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拖把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9845发布日期:2019-06-14 22:4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喷水拖把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喷水拖把桶。



背景技术:

拖把是清洁地板最常用的清洁工具,传统的拖把就是将布条捆扎在木棒的端部构成,结构简单,采用的布条均为家庭用下的废布。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一种平板拖把,用机器编织制成长方形的拖布,利用粘帖或袋体固定在拖把块上,使用完毕后能够方便将拖布从拖把块上卸下来并进行清洗。但无论是传统拖把还是平板拖把,都需要将使用过的拖把用清水进行清洗,以便下一次使用。为了方便的清洗拖把,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用于拖把清洗并甩干的拖把桶,这种拖把桶的桶体内腔被分为左右两部分腔体,一部分腔体为带有脱水篮的脱水腔体,另一部分腔体为装有清水用于拖把清洗的腔体;最初的脱水篮结构,采用脚踏板联动脱水篮,脚踏脱水,但是这样的结构一则占空间更大,另外,使用者需要一脚站立另一脚踩踏脱水,往往因为湿滑或使力不均造成站立不稳而跌倒,安全性差;因此后来设计出拖把自带转动部件,脱水篮不设转轴,通过拖把施力转动即可带动脱水篮甩干,但是这样的结构还是存在有很多问题,这种脱水篮结构基本上只能使用圆形拖把,对于长方形的平地拖把以及其它形状的拖把不太适合;脱水篮必需高置于桶体内的水面之上,桶体内的水量受到很大限制,致使清洗腔体内的储水水面较浅,不利用拖把的清洗,因此,专利号为201720324386.0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拖把清洗桶,通过将使用后的平底拖把24先置于桶体4的清洗腔体3内,用平底拖把中间直接连通塑料板上的孔道嵌接在清洗腔体3底中间自承杆式旋转机构的旋转支架23 柱状端部22上,利用旋转式平底拖把的旋转带动自承杆式旋转机构随拖把在清洗腔体3水中旋转动作,达到拖把清洗的目的。

但是上述专利对于平拖把的清洗方式过于复杂,根据其使用过程“将使用后的平底拖把24先置于桶体4的清洗腔体3内,用平底拖把中间直接连通塑料板上的孔道嵌接在清洗腔体3底中间自承杆式旋转机构的旋转支架23柱状端部22上,利用旋转式平底拖把的旋转带动自承杆式旋转机构随拖把在清洗腔体3水中旋转动作”得到,该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因此具有操作繁琐的问题,且影响拖把的清洗效率,另外,由于是分成三个步骤进行清洁拖把,因此其结构的分布不够紧凑合理,容易导致拖把的清洗效率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洗效率高、操作方便和结构紧凑合理的喷水拖把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喷水拖把桶,包括拖桶,及与拖桶配合使用的拖把;所述拖桶包括储水桶,及设置在储水桶内的、且与储水桶固定的拖把清洗装置;所述拖把清洗装置包括清洁桶,及设置在清洁桶一侧下方的、且与清洁桶固定的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包括泵体,及设置在泵体上端的活塞管,及设置在泵体一端的进水阀,及设置在泵体另一端的出水阀,及设置在出水阀上的、且绕到清洁桶后方的输水管,及设置在清洁桶上方的、且与输水管连通的喷筒。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管垂直连泵体,且活塞管的上端与清洁桶连通,所述活塞管内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活塞管的顶部还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位于清洁桶内,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设置有活塞。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阀包括与泵体固定的进水阀体,及设置在进水阀体一端的、且与进水阀体固定的套框,所述进水阀体与套框固定的一端设置有进水阀卡座;所述进水阀体内依次设置有进水阀活塞,与所述进水阀活塞连接的进水阀弹簧,与进水阀弹簧固定的进水阀顶架,所述进水阀体与泵体的连接端还设置有进水阀密封环;所述套框内设置有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阀包括与泵体固定的出水阀本体,及设置在出水阀本体一端的、且与出水阀本体固定的出水阀连接座;所述出水阀本体内依次设置有出水阀活塞,与所述出水阀本体连接的出水阀弹簧,与出水阀弹簧固定的出水阀顶架,所述出水阀连接座与出水阀本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出水阀密封环。

作为优选,所述喷筒包括喷筒本体,及设置在喷筒本体一端的、且与输水管连通的喷筒连接座;所述喷筒本体朝向清洁桶的一侧面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喷筒连接座与喷筒本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喷筒密封环。

作为优选,所述清洁桶的前端上半部分设置有向外凸起的挤压腔;所述清洁桶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内筒沿。

作为优选,所述储水桶包括桶体,及设置在桶体上方内侧的内框架,及设置在桶体上方外侧的外框架,及设置在外框架上的清洁桶封盖,及设置在外框架上的把手;所述桶体的上端设置有四条向外弯折的储水桶沿,所述四条储水桶沿的中部设置有储水桶卡槽,且储水桶卡槽设置有凸条,所述桶体前后两条的储水桶沿上设置有两个内凹座,所述内凹座分别位于储水桶卡槽的两侧;所述内框架包括内框架本体,及设置在内框架本体前后两端的内框架卡板,所述内框架卡板的邻边下端还设置有与内框架本体一体设置的贴板。

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包括下端为镂空设置的外框架本体,及设置在外框架本体中部的、且下端为镂空设置的横杆,及通过横杆分割外框架本体后的第一桶口,及通过横杆分割外框架本体后的第二桶口,及设置在外框架本体四条框边中部的卡扣;所述横杆靠近第二桶口一侧设置有用于刮拖把的刮条,所述刮条后上方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桶体连通,在清洗拖把或脱水时可以排出由刮条挤出来的水。所述外框架本体的四条框边中部设置有容纳卡扣的外框架卡槽,所述外框架本体位于第二桶口一端设置有把手卡槽;所述第二桶口内的部分外框架本体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阶梯槽,所述阶梯槽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得到、且与外框架本体一体设置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内侧两端设置有对称设置的滚轮座,以及设置在滚轮座上的滚轮,以及贯穿滚轮并将滚轮安装在滚轮座上的固定轴;所述卡扣包括卡扣本体,及设置在卡扣本体上端两侧边的铰接凸起;所述卡扣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卡槽内扣槽;

作为优选,所述清洁桶封盖固定在第二桶口上,所述清洁桶封盖中部开设有封盖口。

作为优选,所述拖把包括拖头,以及与拖头活动连接的拖杆,所述拖头由盖板,及设置在盖板下方的、且与盖板相固定的基板,及设置在基板下方的、且与基板相固定的拖布组成,所述拖杆由一杆体,及与拖头活动连接的拖杆连接头组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该喷水拖把桶通过由泵体、活塞管、进水阀、出水阀、输水管和喷筒组成的喷水装置,能够使得拖把在使用时通过挤压的方式,同时实现吸水、喷水和冲洗的工作,因此具有清洗效率高、操作方便和结构紧凑合理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喷水拖把桶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拖桶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储水桶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外框架的结构图;

图6为图2中拖把清洗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图6中喷水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8为图1中拖把的结构图;

图9为拖把的爆炸图;

图10为拖把冲洗的状态图;

图11为拖把脱水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一种喷水拖把桶,如图1-2所示,包括拖桶1,及与拖桶1配合使用的拖把2;所述拖桶1包括储水桶11,及设置在储水桶11内的、且与储水桶11固定的拖把清洗装置12。

如图3所示,所述储水桶11包括桶体111,及设置在桶体111上方内侧的、且与桶体111卡持固定的内框架112,及设置在桶体111上方外侧的、且与桶体111卡持固定的外框架113,及设置在外框架113上的、且与外框架 113卡持固定的清洁桶封盖114,及设置在外框架113上的、且与外框架113 铰接的把手115;所述桶体111的上端设置有四条向外弯折的储水桶沿1111,所述四条储水桶沿1111的中部设置有储水桶卡槽1112,且储水桶卡槽1112设置有凸条1113,所述桶体111前后两条的储水桶沿1111上设置有两个内凹座 1114,所述内凹座1114分别位于储水桶卡槽1112的两侧;所述内框架112包括内框架本体1121,及设置在内框架本体1121前后两端的、且与内框架本体 1121一体设置的内框架卡板1122,所述内框架卡板1122与内凹座1114配合固定,使得内框架本体1121固定在桶体111内部,所述内框架卡板1122的邻边下端还设置有与内框架本体1121一体设置的贴板1123,通过贴板1123使得内框架本体1121与内筒沿1212固定更加稳定。所述清洁桶封盖114通过卡持固定在第二桶口1134上,用于覆盖阶梯槽11341,所述清洁桶封盖114中部开设有封盖口1141,方便拖把2穿过封盖口1141后进入清洁桶12进行喷洗。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外框架113包括下端为镂空设置的外框架本体 1131,及设置在外框架本体1131中部的、且与外框架本体1131一体成型的、且下端为镂空设置的横杆1132,及通过横杆1132分割外框架本体1131后的第一桶口1133,及通过横杆1132分割外框架本体1131后的第二桶口1134,及设置在外框架本体1131四条框边中部的、且与外框架本体1131活动连接的卡扣1135;所述横杆1132靠近第二桶口1134一侧设置有用于刮拖把的刮条 11321,所述刮条11321后上方设置有排水口11322,所述排水口11322与桶体 111连通,在清洗拖把或脱水时可以排出由刮条挤出来的水。所述外框架本体 1131的四条框边中部设置有容纳卡扣1135的外框架卡槽11311,所述外框架本体1131位于第二桶口1134一端设置有把手卡槽11312,把手卡槽11312能够容纳把手115,可使得把手115在与外框架本体1131铰接后收纳到把手卡槽 11312,有利于减少占用空间;所述第二桶口1134内的部分外框架本体1131 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阶梯槽11341,所述阶梯槽11341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得到的、且与外框架本体1131一体设置的延伸部11342,所述延伸部11342的内侧两端设置有对称设置的、且与延伸部11342一体成型的滚轮座11343,以及设置在滚轮座11343上的滚轮11344,以及贯穿滚轮11344并将滚轮11344安装在滚轮座11343上的固定轴11345,通过在第二桶口1134内设置有延伸部 11342,能够固定放入桶体111内的清洁桶121,同时在延伸部11342内设置有滚轮座11343,在配合滚轮11344后使用能够方便拖把2在清洁桶12内活动,有利于拖把2清洗;所述卡扣1135包括卡扣本体11351,及设置在卡扣本体 11351上端两侧边的铰接凸起11352,使得卡扣1135能够铰接安装在外框架卡槽11311内;所述卡扣本体11351的内侧设置有卡槽内扣槽113511,外框架本体1131套在桶体111后,通过扳下卡扣1135,卡槽内扣槽113511与凸条 1113配合卡持,可使得外框架本体1131与桶体111固定牢固。

如图6所示,所述拖把清洗装置12包括清洁桶121,及设置在清洁桶121 偏右侧下方的、且与清洁桶121固定的喷水装置122;所述清洁桶121的纵向尺寸大于拖把2的纵向尺寸,即拖把2可以从清洁桶121的左侧进入,右侧则有一定的间隙。反之,左侧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清洁桶121的前端上半部分设置有向外凸起的挤压腔1211,通过挤压腔1211能够增大容纳拖把2的空间;所述清洁桶121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内筒沿1212,通过内筒沿1212 与贴板1123配合,方便清洁桶121固定在储水桶1内。所述喷水装置122包括安装在挤压腔1211下端一侧的泵体1221,及设置在泵体1221上端的、且位于清洁桶121偏右侧的活塞管1222,及设置在泵体1221一端的进水阀1223,及设置在泵体1221另一端的出水阀1224,及设置在出水阀1224上的、且绕到清洁桶121后方的输水管1225,及设置在清洁桶121上方的、且与输水管 1225连通的喷筒1226。

如图7所示,所述活塞管1222垂直连通泵体1221,所述活塞管1222内设置有挤压弹簧12222,所述活塞管1222的顶部还设置有活塞杆12223,所述活塞杆12223的下端设置有活塞1222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12223位于清洁桶121内,所述活塞122231与活塞杆12223固定,通过活塞122231能够实现抽水及喷水。所述进水阀1223包括与泵体1221通过旋接固定的进水阀体 12231,及设置在进水阀体12231一端的、且与进水阀体12231通过卡接固定的套框12232,所述进水阀体12231与套框12232固定的一端设置有进水阀卡座122311,通过进水阀卡座122311能够旋接固定套框12232;进水阀体12231 与桶体111连通。所述进水阀体12231内依次设置有进水阀活塞122312,与所述进水阀活塞122312连接的进水阀弹簧122313,与进水阀弹簧122313固定的进水阀顶架122314,所述进水阀体12231与泵体1221的连接端还设置有进水阀密封环122315,通过进水阀密封环122315使得进水阀体12231与泵体1221 连接更加紧密,同时也避免漏水现象;所述套框12232内设置有滤网122321,所述滤网122321通过套框12232与进水阀卡座122311挤压固定,可用于阻挡水体中的杂物。所述出水阀1224包括与泵体1221旋接固定的出水阀本体 12241,及设置在出水阀本体12241一端的、且与出水阀本体12241旋接固定的出水阀连接座12242;所述出水阀本体12241内依次设置有出水阀活塞 122411,与所述出水阀本体12241连接的出水阀弹簧122412,与出水阀弹簧 122412固定的出水阀顶架122413,所述出水阀连接座12242与出水阀本体 1224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出水阀密封环122421,通过出水阀密封环122421使得出水阀本体12241与出水阀连接座12242连接更加紧密,同时也避免漏水现象。所述喷筒1226包括喷筒本体12261,及设置在喷筒本体12261一端的、且与输水管1225通过固定后连通的喷筒连接座12262;所述喷筒本体12261朝向清洁桶121的一侧面设置有出水孔122611,向清洁桶121内喷水,用于冲洗拖把2;所述喷筒连接座12262与喷筒本体1226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喷筒密封环 122621,通过喷筒密封环122621使得喷筒连接座12262与喷筒本体12261连接更加紧密,同时也避免漏水现象,并且在安装时,喷筒本体12261放置在横杆1132下方的镂空区域内,并与外框架本体1131卡持固定,能够减少喷筒本体12261对桶体111的占用空间。

如图8-9所示,所述拖把2包括拖头21,以及与拖头2活动连接的拖杆 22,所述拖头21由盖板211,及设置在盖板211下方的、且与盖板211相固定的基板212,及设置在基板212下方的、且与基板212相固定的拖布213组成,所述拖杆22由一杆体222,及与拖头2活动连接的拖杆连接头组成。

所述盖板211包括盖板本体2111,及设置在盖板211两端的盖板卡槽2112,及设置在盖板211中部上侧的盖板凸块2113,及一铰接架2114,所述盖板凸块2113中部设有盖板凸块内凹槽21131、且其底部为镂空设置,所述铰接架2114的两端设有向外延伸的铰接架连接头21141、且在所述铰接架2114 中部下端设有轴孔21142,所述基板212包括基板本体2121,及设置于基板 212两端的、用于与所述盖板卡槽2112相卡持的基板卡座2122,及设置于基板212中部上侧的基板凸块2123,及分别设置于基板212两端的螺孔2124,使得基板本体2121与盖板本体2111通过基板卡座2122嵌入盖板卡槽2112后进行卡持固定后,再通过使用螺钉贯穿螺孔2124后与盖板本体2111旋接固定,能够进一步加强基板本体2121与盖板本体2111的固定强度,所述基板凸块2123的中部为内凹设置,可与所述盖板凸块内凹槽21131相配合,所述基板凸块2123两端凸起部分分别设有半圆内凹槽2123,所述铰接架2114两端的铰接架连接头21141卡持于盖板凸块2113的镂空部分与基板凸块2123两端的半圆内凹槽2123之间、且其上半部分暴露于盖板凸块内凹槽21131,所述拖杆连接头221的一端呈镂空设置、且其对应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头开槽2211,及与所述铰接架2114上的轴孔21142相铰接的铰接部2212,连接头开槽2211可容纳盖板凸块2113,并可在盖板本体2111上旋转活动,所述杆体222与拖杆连接头221的镂空部分紧密连接。

工作原理:

如图10所示,在拖把2清洗过程中,先将拖把2折叠,然后沿右侧边缘穿过清洁桶封盖114和第二桶口1134,拖把2的盖板211在滚轮11344的传动下伸入清洁桶121内,并且盖板211上的盖板凸块2113与活塞杆12223接触,并驱动活塞杆12223向下移动,此时,空气将出水阀活塞122411冲开,可以将泵体1221中的空气排出以形成泵体1221内中空。拖把2再向上移动,出水阀活塞122411由于出水阀弹簧122412的作用复位,通过挤压弹簧12222再带动活塞杆12223向上移动,此时,由于中空的原因进水阀活塞122312向泵体 1221方向移动,桶体111的水即可从进水阀体12231内进入到泵体1221中。此时再将拖把2向下移动,带动活塞杆12223对水进行挤压,水即可冲开出水阀活塞122411,使出水阀活塞122411向远离泵体1221方向移动,水即可进入出水阀连接座12242再向输水管1225输送到喷筒1226内,再从喷筒1226喷向拖把2,从而对拖把2进行清洗,同时刮条11321对拖把2进行刮擦,而清洗的水则由刮条11321后方的排水口11322排出到桶体1111。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反复对拖把2来回多移动几次,以实现对拖把2的反复冲洗。具体的原理可以参考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在拖把2脱水过程中,结合图10和图11,拖把2沿左侧边缘穿过清洁桶封盖114和第二桶口1134,拖把2的盖板211在滚轮11344的传动下伸入清洁桶121内,此时盖板211上的盖板凸块2113不与活塞杆12223接触,不会引起喷筒1226喷水。刮条11321刮去拖把2的部分积水,水由排水口11322进入桶体111,将拖把2上下多运动几次,刮条11321就能将拖把2的水刮干净。同时拖把2还能将清洁桶121内残留的水吸入拖把2中,由刮条11321刮走并通过排水口11322进入桶体111。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反复对拖把 2来回多移动几次,即可完成脱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该喷水拖把桶通过由泵体、活塞管、进水阀、出水阀、输水管和喷筒组成的喷水装置,能够使得拖把在使用时通过挤压的方式,同时实现吸水、喷水和冲洗的工作,因此具有清洗效率高、操作方便和结构紧凑合理的优点。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