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液体袋储存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3928发布日期:2019-11-08 23:12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液体袋储存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用液体袋储存柜。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和药液直接滴入静脉,以达到补充能量和水分、维持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血容量、治疗疾病的目的。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各科广泛使用。根据患者的治疗需要,需要不同剂量的袋装液体,临床各个科室治疗护士会将液体统一放置于输液储存架上,按治疗需要取拿。目前临床放置液体的储存柜均采用平面设计,每天放置新的输液时,需要将输液架上的剩余液体瓶或袋从后往前移动按顺序摆放,需要消耗护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及体力,如果不将输液架上的剩余液体袋从后往前移动,长期放置在后端容易导致过期,不符合医院输液管理质量的要求。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5993985U)公开了一种输液袋储存柜,包括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的顶端设有输液袋置入斗,柜体的底部一侧设有输液袋取用口,所述输液袋置入斗与输液袋取用口之间的柜体中安装有倾斜设置的输液袋导向板,所述输液袋导向板的下端具有水平缓冲段,所述水平缓冲段的末端正对所述输液袋取用口。在使用时,将输液袋依次从输液袋置入斗中置入柜体中,输液袋前后堆积在输液袋导向板上,最底部输液袋置于水平缓冲段上,从输液袋取用口取出最底部的输液袋后,后面的输液袋下滑至水平缓冲段等待。

其单纯地依靠倾斜的输液导向板对输液袋进行前后排序,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输液袋本身呈柔性,在取用时,经常会发生位于上方的输液袋翻滚到输液袋取用口,造成取用顺序混乱,不符合医院物品管理要求的先进先出原则;同时,由于输液袋的柔软性,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输液袋之间相互挤压,导致输液袋无法到达输液袋取用口,造成使用不便;而且,一旦在柜体内放入输液袋过多,会导致位于下方的输液袋被压破,造成药液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医疗用液体袋储存柜,用来解决现有医疗用液体袋储存柜结构缺陷导致的取用顺序混乱、使用不便和药液泄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疗用液体袋储存柜,包括倾斜设置的储存柜主体,所述储存柜主体为中空结构、且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储存柜主体下部设有底板,所述储存柜主体前端面于底板上方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储存柜主体前端面于第一通槽上方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两端分别与储存柜主体的开口和第一通槽相连通,所述第一通槽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二通槽的宽度尺寸,所述储存柜主体内于底板上方堆叠放置有若干顶端开口的药盒,所述药盒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二通槽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通槽的高度尺寸位于一个药盒的高度尺寸和两个药盒的高度尺寸之间,所述药盒前端面开设有弧形缺口。

进一步限定,所述药盒两侧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药盒的底部相垂直,所述储存柜主体内壁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块,所述凸块下端到底板的距离尺寸位于一个药盒的高度尺寸和两个药盒的高度尺寸之间。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凹槽和凸块的相互匹配,可避免药盒在储存柜主体内的位置发生偏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凸块下端的位置未到达底板,避免凸块对最下方的药盒的取出造成干扰。

进一步限定,所述储存柜主体为若干个,相邻两个所述储存柜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多个储存柜主体加大储存柜的存储量,实用性较强。

进一步限定,若干个所述储存柜主体相互之间交错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储存柜主体之间交错设置,相互之间形成支撑,可避免液体袋储存柜倾翻,实用性较强。

进一步限定,所述储存柜主体一侧侧壁设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与储存柜主体底壁相垂直,所述储存柜主体另一侧侧壁竖直开设有与燕尾块相匹配的燕尾槽。这样的结构设计,相邻两个储存柜主体之间通过燕尾块和燕尾槽相互匹配卡设在一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限定,所述储存柜主体于底板下方安装有扫码仪,所述储存柜主体于扫码仪对应位置安装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上开设有与扫码仪的摄像头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扫码仪电连接有蜂鸣器。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液体袋上粘贴识别码,识别码内包含液体袋内药液的保质期等信息,通过扫码仪对液体袋上的识别码进行识别,液体袋中的药液超过保质期时,蜂鸣器发出警报声提醒工作人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药盒对液体袋进行装载,避免液体袋之间相互挤压造成的药液泄漏和使用不便问题;

2.液体袋通过药盒和储存柜主体进行位置上的限制,避免取用顺序混乱的问题;

3.储存柜主体倾斜设置,与储存柜主体竖直设置相比,减轻了上方的药盒对最下方的药盒造成的压力,使得最下方的药盒内的液体袋取出更加方便;

4.通过扫码仪对液体袋进行管理,避免医护人员使用到过期药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用液体袋储存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用液体袋储存柜实施例中单个储存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用液体袋储存柜实施例中多个储存柜主体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用液体袋储存柜实施例中液体袋放置在药盒中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储存柜主体1、液体袋10、底板11、第一通槽12、第二通槽13、药盒2、弧形缺口21、燕尾块31、凹槽32、凸块33、保护板34、通孔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疗用液体袋储存柜,包括倾斜设置的储存柜主体1,储存柜主体1为中空结构、且顶部开设有开口,储存柜主体1下部设有底板11,储存柜主体1前端面于底板11上方开设有第一通槽12,储存柜主体1前端面于第一通槽12上方开设有第二通槽13,第二通槽13两端分别与储存柜主体1的开口和第一通槽12相连通,第一通槽12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二通槽13的宽度尺寸,储存柜主体1内于底板11上方堆叠放置有若干顶端开口的药盒2,药盒2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二通槽13的宽度尺寸,第一通槽12的高度尺寸位于一个药盒2的高度尺寸和两个药盒2的高度尺寸之间,药盒2前端面开设有弧形缺口21。

药盒2两侧侧壁开设有凹槽32,凹槽32与药盒2的底部相垂直,储存柜主体1内壁设有与凹槽32相匹配的凸块33,凸块33下端到底板11的距离尺寸位于一个药盒2的高度尺寸和两个药盒2的高度尺寸之间。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凹槽32和凸块33的相互匹配,可避免药盒2在储存柜主体1内的位置发生偏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凸块33下端的位置未到达底板11,避免凸块33对最下方的药盒2的取出造成干扰。

储存柜主体1为若干个,相邻两个储存柜主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多个储存柜主体1加大储存柜的存储量,实用性较强。

若干个储存柜主体1相互之间交错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储存柜主体1之间交错设置,相互之间形成支撑,可避免液体袋储存柜倾翻,实用性较强。

储存柜主体1一侧侧壁设有燕尾块31,燕尾块31与储存柜主体1底壁相垂直,储存柜主体1另一侧侧壁竖直开设有与燕尾块31相匹配的燕尾槽。这样的结构设计,相邻两个储存柜主体1之间通过燕尾块31和燕尾槽相互匹配卡设在一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药盒2前端面铰接有拉环。这样的结构设计,在对药盒2或液体袋10进行拉动时,可直接通过拉环进行,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在液体袋10储存时,把液体袋10放置在药盒2内,使得液体袋10的输液管位于弧形缺口21内,液体袋10的输液头位于药盒外,然后把药盒2从储存柜1的开口处放入,放置时,使凹槽32与凸块33相互对应;放置完成后,需要取用时,直接抓住液体袋10的输液头或拉环向外拉动,带动药盒2向外运动,使液体袋10和药盒2离开储存柜主体1,此时,剩余的药盒2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滑,填补取走的药盒2的空缺,取下的药盒2重新从储存柜主体1上方的开口放入即可;一个储存柜主体1内的液体袋10取用完后,把未装有液体袋10的储存柜主体1放置在多个储存柜主体1的后方,并通过燕尾块31和燕尾槽的相互匹配扣合在一起,继续取用下一个储存柜主体1内的液体袋10,在液体袋10取用过程中,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取用;当需要对储存柜主体1进行补充液体袋10时,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只对完全不剩余液体袋10的储存柜主体1进行补充,即如果储存柜主体1内剩余有液体袋10,则这个储存柜主体1不进行补充,只对后方的完全空置的储存柜主体1进行补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唯一不同的结构在于:储存柜主体1于底板11下方安装有扫码仪,储存柜主体1于扫码仪对应位置安装有保护板34,保护板34上开设有与扫码仪的摄像头相匹配的通孔35,扫码仪电连接有蜂鸣器,扫码仪自带充电电池,除此以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液体袋10上粘贴识别码,识别码内包含液体袋10内药液的保质期等信息,在把液体袋10从储存柜主体1内取出后,通过扫码仪对液体袋10上的识别码进行识别,液体袋10中的药液超过保质期时,蜂鸣器发出警报声提醒工作人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疗用液体袋储存柜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