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帘体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0602发布日期:2019-09-29 16:30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帘体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帘体,尤其涉及一种帘体的改良结构,无须通过拉绳模块即可控制罗马帘的帘片模块的位置,并且能达到美观、帘片平整性、卷收后结构稳定。



背景技术:

由以往的窗帘是拉绳式的结构,通过拉绳来控制帘体的收合与展开,但是因为帘体收合之后,拉绳会垂伸露出一段长度,以致幼童在嘻闹当中会不慎缠绕脖子,慌乱当中的拉扯,造成拉绳上升之时将会产生勒紧之力以致发生意外事故。

许多厂商积极开发无拉绳式的窗帘结构,大部分的设计都是在帘片上设置多个磁铁,利用磁铁互相磁吸达到固定的效果;然而,这样的技术手段却有着下列缺点:(1)帘片不平整:如罗马帘之类的结构,帘片都选用软质的不织布,以现有的技术来说,帘片的左、右两端会失去下拉力,因此帘片的左、右两侧会垂落不平整;(2)组装不方便:众所皆知磁铁具有两个极性,作业人员在组装时必须确认磁铁的磁极,若组装错误的磁极则会造成帘片无法顺利地收折;(3)收折后容易脱落:现有结构只通过磁铁固定,当有较大的摆幅(如风吹)等情况时,容易造成卷收的帘片脱落。

现有的结构仍有改善的必要,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及研究后,终于开发出本实用新型帘体的改良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改善上述的缺点,主要技术、目的为:在帘片模块底端设有一穿舌单元,在帘面上设有多个对应穿舌单元的穿孔,当帘片模块需要收折整理时,将帘片模块卷收并将穿舌单元穿入该穿孔,即可固定帘片模块的位置,保持帘片的平整性及稳固性。

可达到上述目的的结构,包括:一帘片模块,该帘片模块由上而下依序设有一管套部,至少两组以上的遮光部,于两个该遮光部之间设有一横向的配重单元,该帘片模块的最底端设有一配重部,通过该配重单元及配重部将该遮光部展开保持平整性;两个该遮光部之间设有一穿孔,该配重部上组设一穿舌单元,该穿舌单元可穿入该穿孔,通过卷收该遮光部后将该穿舌穿入该穿孔,使得该遮光部维持卷收状态,同时保持该帘片模块的平整状态。

优选的,该穿舌单元设有一穿绕部,该穿绕部内设有一配重块。

优选的,该配重单元设置在该遮光部的正面。

优选的,该管套部上至少设有一吊环单元。

一种帘体的改良结构,包括:一帘片模块,该帘片模块由上而下依序设有一管套部,四个遮光部,在每两组该遮光部之间设有一横向的配重单元,并于该帘片模块的最底端具有一配重部,该管套部设置于该帘片模块最上端供一穿杆穿入吊挂,该配重单元能够将遮光部展开以保持遮光部的平整性;每一该遮光部之间设有一穿孔,该配重部上组设一穿舌单元,该穿舌单元能够穿入该穿孔,通过卷收任一该遮光部后将该穿舌单元穿入该穿孔,使得该遮光部产生卷收状态并保持该帘片模块的平整状态。

优选的,该配重单元设置在该遮光部的正面。

优选的,该管套部上至少设有一吊环单元。

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所列:(1)利用配重单元进行配重以及保持遮光部的平整性;(2)简化制造程序,不需要如磁铁型窗帘需要留意磁极;(3)保持着结构稳定性,即使有较大摆幅情况时可保持遮光部不会脱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背面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帘片卷收的状态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卷收两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遮光部完全卷收的示意图;

图8、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帘片模块1 管套部11

吊环单元111 遮光部12

穿孔121 配重部13

穿舌单元14 穿绕部15

横杆件2 配重单元3

配重杆4 配重块5

挂钩6。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的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其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现列举以下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帘体的改良结构为一体式的结构,基本上由一织物所构成的帘片模块1所构成。

请参阅图1至图4,该帘片模块1的顶端设有一管套部11,该管套部11能够穿入一横杆件2,让该帘片模块1得以设立在该横杆件2上,达到遮光、遮阳的效果。

请参阅图1至图4,该帘片模块1基本上需要两个以上的遮光部12才能收折,遮光部12的功能为阻挡外界的光线,保障室内者的隐私,在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该帘片模块1具有四个遮光部12,在每两个遮光部12之间设有一配重单元3,该配重单元3设置在该遮光部12的正面,该配重单元3通过如车缝线缝合在遮光部12、或者热熔胶黏合在遮光部12,如此一来通过该配重单元3即可产生一向下拉力,让遮光部12两端保持平直进而保持帘片平整的优点。

请参阅图1至图4,该帘片模块1的底部设有一配重部13,该配重部13内部设有配重杆4,基本上该配重部13的功能用于保持该帘片模块1整体平整性,并于该配重部13上设有一穿舌单元14。

请参阅图1至图4,该帘片模块1的遮光部12上设有穿孔121,如图1至图4所示,该帘片模块1四组遮光部12上在中央都有设有穿孔121。

请参阅图1至图7,通过上述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如下:当使用者需要卷收遮光部12,让光线由户外照入室内,则卷起该遮光部12并且让该配重部13上的穿舌单元14穿入该穿孔121即可完成卷收作业;如图3和图4所示即是将遮光部12卷收一次的状态;如图5和图6所示即是遮光部12卷收两次的状态;而图7则是遮光部12卷收3折的状态;其中,如图4和图6所示为了增加卷收后该帘片模块1的稳定性,该穿舌单元14上进一步包括一穿绕部15,该穿绕部内设有一配重块5,如此一来可防止遮光部12反向脱离,并且能保持帘片模块1的整体稳定性。

请参阅图3和图7,通过上述的说明本实施例能依据使用者的需求将穿舌单元14穿入任一组穿孔121内,如此一来该遮光部12对折后能保持帘片整体的平整性与稳定性,同时让帘片模块1美观等多重优点。

请参阅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基本上的结构都与图1和图7相同,唯独差异在于:该管套部11上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吊环单元111,如图8和图9所示该管套部11上设有两组吊环单元111,而该些吊环单元111能吊挂在如图9上的挂钩6上,如此一来无须通过横杆件2也能吊挂,为室内产生遮光的效果。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