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发泡棉头装卸的发泡棉头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7818发布日期:2020-01-07 08:2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发泡棉头装卸的发泡棉头拖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泡棉头拖把,尤其是一种便于发泡棉头装卸的发泡棉头拖把。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胶棉拖把的使用朝着清洁、便利的方向不断发展,尤其在其挤水功能上得到了不断改进。如公布日为2018年1月23日,公布号为cn107616764a的“挤水方式改进的发泡棉头拖把”中公开了一种发泡棉头拖把,包括拖把杆、发泡棉头,发泡棉头活动连接在拖把杆的下端,拖把杆设有能沿拖把杆滑移的挤压装置,发泡棉头可转至其长度方向与拖把杆基本平行并对准所述挤水装置,挤水时,挤水装置沿发泡棉头的长度方向上下滑移并对发泡棉头的底面进行挤压以实现挤水,拖地时发泡棉头完全脱离挤水装置。该挤水装置包括设于拖把杆上的挤水把手,挤水把手与拖把杆之间能相对上下滑移,挤水把手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挤水头,挤水头具有供发泡棉头穿过的穿口,穿口内设有用以对穿过穿口的发泡棉头的底面进行挤压的挤水部件;挤水时发泡棉头转至其侧面与穿口对准位置,发泡棉头进入并通过穿口经由挤水部件对发泡棉头的底面进行挤压以实现挤水,拖地时发泡棉头完全脱离穿口。该公开的发泡棉头拖把中,在对发泡棉头进行挤水清洁时,只需要握住挤水把手并沿拖把杆轴向推拉即可完成对发泡棉头的挤水清洁,而发泡棉头拖把由于其操作简单易行,因此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由于发泡棉头长期使用后需要进行定期更换,故如何快速便捷地对发泡棉头进行装卸,成了各厂家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6659770u,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11月24日的“一种更换胶棉拖把头的卡接装置”中公开了一种发泡棉头的装卸结构。但是这种结构还是不够方便,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便捷地对发泡棉头进行装卸的发泡棉头拖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发泡棉头装卸的发泡棉头拖把,包括拖把杆、及活动连接于拖把杆下端的拖把头,拖把头包括与拖把杆活动连接的安装座、及与安装座相连接的发泡棉头,所述安装座包括与拖把杆相连接的顶面、及与发泡棉头相连接的底面,该发泡棉头包括与安装座底面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板、及安装于安装板上的发泡体,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板贴靠安装座底面设置,在安装板和安装座之间设有可拆卸的挂设结构,该挂设结构用于限制安装板贴靠安装座底面、且只能沿安装座底面向前或向后移动,当安装板向前移动时,安装板具有与安装座形成向前及向下移动受限的移动限位状态,当安装板向后移动时,安装板解除与安装座间的移动限位状态;所述安装板和安装座之间还设有过盈配合的插拔结构,该插拔结构具有用于将安装板固定在移动限位状态、以防止安装板向后移动的插入状态,及解除安装板移动限位状态的拔出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挂设结构限制安装板贴靠安装座底面,并且使得安装板只能沿安装座底面向前或向后移动,当安装板向前移动时,安装板具有与安装座形成向前及向下移动受限的移动限位状态,即安装板向前移动一定距离后就进入移动限位状态,此时的安装板无法再向前或向下移动了;而当安装板向后移动时,则安装板将解除与安装座间的移动限位状态。当安装板处于移动限位状态,则通过处于插入状态下的插拔结构,实现安装板保持与安装座间的相对固定,此时发泡棉头可以进行正常的清洁工作;同时,需要拆卸发泡棉头时,则使插拔结构处于拔出状态,此时能解除安装板的移动限位状态,则安装板就能从安装座上拆卸下来。整个操作过程快速便捷,方便对发泡棉头的安装和替换过。

挂设结构其中一种方案为,挂设结构包括:开设于安装座底面的若干卡孔,各卡孔内均凸设有卡台;凸设于安装板顶面、且用于插入卡孔内的卡钩,该卡钩在卡孔内随安装板向前或向后移动,当安装板前进时,卡钩的钩状部向前移动并卡设于卡台上表面,从而构成安装板向前及向下的移动限位状态,当安装板后退时,卡钩的钩状部向后移动并脱离卡台上表面,从而解除所述移动限位状态。其中安装板向前及向下的移动限位状态指的是,安装板无法继续向前或者继续向下运动,即安装板在这两个移动方向上受到了移动阻挡。卡钩进入卡孔内后,卡钩的钩状部高于卡台上表面(此处“高于”指卡钩钩状部升入卡孔深处),当安装板前进时,卡钩的钩状部移动至卡台上方,则卡钩若向下移动时会抵触卡台上表面,从而构成卡钩向下的移动限位。同时,由于卡钩的结构位于卡孔内,故当卡钩(安装板)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卡钩周侧会抵触卡孔内壁,从而构成卡钩(安装板)向前的移动限位。

挂设结构另一种方案为,挂设结构包括:开设于安装座底面的若干卡孔;凸设于安装板顶面、且用于插入卡孔内的卡钩,该卡钩在卡孔内随安装板向前或向后移动、且卡钩上钩状部朝着前进方向设置,当安装板前进时,卡钩的钩状部向前移动并卡设于卡孔孔缘位置,从而构成安装板向前及向下的移动限位状态,当安装板后退时,卡钩的钩状部向后移动并脱离卡孔孔缘位置,从而解除所述移动限位状态。由于卡钩的钩状部朝向前进方向设置,故卡钩可以穿过卡孔,使得卡钩的钩状部高于卡孔孔缘位置,则当卡钩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卡钩的钩状部将移动并卡设于卡孔孔缘位置,从而自然构成卡钩(安装板)向前及向下的移动限位。

挂设结构另一种方案为,安装座具有与安装板前进方向一致的前端部、及与安装板后退方向一致的后端部,所述挂设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座底面、且位于安装座前端部的前挂架组,该前挂架组包括两对称地设置于安装座左右两侧的前挂架,该前挂架包括架设于安装座下方、且与安装座底面间隔设置的前支撑条,及用于连接前支撑条和安装座的前连接条;前支撑条和安装座底面之间形成供安装板前端容纳的前插拔通道;当安装板处于移动限位状态时,安装板前端插设于前插拔通道内,当安装板解除移动限位状态时,安装板前端退出前插拔通道;固定于安装座底面、且位于安装座前端部的挡板,当安装板处于移动限位状态时,挡板供安装板前端顶靠、以限制安装板的前进;设置于安装座底面、且位于安装座后端部的后挂架组,该后挂架组包括两对称地设置于安装座左右两侧的后挂架,该后挂架包括架设于安装座下方、且与安装座底面间隔设置的后支撑条,及用于连接后支撑条和安装座的后连接条;后支撑条和安装座底面之间形成供安装板后端滑动容纳的后插拔通道。此处的前插拔通道和后插拔通道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分别与安装板前端部和后端部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相一致,因此当安装板前端部插入前插拔通道内时,则安装板前端部不会在前插拔通道内发生晃动;安装板后端部和后插拔通道同理。

插拔结构包括安装于安装座处的插块,及安装于安装板处、且与插块实现插拔配合的插槽,该插块和插槽间为过盈配合;或者插拔结构包括安装于安装板处的插块,及安装于安装座处、且与插块实现插拔配合的插槽,该插块和插槽间为过盈配合。插槽和插块间为过盈配合,故当插块插入插槽后,插块和插槽间会形成较为紧密的紧配合,即插块较难从插槽内拔出,当插拔结构处于插入状态时,则安装板固定在移动限位状态、并无法轻易后退;当插拔结构处于拔出状态时,即插块从插槽内拔出,则解除安装板移动限位状态。

在安装座的尾部凸设有插块,安装板的尾部凸设有卡帽,该卡帽上开设有与插块相匹配的插槽。

各卡孔沿安装座轴向布置、且对称设置于安装座轴向两侧边缘,通过对卡孔位置的合理布置,有助于盖上安装板挂设于安装座底面时的稳定性,使得安装板在移动限位状态下更加稳固,不易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省略了发泡体。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局部爆炸图,省略了发泡体。

图7为图6的c部放大图。

图8为图6的d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拖把杆1、安装座21、安装板221、发泡体222、卡钩31、卡孔32、卡帽41、插槽411、插块42、前挂架33、前支撑条331、前连接条332、后挂架34、后支撑条341、后连接条342、挡板35、前插拔通道51、后插拔通道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拖把杆1、及活动连接于拖把杆1下端的拖把头,拖把头包括与拖把杆1活动连接的安装座21、及与安装座21相连接的发泡棉头,安装座21包括与拖把杆1相连接的顶面、及与发泡棉头相连接的底面,该发泡棉头包括与安装座21底面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板221、及安装于安装板221上的发泡体222,安装板221贴靠安装座21底面设置,在安装板221和安装座21之间设有挂设结构、及过盈配合的插拔结构。挂设结构用于限制安装板221贴靠安装座21底面、以使安装板221只能沿安装座21底面向前或向后移动,当安装板221向前移动时,安装板221具有与安装座21形成向前及向下移动受限的移动限位状态,当安装板221向后移动时,安装板221解除与安装座21间的移动限位状态。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21具有刚性,不能随意弯曲,且安装板221进入移动限位状态时,是从后向前移动,即单向移动实现。

本实施例中,挂设结构包括开设于安装座21底面的若干卡孔32,各卡孔32对称且均匀地分布于安装座21轴向(此处轴向即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在卡孔32的孔壁上凸设有卡台321。在安装板221的底面向上凸设有卡钩31,该卡钩31位置与卡孔32位置相匹配,且卡钩31插入卡孔32内。卡孔32的孔径大于卡钩31的直径,由于卡钩31固定于安装板221上,故当安装板221向前或向后移动时,则卡钩31可在卡孔32内向前或向后移动。当安装板221前进时,卡钩31的钩状部移动至卡台321上方,此时卡钩31若向下移动,则会抵触卡台321上表面,从而构成卡钩31向下的移动限位。同时,由于卡钩31的结构位于卡孔32内,故当卡钩31(安装板221)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卡钩31周侧会抵触卡孔32内壁,从而构成卡钩31(安装板221)向前的移动限位。当安装板221后退时,卡钩31的钩状部向后移动并脱离卡台321,从而解除移动限位状态。其中安装板221向前及向下的移动限位状态指的是,安装板221无法继续向前或者继续向下运动,即安装板221在这两个移动方向上受到了移动阻挡。此处,卡钩31的钩状部朝向安装板221宽度方向的外侧弯曲;当然,卡钩31的钩状部也可以朝向安装板221前进方向弯曲。简单来说,本实施例中,卡钩31的钩状部除了不能朝向后退方向弯曲外,在与卡台321实现挂设配合的前提下,卡钩31的钩状部可以朝向任何方向弯曲。其中,安装板221宽度方向指的是垂直于安装板221长度方向的方向。

插拔结构包括安装于安装座21处的插块,及安装于安装板221处、且与插块42实现插拔配合的插槽411,该插块42和插槽411间为过盈配合。插拔结构具有用于将安装板221固定在移动限位状态、以防止安装板221向后移动的插入状态,及解除安装板221移动限位状态的拔出状态。由于插槽411和插块42间为过盈配合,故当插块42插入插槽411后,插块42和插槽411间会形成较为紧密的紧配合,即插块42较难从插槽411内拔出,实现安装板221和安装座21间的相对固定。当插拔结构处于插入状态时,则安装板221固定在移动限位状态、并无法轻易后退;当插拔结构处于拔出状态时,即插块42从插槽411内拔出,则解除安装板221移动限位状态。此外,插拔结构中插块42和插槽411所在位置可以互换,如:插块42位于安装板221上,插槽411位于安装座21上。本实施例中,插块42凸设于安装座21的尾部,而在安装板221的尾部凸设有卡帽41,插槽411开设于卡帽41上。

另外,卡孔32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首先,卡孔32沿安装板221移动方向、呈直线布置;其次,一般来说,卡孔32在移动方向的左右两边对称布置;再者,如果卡孔32的宽度较宽,则卡孔在移动方向上顺序布置即可。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挂设结构。本实施例中,挂设结构包括开设于安装座21底面的若干卡孔32,各卡孔32对称且均匀地分布于安装座21轴向(此处轴向即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在安装板221的底面向上凸设有卡钩31,该卡钩31位置与卡孔32位置相匹配,且卡钩31插入卡孔32内,卡钩31的钩状部朝着前进方向设置。卡孔32的孔径大于卡钩31的直径,由于卡钩31固定于安装板221上,故当安装板221向前或向后移动时,则卡钩31可在卡孔32内向前或向后移动。当安装板221前进时,卡钩31的钩状部向前移动并卡设于卡孔32孔缘位置,从而构成安装板221向前及向下的移动限位状态;当安装板221后退时,卡钩31的钩状部向后移动并脱离卡孔32孔缘位置,从而解除移动限位状态。其中安装板221向前及向下的移动限位状态指的是,安装板221无法继续向前或者继续向下运动,即安装板221在这两个移动方向上受到了移动阻挡。卡钩31可以穿过卡孔32,使得卡钩31的钩状部高于卡孔32孔缘位置,则当卡钩31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卡钩31的钩状部将移动并卡设于卡孔32孔缘位置,从而自然构成卡钩31(安装板221)向前及向下的移动限位。本实施例中,卡钩31的钩状部只允许朝向安装板221前进方向弯曲,但是可以省略卡台结构的设置。

实施例三:如图6~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挂设结构不同。安装座21具有与安装板221前进方向一致的前端部、及与安装板221后退方向一致的后端部。本实施例的挂设结构包括前挂架组、后挂架组和挡板35,前挂架组设置于安装座21底面、且位于安装座21前端部,该前挂架组包括两对称地设置于安装座21左右两侧的前挂架33,该前挂架33包括架设于安装座21下方、且与安装座21底面间隔设置的前支撑条331,及用于连接前支撑条331和安装座21的前连接条332。前支撑条331和安装座21底面之间形成供安装板221前端容纳的前插拔通道51(图中只显示前插拔通道51的剖视图),前插拔通道51的截面形状、尺寸与安装板221前端部的截面形状、尺寸相一致。当安装板221处于移动限位状态时,安装板221前端插设于前插拔通道51内,当安装板221解除移动限位状态时,安装板221前端退出前插拔通道51。挡板35固定于安装座21底面、且位于安装座21前端部,当安装板221处于移动限位状态时,挡板35用于限制安装板221的前进。后挂架组设置于安装座21底面、且位于安装座21后端部,该后挂架组包括两对称地设置于安装座21左右两侧的后挂架34,该后挂架34包括架设于安装座21下方、且与安装座21底面间隔设置的后支撑条341,及用于连接后支撑条341和安装座21的后连接条342。后支撑条341和安装座21底面之间形成供安装板221后端滑动容纳的后插拔通道52,后插拔通道52的截面形状、尺寸与安装板221后端部的截面形状、尺寸相一致。另外,前挂架组和后挂架组只能分别位于安装座21的前端和后端,而且位置的设置必须适应安装板221前端能方便且顺利退出前插拔通道51、及后端能方便且顺利退出后插拔通道52。

特别指出,当安装板221解除移动限位状态时,安装板221前端退出前插拔通道51时,安装板221前端可以脱离安装座21底面,而安装板221后端虽然还在后插拔通道52内,但是由于不存在类似前插拔通道51处的挡板35,故安装板221后端可以自由地在后插拔通道52内滑动,然后将安装板221前端抬起(即远离安装座21底面的方向),使得安装板221前端高于前挂架33,然后从前进方向将安装板221后端从后插拔通道52内拔出。

插拔结构除了以上各实施例中所公开、及图中所公开的结构外,还可以以挂设结构中已经存在的部分作为插拔结构的代用。如实施例一中,卡钩31的钩状部作为插块,则卡孔32内卡台321的上方设置有类似插槽的槽状结构,当卡钩31的钩状部随安装板221前进并移动至卡孔32上方时,卡钩31的钩状部将进入该插槽内,从而形成插拔结构的插块和插槽配合。如实施例二中,卡钩31的钩状部作为插块,则卡孔32孔缘的上方设置有类似插槽的槽状结构,当卡钩31的钩状部随安装板221前进并移动至卡孔32孔缘的上方时,则卡钩31的钩状部将进入该插槽内,从而形成插拔结构的插块和插槽配合。如实施例三中,安装板221前端部作为插块结构,则前插拔通道51作为插槽,当安装板221前端插入前插拔通道51时,从而形成插拔结构的插块和插槽配合。

实施例一至三中,挂设结构可以互相交叉替换。沿安装板221的运动方向,将安装座21划分为前部、中部、后部,则在三部分位置,前部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所公开的挂设结构,中部采用实施例二中所公开的挂设结构,而后部采用实施例三中所公开的挂设结构;或者其他合理组合。其中实施例三中所公开的挂设结构只适合安装座21前部和后部位置。若有使用者将实施例一至三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交叉组合后运用到实际产品中,仍应该认为属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各实施例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