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茶杯的控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5323发布日期:2019-11-25 21:39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茶杯的控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和水杯领域,具体为一种泡茶杯的控水装置。



背景技术:

泡茶的时候,一般将茶叶、花茶、果茶放入已经灌注了开水的杯体中进行泡制,泡好后就可以进行喝了,但是一般茶杯在泡好后进行喝的时候,茶叶会随水一起的时候被饮用,而这是绝大多数人不乐意的事情,所以需要一种能够进行分离浸泡物和茶水的杯子,现有技术中的杯子虽然也已经存在但是基本存在出水小的情况,按钮组件过多,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泡茶杯的控水装置,拥有一次性出水量大,组件少,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泡茶杯的控水装置包括上杯连接壳、下杯连接壳,上杯连接壳从下杯连接壳的顶部套入下杯连接壳上端内部或上下相接;其中所述下杯连接壳中部横向设置下壳分水隔断片,下壳分水隔断片圆心中央设置控压槽,控压槽两侧设置下壳水道管,控压槽中心设置透孔a设置控水塞延伸管,控压槽上方横向设置压水杆,所述压水杆包括下压杆和联动杆,下压杆和联动杆两者尾端通过铰接轴连接,联动杆的头端被匹配位置下方设置的后支撑片支撑悬置,且设置转轴结构,所述下压杆的头端一侧的下杯连接壳外壁设置按钮孔,按钮从按钮孔中插入下杯连接壳中,下压杆头端两侧搭设在按钮尾部,也设置转轴结构;

所述控水塞延伸管的顶部的顶头下方套合有压片,压片下方的控水塞延伸管上套合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置在控压槽内,控水塞延伸管继续向下穿过下壳分水隔断片,下壳分水隔断片的底部设置中介蓄泄管,控水塞延伸管最底部设置封水盖片,封水盖片的大小、形状与中介蓄泄管的形状大小匹配,盖合中介蓄泄管底部或塞接密封中介蓄泄管内部;

所述上杯连接壳设置的上壳分水隔断片,上壳分水隔断片也设置上壳水道管,下壳水道管和上壳水道管相互套合为一体,两者的管体内部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下壳水道管从下壳分水隔断片上向上凸起设置,上壳水道管在下壳分水隔断片底部的朝下凹出,两者拼合套合,且两者拼合的接缝处设置密封圈,两者拼合的高度等于分水装置腔的高度,分水装置腔内设置压水杆。

作为优选所述下壳分水隔断片朝上还设置支撑螺柱,匹配支撑螺柱在上杯连接壳上设置螺丝孔,通过螺丝孔连接到支撑螺柱中,起到螺丝固定连接上杯连接壳、下杯连接壳的作用。这种结构在上杯连接壳套入下杯连接壳中后能进一步加强紧固度。

作为优先所述上壳水道管内设置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下杯连接壳的底部壳壁外壁或内壁设置水杯连接螺纹a,所述上杯连接壳的内壁设置水杯连接螺纹b。

作为优选所述封水盖片的直径大于中介蓄泄管小于下杯连接壳直径。这种设置主要是可以形成完全利用封水盖片在中介蓄泄管的外面进行中介蓄泄管的密封,在内部还会形成一个蓄水的空间,为滤茶提供一个流动的场所。

作为优选所述封水盖片的直径大于中介蓄泄管至少0.1cm。这个是上方的最优选择,能尽量密封中介蓄泄管,又不干涉到下杯连接壳底部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封水盖片的直径小于中介蓄泄管。这样才可以实现塞入中介蓄泄管中贴合在贴合密封在中介蓄泄管内部的下壳分水隔断片的底部位置上,让下壳水道管不继续泄水。

作为优选且封水盖片外沿还包绕一圈密封套圈,密封套圈组合封水盖片后的直径等于或大于中介蓄泄管直径。这种设置能形成两种效果,一种是在装配的时候,我们可以不考虑整个中介蓄泄管的大小,也就是可以任意选择最终流动的水流大小的中介蓄泄管可以任选,但是补偿封水盖片的大小就选择匹配相对应的密封套圈就可以了;另外一种是封水盖片直径大于或等于中介蓄泄管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刚刚好可以卡住整个中介蓄泄管,在适当的控水塞延伸管的设置下,可以选择封闭在中介蓄泄管的底部还是贴合密封在中介蓄泄管内部的下壳分水隔断片的底部位置上。

作为优选所述封水盖片截面为梯形或平头圆锥形。这种形状可以在密封中介蓄泄管底部时候可以呈半塞入状态,加强水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下压杆的底部表面设置有滑槽,匹配滑槽,控水塞延伸管的顶头在滑槽中进行移动,且下压杆顶部设置有压头滑板块。能让顶头按照滑槽进行移动,进一步加强放置顶部移位的情况,压头滑板块主要是2个作用,1是将下压杆原始形状保持一定向下的角度,这样在联动杆进行挤压的情况下他必定是朝下压的而不是在顶部滑动或者卡住;另外1个作用是能加强在上壳分水隔断片的移动迅捷度。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控水塞延伸管和上杯下水管是相互插接的管式连接,再由管蓄水后直接在蓄水槽中一次性下水,这种下水结构下水量比现有技术的水孔型水流动结构放水量要打,而且防水结构和控水结构是完全分离的,相互不干扰,使得本结构不仅水密性好,而且茶水不会受到控水组件的污染,同时平行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的控水组件只有7个零件涉及组成2个组件再加1个按钮,与同比5个组件以上节省很多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体外观图。

图2整体解剖图。

图3上杯连接壳和下杯连接壳组解剖面意图。

图4上杯连接壳和下杯连接壳组装立体图。

图5下杯连接壳仰视图。

图6封水状态下控水组件状态图。

图7放水状态下控水组件状态图。

图8上壳水道管和下壳水道管结合后的水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作为优选具体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泡茶杯的控水装置包括上杯连接壳1、下杯连接壳2,上杯连接壳从下杯连接壳的顶部套入下杯连接壳2上端内部;一体注塑分别制作出上杯连接壳1,上杯连接壳是一个凹状的管槽结构,上杯连接壳1的内壁设置水杯连接螺纹b22,水杯连接螺纹b22是用来在上杯连接壳中间螺接1个与其匹配的上泡茶仓或者泡茶杯使用的;在套合上泡茶仓或者泡茶杯之前,如图2-3所示,上杯连接壳会设置得比下杯连接壳2直径要小,一般刚刚好为下杯连接壳2的外壳厚度大小,这样可以非常好的套入进去,套入后,或者实际上下相接也是可以得,只需要将两者都做成槽体结构再螺丝结合即可,因为如图4所示下壳分水隔断片朝上还设置支撑螺柱19,匹配支撑螺柱在上杯连接壳上设置螺丝孔,通过螺丝孔连接到支撑螺柱中,起到螺丝固定连接上杯连接壳1、下杯连接壳2。这种结构在上杯连接壳1套入下杯连接壳中后能进一步加强紧固度,上面是上杯连接壳1、下杯连接壳2的连接和紧固方式。

所述上杯连接壳1设置的上壳分水隔断片18,上壳分水隔断片18也设置上壳水道管102,下壳水道管101和上壳水道管102相互套合为一体,两者的管体内部相通。

然后是下杯连接壳结构,下杯连接壳结构主要是自己的主体和控水结构;

首先为了搁置控水结构和塑形水流的道路结构,下杯连接壳也是塑料材质一体注塑出来的,首先下杯连接壳中部横向一体塑形设置下壳分水隔断片3,下壳分水隔断片3圆心中央下凹塑形设置1个控压槽4,控压槽4里面会穿透设置出1个透孔a25,控压槽两侧各设置1个设置椭圆形的下壳水道管101,下壳水道管101的管壁是一直向上延伸的;下壳水道管是下杯连接壳用来泄水的通道;

如图2和3所示,控压槽4中心设置的透孔a25会插入一根控水塞延伸管5,控压槽上方横向设置压水杆6,所述压水杆包括下压杆7和联动杆8,下压杆7和联动杆8两者尾端通过铰接轴连接,而头端和尾端是被会支持悬置起来的;这种分断悬置的结构主要是为了保证他们中间能折合;

联动杆的头端被匹配位置下方设置的后支撑片9支撑悬置,后支撑片9是直接由下壳分水隔断片朝上塑形出来的,镜像对称设置两片,且联动杆尾端会设置出一左一右两只转轴,利用这个转轴结构的后支撑片9也是会设置半圆或者能卡扣入的圆孔结构的,这样就能形成可以转动的转轴结构;

等同联动杆的转轴结构,所述下压杆7的头端一侧的下杯连接壳外壁设置按钮孔11,按钮12从按钮孔中插入下杯连接壳中,和联动杆部同,下压杆主要的动作会有一个控制结构,那就是按钮来控制,如果要控制按钮必须和联动杆联动,按钮会在自身的尾端设置两片支撑片,然后再在支撑片上设置出如图3、6、7所示的圆扣槽结构,下压杆7也会在左侧的头端设置转轴,然后让自己的两个转轴卡入然后让搭设在按钮尾部,也形成能进行转动的转轴结构;也就是联动杆和下压杆都能顺着转轴向下折合或者恢复平直,但是他们没办法向上折合,这主要是上壳分水隔断片18起到了限位作用,下压杆7和联动杆8的中央连接部分最高也只能上扬到上壳分水隔断片18的底壁高度,使得压水杆始终只能下压;

接下来就是主要的控水和密封结构,他由控水塞延伸管和它底部的封水盖片17组成,两者可以一体塑形或者是控水塞延伸管底部设置螺纹,封水盖片顶部设置螺接孔,然后两者进行螺接;总之两者连接后控水塞延伸管始终还是老样子插入透孔a25中,并且将自身抵押在下压杆7的底部位置;其中所述控水塞延伸管的结构如图6-7所示,包括顶部的顶头13和下方的管体,以及一个压片;顶头在最顶部,然后再顶部的下方设置一个内凹的凹环,这个凹环内部套入1个压片14,压片下方的控水塞延伸管也就是管体上套合有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设置在控压槽4内,也就是说上面这些结构都是在下壳分水隔断片顶部的;

然后下壳分水隔断片底部的结构控水塞延伸管继续向下穿过下壳分水隔断片,下壳分水隔断片3的底部设置中介蓄泄管16,中介蓄泄管16是完全绕合在透孔a25外围的,他会设置得比整个下杯连接壳1要小,并且把下壳水道管也包绕在自己中间,这种结构能在水密的时候他在自己、下壳分水隔断片3、封水盖片17三者形成一个中间部分的过滤了茶叶的水腔;

最后就是水密结构了:控水塞延伸管最底部设置封水盖片17,封水盖片17的大小、形状与中介蓄泄管的形状大小匹配,盖合中介蓄泄管底部或塞接密封中介蓄泄管内部;

然后是上杯连接壳的引流结构,将上杯体的水引流到中介蓄泄管内,需要如图4、8所示的,所述上杯连接壳1设置的上壳分水隔断片18,上壳分水隔断片18也设置上壳水道管102,上壳水道管102是和上杯连接壳一体塑形的,且他的形状大小是和下壳水道管101相互匹配,这里的匹配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是两者相互套合在中间或者底部设置密封圈进行水密,另外一种是两个各一段相互拼接后就是上壳分水隔断片和下壳分水隔断片的高度,而且由于上杯连接壳1和下杯连接壳1套合的时候会螺丝紧固所以也会进行压紧使得水密性很高;下壳水道管101和上壳水道管102相互套合为一体,这样他们两者的管体结构就内部相互接通了,这样就形成了上部到下部的泄水道路;

最后是整个泄水的原理,如图8的上方结构,首先茶水在上杯连接壳顶部设置泡茶杯中浸泡,泡好后,如图7所示,按压按钮,按钮推动联动杆8,联动杆收到压力,也会向前移动,但是因为他的是和下压杆7铰接在一体的,下压杆是无法后退的,所以只会在他们铰轴连接的中间点折合,又因为顶部是有上壳分水隔断片18的限制的,所以是必定朝下弯折,也就是形成图7所示情况,下压杆7会下压控水塞延伸管的顶头,下压的时候压片会下压复位弹簧,一旦控水塞延伸管被下压后就会从中介蓄泄管的底部分离,使得中介蓄泄管从密封状态被开大,由此整个上壳水道管到下壳水道管再到中介蓄泄管然后到下玻璃杯的整个流水水道被打开,上玻璃杯泡好的茶水经过前面所述的水道流入下玻璃杯,而只要按钮松手,复位弹簧就会复位,弹回压片,将下压杆弹回上壳分水隔断片的顶部,而控水塞延伸管底部的封水盖片也会被弹回封住中介蓄泄管,由此达成本发明的创造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下壳水道管从下壳分水隔断片上向上凸起设置,上壳水道管在下壳分水隔断片底部的朝下凹出,两者拼合套合,且两者拼合的接缝处设置密封圈,两者拼合的高度等于分水装置腔的高度,分水装置腔内设置压水杆。

作为优选所述下壳分水隔断片朝上还设置支撑螺柱19,匹配支撑螺柱在上杯连接壳上设置螺丝孔,通过螺丝孔连接到支撑螺柱中,起到螺丝固定连接上杯连接壳1、下杯连接壳2。这种结构在上杯连接壳1套入下杯连接壳中后能进一步加强紧固度。

作为优先所述上壳水道管内设置过滤网20。

作为优选所述下杯连接壳2的底部壳壁外壁或内壁设置水杯连接螺纹a21,所述上杯连接壳1的内壁设置水杯连接螺纹b22。

作为优选所述封水盖片17的直径大于中介蓄泄管小于下杯连接壳2直径。这种设置主要是可以形成完全利用封水盖片17在中介蓄泄管的外面进行中介蓄泄管的密封,在内部还会形成一个蓄水的空间,为滤茶提供一个流动的场所。

作为优选所述封水盖片17的直径大于中介蓄泄管至少0.1cm。这个是上方的最优选择,能尽量密封中介蓄泄管,又不干涉到下杯连接壳2底部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封水盖片17的直径小于中介蓄泄管。这样才可以实现塞入中介蓄泄管中贴合在贴合密封在中介蓄泄管内部的下壳分水隔断片的底部位置上,让下壳水道管不继续泄水。

作为优选且封水盖片17外沿还包绕一圈密封套圈23,密封套圈组合封水盖片后的直径等于或大于中介蓄泄管直径。这种设置能形成两种效果,一种是在装配的时候,我们可以不考虑整个中介蓄泄管的大小,也就是可以任意选择最终流动的水流大小的中介蓄泄管可以任选,但是补偿封水盖片的大小就选择匹配相对应的密封套圈就可以了;另外一种是封水盖片直径大于或等于中介蓄泄管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刚刚好可以卡住整个中介蓄泄管,在适当的控水塞延伸管的设置下,可以选择封闭在中介蓄泄管的底部还是贴合密封在中介蓄泄管内部的下壳分水隔断片的底部位置上。

作为优选所述封水盖片截面为梯形或平头圆锥形。这种形状可以在密封中介蓄泄管底部时候可以呈半塞入状态,加强水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下压杆7的底部表面设置有滑槽,匹配滑槽,控水塞延伸管的顶头13在滑槽中进行移动,且下压杆7顶部设置有压头滑板块24。能让顶头13按照滑槽进行移动,进一步加强放置顶部移位的情况,压头滑板块24主要是2个作用,1是将下压杆原始形状保持一定向下的角度,这样在联动杆进行挤压的情况下他必定是朝下压的而不是在顶部滑动或者卡住;另外1个作用是能加强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