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温座和厨房家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7900发布日期:2020-01-03 09:4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温座和厨房家电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温座和厨房家电。



背景技术:

目前煎烤机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由于其具有烹制快捷、使用轻便的特点,颇受欢迎。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研发中发现,现有的煎烤机一般是在室内环境下使用,如果在户外环境下使用,需要满足例如淋水测试等严苛的国家安全测试。然而现有的煎烤机的壳体为无弹性的塑胶件,并且采用紧固件连接,但仍存在一定的缝隙,若水、油容易从间隙里进入温控调节器内部,可能会导致温控调节器短路或起火,引起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感温座和厨房家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感温座容易进水而导致的短路或起火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感温座,其中,所述感温座包括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在与所述第二壳体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闭环凹槽,所述第二壳体在与所述第一壳体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嵌于所述凹槽中以实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对位组装;密封环,为闭合环状,与所述闭环凹槽匹配,由所述凸起压设于所述凹槽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厨房家电,其中,所述厨房家电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座。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感温座和厨房家电,该感温座包括壳体组件和密封环,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在与第二壳体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闭环凹槽,第二壳体在与第一壳体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凸起嵌于凹槽中以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对位组装,该密封环为闭合环状,与凹槽匹配,由凸起压设于凹槽中。本申请在第一壳体的闭环凹槽中设置闭合环状的密封环,且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对位组装时,第二壳体上的凸起将密封环压设于凹槽中,以密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触的端面,闭环的密封环能够有效的阻挡水、油等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触的端面的缝隙进入壳体组件的内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感温座容易进水而导致的短路或起火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种感温座一实施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感温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感温座中密封环设置于凹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i区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ii区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厨房家电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情况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一种感温座一实施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感温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揭示的感温座100包括壳体组件10、设置于壳体组件10内部的温控电路11和密封环12。

具体来说,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两个部分,第一壳体101在与第二壳体102通过端面接触,并在对位组装后形成壳体组件10及壳体组件10内部的一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温控电路11,温控电路11用于对外部设备实现温度控制。

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相匹配的凹槽和凸起,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对位组装时,凸起嵌于凹槽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在与第二壳体102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闭环凹槽1011,即在第一壳体101的整个端面上均形成有凹槽1011。第二壳体102在与第一壳体101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1021,凸起1021嵌于凹槽1011中以实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对位组装。

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材料为塑胶,能够避免温控电路11的电传导,然而塑胶材料的弹性不佳,凸起1021嵌于凹槽1011中时仍存在缝隙,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感温座100还包括密封环12,以密封凸起1021和凹槽1011之间的缝隙。

密封环12也为闭合环状,且密封环12与凹槽1011匹配,例如凹槽1011为方形时,密封环12的形状为闭合方形环状。密封环12设置于凹槽1011中,具体可如图3所示,图3是图1所示感温座中密封环设置于凹槽中的结构示意图。当凸起1021嵌于凹槽1011中时,密封环12由凸起1021压设于凹槽1011中,从而实现密封环12密封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接触的端面之间的缝隙,具体可如图4和图5所示,图4是图1所示i区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ii区的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感温座100中的壳体组件10由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组装构成,为保证密封防水性,在第一壳体101的端面上设置闭环凹槽1011,并在闭环凹槽1011中对应设置闭环的密封环,第二壳体102的端面则设置对应的凸起。当第二壳体102和第一壳体101组装时,凸起嵌设于凹槽中,并对凹槽中的密封环产生一定的挤压,以利用密封环实现凹槽和凸起连接位置处的防水密封。并且,本实施例中密封环采用连续的闭环形状,避免了分段式密封环在断开端头处密封不佳的问题,保证了良好的防水性。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图6是图1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感温座100进一步包括电源线13,电源线13用于与外部设备的供电电路连接,相应地,壳体组件10的侧面设置有电源孔(图未示),电源线13穿过电源孔连接温控电路11。

第一壳体101侧面设置有第一电源孔槽1012,相应地,第二壳体102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源孔槽1022,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组装时,第一电源孔槽1012与第二电源孔槽1022的位置相对设置,以构成电源孔。

闭环凹槽1011部分形成于第一电源孔槽1012的槽底,相应的闭合环状的密封环12也部分位于第一电源孔槽1012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孔槽1012的槽底的凹槽部分为第一凹槽10111,位于第一电源孔槽1012中的密封环12的第一凹部121设置于第一凹槽10111中。

密封环12部分位于第一电源孔槽1012槽底的凹槽1011中,即密封环12为电源线13让位的同时保持连续性,并且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对位组装时,能够在电源孔的位置有效的避免水、油从电源孔处进入壳体组件10的内部。若采用分段的密封环,在出现电源孔的位置不设置密封环,则对于密封环的断开端,容易出现密封不良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感温座100进一步包括感温柱14,感温柱14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图未示),感温座100与例如厨房家电等外部设备电连接时,感温柱14用于感测厨房家电内部的温度,相应地,壳体组件10的侧面设置有感温孔(图未示),感温柱14穿过感温孔连接壳体组件10内部的温控电路11。

壳体组件10上设置有温度调节件15,例如温度调节件15设置于第二壳体102的外侧,温度调节件15连接于感温柱14,并和温控电路11连接,可以调节外接设备内电路的温度,温度调节件15可以是旋钮、按键等,在本实施例中,温度调节件15为旋钮。

第一壳体101侧面设置有第一感温孔槽1013,相应地,第二壳体102侧面设置有第二感温孔槽1023,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组装时,第一感温孔槽1013和第二感温孔槽1023构成感温孔。

闭环凹槽1011部分形成于第一感温孔槽1013的槽底,相应的密封环12也部分位于第一感温孔槽1013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温孔槽1013的槽底的凹槽部分为第二凹槽10112,位于第一感温孔槽1013中的密封环12的第二凹部122设置于第二凹槽10112中。

同样,密封环12在第一感温孔槽1013处也保持连续,感温孔中还设置有感温孔密封圈16,感温孔密封圈16贴附于感温孔的孔壁设置,且覆盖第一感温孔槽1013槽底的第二凹槽10112,即覆盖位于第一感温孔槽中的密封环12部分,解决了第二凹槽10112处的密封问题。具体来说,感温孔密封圈16包括主体部和两端部,两端部的尺寸大于主体部尺寸,在感温孔密封圈16安装于感温孔中时,主体部贴附设置于感温孔的孔壁,两端部则分别卡置于感温孔的两侧。感温柱14在穿过感温孔时通过感温孔密封圈16实现密封连接,即感温柱14穿过感温孔密封圈16,与感温孔密封圈16过盈配合,以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对位组装时,能够在感温孔的位置有效的避免水、油从感温孔处进入壳体组件10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感温座100与例如厨房家电等外部设备电连接时,厨房家电的电极端穿过感温座100的电极插孔(图未示),实现温控电路11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因此,壳体组件10的侧面设置有电极插孔。

第一壳体101侧面设置有第一电极插孔槽1014,相应地,第二壳体102侧面设置于第二电极插孔槽1024,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组装时,第一电极插孔槽1014和第二电极插孔槽1024构成电极插孔,其中电极插孔一般设置有多个。

闭环凹槽1011部分形成于第一电极插孔槽1014的槽底,相应的密封环12也部分位于第一电极插孔槽1014槽底的凹槽1011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插孔槽1014的槽底的凹槽部分为第三凹槽10113,位于第一电极插孔槽1014中的密封环12的第三凹部123设置于第三凹槽10113中。

密封环12部分位于第一电极插孔槽1014槽底的凹槽1011中,从而可以为外部设备的电极让位,且密封环12在电极插孔处保持连续,电极插孔中还设置有插孔密封圈17,插孔密封圈17贴附于电极插孔的孔壁设置,且覆盖第一电极插孔槽1014槽底的第三凹槽10113,即覆盖位于第一电极插孔槽1014中的密封环部分,具体来说,插孔密封圈17也包括主体部和两端部,两端部的尺寸大于主体部的尺寸,在插孔密封圈17安装于电极插孔中时,主体部贴附于电极插孔的孔壁,两端部分别卡置于电极插孔的两侧。外部设备穿过电极插孔时通过插孔密封圈17实现密封连接,即外部设备穿过插孔密封圈17,与插孔密封圈17过盈配合,以在感温座100和外部设备连接时,能够在电极插孔的位置有效的避免水、油从电极插孔处进入壳体组件10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环12可以为硅胶环,感温孔密封圈16和插孔密封圈17的材料也可以为硅胶,硅胶材料具有防导电的特性,并且其可与硬性的壳体紧密配合,实现防水的功能,避免水、油进入壳体组件10的内部,还能够避免温控电路11的电传导至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感温座100通过在第一壳体101上闭合环状的凹槽1011中,设置闭合环状密封环12,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对位组装时,第二壳体102上的凸起1021将密封环12压设于凹槽1011中,以密封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接触的端面,并且,密封环12、凹槽1011和凸起1021均在电源线孔、感温孔和电极插孔处均设有凹部,与孔共形设置,用于为电源线13、感温柱14和电极让位,密封环在孔的位置保证了连续性,并且在感温孔和电极插孔处分别设有感温孔密封圈16和插孔密封圈17,以在感温柱或外部设备插入孔连接到壳体组件内部时,能够在孔的位置阻挡水、油等从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接触的端面的缝隙进入壳体组件10的内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感温座100容易进水而导致的短路或起火问题。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感温座与厨房家电配合使用,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厨房家电200,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一种厨房家电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揭示的厨房家电200包括烤盘组件22和感温座24,感温座24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感温座100类似,此处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厨房家电200,解决现有技术中感温座容易进水,从而导致短路或起火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