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式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0369发布日期:2019-11-12 21:5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分段式颈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人体工学领域,尤其涉及到一分段式颈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劳动的效率大幅提升,然而劳动的时间却并没有缩短,而且大部分人尤其是对于在办公室内的白领而言,在长时间内需要保持同一个姿势以面对个人电脑以完成工作。

显然,这样的工作方式并不利于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长时间保持坐姿尤其是不正确的坐姿会增加脊椎或者是颈椎的压力,给劳动者带去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网络日益发达,乘坐交通工具在几个小时或者是几十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实现各个国家之间的跨越,整个地球如同一个地球村,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然而旅途中的疲劳却仍然存在,尤其是在长时间的旅途中,乘客通常需要一直坐在座椅上,这其实和平时在办公室中工作时类似。进一步地,在长途旅行中,乘客还可能因为路途的遥远在这一过程中陷入睡眠中,在昏睡过程中头部可能无意识地摆动或者是歪倒,使得颈椎长时间处于一不适状态,在乘客醒来之后会感觉到颈部酸疼,浑身不适。

目前的解决措施之一是借助一些辅助支撑装置,以帮助用户缓解身体压力,减少颈椎或者是脊椎劳损。颈枕和腰枕是常见的辅助支撑装置,其中所述颈枕能够被佩戴于颈部,一方面能够保持头部于固定的位置,避免歪倒导致的落枕,另一方面能够辅助支撑头部,能够减少颈椎的压力,将头部重量分散到肩部,其中所述腰枕能够被佩戴于腰部或者是被放置在腰部和座椅的椅背之间,以对于腰椎或者是脊椎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通常这类辅助支撑装置被设计成固定的U型结构以方便佩戴,并且能够在方便穿脱的同时在多个方位对于人体进行支撑,避免座椅仅在背侧进行支撑的情况,并且这类辅助支撑装置一般被设计为一体结构,采用同样的材料以对于人体的各个部位起到同样的支撑作用。

以颈枕为例,一般的颈枕通常被设计为固定的刚性结构,并且大小相同,为了节约工业生产的成本以设计成统一的规格,比如说U型,以使颈枕能够方便被挂持在用户的颈部。显然,这并不能满足多样人群的需求,一方面不同用户的所述颈部的大小并不相同,另一方面固定形状的颈枕并不方便后续的收纳,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进一步地,该类辅助支撑装置占据了较大的体积,比如说一旦在颈部佩戴了颈枕之后,由于颈枕占据了颈部的大部分可用空间,其他的一些辅助功能的设备就难以作用于颈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式颈枕,其中同样规格的所述分段式颈枕能够适用于颈部大小不同的用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式颈枕,其中所述分段式颈枕能够被方便地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式颈枕,其中所述分段式颈枕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被摆放至不同的造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式颈枕,其中所述分段式颈枕被设计为一柔性结构,同时能够给予用户的颈部足够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分段颈枕能够在保持较小的体积的前提下提供多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分段颈枕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分段颈枕的形状能够自适应于用户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分段颈枕能够提供不同的支撑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分段颈枕能够提供除支撑之外的不同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分段颈枕能够根据对应于佩戴位置的不同适应性地提供对应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分段颈枕能够对于颈部的一后侧和两侧提供不同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分段颈枕包括一支撑部和一功能部,其中所述功能部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能够相互隔离,以方便对于所述功能部进行单独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功能部能够根据需求被方便地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功能部也可以起到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功能部和所述支撑部的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被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功能部和所述支撑部的位置可以互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分段颈枕能够被方便地固定于人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分段颈枕,其中所述分段颈枕能够被方便地从人体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分段式颈枕,其包括:

一颈枕体,其中所述颈枕体包括多个颈枕段,其中所述颈枕段相互连接并且至少一所述颈枕段被可翻转地连接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颈枕段以形成一佩戴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颈枕体包括一外套和多个内芯,其中所述外套具有一容纳腔,其中每一所述内芯被分别容纳于所述容纳腔,每一所述颈枕段包括对应的一所述内芯和包覆于所述内芯的所述外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颈枕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分隔件,其中所述分隔件分隔所述容纳腔为多个部分,以供分别容纳所述内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外套包括一第一部分外套和一第二部分外套,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外套的周沿和所述第二部分外套的周沿相互连接以形成所述容纳腔,其中每一所述分隔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外套和所述第二部分外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外套是一整片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分隔件是缝纫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颈枕体包括一外套和多个内芯,其中所述外套具有多个容纳腔,其中一所述内芯被容纳于一所述容纳腔,每一所述颈枕段包括对应的一所述内芯和包覆于所述内芯的所述外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外套包括一第一部分外套和多个第二部分外套,其中每一所述第二部分外套被独立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外套,每一所述容纳腔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外套和每一所述第二部分外套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外套是一整片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颈枕体包括至少一连接件,其中所述颈枕段通过所述连接件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每一所述颈枕段被分别排列于一所述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相邻的所述颈枕段通过一所述连接件连接,并且所述连接件位于相邻的所述颈枕段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至少一所述颈枕段被可拆卸地连接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颈枕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颈枕体具有一开口和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锁合件,其中所述开口被设置于至少一所述颈枕段,所述锁合件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颈枕段以控制所述开口的开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开口被设置于每一所述颈枕段并且所述锁合件的数目是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一固定单元,其中所述固定单元包括一第一固定件和一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颈枕体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适于磁吸于所述第二固定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一第一固定基座、一第一连接臂和一第一磁吸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被连接于所述颈枕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自所述第一固定基座朝外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磁吸元件被包裹于所述第一连接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并且是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至少一缝纫线被固定连接于所述颈枕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固定单元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加强件,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的一正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第一下表面是一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一第一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磁吸元件对应的所述第一下表面部分凸出于其他所述第一下表面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基座和所述第一连接臂是由硅胶材质制成的。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示意图。

图1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示意图。

图1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一固定单元的放大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使用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使用示意图。

图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使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使用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式颈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附图1至附图4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段颈枕 1被阐明。

所述分段颈枕1包括一颈枕体10和一固定单元20,其中所述固定单元20被设置于所述颈枕体10的两端,其中所述颈枕体10具有一柔性结构,以方便被调整成各种角度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大小的颈部,同时所述颈枕体10能够对于颈部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固定单元20被设置于所述颈枕体10的两侧以协助所述颈枕体10被固定于用户。所述颈枕体10具有一穿戴通道100,其中所述固定单元20用于固定所述穿戴通道100的大小。

具体地说,所述颈枕体10包括多个颈枕段11,其中每一所述颈枕段11相互连接并且至少一所述颈枕段11被可翻转地连接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颈枕段11,使得整个所述颈枕体10是一柔性结构,在改变每一所述颈枕段11相对位置的同时对于整个所述分段式颈枕1的结构和形状进行了调整,使得所述分段式颈枕1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

比如说,在用户的所述颈部尺寸较大时,一所述颈枕段11和相邻的另一所述颈枕段11之间的夹角就可以被调整为一较大的角度,以适应所述颈部的尺寸。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调整过程中所述分段式颈枕1在被佩戴于用户的所述颈部的过程中自动适应于所述颈部的尺寸完成的,基于所述分段式颈枕1的柔性结构。

在本示例中,所述颈枕体10包括三个所述颈枕段11,在此称为第一颈枕段 11A、一第二颈枕段11B以及一第三颈枕段11C,其中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和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三颈枕段 11C和所述第一颈枕段11A被分别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颈枕段11B。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位于一中间位置。在所述分段式颈枕1被佩戴于用户的所述颈部时,所述第二颈枕段11B支撑于所述颈部的后侧,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分别支撑于所述颈部的两侧。

所述第一颈枕段11A、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以及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可以是相同的,比如说长度相同,厚度相同,以及制作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一颈枕段 11A、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以及所述第三颈枕段11C也可以是不同的。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可以被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颈枕段11B 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颈枕段11A被近乎可360度翻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颈枕段11B,所述第三颈枕段11C被近乎可360度翻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颈枕段11B。基于用户的需求,所述颈枕体10能够被折叠以方便收纳,所述第一颈枕段11A 能够翻转至重叠于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一侧,所述第三颈枕段11C能够翻转至重叠于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的另一侧,从而在所述分段式颈枕未处于使用状态时,能够被方便地收纳。

对于用户而言,也可以根据需求将所述分段式颈枕1调整至合适的形状以方便使用,比如说所述分段式颈枕1可以被放置至成一直线形状,所述分段式颈枕 1也可以被围绕形成所述佩戴通道100,然后通过所述固定单元20保持所述佩戴通道100。

进一步地,整个所述分段颈枕1本身能够不提供一个固定的支撑角度,所述分段颈枕1的结构被设计为一流动性结构,可以被方便地调整,甚至说是自适应于用户的需求。比如说用户的颈部尺寸较大时,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和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之间的夹角适应于所述颈部尺寸变大。用户的颈部尺寸较小时,所述第一颈枕段11A 和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和所述第二颈枕段11B 之间的夹角适应于所述颈部尺寸变小。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调整过程中用户较小受到来自于所述分段颈枕1的压力,能够被近乎360度翻转连接于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的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的位置能够被方便地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分段式颈枕1具有两侧,以所述颈部为准,朝向所述颈部为内侧,背向所述颈部为外侧,所述分段式颈枕1可以朝向所述颈部翻转以围绕于至少部分所述颈部,所述分段式颈枕1也可以背向所述颈部翻转以形成另一所述佩戴通道。也就是说,所述颈部可以接触于所述分段式颈枕1的一外表面或者一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颈枕段11A、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以及所述第三颈枕段 11C支本身被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发生形变以使所述分段颈枕1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贴合于用户的所述颈部曲线。

所述颈枕体10具有一内表面,其中所述内表面适于直接贴合于用户,其中所述内表面可以被设置为一定的轮廓以更好地贴合用户,使得所述分段颈枕1在支撑过程中符合人体工学相关设计,使得用户获得舒适的体验。

所述颈枕体10具有一外表面,其中所述外表面朝向外侧,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相互连接构筑成所述颈枕体10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颈枕体1包括一外套12和多个内芯13,其中所述内芯13被所述外套12包裹,以在外侧无法观察到所述内芯13。

在本示例中,所述内芯13的数目是三个,并且所述内芯13可以分为一第一内芯13A、一第二内芯13B以及一第三内芯13C,其中所述第一内芯13A和所述第三内芯13C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内芯13B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内芯13A、所述第二内芯13B以及所述第三内芯13C分别相互独立。

所述外套12包括三个部分,一第一外套部12A、一第二外套部12B以及一第三外套部12C,其中所述第一外套部12A和所述第三外套部12C分别延伸于所述第二外套部12B的两侧。

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包括所述第一内芯13A和包覆于所述第一内芯13A的所述第一外套部12A。所述第二颈枕段11B包括所述第二内芯13B和包覆于所述第二内芯13B的所述第二外套部12B。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包括所述第三内芯13C和包覆于所述第三内芯13C的所述第三外套部12C。

所述外套12具有一容纳腔120,用于容纳所述内芯13。

进一步地,所述颈枕体10包括至少一分隔件14,其中所述分隔件14被设置于所述外套12,用于将所述容纳腔120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内芯13A、所述第二内芯13B和所述第三内芯13C。

所述分隔件14位于所述第一外套部12A和所述第二外套部12B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二外套部12B和所述第三外套部12C的连接处。

在本示例中,所述分隔件14是一缝纫线。可以理解是,所述分隔件14还可以是夹子,抽绳,魔术贴、扣子或者是胶水等其他的类型。

所述外套12包括一第一部分外套121和一第二部分外套122,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位于内侧,使用时贴合于用户,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位于外侧,使用时朝外。其他用户可以在所述分段颈枕1使用过程中观察到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

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和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一缝纫线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和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的材质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比如说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的材质被设计为较为光滑,以给用户带去较为舒适的贴身感,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的材质可以被设计的较为粗糙,以方便用户抓取。

所述第一颈枕段11A的所述第一外套部12A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的所述第二外套部12B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所述第三颈枕段11C的所述第三外套部12C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 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

也就是说,所述外套12是一两层结构,通过所述缝纫线被分隔为三个腔室,用于分别容纳所述内芯13。在本示例中,所述外套12的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A 和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B分别是整片式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A的周沿和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B的周沿相互连接以形成所述容纳腔120。可选地,整个所述外套12是一整片式结构,然后将所述外套12翻折以形成所述容纳腔120。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12具有一开口1200,优选地,所述开口1200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和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之间并且位于下方,以使用户在外侧不易观察到所述开口1200。此处的下方是指在所述颈枕体10被佩戴于用户时,靠近于地面的一侧。

所述颈枕体10进一步包括一锁合件15,其中所述锁合件15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套12或者是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或者是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外套 121和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所述锁合件15用于封闭或者暴露所述开口1200。

在本示例中,所述锁合件15是一拉链。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合件15可以是一抽绳、一魔术贴或者是其他能够重复封闭所述开口1200 的装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示例中,所述锁合件15自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延伸经过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然后延伸至所述第三颈枕段11C。

所述第一外套部12A具有一第一容纳腔120A,所述第二外套部12B具有一第二容纳腔120B,所述第三外套部12C具有一第三容纳腔120C,其中所述开口 1200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120A和外界,所述第二容纳腔120B和外界以及所述第三容纳腔120C和外界,同时所述锁合件15位于所述开口1200附件,自所述第一颈枕段11A经过所述第二颈枕段11B至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延伸。

通过这样的方式,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20A的所述第一内芯13A、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20B的所述第二内芯13B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120C的所述第三内芯13C分别能够被更换。在所述锁合件15暴露整个所述开口1200时,位于所述容纳腔120的三个所述内芯13A、13B以及13C分别能够被取出以更换或者是整理。

进一步地,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的一侧通过所述缝纫线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的另一侧通过所述拉链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的另一侧。也就是说,所述支撑部12的所述支撑部外套121的至少部分和所述功能部11的所述功能部外套122的至少部分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颈枕段11A的所述第一外套部12A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的所述第二外套部12B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颈枕段11C的所述第三外套部12C的至少部分三者一体成型。

所述外套12可以是布料,比如说棉质,真丝等材质制成的。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颈枕段11A、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以及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分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使用时给予用户一定的柔软的感受。

通过所述锁合件15,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于所述颈枕体10的所述内芯13A、13B和13C分别进行更换,也可以是将所述颈枕体10的所述外套12 单独拆卸以方便清洗。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操作所述锁合件15,可以单次完成整个所述颈枕体10 的拆卸。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对应于单个所述第一颈枕段 11A、单个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以及所述单个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分别设置一所述锁合件15,以使得可以独立地对于所述第一颈枕段11A的所述第一内芯13A、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的所述第二内芯13B以及所述第三颈枕段11C的所述第三内芯13C分别进行操作。

也就是说,借助所述锁合件15,可以对于所述分段式颈枕1的各段分别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一所述颈枕段11可以通过一所述拉链被连接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颈枕段11,从而一所述颈枕段11相对于剩余的所述颈枕段11可以被单独更换。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所述颈枕段11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组合,从而一方面对于整个所述颈枕体10的长度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对于整个所述颈枕体10 的结构进行调整,使得最后的整个所述颈枕体10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的厚度略小于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的厚度可以和所述第一颈枕段11A以及所述第三颈枕段11C的厚度相同,也可以大于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的厚度。

所述颈枕体10能够被佩戴于人体以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比如说以佩戴于颈部为例,当所述颈枕体10被佩戴于用户时,所述颈枕体10能够协助颈部支撑用户头部,以减轻头部对于颈部的压力,减缓颈椎劳损。

进一步地,所述颈枕体10还能够对应于人体的不同位置,适应性地起到不同的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分段颈枕1相当于一三段式支撑装置,并且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位于中间位置。以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为例,所述第二颈枕段11B可以被设置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以对于用户的所述颈部起到不同的作用,可以是支撑作用,也可以是其他的作用。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二颈枕段11B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支撑作用。

更加具体地说,所述第二颈枕段11B通过一乳胶材质制成,所述第一颈枕段 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分别通过一泡沫颗粒材料制成。当所述第一颈枕段 11A、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和所述第二颈枕段11B分别支撑于用户的所述颈部的不同位置时,所述第二颈枕段11B支撑于所述颈部的两侧,所述第一颈枕段11A 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支撑于所述颈部的后侧,并且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的所述泡沫材料相对于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的所述乳胶材质而言,能够更好地适应于所述颈部的曲线。

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的形状能够配合于支撑位置的形状被调整并且在调整后不会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变形,比如说当用户的所述颈部和椅背或者是墙壁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可以将所述泡沫颗粒推向两侧以使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的厚度变薄,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颈枕段11B能够支撑于所述颈部于符合人体工学的一位置,并且发生形变之后的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不会在弹力作用下自动复原,在用户暂时离开所述分段颈枕1,然后重新使用所述分段颈枕1之后,不需要经过调整就可以回到调整后的位置重新使用,同时颗粒状的所述泡沫还可以对于用户的所述颈部起到按摩作用。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不同的类型的所述内芯13A、13B和13C,可以使得所述分段式颈枕1的各段起到不同的功能。所述泡沫材质的所述内芯13 的位置并不限制于上述的中间位置,也可以位于两侧。

所述内芯13的类型也并不限制于上述的泡沫材质。所述分段式颈枕1的各个所述颈枕段11还可以起到除支撑作用之外的其他功能,比如说一所述颈枕段 11可以被实施为一加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所述颈枕段11还可以散发一定的热量,以对于人体起到热疗的作用。所述颈枕段11还可以被实施为一磁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磁场,以对于人体起到磁疗的作用。所述颈枕段11的所述内芯13还可以是其他材质的材料,比如说绿豆、蚕沙、灯芯草、桃树枝(粉碎)、决明子、薰衣草、艾叶、黄荆子等。所述颈枕段11的所述内芯13可以是水,所述外套12是一防水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所述分段式颈枕1的所述颈枕段11的举例并不对于本实用新型造成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分段式颈枕1的段数并不限制于三,可以是更多个或者是二个,并且所述分段式颈枕1各段起到的功能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起到不同功能的所述颈枕段11可以间隔地设置,也可以被连续地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分段颈枕1被用户佩戴之后,通过所述固定单元20,可以帮助所述分段颈枕1固定于用户,从而避免所述分段颈枕1自用户身上脱落。

具体地说,所述固定单元20包括一第一固定件21和二第二固定件22,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2被分别连接于所述颈枕体10的端部。具体地说,所述颈枕体10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位于一所述支撑部12,所述第二端位于另一所述支撑部12,其中一所述第一固定件21被连接于所述颈枕体10的所述第一端,每一所述第二固定件22被连接于所述颈枕体10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固定件21能够被固定于任一所述第二固定件22 从而将所述分段颈枕1能够形成一环状。基于和所述第一固定件21结合的所述第二固定件22的位置的不同,所述佩戴通道100也可以被固定为不同的大小。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固定件21能够自动被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2,从而用户无需将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2对准就可以实现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2的固定。

更具体地说,所述第一固定件21包括一第一固定基座211和一第一连接臂 21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延伸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被连接于所述颈枕体10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臂212用于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2。所述第二固定件22包括一第二固定基座221和一第二连接臂222,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臂222延伸于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被连接于所述颈枕体10的所述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 212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臂222。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具有一自由端和一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212的所述连接端被连接于所述颈枕体10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臂 212的所述自由端适于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臂222。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臂222 具有一自由端和一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臂222的所述连接端被连接于所述颈枕体10的所述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二连接臂222的所述连接端适于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臂212。

在本示例中,所述固定单元20和所述颈枕体10的制造材料不同,所述固定单元20的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2可以通过至少一缝纫线被固定于所述颈枕体10。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单元20包括一磁吸组件23,其中所述磁吸组件23包括一第一磁吸件231和一第二磁吸件232,其中所述第一磁吸件231适于被磁吸于所述第二磁吸件23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可以是磁性材料制成的,所述第二磁吸件232可以是能够被吸附于磁性材料的金属。所述第二磁吸件232可以是磁性材料制成的,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可以是能够被吸附于磁性材料的金属。举例说明,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可以是一磁铁,所述第二磁吸件232可以是一铁、钴或镍;或者是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可以是一铁、钴或镍,所述第二磁吸件232可以是一磁铁;或者是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和所述第二磁吸件232都可以是一磁铁。

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和所述第二磁吸件232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臂 2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可以是,所述第一磁吸件231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臂212,所述第二磁吸件232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臂222,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磁吸件231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臂222,所述第二磁吸件232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臂212。

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分别具有一预设长度,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之间的相对位置拥有可以调整的余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吸件231能够被平整地贴合于所述第二磁吸件232,以有利于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和所述第二磁吸件232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说,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212被包覆于所述第一磁吸件231,所述第二连接臂222被包覆于所述第二磁吸件23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分别被设置为一扁平结构以使所述第一连接臂212能够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平稳地贴合。

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包括一第一上连接臂部分2121和一第一下连接臂部分 2122,其中所述第一上连接臂部分2121被贴合于所述第一下连接臂部分2122,所述第一磁吸件231位于所述第一上连接臂部分2121和所述第一下连接臂部分 2122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磁吸件231不被暴露在外。

所述第二连接臂222包括一第二上连接臂部分2221和一第二下连接臂部分 2222,其中所述第二上连接臂部分2221被贴合于所述第二下连接臂部分2222,所述第二磁吸件232位于所述第二上连接臂部分2221和所述第二下连接臂部分 2222之间,以使所述第二磁吸件232不被暴露在外。

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和所述第二磁吸件232分别是一扁平结构,以使所述第一连接臂212被贴合于所述第二连接臂222时,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的磁力作用区域较大,从而有利于两者的结合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212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被连接于所述颈枕体10,所述第二连接臂222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被连接于所述颈枕体 10。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和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可以是同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所述第二连接臂222和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可以是同种材料制作而成的。

所述第一连接臂212的制作方式可以是首先形成一所述第一下连接臂部分 2122,然后将所述第一磁吸件231放置于所述第一下连接臂部分2122,然后形成一所述第一上连接臂部分2121于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和所述第一下连接臂部分2122。类似地,所述第二连接臂222的制作方式可以是首先形成一所述第二下连接臂部分2222,然后将所述第二磁吸件232放置于所述第二下连接臂部分 2222,然后形成一所述第二上连接臂部分2221于所述第二磁吸件232和所述第二下连接臂部分2222。

也可以是,固定所述第一磁吸件231,然后在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周围形成所述第一连接臂212以覆盖所述第一磁吸件231的四周。举例说明,可以在一模具中在所述第一磁吸件231的两侧夹持所述第一磁吸件231,然后朝所述模具注塑形成所述第一连接臂212的材料,然后可以夹持成型的部位,在未被夹持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周围形成所述第一连接臂212的剩余部分,以使所述第一连接臂 212覆盖所述第一磁吸件231的四周。类似地,固定所述第二磁吸件232,然后在所述第二磁吸件232周围形成所述第二连接臂222以覆盖所述第二磁吸件232 的四周。举例说明,可以在一模具中在所述第二磁吸件232的两侧夹持所述第二磁吸件232,然后朝所述模具注塑形成所述第二连接臂222的材料,然后可以夹持成型的部位,在未被夹持所述第二磁吸件232周围形成所述第二连接臂222的剩余部分,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壁覆盖所述第二磁吸件232的四周。

换句话说,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可以通过多次注塑形成。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的材料可以是硅胶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包括一第一上固定基座部分2111和一第一下固定基座部分2112,其中所述第一上固定基座部分2111可以和所述第一上连接臂部分212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下固定基座部分2112可以和所述第一下连接臂部分2122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包括一第二上固定基座部分2211 和一第二下固定基座部分2212,其中所述第二上固定基座部分2211可以和所述第二上连接臂部分222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下固定基座部分2212可以和所述第二下连接臂部分2222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固定件21具有一第一凹槽210。具体地说,所述第一凹槽210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1的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其中所述第一凹槽210是一弧形槽,所述缝纫线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210,通过所述弧形槽,所述缝纫线能够在较小区域内和紧密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和所述颈枕体10。

所述第二固定件22具有一第二凹槽220。具体地说,所述第二凹槽220形成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2的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其中所述第二凹槽220是一弧形槽,所述缝纫线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凹槽220,通过所述弧形槽,所述缝纫线能够在较小区域内和紧密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和所述颈枕体10。

所述固定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组件24,其中所述加强组件24用于增强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2的强度,其中所述加强组件24包括一第一加强件241和一第二加强件24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件241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1,所述第二加强件242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2。所述第一加强件241和所述第二加强件242 分别用于加强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2的结构强度。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和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分别被设置为一环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241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所述第二加强件242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并且所述第一加强件241和所述第二加强件242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的一正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的一正面。此处的正面是指在所述颈枕体10被佩戴于用户时背向用户的一侧。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时,由于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和所述第二磁吸件232的磁力作用,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就可以自动完成连接,从而不需要用户对准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甚至用户无需握持所述第一连接臂212 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就可以完成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之间的连接。

在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2之间需要分离,以方便用户取下所述颈枕体10,供所述第一连接臂212固定于所述颈枕体10的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和供所述第二连接臂222固定于所述颈枕体10的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 将承受较大的作用力以克服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和所述第二磁吸件232之间的磁力作用,所述第一加强件241和所述第二加强件242的设置有利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1的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2的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的强度,以保证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2能够被重复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件241可以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连接臂212的所述第一上连接臂部分2121,所述第二加强件242可以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连接臂 222的所述第二上连接臂部分2221。所述第一加强件241和所述第二加强件242 可以是硅胶材质。所述第一加强件241和所述第二加强件242可以是一环形。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和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者是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加强件241和所述第二加强件242 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者是多边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11、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21、所述第一加强件241以及所述第二加强件242在此的形状举例并不对于本实用新型造成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21具有一第一上表面和一第一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下表面被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上、下分别指朝外一侧和朝内一侧。

所述第二固定件22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和一第二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二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下表面被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上、下分别指朝外一侧和朝内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21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下表面分别是一平面。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22的所述第二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下表面分别是一平面。在所述第一固定件21被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2时,可以是所述第一固定件21的所述第一上表面被贴合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2的所述第二下表面,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固定件21的所述第一下表面被贴合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2的所述第二上表面。

进一步地,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21的所述第一上表面被设置为不平的,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对应的所述第一上表面部分凸出于其他所述第一上表面部分,所述第一磁吸件231对应的所述第一下表面部分凸出于其他所述第一下表面部分。所述第二固定件22的所述第二上表面被设置为不平的,所述第二磁吸件232对应的所述第二上表面部分凸出于其他所述第二上表面部分,所述第二磁吸件232对应的所述第二下表面部分凸出于其他所述第二下表面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固定件21被贴合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2后,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2之间能够存在部分空隙,从而用户能够较为容易地分离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2。

所述分段颈枕1进一步包括一收纳带30和一收纳袋40,其中所述收纳带30 和所述收纳袋40被分别设置于所述颈枕体10。所述收纳袋40用于收纳所述收纳带30,所述收纳袋40被连接于所述颈枕体10,所述收纳带30用于收纳所述颈枕体10。

在本示例中,所述收纳袋40和所述收纳带30被分别设置于所述颈枕体10 的端部,所述收纳带30在未被使用时,能够被收纳于所述收纳袋40。

通过所述收纳带30,所述颈枕体10能够被悬挂于一固定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颈枕体10能够被折叠,比如说将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翻转至重叠于所述第一颈枕段11A,然后将所述第三颈枕段11C翻转至重叠于所述第二颈枕段 11B,再通过所述收纳带30固定折叠后的所述颈枕体10以使所述颈枕体10占据的空间维持在一个较小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袋40和所述收纳带30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颈枕体10的所述外套12的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所述收纳袋40的材质可以和所述外套12 的材质相同。所述收纳带30可以是一松紧带,以方便长度的调节。

参考附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分段式颈枕1的一变形实施例被阐明。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套12。

所述外套12具有多个容纳腔120,以分别容纳所述内芯13。具体地说,所述外套12包括一第二部分外套122和多个第一部分外套121,其中每一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每一所述容纳腔120包括一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和覆盖于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的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

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可以通过至少一缝纫线被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外套 122。可选地,每一所述颈枕段10具有一开口,并且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和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之间。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和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所述外套12包括一第一外套部12A、一第二外套部12B以及一第三外套部12C,其中所述第二外套部12B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套部12A和所述第三外套部12C,其中所述第一外套部12A、所述第二外套部12B以及所述第三外套部 12C分别包括一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和覆盖于所述第一部分外套121的所述第二部位外套122部分。

参考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分段式颈枕1的一变形实施例被阐明。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颈枕段10。

在本示例中,每一所述颈枕段10之间相互独立,所述颈枕体1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件16,其中每一所述颈枕段10被分别排列于所述连接件16。也就是说,所有所述颈枕段10通过所述连接件16相互连接。所述连接件16可以是一绳子,布带。在本示例中,所述连接件16是一拉链。

在本示例中,所述连接件16位于每一所述颈枕段10的所述第二部分外套12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件16的数目可以是多个,并且每一所述连接件16可以位于相邻的所述颈枕段10之间。

每一所述颈枕段10具有一开口1200,并且通过一锁合件15可以控制所述开口的开闭,在本示例中,所述连接件16是所述锁合件1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锁合件16和所述锁合件15可以被分别设置于所述颈枕段10。

参考附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分段颈枕1的一变形实施例被阐明。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各个所述颈枕段11之间的连接方式,比如说所述第二颈枕段11B和所述第一颈枕段11A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所述第二颈枕段11B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本示例中,所述分段颈枕1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件16,其中所述连接件16 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颈枕段11A、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以及所述第三颈枕段11C。所述第二颈枕段11B通过所述连接件16被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颈枕段 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

具体地说,所述连接件16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颈枕段11B的两端,用于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所述连接件16是一拉链,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颈枕段11A、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以及所述第三颈枕段 11C,以使第二颈枕段11B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

所述连接件16还可以是一魔术贴,抽绳或者是扣子等其他连接装置。

通过这样的方式,各个所述颈枕段11能够方便地根据用户的需求被更换或者是拆卸,甚至是所述第二颈枕段11B可以被更换为大小形状不同的其他所述第二颈枕段11B,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也可以被需求被更换,比如说在冬天可以更换为带有加热功能的所述颈枕段11,在夏天可以更换为带有凉感的所述颈枕段11。

参考附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分段颈枕1的一变形实施例被阐明。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颈枕段11。

在本示例中,所述分段颈枕1包括多个所述颈枕段11,并且所述功能部11 被间隔地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功能部11之间。

在本示例中,所述分段颈枕1包括多个所述颈枕段11,并且所述颈枕段11 可以是不同功能的。所述颈枕段11可以分为第一颈枕段11A、第二颈枕段11B、第三颈枕段11C、第四颈枕段11D以及第五颈枕段11E,其中上述五个所述颈枕段11A、11B、11C、11D以及11E依次连接形成所述颈枕体10。至少一所述颈枕段11被可翻转地连接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颈枕段1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外套12形成了多个所述容纳腔,基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内芯13的不同所述颈枕段11的功能能够被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所述内芯13的种类的方式来设置所述功能部11。也就是说,所述颈枕段11的位置和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行设定。比如说用户可以将所述分段颈枕1的所述外套12中的高回弹的所述内芯13更换为泡沫型的所述内芯13。

参考附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分段颈枕1的一变形实施例被阐明。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颈枕段11。

所述颈枕段11的数目是三个,第一颈枕段11A、第二颈枕段11B以及第三颈枕段11C,其中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位于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之间。所述第二颈枕段11B通过慢回弹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颈枕段11A 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分别能够起到加热功能。在所述分段颈枕1被佩戴于用户颈部时,所述第二段颈枕11B位于所述颈部后侧,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分别位于颈部两侧,能够起到加热、御寒等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颈枕段11A、所述第二颈枕段11B以及所述第三颈枕段11C能够通过一硬质材质制成,可以被设计具有一定的弧度以贴合人体曲线。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和所述第三颈枕段11C是通过硬质材质制成的,比如说所述第一颈枕段11A包括一硬质外壳和一加热电子元器件,其中所述加热电子元器件被包覆于所述硬质外壳并且所述硬质外壳可以将所述加热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