降低脚踏3。

参见图4、图5所示,该驱动机构包括固设于螺杆1下部的第一锥齿轮4、绕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9转动地设于支撑座200上的第二锥齿轮5,第一锥齿轮4的轴心线与螺杆1的轴心线共线延伸,第二锥齿轮5设于第一锥齿轮4的下方并与第一锥齿轮4相互啮合,通过第一锥齿轮4与第二锥齿轮5之间的相互啮合而使得螺杆1相应地转动,进而使得升降杆102上升或下降。

参见图2至图9所示,该驱动机构还包括棘轮6,该棘轮6与第二锥齿轮5同步地绕旋转轴9转动地设置,本实施例中,棘轮6与第二锥齿轮5一体设置。支撑座200上转动地连接有用于限制棘轮6以第一方向旋转的止回棘爪8,升高脚踏2与降低脚踏3均绕旋转轴9转动地设置,升高脚踏2与降低脚踏3这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枢轴连接有用于推动棘轮6以第二方向旋转的拨动棘爪7,该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另一个部件上设有用于驱使拨动棘爪7与止回棘爪8分别转动地脱离棘轮6的脱开结构。

这样,当设置有脱开结构的踏板转动而使得拨动棘爪7与止回棘爪8均与棘轮6脱离时,在座位100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第一锥齿轮4驱使第二锥齿轮5以第一方向旋转,且两者之间啮合作用也使得螺杆1相应地旋转,使得升降杆102上升/下降;而当止回棘爪8与棘轮6配合时,则限制棘轮6以上述的第一方向旋转,升降椅处于特定的高度位置下;当驱使设置有拨动棘爪7的踏板转动而带动拨动棘爪7运动时,拨动棘爪7推动棘轮6逆着第一方向(即以第二方向)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5同步转动,并通过与第一锥齿轮4的啮合作用而使得螺杆1相应转动,使得升降杆102对应地下降/上升。

本实施例中,棘轮6以上述第一方向(此处为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运动时对应的为驱动机构的第二工作状态,即驱使升降杆102下降运动;棘轮6以上述第二方向(此处为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运动时则对应的为驱动机构的第一工作状态,即驱使升降杆102上升运动。

棘轮6的外侧周部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棘齿61,相邻的两个棘齿61之间形成棘齿槽62,止回棘爪8与拨动棘爪7分别与棘齿槽62配合,其中,止回棘爪8向上卡设在一个棘齿槽62中,拨动棘爪7向下卡设在另一个棘齿槽62中。

参见图2、图3所示,升高脚踏2沿上下方向倾斜地设置,具体为自前向后上倾延伸。升高脚踏2的下部连接在旋转轴9上,拨动棘爪7枢轴连接在升高脚踏2上并通过弹性件(图中未示出)保持着卡设在其中一个棘齿槽62中。升高脚踏2被踩下时绕旋转轴9以第二方向(即图2、3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轴9与升高脚踏2之间还设有用于驱使升高脚踏2以第一方向(即图2、3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复位的第一复位簧(图中未示出)。

这样,参图2、图3所示,当踩下升高脚踏2时,升高脚踏2带动拨动棘爪7运动而推动棘轮6旋转时,止回棘爪8自动地从棘齿槽62中退出,并在设置于其转轴上的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下逐个地进入下一个棘齿槽62,直至升高脚踏2被向下踩到需要的位置时,止回棘爪8卡设相应地棘齿槽62中;释放升高脚踏2时,升高脚踏2在第一复位簧的作用力下转动复位,拨动棘爪7也相应地复位并重新插入相对应位置处的棘齿槽62中。在上述过程中,棘轮6旋转而使得螺杆1相应旋转,进而使得升降杆102上升运动。

参见图6至图9所示,脱开结构设置于降低脚踏3上,该降低脚踏3设于升高脚踏的下方。降低脚踏3具有脚踏部31与圆环状驱动部32,圆环状驱动部32绕旋转轴9的轴心线转动地设于支撑座200上。该圆环状驱动部32的外侧周部具有顶推面32a,以及与顶推面32a沿周向相接的配合面32b,顶推面32a与旋转轴9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配合面32b与旋转轴9轴心线之间的距离。

拨动棘爪7上设有凸起71,止回棘爪8上设有凸起81,当降低脚踏3未被踩下时,拨动棘爪7与止回棘爪8均与棘轮6保持配合,凸起71、凸起81分别位于配合面32b的对应位置处,凸起71、凸起81可抵靠在配合面32b上或与配合面32b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当踩下降低脚踏3时,圆环状驱动部32绕旋转轴9转动,使得顶推面32a逐渐与凸起71、凸起81配合而将凸起71与凸起81顶起,使得拨动棘爪7与止回棘爪8分别朝远离棘轮6的方向旋转而逐渐地与棘轮6脱开配合,此时,在座位200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锥齿轮4与第二锥齿轮5之间的啮合而驱使棘轮6旋转,进而使得螺杆1相应地转动而实现升降杆102的下降。

支撑座200与降低脚踏3之间还设有用于驱使降低脚踏3旋转复位的第二复位簧(图中未示出)。当释放降低脚踏3后,在第二复位簧的作用下降低脚踏3旋转复位,使得圆环状驱动部32转动至其配合面32b与凸起71、凸起81对应配合,拨动棘爪7与止回棘爪8在各自弹性件的作用下朝向棘轮6转动而重新与棘轮6配合,使得升降杆102固定在调整后的高度位置下。

当然,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螺母固定地设于支撑杆201上,将螺杆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于升降杆102上,然后在座位100的下方设置相应的控制组件来驱使螺杆旋转,从而实现升降杆102与支撑杆201沿竖直方向上的相对升降。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