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3102发布日期:2019-07-10 09:4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背景技术:

对于真空原汁机而言,抽气装置在工作时排气的噪音非常大,从而严重影响了真空原汁机的用户使用体验。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降低排气噪音的真空原汁机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座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底座组件的食物处理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座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减震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抽气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并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减震装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优选地,可用于真空榨汁的食物处理机,而底座组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减震装置和抽气装置,其中,壳体用于形成一封闭空间,以实现减震装置、抽气装置等零部件的容纳和安装,而减震装置安装在抽气装置与壳体之间,用于对抽气装置进行减震,这样便可减少抽气装置传递到外壳的震动能量,降低底座组件的震动,这样一方面能够为壳体内的零部件提供一个比较平稳的空间,以实现对其内部零件的保护,这样便可提高壳体内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以延长产品的整体寿命。另一方面降低底座组件的震动还可降低产品工作时的噪音,从而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安装接头,所述安装接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通道,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抽气装置的出气口上,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安装至所述安装接头,并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减震装置上设置一个安装接头,并将排气管安装在该安装接头上,这样便可将减震装置、抽气装置和排气管安装成一个整体,从而在实际过程中便可将减震装置、抽气装置和排气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拆装,以便能够提高产品的拆装便利性。另外,排气管直接安装在减震装置上,因而不用在壳体上在额外设置安装排气管的结构,从而可简化壳体的结构。

其中,优选地,所述安装接头上设置有可导通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够插入到排气管内。这样在安装时便可将凸起部与排气管的一端相互插接,以简单快速地实现安装接头与排气管之简的安装,而凸起部能够导通使得排气管能够通过凸起部与壳体内导通,从而排气管的气体能够通过凸起部排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对应所述安装接头的部位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排水和/或排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壳体上对应安装接头设置一个通孔,这样在抽气装置抽气过程中,若水不小心进入到抽气装置内,则可通过排气管将水排出安装接头,以使排气管内的水能够顺着安装接头和通孔排出。同时,也可通过该通孔来进行气体的排出,这样便能够通过该通孔同时实现排气和排水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所述排气管在横截面上的导通面积。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排气管在横截面上的导通面积(即排气管能够用于气体或水流通的横截面积),这样能够在排气管和安装接头的连接处形成导通截面突然变窄的现象,而通过抗性消音器的原理可知,在管道的截面发生突变时,会使管道内的一些频率的声波无法通过突变截面而返回声源位置,这样便可防止部分声波的传出,从而便可降低产品工作时的噪音。而本申请能够使排气管与安装接头连接的管道截面面积发生突变,具体地,截面面积由大变小,从而在产品排气时,排出的气体在经过排气管流到安装接头处时,突变截面会使部分声波传播受阻,部分声波被反射回声源位置,这样便可使透射声波减少,从而便可降低产品工作时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支架,位于所述壳体内,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弹性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其中,所述抽气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额外设置一个支架,以通过支架来实现抽气装置的安装,同时,可在支架和壳体之间设置弹性件,这样便能够通过弹性件来降低支架传递到壳体上的震动能量,以降低产品的震动。具体而言,弹性件即可为硅胶圈、橡胶圈等弹性材质制成的垫片结构,也可为弹簧等结构组成的弹性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架为塑料件或金属件或弹性材料支撑的弹性件。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支架可为塑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较硬的零件,此时,支架主要用于安装抽气装置,而不主要用于减震,即此时主要通过弹性垫圈等减震件进行减震,而这种结构能够确保支架的强度,防止支架剧烈变形。而在另一方案中,也可将支架设置为较软的弹性件,比如硅胶、橡胶等材料制成的零件,这样就使得支架本身也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能力,从而能够同时通过支架和弹性件来进行减震。

进一步优选地,支架与弹性件为一体式结构。该种设置可确保支架与弹性件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支架与弹性件由同一弹性材料一体制成。该种设置可将支架和弹性件组成的减震装置设置为一个能够进行整体减震的结构,即这样使得减震装置的每个部位均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均能够对震动进行衰减,从而便可确保减震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支座,所述抽气装置安装在所述支座上;支腿,所述支腿的一端与所述支座连接,所述支腿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支座的边缘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连接;其中,所述支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支腿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支架包括支座和一个或多个支腿,其中,支架主要用于安装抽气装置,比如可通过打螺钉或卡扣等方式将抽气装置直接安装在支座上。而支腿用于实现支座与壳体之间的安装。而支腿的一端与支座连接,支腿的另一端延伸到支座的边缘的外侧,这样便能够将支架与壳体安装位置与支架与抽气装置的安装位置不设置在一起,从而便能够通过支腿的变形来进一步减少支架传递到壳体上的震动,这样就使得支架本身也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减震装置的整体减震效果。而优选地,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支腿来实现支座的安装,同时,可将弹性件设置在支腿与壳体之间,这样便能够使支腿与壳体之间能够弹性连接,从而便能够在支架上的震动能量传递到壳体上时先对支架上的震动能量进行衰减,以减少支架传递到壳体上的震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腿与所述支座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腿与支座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支架的强度,此外,还可将支腿与支座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支腿与支座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即可拆卸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抽气装置通过一个或多个螺钉安装在所述支座上,或所述抽气装置卡扣安装在所述支座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具体安装抽气装置时,即可通过打螺钉的方式将抽气装置通过螺钉安装在支座上,也可在支座和抽气装置上设置卡扣,以便能够将抽气装置卡扣安装在支座上。具体地,抽气装置与支座之间的安装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意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抽气装置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抽气装置的另一端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伸出。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支座上设置一个安装槽,以便能够将抽气装置的一端嵌入安装在支座的安装槽内,这样可提高支座与抽气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支座对抽气装置的限位作用,从而可提高抽气装置与支座之间的安装稳定性。而抽气装置的另一端从安装槽的开口伸出,这样便可将支架相对抽气装置设置的较矮,即不用将整个抽气装置完全嵌入安装到支座内,进而便可简化支座的结构,降低支座的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壳罩,所述壳罩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壳罩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底盘,安装在所述壳罩的开口端上,并封闭所述壳罩的开口,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内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盘远离所述壳罩的一面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插入固定到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柱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柱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安装柱的数量一致,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安装柱的数量一致。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底盘和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壳罩,这样便能够通过底盘和壳罩围成一个空间,以实现抽气装置、减震装置等的安装。而优选地,可在底盘上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安装柱,而在壳罩上对应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安装柱,然后可通过一连接件将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底盘和壳罩之间的安装。具体地比如,可从底盘的外表面上打入螺栓或螺钉,然后使螺栓或螺钉穿过底盘上的第二安装柱然后与壳罩上的第二安装柱进行螺纹配合,以简单方便地实现底盘和壳罩之间的可靠安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腿位于所述支座的边缘的外侧的部位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支腿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柱与所述第一安装柱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套设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弹性件为一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并套设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弹性垫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安装在所述支腿与所述第一安装柱之间,所述第二翻边安装在所述支腿与所述第二安装柱之间。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壳体由底盘和壳罩组成,且底盘和壳罩通过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和连接件安装在一起时,可在支架的支腿上设置一个第一固定孔,然后将支腿套设安装在连接件上,并限位安装在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之间,这样便可将支腿安装在底盘和壳罩的安装结构上。而优选地,可将弹性件设置为一安装在第一固定孔处的弹性垫圈,比如硅胶垫圈或橡胶垫圈,这样在将支架安装在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上后,便可通过弹性垫圈实现减震。而弹性垫圈的第一翻边可垫设安装在第一安装柱和支腿之间,以实现减震缓冲,而弹性垫圈的第二翻边可垫设安装在第二安装柱和支腿之间,以实现减震缓冲,这样支腿的两端面与壳体之间均通过弹性件接触,从而便可确保支腿上的震动不宜传递到壳体上,进而便可确保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在具体安装时,可先将抽气装置安装在支架上,并将弹性垫圈安装在第一固定孔内,然后可把壳罩倒置放好,此后可将安装有抽气装置的支架的支腿放置在壳罩上,并使第一固定孔与第一安装柱对齐,此后便可将底盘安装在壳罩的开口端上,并使第二安装柱与第一固定孔对齐,最后便可从底盘打入螺钉或螺栓等连接件,以使底盘、支架和壳罩能够安装在一起。该种结构能够利用底盘和壳罩的安装结构实现支架的安装,从而不用在壳体上额外设置用于安装支架的结构,从而可简化壳体的结构。

其中,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钉或螺栓,即可优选通过螺钉、螺栓等连接件来实现底盘和壳罩之间的安装,因为螺钉或螺栓的安装方式拆装方便且连接可靠。

其中,优选地,所述弹性垫圈为硅胶圈或橡胶圈。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通过硅胶圈或橡胶圈来实现支架与壳体之间的减震连接,因为硅胶和橡胶比较常见、易于采购且弹性也比较优良,因此将弹性垫圈设置成硅胶圈或橡胶圈能够降低弹性垫圈的成本,确保弹性垫圈的弹性,以确保弹性垫圈的减震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性垫圈由两个C形段或两个弧形段或两U形段组合形成。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弹性垫圈由两个C形段或两个弧形段或两U形段组合形成,即可将弹性垫圈不设置成一个整体,而是直接设置成两段式结构,这样能够使弹性垫圈的安装更加方便。当然,弹性垫圈也可为一个整体式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柱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所述第一安装柱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二安装柱的数量一致,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安装柱的数量一致,所述支腿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支腿呈三角形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通过三个或者更多的第二安装柱来实现底盘与壳罩之间的安装,而此时底盘上的第一安装柱的数量和连接件的数量与第二安装柱的数量一致,这样便能够实现壳罩与底盘之间的多处安装,从而可提高壳罩与底盘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同时,优选地,可使三个第二安装柱和三个第一安装柱呈三角形分布,此时,可对应设置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支腿,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三角结构实现支架与壳体之间的安装,而三角结构的稳定性较好,因此这样设置可提高支腿与壳体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为一弹性架,所述抽气装置安装在所述弹性架上,所述弹性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耳,所述弹性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安装耳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减震装置直接设置成一个整体式的弹性架,这样便可将弹性架与抽气装置直接套设安装在一起,然后可将弹性架的边缘等直接通过安装耳固定安装到壳体上,这样抽气装置的震动便只能够通过弹性架而传递到壳体上,而弹性架,如硅胶架,橡胶架或是其它具有弹性的弹性架具有弹性,因而可通过弹性而消耗掉部分震动能量,从而能够对抽气装置传递过来的震动能量进行有效衰减,进而便可降低抽气装置传递到壳体上的震动,以减少壳体的震动。

其中,优选地,安装耳一体设置在弹性架上,这样可确保弹性架的强度,且优选地,弹性架可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优选地,所述弹性架为硅胶架或橡胶架或其它具有弹性的弹性架,比如带有弹簧的弹性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性架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所述抽气装置的一端过盈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弹性架上设置一个一端开口的安装腔,以便能够将抽气装置的一端嵌入安装在弹性架的安装腔内,这样可提高弹性架与抽气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弹性架对抽气装置的限位作用,从而可提高抽气装置与弹性架之间的安装稳定性。而优选地,可将抽气装置的另一端从安装腔的开口伸出,这样便可将弹性架相对抽气装置设置的较矮,即不用将整个抽气装置完全嵌入安装到弹性架内,进而便可简化弹性架的结构,降低弹性架的成本。其中,优选地,抽气装置的一端过盈安装在安装腔内,这样可确保抽气装置不会从弹性架上掉落,且也可防止抽气装置晃动。当然,抽气装置也可非过盈地安装在安装腔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安装耳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安装耳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套设安装在所述支撑柱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壳体上设置一个支撑柱,并在弹性架的安装耳上设置一个第二固定孔,这样便能够通过安装耳直接将弹性架套设安装在支撑柱上,从而可简单、方便地实现弹性架与壳体之间的安装。

其中,这里壳体的结构优选为底盘和壳罩组成,而底盘和壳罩优选通过设置在底盘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安装柱、设置在壳罩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安装柱和连接件安装在一起,即这里壳体的结构优选与前述方案中提到的壳体的结构一致。此时,可优选将安装耳直接安装在第一安装柱与第二安装柱之间,并通过第二固定孔将其套设安装在连接件上,即这里可优选通过第二安装柱、第一安装柱和连接件组成的支撑柱来实现弹性架的安装。

其中,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为螺钉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安装耳的数量为多个。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弹性架上设置多个安装耳,且优选地可将多个安装耳对称设置,这样便能够通过多个安装耳实现弹性架与多个支撑柱之间的减震安装,从而可提高弹性架与壳体之间的安装可靠性。

其中,多个支撑柱与多个安装耳优选一一对应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性架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弹性架优选通过硅胶、橡胶等材料制成,这样就使得整个弹性架本身就具有弹性,从而使得弹性架整体均能够进行减震,这样便可确保弹性架的减震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抽气管和排气管,所述抽气装置的抽气口处设置有抽气接头,所述抽气装置的排气口处设置有排气接头,所述抽气管通过所述抽气接头与所述抽气装置的抽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排气接头与所述抽气装置的排气口连通。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设置一排气管来实现抽气装置的排气,而设置一抽气管来实现抽气装置与待抽气容器(比如榨汁杯)之间的连通。而排气接头和抽气接头的设计可以在安装抽气管和排气管时,将抽气管和排气管直接插接在对应的接头上便可,因而能够简单快速地实现抽气管和排气管的安装。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通过其它结构来实现抽气和排气。

其中,优选地,所述抽气装置为电动泵或手动泵或脚踏泵或真空泵。抽气装置优选为电动泵,这样可通过电力驱动抽气装置进行抽气,从而不需要手动抽气,当然,抽气装置也可为手动泵或脚踏泵。当然抽气装置也可优选为真空泵,因为真空泵比较常见,因而易于采购,此外真空泵抽真空的能力较强,因而能够将食物处理机的内部的大量空气抽出,以确保在处理食材时,杯体内的真空效果。

其中,优选地,也可通过上述减震装置来实现驱动装置在壳体内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该食物处理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杯体组件,能够安装在所述底座组件上,与抽气装置的抽气口连通,所述杯体组件包括食物处理杯和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内的螺杆;驱动装置,与所述螺杆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杯体组件和驱动装置,其中,杯体组件包括用于容纳食材等的食物处理杯,以及用于对食材进行挤压切削等的螺杆,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螺杆进行转动,且优选地,驱动装置可优选设置在底座组件的壳体内。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进料装置,能够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的杯口上,以向所述食物处理杯内进料,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筒体和支撑结构,所述筒体的两端开口且中空,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具有入料口,所述筒体的第二端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并与所述食物处理杯内连通,所述支撑结构安装在所述筒体内,且所述支撑结构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围成一储料腔,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进料口或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之间围成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储料腔连通;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入料口的面能够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所述螺杆上设置有食材处理筋,所述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所述食材处理空间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杯体组件还包括用于向食物处理杯内进料的进料装置,进料装置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筒体和安装在筒体内的支撑结构,而筒体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使得筒体的上端能够形成较大的入料口,这样能够增大可投入到筒体的内的食材块的大小,使得产品能够直接处理更大颗粒的食材。同时,筒体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使得筒体的底部均能够成为进料口,从而使得进料口的面积较大,因而可提高食材的进料效率,且也使得进料口能够通过更大的食材块,这样便可单次投入更多的食材块,以便能够增加单次投入的食材量,减缓食材块等待投入的总时间,以及减少用户投料的次数,进而可有效缓解食材块在投入到筒体之前的氧化,减少用户的操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支撑结构远离入料口的面(即支撑结构的下表面)能够与筒体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且螺杆上设置的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该食材处理空间内,这样支撑结构便能够与螺杆一起在进料时对食材进行初步的切削、搅拌等处理,以便能够在进料时将食材切削成较小的食材块,以及对食材进行翻动等,以便食材能快速通过进料口,这样一方面可加快食材的进料速度,另一方面可将较大的食材块直接投入到筒体内,而不用预先进行处理,这样便能够增大产品能够处理的食材块的大小,以减少用户的工作量。另外,该种结构,筒体的上端完全中空,而筒体的下端也只是简单设置了一个支撑结构,这样就使得筒体内部的空间较大,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一次性投入更多的食材块,即能够进一步增加单次投入的食材量,以便能够减缓食材块等待投入的总时间,以及减少用户投料的次数,进而可进一步有效缓解食材块在投入到筒体之前的氧化,减少用户的操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支撑结构的两端优选均直接与筒体的内侧壁连接,当然,也可只将支撑结构的一端连接至筒体的内侧壁,而此时,支撑结构的另一端可悬空设置。而支撑结构与筒体即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而支撑结构远离入料口的面即可为平面,也可为设置有凹槽的面,当然,也可为其它形状的面,在此不一一列举。

其中,筒体的第二端优选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上,这样使得筒体和食物处理杯可通过卡扣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具体地,可在筒体的第二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而在食物处理杯的上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的卡扣配合实现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卡扣安装。当然,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也可一体连接,这样能够将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直接设置成一大杯体。

其中,优选地,支撑结构为支撑梁,当然,在另一方案中,支撑结构也可由一安装环和横跨安装在安装环内的一横梁组成。此时,可优选将安装环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上,而将筒体直接安装在安装环上。

其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为一体式结构,比如一体注塑成型,或焊接成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增强支撑结构与筒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进料装置的整体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为H1,其中,0mm<H1≤3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食材极易卡在该食材处理空间内。因此,优选地,可将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H1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3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使螺杆对食材的切割和翻滚效果均较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均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的两端均与筒体的内侧壁连接,这样能够防止支撑结构悬空设置,从而能够提高支撑结构的强度,防止支撑结构变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筒体呈方形或圆形,所述筒体呈方形时,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筒体的对角线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筒体既可呈方形也可呈圆形,但优选地,筒体为方形,因为方形筒相比于圆形筒而言,其体积能够更大,因而可增大筒体的容量。而支撑结构沿筒体的对角线设置,这样筒体与支撑结构形成的进料口的口径的最大宽度等于方形筒的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但支撑结构沿方形筒的长宽方向设置时,筒体与支撑结构形成的进料口的口径的最大宽度只能等于方形筒的长度或宽度的一半,而方形筒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方形筒的对角线的长度,因此,将支撑结构沿筒体的对角线设置可增大筒体与支撑结构形成的进料口的口径,从而可提高食材的进料速度,减少食材投入的等待时间,从而既能够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的投料次数,以提高用户体验,又能够有效减缓食材的氧化,提高产品制作出的食材汁的口感,确保食物汁的营养价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宽度从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至所述支撑结构的中部逐渐变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的宽度从支撑结构的两端至支撑结构的中部逐渐变窄,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结构的两端较宽,从而可提高支撑结构与筒体的侧壁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支撑结构两端的受力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结构的中部较窄,从而可增大进料口的开口宽度。该种设置能够通过支撑结构的两端来确保支撑结构的强度,并通过该支撑结构的中部来增大进料口的开口宽度,从而能够使产品的结构整体最优。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支撑结构的宽度也可为等宽度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中部向远离所述筒体的入料口的方向凹陷。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将支撑结构设置成边缘高中间低的凹坑结构,这样可使支撑结构的中部整体向下凹陷,这样可提高支撑结构的受力能力,以提高支撑结构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一,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二,所述定位结构一能够与定位结构二进行定位配合。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一,并在螺杆上设置定位结构二,这样可通过该定位结构一与定位结构二的配合,实现支撑结构对螺杆上端的定位,从而可增强螺杆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入料口的面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定位轴,所述支撑结构能够通过所述定位槽与所述螺杆上的定位轴进行定位安装,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由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面围成;而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从靠近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向所述定位柱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与所述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其中,0°<γ<90°,或30°≤γ≤70°。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支撑结构的下表面的中部位置上设置一个定位柱,并在定位柱上加工出一个定位槽,同时,在螺杆的上端面设置一定位轴,这样在安装进料装置时,便可将螺杆上端的定位轴插入安装到支撑结构的定位槽内,以实现螺杆与支撑结构之间的定位安装。当然,支撑结构与螺杆也可通过其它定位结构进行定位安装。同时,优选地,可将定位柱的外侧壁面设置成倾斜面,即可将定位柱上端设置的较大而将下端设置的较小,这样便能够扩大食材处理空间的大小,提高食材处理筋对食材的处理效果。其中,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从上向下内收的角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优选地,可将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与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γ设置在0°-90°之间,进一步地,可将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与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γ设置在30°-70°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料口由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筒体包括:安装段,通过多个第一卡扣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扩张段,与所述安装段连接,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从靠近所述安装段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安装段的一端向所述筒体的外侧方向扩张;储料段,与所述扩张段远离所述安装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储料段远离所述扩张段的一端上形成有所述入料口。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筒体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成安装段、扩张段和储料段,其中,安装段用于与食物处理杯配合,以实现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安装,具体地,可在安装段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而在食物处理杯的上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的卡扣配合实现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安装。当然,安装段与食物处理杯也可一体连接,这样能够将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直接设置成一大杯体。而扩张段设置在安装段与储料段之间,其从下至上向外扩张,即扩张段处的内部空间大于安装段处的空间,而该种设置由于安装段处的开口大小没有改变,因此,筒体与食物处理杯配合处的开口大小并没有改变,这样便能够在不改变食物处理杯和筒体的规格下,增大筒体的体积和增大进料口的开口大小,从而能够增加单次能够投入的食材量,进而可减少食材投入的等待时间,这样既能够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的投料次数,以提高用户体验,又能够有效减缓食材的氧化,提高产品制作出的食材汁的口感,确保食物汁等的营养价值。

当然,在另一方案中,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也可为一体式结构,此时,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优选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筒体和食物处理杯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筒体和食物处理杯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筒体和食物处理杯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扩张段在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2,其中,0mm<H2≤30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扩张段的高度不宜过大,优选地,可将扩张段的高度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3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确保进料装置的进料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储料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安装段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储料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安装段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料段、扩张段与安装段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储料段、扩张段与安装段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储料段、扩张段与安装段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储料段、扩张段与安装段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即可拆卸结构。

其中,优选地,所述储料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安装段一体注塑成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材处理筋高出所述螺杆的顶面设置,且所述食材处理筋在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3,其中,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H1大于所述食材处理筋在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H3。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食材处理筋高出螺杆的顶面设置,以使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进料装置内,以提前对食材进行处理。而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大于食材处理筋的高度,可防止食材处理筋在工作时与进料装置发生干涉而导致卡死等情况的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螺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螺旋筋,所述主螺旋筋从所述螺杆的顶部螺旋延伸至所述螺杆的底部,所述食材处理筋高出所述螺杆的顶面设置,并与一所述主螺旋筋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螺杆的外侧壁面上设置主螺旋筋,这样可通过主螺旋筋与其它副螺旋筋一起形成多个食材通道,这样便能够通过螺旋筋实现食材的输送。而优选地,可直接将其中一个主螺旋筋向螺杆的顶部延伸至高出螺杆的顶部,以自动形成一食材处理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出渣口,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渣装置,所述接渣装置能够与所述出渣口连接,以进行接渣。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食物处理杯上设置一个出渣口,然后在出渣口处密封安装一个接渣装置,这样在食物处理杯内汁渣分离的食物渣便可从出渣口排出,然后被接渣装置收集。其中,接渣装置可为接渣杯或柔性接渣袋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出汁口,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汁装置,所述接汁装置能够与所述出汁口连接,以进行接汁,或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出汁盖,所述出汁盖安装在所述出汁口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汁口。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食物处理杯上设置一个出汁口,然后在出汁口处密封安装一个接汁装置,这样在食物处理杯内汁渣分离的食物汁便可从出汁口排出,然后被接汁装置收集。其中,接汁装置可为接汁杯或柔性接汁袋等。当然,在另一方案中,也可不设置接汁装置,而直接在出汁口处设置一个出汁盖,这样能够通过出汁盖来进行出汁口的打开和关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泄压孔和泄压塞,所述泄压孔与所述食物处理杯内连通,所述泄压塞设置在所述泄压孔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泄压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泄压孔的一端与食物处理杯内密封连接,而将泄压孔的另一端能够打开或者封闭,因而在榨汁完成后,可以通过泄压孔的打开来对食物处理杯或进料杯进行泄压,以便能够将食物汁与食物渣排出。而泄压塞可具体用于堵塞泄压孔或打开泄压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滤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内,并位于所述食物处理杯与所述螺杆之间。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食物处理机为单杯体和单螺杆的食物处理机时,可在食物处理杯与螺杆之间设置一个滤网,以便能够利用滤网在食材被粉碎后,实现食材的汁渣分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真空罩,真空罩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真空罩开口的一端罩设住所述筒体,并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杯,或密封安装至底座组件。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筒体外在罩设一个真空罩,并将真空罩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杯,以与食物处理杯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筒体的密封,或真空罩用于罩设在筒体和食物处理杯上,并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机的底座组件,以与底座组件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的密封。而设置真空罩一方面可实现对筒体或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的密封,这样便不用挨个对筒体的开口以及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这样便可减少需要密封的地方,降低密封难度,提高密封效果,从而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真空榨汁的效果,进而可更加显著地减缓食物汁的氧化,确保榨取后的食物的口感。此外,对于包括该真空罩的食物处理机而言,只是在传统的食物处理机上额外设置了一个真空罩,从而可以保留传统食物处理机的结构形式,以降低制造难度,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而在不需要真空榨汁时,拿掉真空罩,食物处理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基本与传统原汁机使用方式一致,这样便使得食物处理机即可通过该真空罩进行真空榨汁,又可拿掉真空罩进行普通的榨汁。

其中,优选地,可在真空罩上设置一个泄压孔,以便能够通过真空罩来进行真空榨汁后的泄压,当然,泄压孔也可设置在筒体或食物处理杯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机为原汁机或榨汁机,当然,食物处理机也还可以是除原汁机和榨汁机之外的其它结构,比如破壁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第六个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6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4提供的底座组件的弹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4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弹性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4中提供的底座组件的弹性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杯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杯体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杯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杯体组件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进料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进料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进料装置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进料装置的第五个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螺杆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壳体,12壳罩,122第一安装柱,14底盘,142通孔,144第二安装柱,1442第二安装孔,2支架,22支座,222安装槽,24支腿,242第一固定孔,26安装接头,262连通通道,3弹性垫圈,4抽气装置,5排气管,6弹性架,62安装耳,622第二固定孔,64安装腔,7抽气管,8杯体组件,80食物处理杯,802出渣口,804出汁口,82螺杆,822食材处理筋,824定位轴,826主螺旋筋,84进料装置,840筒体,8402安装段,84022第一卡扣,8404扩张段,8406储料段,842支撑结构,8422定位柱,84222定位槽,844储料腔,846进料口,848食材处理空间,85滤网,86接渣装置,87出汁盖,88真空罩,892泄压孔,894泄压塞,9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5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如图1至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座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底座组件包括壳体1、至少一个减震装置和抽气装置4,其中,至少一个减震装置安装在壳体1内;抽气装置4位于壳体1内,并安装在至少一个减震装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优选地,可用于真空榨汁的食物处理机,而底座组件包括壳体1、至少一个减震装置和抽气装置4,其中,壳体1用于形成一封闭空间,以实现减震装置、抽气装置4等零部件的容纳和安装,而减震装置安装在抽气装置4与壳体1之间,用于对抽气装置4进行减震,这样便可减少抽气装置4传递到外壳的震动能量,降低底座组件的震动,这样一方面能够为壳体1内的零部件提供一个比较平稳的空间,以实现对其内部零件的保护,这样便可提高壳体1内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以延长产品的整体寿命。另一方面降低底座组件的震动还可降低产品工作时的噪音,从而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8至图10所示,减震装置上设置有安装接头26,安装接头2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通道262,底座组件还包括:排气管5,排气管5的一端安装在抽气装置4的出气口上,排气管5的另一端安装至安装接头26,并与连通通道262连通。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减震装置上设置一个安装接头26,并将排气管5安装在该安装接头26上,这样便可将减震装置、抽气装置4和排气管5安装成一个整体,从而在实际过程中便可将减震装置、抽气装置4和排气管5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拆装,以便能够提高产品的拆装便利性。另外,排气管5直接安装在减震装置上,因而不用在壳体1上在额外设置安装排气管5的结构,从而可简化壳体1的结构。

其中,优选地,如图8至图10所示,安装接头26上设置有可导通的凸起部,凸起部能够插入到排气管5内。这样在安装时便可将凸起部与排气管5的一端相互插接,以简单快速地实现安装接头26与排气管5之简的安装,而凸起部能够导通使得排气管5能够通过凸起部与壳体1内导通,从而排气管5的气体能够通过凸起部排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壳体1的底壁上对应安装接头26的部位上设置有通孔142,通孔142用于排水和/或排气。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壳体1上对应安装接头26设置一个通孔142,这样在抽气装置4抽气过程中,若水不小心进入到抽气装置4内,则可通过排气管5将水排出安装接头26,以使排气管5内的水能够顺着安装接头26和通孔142排出。同时,也可通过该通孔142来进行气体的排出,这样便能够通过该通孔142同时实现排气和排水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262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排气管5在横截面上的导通面积。

在该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通通道262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排气管5在横截面上的导通面积(即排气管5能够用于气体或水流通的横截面积),这样能够在排气管5和安装接头26的连接处形成导通截面突然变窄的现象,而通过抗性消音器的原理可知,在管道的截面发生突变时,会使管道内的一些频率的声波无法通过突变截面而返回声源位置,这样便可防止部分声波的传出,从而便可降低产品工作时的噪音。而本申请能够使排气管5与安装接头26连接的管道截面面积发生突变,具体地,截面面积由大变小,从而在产品排气时,排出的气体在经过排气管5流到安装接头26处时,突变截面会使部分声波传播受阻,部分声波被反射回声源位置,这样便可使透射声波减少,从而便可降低产品工作时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8所示,减震装置包括:支架2,位于壳体1内,并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弹性件,安装在支架2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其中,抽气装置4安装在支架2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额外设置一个支架2,以通过支架2来实现抽气装置4的安装,同时,可在支架2和壳体1之间设置弹性件,这样便能够通过弹性件来降低支架2传递到壳体1上的震动能量,以降低产品的震动。具体而言,弹性件即可为硅胶圈、橡胶圈等弹性材质制成的垫片结构,也可为弹簧等结构组成的弹性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架2为塑料件或金属件或弹性材料支撑的弹性件。

在该些实施例中,支架2可为塑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较硬的零件,此时,支架2主要用于安装抽气装置4,而不主要用于减震,即此时主要通过弹性垫圈3等减震件进行减震,而这种结构能够确保支架2的强度,防止支架2剧烈变形。而在另一方案中,也可将支架2设置为较软的弹性件,比如硅胶、橡胶等材料制成的零件,这样就使得支架2本身也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能力,从而能够同时通过支架2和弹性件来进行减震。

进一步优选地,支架2与弹性件为一体式结构。该种设置可确保支架2与弹性件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支架2与弹性件由同一弹性材料一体制成。该种设置可将支架2和弹性件组成的减震装置设置为一个能够进行整体减震的结构,即这样使得减震装置的每个部位均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均能够对震动进行衰减,从而便可确保减震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支架2包括:支座22,抽气装置4安装在支座22上;支腿24,支腿24的一端与支座22连接,支腿24的另一端延伸到支座22的边缘的外侧,并与壳体1连接;其中,支腿24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弹性件设置在支腿24与壳体1的连接处。

在该些实施例中,支架2包括支座22和一个或多个支腿24,其中,支架2主要用于安装抽气装置4,比如可通过打螺钉或卡扣等方式将抽气装置4直接安装在支座22上。而支腿24用于实现支座22与壳体1之间的安装。而支腿24的一端与支座22连接,支腿24的另一端延伸到支座22的边缘的外侧,这样便能够将支架2与壳体1安装位置与支架2与抽气装置4的安装位置不设置在一起,从而便能够通过支腿24的变形来进一步减少支架2传递到壳体1上的震动,这样就使得支架2本身也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减震装置的整体减震效果。而优选地,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支腿24来实现支座22的安装,同时,可将弹性件设置在支腿24与壳体1之间,这样便能够使支腿24与壳体1之间能够弹性连接,从而便能够在支架2上的震动能量传递到壳体1上时先对支架2上的震动能量进行衰减,以减少支架2传递到壳体1上的震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8至图10所示,支腿24与支座22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支腿24与支座22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支架2的强度,此外,还可将支腿24与支座22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支腿24与支座22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即可拆卸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抽气装置4通过一个或多个螺钉安装在支座22上,或抽气装置4卡扣安装在支座22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具体安装抽气装置4时,即可通过打螺钉的方式将抽气装置4通过螺钉安装在支座22上,也可在支座22和抽气装置4上设置卡扣,以便能够将抽气装置4卡扣安装在支座22上。具体地,抽气装置4与支座22之间的安装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意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8至图10所示,支座22上设置有安装槽222,抽气装置4的一端安装在安装槽222内,抽气装置4的另一端从安装槽222的开口伸出。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支座22上设置一个安装槽222,以便能够将抽气装置4的一端嵌入安装在支座22的安装槽222内,这样可提高支座22与抽气装置4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支座22对抽气装置4的限位作用,从而可提高抽气装置4与支座22之间的安装稳定性。而抽气装置4的另一端从安装槽222的开口伸出,这样便可将支架2相对抽气装置4设置的较矮,即不用将整个抽气装置4完全嵌入安装到支座22内,进而便可简化支座22的结构,降低支座22的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图13和图14所示,壳体1包括:壳罩12,壳罩12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壳罩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122,第一安装柱122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底盘14,安装在壳罩12的开口端上,并封闭壳罩12的开口,底盘1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柱144,第二安装柱144内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442;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底盘14远离壳罩12的一面上,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1442并插入固定到第一安装孔内;其中,第一安装柱122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安装柱144的数量与第一安装柱122的数量一致,连接件的数量与第一安装柱122的数量一致。

在该些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底盘14和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壳罩12,这样便能够通过底盘14和壳罩12围成一个空间,以实现抽气装置4、减震装置等的安装。而优选地,可在底盘14上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安装柱144,而在壳罩12上对应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安装柱122,然后可通过一连接件将第一安装柱122和第二安装柱144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底盘14和壳罩12之间的安装。具体地比如,可从底盘14的外表面上打入螺栓或螺钉,然后使螺栓或螺钉穿过底盘14上的第二安装柱144然后与壳罩12上的第二安装柱144进行螺纹配合,以简单方便地实现底盘14和壳罩12之间的可靠安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13所示,支腿24位于支座22的边缘的外侧的部位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242,支腿24安装在第二安装柱144与第一安装柱122之间,并通过第一固定孔242套设安装在连接件上,弹性件为一弹性垫圈3,弹性垫圈3安装在第一固定孔242内,并套设安装在连接件上,且弹性垫圈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安装在支腿24与第一安装柱122之间,第二翻边安装在支腿24与第二安装柱144之间。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由底盘14和壳罩12组成,且底盘14和壳罩12通过第一安装柱122,第二安装柱144和连接件安装在一起时,可在支架2的支腿24上设置一个第一固定孔242,然后将支腿24套设安装在连接件上,并限位安装在第一安装柱122和第二安装柱144之间,这样便可将支腿24安装在底盘14和壳罩12的安装结构上。而优选地,可将弹性件设置为一安装在第一固定孔242处的弹性垫圈3,比如硅胶垫圈或橡胶垫圈,这样在将支架2安装在第一安装柱122和第二安装柱144上后,便可通过弹性垫圈3实现减震。而弹性垫圈3的第一翻边可垫设安装在第一安装柱122和支腿24之间,以实现减震缓冲,而弹性垫圈3的第二翻边可垫设安装在第二安装柱144和支腿24之间,以实现减震缓冲,这样支腿24的两端面与壳体1之间均通过弹性件接触,从而便可确保支腿24上的震动不宜传递到壳体1上,进而便可确保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在具体安装时,可先如图2和图3所示,将抽气装置4安装在支架2上,并将弹性垫圈3安装在第一固定孔242内,然后可如图13所示,把壳罩12倒置放好,此后可将安装有抽气装置4的支架2的支腿24放置在壳罩12上,并使第一固定孔242与第一安装柱122对齐,此后便可将底盘14安装在壳罩12的开口端上,并使第二安装柱144与第一固定孔242对齐,最后便可从底盘14打入螺钉或螺栓等连接件,以使底盘14、支架2和壳罩12能够安装在一起。该种结构能够利用底盘14和壳罩12的安装结构实现支架2的安装,从而不用在壳体1上额外设置用于安装支架2的结构,从而可简化壳体1的结构。

其中,优选地,连接件为螺钉或螺栓,即可优选通过螺钉、螺栓等连接件来实现底盘14和壳罩12之间的安装,因为螺钉或螺栓的安装方式拆装方便且连接可靠。

其中,优选地,弹性垫圈3为硅胶圈或橡胶圈。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通过硅胶圈或橡胶圈来实现支架2与壳体1之间的减震连接,因为硅胶和橡胶比较常见、易于采购且弹性也比较优良,因此将弹性垫圈3设置成硅胶圈或橡胶圈能够降低弹性垫圈3的成本,确保弹性垫圈3的弹性,以确保弹性垫圈3的减震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弹性垫圈3由两个C形段或两个弧形段或两U形段组合形成。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弹性垫圈3由两个C形段或两个弧形段或两U形段组合形成,即可将弹性垫圈3不设置成一个整体,而是直接设置成两段式结构,这样能够使弹性垫圈3的安装更加方便。当然,弹性垫圈3也可为一个整体式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13所示,第二安装柱144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第一安装柱122的数量和与第二安装柱144的数量一致,连接件的数量与第二安装柱144的数量一致,如图3和图6至图11所示,支腿24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支腿24呈三角形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通过三个或者更多的第二安装柱144来实现底盘14与壳罩12之间的安装,而此时底盘14上的第一安装柱122的数量和连接件的数量与第二安装柱144的数量一致,这样便能够实现壳罩12与底盘14之间的多处安装,从而可提高壳罩12与底盘14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同时,优选地,可使三个第二安装柱144和三个第一安装柱122呈三角形分布,此时,可对应设置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支腿24,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三角结构实现支架2与壳体1之间的安装,而三角结构的稳定性较好,因此这样设置可提高支腿24与壳体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优选地,如图1、图11和图13所示,第二安装柱144和第一安装柱122的数量为6个。

在上述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4至图22所示,减震装置为一弹性架6,抽气装置4安装在弹性架6上,弹性架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耳62,弹性架6通过至少一个安装耳62安装在壳体1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减震装置直接设置成一个整体式的弹性架6,这样便可将弹性架6与抽气装置4直接套设安装在一起,然后可将弹性架6的边缘等直接通过安装耳62固定安装到壳体1上,这样抽气装置4的震动便只能够通过弹性架6而传递到壳体1上,而弹性架6,如硅胶架,橡胶架或是其它具有弹性的弹性架6具有弹性,因而可通过弹性而消耗掉部分震动能量,从而能够对抽气装置4传递过来的震动能量进行有效衰减,进而便可降低抽气装置4传递到壳体1上的震动,以减少壳体1的震动。

其中,优选地,如图17至图22所示,安装耳62一体设置在弹性架6上,这样可确保弹性架6的强度,且优选地,弹性架6可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优选地,弹性架6为硅胶架或橡胶架或其它具有弹性的弹性架6,比如带有弹簧的弹性架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0至图22所示,弹性架6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64,抽气装置4的一端过盈安装在安装腔64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弹性架6上设置一个一端开口的安装腔64,以便能够将抽气装置4的一端嵌入安装在弹性架6的安装腔64内,这样可提高弹性架6与抽气装置4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弹性架6对抽气装置4的限位作用,从而可提高抽气装置4与弹性架6之间的安装稳定性。而优选地,可将抽气装置4的另一端从安装腔64的开口伸出,这样便可将弹性架6相对抽气装置4设置的较矮,即不用将整个抽气装置4完全嵌入安装到弹性架6内,进而便可简化弹性架6的结构,降低弹性架6的成本。其中,优选地,抽气装置4的一端过盈安装在安装腔64内,这样可确保抽气装置4不会从弹性架6上掉落,且也可防止抽气装置4晃动。当然,抽气装置4也可非过盈地安装在安装腔64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5至图19所示,壳体1上设置有支撑柱,安装耳6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622,安装耳62通过第二固定孔622套设安装在支撑柱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壳体1上设置一个支撑柱,并在弹性架6的安装耳62上设置一个第二固定孔622,这样便能够通过安装耳62直接将弹性架6套设安装在支撑柱上,从而可简单、方便地实现弹性架6与壳体1之间的安装。

其中,这里壳体1的结构优选为底盘14和壳罩12组成,而底盘14和壳罩12优选通过设置在底盘14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安装柱144、设置在壳罩12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安装柱122和连接件安装在一起,即这里壳体1的结构优选与前述方案中提到的壳体1的结构一致。此时,可优选将安装耳62直接安装在第一安装柱122与第二安装柱144之间,并通过第二固定孔622将其套设安装在连接件上,即这里可优选通过第二安装柱144、第一安装柱122和连接件组成的支撑柱来实现弹性架6的安装。

其中,优选地,支撑柱为螺钉柱。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柱的数量为多个,安装耳62的数量为多个。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弹性架6上设置多个安装耳62,且优选地可将多个安装耳62对称设置,这样便能够通过多个安装耳62实现弹性架6与多个支撑柱之间的减震安装,从而可提高弹性架6与壳体1之间的安装可靠性。

其中,多个支撑柱与多个安装耳62优选一一对应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弹性架6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该些实施例中,弹性架6优选通过硅胶、橡胶等材料制成,这样就使得整个弹性架6本身就具有弹性,从而使得弹性架6整体均能够进行减震,这样便可确保弹性架6的减震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底座组件还包括抽气管7和排气管5,抽气装置4的抽气口处设置有抽气接头,抽气装置4的排气口处设置有排气接头,抽气管7通过抽气接头与抽气装置4的抽气口连通,排气管5通过排气接头与抽气装置4的排气口连通。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设置一排气管5来实现抽气装置4的排气,而设置一抽气管7来实现抽气装置4与待抽气容器(比如榨汁杯)之间的连通。而排气接头和抽气接头的设计可以在安装抽气管7和排气管5时,将抽气管7和排气管5直接插接在对应的接头上便可,因而能够简单快速地实现抽气管7和排气管5的安装。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通过其它结构来实现抽气和排气。

如图1至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该食物处理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杯体组件8,能够安装在底座组件上,与抽气装置4的抽气口连通,杯体组件8包括食物处理杯80和能够转动地安装在食物处理杯80内的螺杆82;驱动装置9,与螺杆82驱动连接,用于驱动螺杆82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杯体组件8和驱动装置9,其中,杯体组件8包括用于容纳食材等的杯体组件8,以及用于对食材进行挤压切削等的螺杆82,而驱动装置9用于驱动螺杆82进行转动,且优选地,驱动装置9可优选设置在底座组件的壳体内。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杯体组件8还包括:食物处理杯80;进料杯,盖装在食物处理杯80上;其中,抽气管的一端与抽气装置4的抽气口连通,抽气管的另一端与食物处理杯80内或进料杯内连通。

在该些实施例中,杯体组件8包括食物处理杯80和进料杯,其中,食物处理杯80用于与螺杆82配合以对放置到食物处理杯80内的食材进行处理,以使食材的汁渣能够分离,进料杯用于实现进料。而在具体对杯体组件8进行抽气时,抽气管的入口优选设置在食物处理杯80上,以通过食物处理杯80对整个杯体组件8进行抽气,当然,抽气管的入口也可设置在进料杯上,以通过进料杯对整个杯体组件8进行抽气。

其中,优选地,抽气装置4为电动泵或手动泵或脚踏泵或真空泵。抽气装置4优选为电动泵,这样可通过电力驱动抽气装置4进行抽气,从而不需要手动抽气,当然,抽气装置4也可为手动泵或脚踏泵。当然抽气装置4也可优选为真空泵,因为真空泵比较常见,因而易于采购,此外真空泵抽真空的能力较强,因而能够将食物处理机的内部的大量空气抽出,以确保在处理食材时,杯体内的真空效果。

其中,优选地,也可通过上述减震装置来实现驱动装置9在壳体内的安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3至图33所示,杯体组件8还包括:进料装置84,能够安装在食物处理杯80的杯口上,以向食物处理杯80内进料,进料装置84包括筒体840和支撑结构842,筒体840的两端开口且中空,筒体840的第一端具有入料口,筒体840的第二端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80上,并与食物处理杯80内连通,支撑结构842安装在筒体840内,且支撑结构842的至少一端与筒体840的内侧壁连接,支撑结构842与筒体840的第一端围成一储料腔844,支撑结构842上设置有进料口846或支撑结构842与筒体840的内侧壁之间围成有进料口846,进料口846与储料腔844连通;其中,支撑结构842远离入料口的面能够与筒体840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848,螺杆82上设置有食材处理筋822,食材处理筋822能够伸入到食材处理空间848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杯体组件8还包括用于向食物处理杯80内进料的进料装置84,进料装置84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筒体840和安装在筒体840内的支撑结构842,而筒体840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使得筒体840的上端能够形成较大的入料口,这样能够增大可投入到筒体840的内的食材块的大小,使得产品能够直接处理更大颗粒的食材。同时,筒体840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使得筒体840的底部均能够成为进料口846,从而使得进料口846的面积较大,因而可提高食材的进料效率,且也使得进料口846能够通过更大的食材块,这样便可单次投入更多的食材块,以便能够增加单次投入的食材量,减缓食材块等待投入的总时间,以及减少用户投料的次数,进而可有效缓解食材块在投入到筒体840之前的氧化,减少用户的操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支撑结构842远离入料口的面(即支撑结构842的下表面)能够与筒体840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848,且螺杆82上设置的食材处理筋822能够伸入到该食材处理空间848内,这样支撑结构842便能够与螺杆82一起在进料时对食材进行初步的切削、搅拌等处理,以便能够在进料时将食材切削成较小的食材块,以及对食材进行翻动等,以便食材能快速通过进料口846,这样一方面可加快食材的进料速度,另一方面可将较大的食材块直接投入到筒体840内,而不用预先进行处理,这样便能够增大产品能够处理的食材块的大小,以减少用户的工作量。另外,该种结构,筒体840的上端完全中空,而筒体840的下端也只是简单设置了一个支撑结构842,这样就使得筒体840内部的空间较大,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一次性投入更多的食材块,即能够进一步增加单次投入的食材量,以便能够减缓食材块等待投入的总时间,以及减少用户投料的次数,进而可进一步有效缓解食材块在投入到筒体840之前的氧化,减少用户的操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如图23至图33所示,支撑结构842的两端优选均直接与筒体840的内侧壁连接,当然,也可只将支撑结构842的一端连接至筒体840的内侧壁,而此时,支撑结构842的另一端可悬空设置。而支撑结构842与筒体840即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而支撑结构842远离入料口的面即可为平面,也可为设置有凹槽的面,当然,也可为其它形状的面,在此不一一列举。

其中,筒体840的第二端优选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80上,这样使得筒体840和食物处理杯80可通过卡扣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具体地,可在筒体840的第二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84022,而在食物处理杯80的上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84022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的卡扣配合实现筒体840与食物处理杯80之间的卡扣安装。当然,筒体840与食物处理杯80也可一体连接,这样能够将筒体840和食物处理杯80直接设置成一大杯体。

其中,优选地,支撑结构842为支撑梁,当然,在另一方案中,支撑结构842也可由一安装环和横跨安装在安装环内的一横梁组成。此时,可优选将安装环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80上,而将筒体840直接安装在安装环上。

其中,优选地,支撑结构842与筒体840为一体式结构,比如一体注塑成型,或焊接成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增强支撑结构842与筒体840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进料装置84的整体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9所示,食材处理空间848的高度为H1,其中,0mm<H1≤30mm。

在该实施例中,食材处理空间848的高度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食材极易卡在该食材处理空间848内。因此,优选地,可将食材处理空间848的高度H1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3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使螺杆82对食材的切割和翻滚效果均较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6和图28所示,支撑结构842的两端均与筒体840的内侧壁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842的两端均与筒体840的内侧壁连接,这样能够防止支撑结构842悬空设置,从而能够提高支撑结构842的强度,防止支撑结构842变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筒体840呈方形或如图23至图33所示,筒体840呈圆形,筒体840呈方形时,支撑结构842沿筒体840的对角线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筒体840既可呈方形也可呈圆形,但优选地,筒体840为方形,因为方形筒相比于圆形筒而言,其体积能够更大,因而可增大筒体840的容量。而支撑结构842沿筒体840的对角线设置,这样筒体840与支撑结构842形成的进料口846的口径的最大宽度等于方形筒的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但支撑结构842沿方形筒的长宽方向设置时,筒体840与支撑结构842形成的进料口846的口径的最大宽度只能等于方形筒的长度或宽度的一半,而方形筒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方形筒的对角线的长度,因此,将支撑结构842沿筒体840的对角线设置可增大筒体840与支撑结构842形成的进料口846的口径,从而可提高食材的进料速度,减少食材投入的等待时间,从而既能够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的投料次数,以提高用户体验,又能够有效减缓食材的氧化,提高产品制作出的食材汁的口感,确保食物汁的营养价值。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5至图33所示,支撑结构842的宽度从支撑结构842的两端至支撑结构842的中部逐渐变窄。

在该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842的宽度从支撑结构842的两端至支撑结构842的中部逐渐变窄,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结构842的两端较宽,从而可提高支撑结构842与筒体840的侧壁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支撑结构842两端的受力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结构842的中部较窄,从而可增大进料口846的开口宽度。该种设置能够通过支撑结构842的两端来确保支撑结构842的强度,并通过该支撑结构842的中部来增大进料口846的开口宽度,从而能够使产品的结构整体最优。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支撑结构842的宽度也可为等宽度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5至图28所示,支撑结构842的中部向远离筒体840的入料口的方向凹陷。

在该些实施例中,将支撑结构842设置成边缘高中间低的凹坑结构,这样可使支撑结构842的中部整体向下凹陷,这样可提高支撑结构842的受力能力,以提高支撑结构842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5至图28所示,支撑结构842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一,螺杆82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二,定位结构一能够与定位结构二进行定位配合。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结构842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一,并在螺杆82上设置定位结构二,这样可通过该定位结构一与定位结构二的配合,实现支撑结构842对螺杆82上端的定位,从而可增强螺杆82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5至图33所示,支撑结构842远离入料口的面上设置有定位柱8422,定位柱8422上设置有定位槽84222,如图34和图35所示,螺杆82上设置有定位轴824,支撑结构842能够通过定位槽84222与螺杆82上的定位轴824进行定位安装,食材处理空间848由定位柱8422的侧壁面与筒体840的内侧壁面围成;而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8所示,定位柱8422的外侧壁面从靠近支撑结构842的一端至远离支撑结构842的一端向定位柱8422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且定位柱8422的外侧壁面与筒体84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其中,0°<γ<90°,或30°≤γ≤70°。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支撑结构842的下表面的中部位置上设置一个定位柱8422,并在定位柱8422上加工出一个定位槽84222,同时,在螺杆82的上端面设置一定位轴824,这样在安装进料装置84时,便可将螺杆82上端的定位轴824插入安装到支撑结构842的定位槽84222内,以实现螺杆82与支撑结构842之间的定位安装。当然,支撑结构842与螺杆82也可通过其它定位结构进行定位安装。同时,优选地,可将定位柱8422的外侧壁面设置成倾斜面,即可将定位柱8422上端设置的较大而将下端设置的较小,这样便能够扩大食材处理空间848的大小,提高食材处理筋822对食材的处理效果。其中,定位柱8422的外侧壁面从上向下内收的角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优选地,可将定位柱8422的外侧壁面与筒体84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γ设置在0°-90°之间,进一步地,可将定位柱8422的外侧壁面与筒体84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γ设置在30°-70°之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7至图33所示,进料口846由支撑结构842和筒体840的内侧壁围成,筒体840包括:安装段8402,通过多个第一卡扣84022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80上;扩张段8404,与安装段8402连接,沿筒体840的轴向方向从靠近安装段8402的一端至远离安装段8402的一端向筒体840的外侧方向扩张;储料段8406,与扩张段8404远离安装段8402的一端连接,储料段8406远离扩张段8404的一端上形成有入料口。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筒体840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成安装段8402、扩张段8404和储料段8406,其中,安装段8402用于与食物处理杯80配合,以实现筒体840与食物处理杯80之间的安装,具体地,可在安装段8402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84022,而在食物处理杯80的上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84022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的卡扣配合实现筒体840与食物处理杯80之间的安装。当然,安装段8402与食物处理杯80也可一体连接,这样能够将筒体840和食物处理杯80直接设置成一大杯体。而扩张段8404设置在安装段8402与储料段8406之间,其从下至上向外扩张,即扩张段8404处的内部空间大于安装段8402处的空间,而该种设置由于安装段8402处的开口大小没有改变,因此,筒体840与食物处理杯80配合处的开口大小并没有改变,这样便能够在不改变食物处理杯80和筒体840的规格下,增大筒体840的体积和增大进料口846的开口大小,从而能够增加单次能够投入的食材量,进而可减少食材投入的等待时间,这样既能够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的投料次数,以提高用户体验,又能够有效减缓食材的氧化,提高产品制作出的食材汁的口感,确保食物汁等的营养价值。

当然,在另一方案中,筒体840与食物处理杯80也可为一体式结构,此时,筒体840与食物处理杯80优选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筒体840和食物处理杯80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筒体840和食物处理杯80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筒体840和食物处理杯8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9所示,扩张段8404在筒体840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2,其中,0mm<H2≤30mm。

在该些实施例中,扩张段8404的高度不宜过大,优选地,可将扩张段8404的高度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3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确保进料装置84的进料速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7至图33所示,储料段8406、扩张段8404与安装段8402为一体式结构,或储料段8406、扩张段8404与安装段8402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储料段8406、扩张段8404与安装段8402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储料段8406、扩张段8404与安装段8402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储料段8406、扩张段8404与安装段8402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储料段8406、扩张段8404与安装段8402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即可拆卸结构。

其中,优选地,储料段8406、扩张段8404与安装段8402一体注塑成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4和图35所示,食材处理筋822高出螺杆82的顶面设置,且食材处理筋822在螺杆82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3,其中,食材处理空间848的高度H1大于食材处理筋822在螺杆82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H3。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食材处理筋822高出螺杆82的顶面设置,以使食材处理筋822能够伸入到进料装置84内,以提前对食材进行处理。而食材处理空间848的高度大于食材处理筋822的高度,可防止食材处理筋822在工作时与进料装置84发生干涉而导致卡死等情况的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4和图35所示,螺杆8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螺旋筋826,主螺旋筋826从螺杆82的顶部螺旋延伸至螺杆82的底部,食材处理筋822高出螺杆82的顶面设置,并与一主螺旋筋826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螺杆82的外侧壁面上设置主螺旋筋826,这样可通过主螺旋筋826与其它副螺旋筋一起形成多个食材通道,这样便能够通过螺旋筋实现食材的输送。而优选地,可直接将其中一个主螺旋筋826向螺杆82的顶部延伸至高出螺杆82的顶部,以自动形成一食材处理筋822。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3至图27所示,食物处理杯80上设置有出渣口802,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渣装置86,接渣装置86能够与出渣口802连接,以进行接渣。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食物处理杯80上设置一个出渣口802,然后在出渣口802处密封安装一个接渣装置86,这样在食物处理杯80内汁渣分离的食物渣便可从出渣口802排出,然后被接渣装置86收集。其中,接渣装置86可为接渣杯或柔性接渣袋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3至图27所示,食物处理杯80上设置有出汁口804,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汁装置,接汁装置能够与出汁口804连接,以进行接汁,或杯体组件还包括出汁盖87,出汁盖87安装在出汁口804处,能够打开或关闭出汁口804。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食物处理杯80上设置一个出汁口804,然后在出汁口804处密封安装一个接汁装置,这样在食物处理杯80内汁渣分离的食物汁便可从出汁口804排出,然后被接汁装置收集。其中,接汁装置可为接汁杯或柔性接汁袋等。当然,在另一方案中,也可不设置接汁装置,而直接在出汁口804处设置一个出汁盖87,这样能够通过出汁盖87来进行出汁口804的打开和关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3至图24所示,杯体组件还包括泄压孔892和泄压塞894,泄压孔892与食物处理杯80内连通,泄压塞894设置在泄压孔892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泄压孔892。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泄压孔892的一端与食物处理杯80内密封连接,而将泄压孔892的另一端能够打开或者封闭,因而在榨汁完成后,可以通过泄压孔892的打开来对食物处理杯80或进料杯进行泄压,以便能够将食物汁与食物渣排出。而泄压塞894可具体用于堵塞泄压孔892或打开泄压孔892。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3至图28所示,杯体组件还包括:滤网85,能够转动地安装在食物处理杯80内,并位于食物处理杯80与螺杆82之间。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食物处理机为单杯体和单螺杆82的食物处理机时,可在食物处理杯80与螺杆82之间设置一个滤网85,以便能够利用滤网85在食材被粉碎后,实现食材的汁渣分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3、图24以及图27所示,杯体组件还包括:真空罩88,真空罩88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真空罩88开口的一端罩设住筒体840,并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杯80,或密封安装至底座组件。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筒体840外在罩设一个真空罩88,并将真空罩88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杯80,以与食物处理杯80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筒体840的密封,或真空罩88用于罩设在筒体840和食物处理杯80上,并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机的底座组件,以与底座组件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筒体840和食物处理杯80的密封。而设置真空罩88一方面可实现对筒体840或筒体840和食物处理杯80的密封,这样便不用挨个对筒体840的开口以及筒体840和食物处理杯8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这样便可减少需要密封的地方,降低密封难度,提高密封效果,从而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真空榨汁的效果,进而可更加显著地减缓食物汁的氧化,确保榨取后的食物的口感。此外,对于包括该真空罩88的食物处理机而言,只是在传统的食物处理机上额外设置了一个真空罩88,从而可以保留传统食物处理机的结构形式,以降低制造难度,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而在不需要真空榨汁时,拿掉真空罩88,食物处理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基本与传统原汁机使用方式一致,这样便使得食物处理机即可通过该真空罩88进行真空榨汁,又可拿掉真空罩88进行普通的榨汁。

其中,优选地,可在真空罩88上设置一个泄压孔892,以便能够通过真空罩88来进行真空榨汁后的泄压,当然,泄压孔892也可设置在筒体840或食物处理杯80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为原汁机或榨汁机,当然,食物处理机也还可以是除原汁机和榨汁机之外的其它结构,比如破壁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