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旱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5436发布日期:2020-01-31 13:56阅读:891来源:国知局
移动旱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旱厕技术领域,具体是指移动旱厕。



背景技术:

厕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地方,在城市,由于水冲式厕所的推广使用,厕所已经不在是脏、乱、差、臭的代名词,上厕所也不在是令人头疼的事情,但是,在广大的农村,现在大部分还是使用旱厕,脏、臭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而且农村使用的旱厕多为固定的、敞开式的旱厕结构,滋生蚊蝇,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设计一种卫生、可移动的旱厕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移动旱厕,包括旱厕平台板、设置于旱厕平台板中部的旱厕池以及设置于旱厕平台板下部的容纳箱体,所述旱厕池底面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排污口一、排污口二,所述容纳箱体中设置有与排污口一、排污口二对应的储存箱一、储存箱二,所述排污口一为小便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二为大便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二底部出口与储存箱二顶部入口之间横向设置有可动隔板,所述可动隔板包括左隔板、右隔板,所述左隔板、右隔板合并时可覆盖排污口二下部出口,所述旱厕池两侧分别设有左踏板、右踏板,所述左踏板、右踏板可动连接于旱厕平台板上的踏板移动槽中,所述左踏板、右踏板底部设置有与左隔板、右隔板连接的推动装置,所述左踏板、右踏板可沿踏板移动槽上下移动并通过推动装置使左隔板、右隔板向两侧分开。

作为改进,所述推动装置包括与左隔板、右隔板移动方向对应的隔板安置槽,所述隔板安置槽相对设置于旱厕平台板下部且位于排污口二的两端,所述左隔板、右隔板放置于隔板安置槽中,所述隔板安置槽上设置有与左隔板、右隔板移动方向对应的长条型孔,所述左隔板、右隔板两端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杆设置于长条型孔外侧,所述连杆末端连接有竖向移动杆,所述竖向移动杆顶部与左踏板、右踏板底面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旱厕平台板上设有与竖向移动杆对应的竖向移动通道,所述左踏板、右踏板受力向下移动带动竖向移动杆沿竖向移动通道向下移动,使所述连杆带动左隔板、右隔板沿长条型孔向靠近容纳箱体侧壁的一侧移动,使所述排污口二处于打开状态。

作为改进,所述移动通道的直径大于竖向移动杆的直径,所述移动通道底部向内设置有底块,所述移动通道中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接于竖向移动杆外,所述复位弹簧顶部与左踏板、右踏板底面连接,底部与底块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隔板安置槽两端内壁上设有与左踏板、右踏板对应的滑道,所述左踏板、右踏板两端设有与滑道对应连接的滑轮。

作为改进,所述容纳箱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扶推杆,所述手扶推杆末端还设置有行走轮。

作为改进,所述行走轮为带锁行走轮。

作为改进,所述排污口二的直径大于排污口一的直径。

作为改进,所述容纳箱一侧还设有与储存箱一、储存箱二对应的开合门。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使用,通过左隔板、右隔板与推动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排污口二的开闭,避免了储存箱二中的粪便产生异味、滋生蚊虫,容纳箱体可从开合门处取出储存箱一、储存箱二,解决环境问题,通过手扶推杆的设置,可以便于使用者如厕时进行手扶,通过手扶推杆下部的行走轮的设置,便于移动,行走轮为带锁行走轮,方便行走轮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旱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旱厕中推动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旱厕中竖向移动通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旱厕中容纳箱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旱厕中隔板安置槽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旱厕平台板,1.1、踏板移动槽,1.2、竖向移动通道,1.3、底块,1.4、滑道,2、旱厕池,3、容纳箱体,4、排污口一,5、排污口二,6、储存箱一,7、储存箱二,8、可动隔板,8.1、左隔板,8.2、右隔板,9、左踏板,10、右踏板,11、推动装置,11.1、隔板安置槽,11.2、长条型孔,11.3、连杆,11.4、竖向移动杆,11.5、复位弹簧,12、滑轮,13、手扶推杆,14、行走轮,15、开合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5,移动旱厕,包括旱厕平台板1、设置于旱厕平台板1中部的旱厕池2以及设置于旱厕平台板1下部的容纳箱体3,所述旱厕池2底面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排污口一4、排污口二5,所述容纳箱体3中设置有与排污口一4、排污口二5对应的储存箱一6、储存箱二7,所述排污口一4为小便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二5为大便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二5底部出口与储存箱二7顶部入口之间横向设置有可动隔板8,所述可动隔板8包括左隔板8.1、右隔板8.2,所述左隔板8.1、右隔板8.2合并时可覆盖排污口二5下部出口,所述旱厕池2两侧分别设有左踏板9、右踏板10,所述左踏板9、右踏板10可动连接于旱厕平台板1上的踏板移动槽1.1中,所述左踏板9、右踏板10底部设置有与左隔板9、右隔板10连接的推动装置11,所述左踏板9、右踏板10可沿踏板移动槽1.1上下移动并通过推动装置11使左隔板8.1、右隔板8.2向两侧分开。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推动装置11包括与左隔板8.1、右隔板8.2移动方向对应的隔板安置槽11.1,所述隔板安置槽11.1相对设置于旱厕平台板1下部且位于排污口二5的两端,所述左隔板8.1、右隔板8.2放置于隔板安置槽11.1中,所述隔板安置槽11.1上设置有与左隔板8.1、右隔板8.2移动方向对应的长条型孔11.2,所述左隔板8.1、右隔板8.2两端与连杆11.3连接,所述连杆11.3设置于长条型孔11.2外侧,所述连杆11.3末端连接有竖向移动杆11.4,所述竖向移动杆11.4顶部与左踏板9、右踏板10底面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旱厕平台板1上设有与竖向移动杆11.4对应的竖向移动通道1.2,所述左踏板9、右踏板10受力向下移动带动竖向移动杆11.4沿竖向移动通道1.2向下移动,使所述连杆11.3带动左隔板8.1、右隔板8.2沿长条型孔11.2向靠近容纳箱体3侧壁的一侧移动,使所述排污口二5处于打开状态。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移动通道11.2的直径大于竖向移动杆11.4的直径,所述移动通道1.2底部向内设置有底块1.3,所述移动通道1.2中设置有复位弹簧11.5,所述复位弹簧11.5套接于竖向移动杆11.4外,所述复位弹簧11.5顶部与左踏板9、右踏板10底面连接,底部与底块1.3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隔板安置槽1.1两端内壁上设有与左踏板9、右踏板10对应的滑道1.4,所述左踏板9、右踏板10两端设有与滑道1.4对应连接的滑轮12。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容纳箱3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扶推杆13,所述手扶推杆13末端还设置有行走轮14。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行走轮14为带锁行走轮。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排污口二5的直径大于排污口一4的直径。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容纳箱3一侧还设有与储存箱一6、储存箱二7对应的开合门15。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使用者通过脚踩左踏板9、右踏板10,使得左踏板9、右踏板10受力向下移动并带动竖向移动杆11.4沿竖向移动通道1.2向下移动,使连杆11.3带动左隔板8.1、右隔板8.2沿长条型孔11.2向靠近容纳箱体3侧壁的一侧移动,使排污口二5处于打开状态,粪便排泄物从排污口二5进入储存箱二7中,尿液从排污口一4进入储存箱一6中,使用完成后,左踏板9、右踏板10不再受力,左踏板9、右踏板10在复位弹簧11.5的作用下沿竖向移动通道1.2向上移动,使左隔板8.1、右隔板8.2回复原位,排污口二5闭合,复位弹簧11.5的弹力要使使用者可将左踏板9、右踏板10压下,另外,行走轮14为带锁行走轮,行动装置时,只需将行走轮14上的锁件开启,方便移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