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摇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1281发布日期:2019-10-09 00:48阅读:965来源:国知局
医用摇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摇篮。



背景技术:

CT检查中,要求被检查者保持不动。而婴儿患者不能配合,为了保证婴儿患者不动,需要待其睡着后放到检查床上,再进行检查。摇篮常用于婴儿哄睡,但常出现哄睡后,从摇篮里抱出到放到检查床的过程中婴儿惊醒,前功尽弃。有的婴儿患者长时间难以实现在检查床上保持睡着,还需要吃镇静药物,使其镇静睡眠,才能进行CT检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避免睡着的婴儿患者从摇篮里抱出到放到CT检查床的过程中惊醒的医用摇篮。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医用摇篮包括摇篮架、摇篮筐和吊绳,摇篮筐通过吊绳与摇篮架连接;摇篮筐的一个侧板为能够打开的摇篮门;摇篮筐内设置有垫板,垫板包括垫板主体和连接在垫板主体两侧的两个提手。

进一步的是:垫板主体两侧设置有提手缺口,提手位于提手缺口内并与垫板主体铰接。

进一步的是:医用摇篮包括位于摇篮筐四角下方的四个支撑柱,支撑柱竖向设置,支撑柱与摇篮架螺纹连接使得支撑柱高度可调,支撑柱上升后能够支撑摇篮筐。

进一步的是:摇篮筐底部设置有定位围框,支撑柱支撑摇篮筐时位于定位围框内,定位围框与支撑柱接触能够限制摇篮筐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垫板上铺上柔性垫,婴儿患者躺在摇篮框内并躺在垫板上。婴儿患者哄睡后,打开摇篮门,手持提手拉出垫板;另一只手再手持另一提手即可提起垫板,将垫板连同柔性垫及躺上面的婴儿放到检查床上。此过程中,不会触碰到婴儿,不会造成婴儿睡姿势变化,因此婴儿不易惊醒。可见本实用新型利于避免睡着的婴儿患者从摇篮里抱出到放到CT检查床的过程中惊醒,从而利于婴儿CT检查顺利进行。

(2)垫板位于婴儿下方,对婴儿侧面和上方没有阻挡,不对CT检查造成任何影响。

(3)设置支撑柱,需要较长时间等候检查时,调高支撑柱并支撑摇篮筐,可避免摇篮筐摇晃,摇篮起到婴儿床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医用摇篮端部视图;

图2是医用摇篮侧面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垫板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摇篮架1、摇篮筐2、摇篮门21、定位围框22、连接件23、吊绳3、支撑柱4、垫板5、垫板主体51、提手缺口52、提手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医用摇篮包括摇篮架1、摇篮筐2和吊绳3,摇篮筐2通过吊绳3与摇篮架1连接;摇篮筐2的一个侧板为能够打开的摇篮门21;摇篮筐2内设置有垫板5,垫板5包括垫板主体51和连接在垫板主体51两侧的两个提手53。

垫板5上铺上柔性垫,婴儿患者躺在摇篮框2内并躺在垫板5上。婴儿患者哄睡后,打开摇篮门21,手持提手53拉出垫板5;另一只手再手持另一提手53即可提起垫板5,将垫板5连同柔性垫及躺上面的婴儿放到检查床上。此过程中,不会触碰到婴儿,不会造成婴儿睡姿势变化,因此婴儿不易惊醒。

垫板5位于婴儿下方,对婴儿侧面和上方没有阻挡,不对CT检查造成任何影响。材料方面,为了避免对CT检查造成影响,垫板5应是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

垫板5的具体结构可以如图4所示,垫板主体51两侧设置有提手缺口52,提手53位于提手缺口52内并与垫板主体51铰接。提手53与垫板主体51铰接,则在垫板5放到检查床上后,可将提手53转至平放,避免影响CT检查。提手53位于提手缺口52内可避免提手53伸出垫板主体51,避免影响垫板5放入摇篮筐2。

摇篮门21可以是采用转动的方式打开,如图1和图3所示,摇篮门21下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上部通过连接件21连接,松开连接件21即可旋转打开摇篮门21。连接件21可以是魔术贴等常见连接物品。

婴儿睡着后,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等候才能进行检查,为了利于婴儿睡眠,医用摇篮包括位于摇篮筐2四角下方的四个支撑柱4,支撑柱4竖向设置,支撑柱4与摇篮架1螺纹连接使得支撑柱4高度可调,支撑柱4上升后能够支撑摇篮筐2。调高支撑柱4并支撑摇篮筐2,可避免摇篮筐2摇晃,本医用摇篮起到婴儿床的作用。

支撑柱4可以如图1所示,中部是与摇篮架1螺纹连接的螺柱,上端是面积较大的支撑块,下端是方便手拧的旋钮。

为了进一步避免摇篮筐2移动,摇篮筐2底部设置有定位围框22,支撑柱4支撑摇篮筐2时位于定位围框22内,定位围框22与支撑柱4接触能够限制摇篮筐2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