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柜式折叠陪护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1158发布日期:2019-09-24 23:45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柜式折叠陪护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柜式折叠陪护床。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的逐渐聚集,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公立医院,其住院部普通病房的床位都比较紧张,而且近年来,医院的陪护率居高不下,有的医院陪护率高达80%,医院床位不足,很难满足陪护家属的床位需求,而且病房空间也较为有限,不可能为陪护人员增加休息的床位。大多数陪护人员夜间陪护时,只能坐在座椅上休息,睡眠质量很差,其体力和精力都无法得到有效地恢复,增加了陪护的难度。

而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普通折叠床又并非为医院专门设计,不仅在尺寸规格上不适合在医院的病房内使用,而且在使用上也不符合医疗卫生体系对住院部病房设施的管理规范,很多公立医院基本上都会要求病人家属在白天必须将陪护用的折叠床搬出病房,以免拥堵病床周边的过道,避免给医生的巡诊和护士的换药带来不便。但是,陪护人员既要自带折叠床,又要在不短的一段时期内将还不是太轻的折叠床每天搬进搬出,这无疑增加了病人家属的心里和生理负担,不光自己休息不好,也不利于对病人的照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柜式折叠陪护床,通过将可折叠的陪护床与柜子进行结合,充分利用了柜子的容置空间,保持了病房的整齐和正常秩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柜式折叠陪护床,包括柜体和安装在柜体内的折叠床,所述折叠床包括折叠床垫、折叠床板和交叉式伸缩支架,所述折叠床垫连接在折叠床板上端,所述折叠床板包括依次相互铰接的床头架、第一折叠架、连接架、第二折叠架、床尾架,所述床尾架固定在柜体内,所述床头架、连接架、床尾架的下端分别连接有支撑脚,所述交叉式伸缩支架包括第一伸缩架、第二伸缩架、第一横杠组件、第二横杠组件和第三横杠组件,所述第一横杠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床头架的支撑脚上,所述第二横杠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连接架的支撑脚上,所述第三横杠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床尾架的支撑脚上,所述第一伸缩架的一端与第一横杠组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杠组件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架的一端与第二横杠组件铰接,另一端与第三横杠组件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伸缩架与第二伸缩架皆由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上下对称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杆包括两个第一横撑杆及与两个第一横撑杆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竖撑杆,所述第一竖撑杆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第二折叠杆包括两个第二横撑杆及与两个第二横撑杆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竖撑杆,所述第二竖撑杆之间通过合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架、第二折叠架皆由两块折叠板铰接组成,所述折叠板的铰接处还设有支撑杆。

其中,所述柜体的上端设有抽屉,所述抽屉下端为折叠床的收纳腔,所述柜体在收纳腔内部设有与床尾架固定连接的搭脚板。

其中,所述柜体在收纳腔的开口活动连接有柜门,所述收纳腔两侧设有滑行槽,所述柜门插接滑行槽内。

其中,所述床头架设有提拉手架,所述折叠床垫在折叠处设有布拉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折叠床与病房内床头柜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需要使用时可从柜体中拉出展开,无需病人家属自备折叠床,大大减轻了陪护人员的负担,在不需要使用时又可方便地收起,充分利用了柜子的空间资源,也无需频繁挪动病房内的设施,有利于保持病房的整齐和正常秩序;通过在折叠床板下方设置有交叉式伸缩支架,极大提升了折叠床板的稳定性,使得结构更加稳定,连接更加可靠;而折叠床板上设有折叠床垫,提高了折叠床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交叉式伸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使用图。

附图标号说明:1-柜体;2-折叠床垫;3-交叉式伸缩支架;4-床头架;5- 第一折叠架;6-连接架;7-第二折叠架;8-支撑脚;9-第一伸缩架;10-第二伸缩架;11-第一横杠组件;12-第二横杠组件;13-第三横杠组件;14-第一折叠杆;15-第二折叠杆;16-第一横撑杆;17-第一竖撑杆;18-第二横撑杆;19-第二竖撑杆;20-折叠板;21-抽屉;22-收纳腔;23-柜门;24-提拉手架;25-布拉环;26-枕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柜式折叠陪护床,包括柜体1 和安装在柜体1内的折叠床,所述折叠床包括折叠床垫2、折叠床板和交叉式伸缩支架3,所述折叠床垫2连接在折叠床板上端,所述折叠床板包括依次相互铰接的床头架4、第一折叠架5、连接架6、第二折叠架7、床尾架(图中并没标出),所述床尾架固定在柜体1内,所述床头架4、连接架6、床尾架的下端分别连接有支撑脚8,所述交叉式伸缩支架3包括第一伸缩架9、第二伸缩架10、第一横杠组件11、第二横杠组件12和第三横杠组件13,所述第一横杠组件11 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床头架4的支撑脚8上,所述第二横杠组件1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连接架6的支撑脚8上,所述第三横杠组件1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床尾架的支撑脚8上,所述第一伸缩架9的一端与第一横杠组件1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杠组件12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架10的一端与第二横杠组件12铰接,另一端与第三横杠组件13铰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折叠床与病房内床头柜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需要使用时可从柜体1中拉出展开,无需病人家属自备折叠床,大大减轻了陪护人员的负担,在不需要使用时又可方便地收起,充分利用了柜子的空间资源,也无需频繁挪动病房内的设施,有利于保持病房的整齐和正常秩序;通过在折叠床板下方设置有交叉式伸缩支架3,极大提升了折叠床板的稳定性,使得结构更加稳定,连接更加可靠;而折叠床板上设有折叠床垫2,提高了折叠床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架9与第二伸缩架10皆由第一折叠杆14和第二折叠杆15上下对称组成。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一折叠杆14、第二折叠杆15设计成上下对称设置,使得相同容置空间能容纳的折叠杆长度更长,进而使得折叠床具有足够的长度来满足使用者休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杆14包括两个第一横撑杆16及与两个第一横撑杆16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竖撑杆17,所述第一竖撑杆17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第二折叠杆15包括两个第二横撑杆18及与两个第二横撑杆18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竖撑杆19,所述第二竖撑杆19之间通过合页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当整个床体折叠时,第一横撑杆16或第二横撑杆18之间的夹角变小,同时第一竖撑杆17及第二竖撑杆19往床体边缘运动,第一竖撑杆17、第二竖撑杆19对折叠床起到支撑;当整个床体打开时,第一横撑杆16 或第二横撑杆18之间的夹角变大,第一竖撑杆17、第二竖撑杆19往床体中间运动,第一横撑杆16、第二横撑杆18能加强床头架4、连接架6、床尾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架5、第二折叠架7皆由两块折叠板20铰接组成,所述折叠板20的铰接处还设有支撑杆21。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有支撑杆21极大提升了第一折叠架5和第二折叠架 7的稳定性,防止折叠处受压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柜体1的上端设有抽屉22,所述抽屉22下端为折叠床的收纳腔,所述柜体1在收纳腔内部设有与床尾架固定连接的搭脚板。

采用上述方案,抽屉22实现了柜体1原本的收纳物品的功能,而收纳腔则实现了折叠床的收纳功能,而且通过将床尾架与搭脚板连接,实现了折叠床与柜体1的一体化,同时通过设有搭脚板,与传统的折叠床床架相比长度较长,即使床尾架伸入收纳腔亦具有足够的长度来满足使用者休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柜体1在收纳腔的开口活动连接有柜门23,所述收纳腔两侧设有滑行槽,所述柜门23插接滑行槽内。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收纳腔两侧设有滑行槽,折叠床在拉出使用时,柜门23通过插接在滑行槽内实现柜门23的收纳。

本实施例中,所述床头架4设有提拉手架24,所述折叠床垫2在折叠处设有布拉环25。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提拉手架24往外拉,可以方便使用者将收纳在柜体 1内的折叠床拉出,通过将布拉环25往上提,可以方便使用者将折叠床垫2往上提拉,进而较快地实现折叠床的折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方式,为了增加折叠床的舒适性,所述折叠床垫2在床头架4位置设有与折叠床垫2一体连接的枕头26。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折叠原理:通过将布拉环25往上提,进而使得折叠床垫2随着往上提拉,通过将提拉手架24往收纳腔推,使得第一折叠架5 和第二折叠架7的中部向上拱起并折叠,而第一横撑杆16、第二横撑杆18往内折叠收缩,同时第一竖撑杆17、第二竖撑杆19往床的另一边运动,直到折叠床板及交叉式伸缩支架3完全折叠收纳进收纳腔,将柜门23从滑行槽内拉出并放下即完成了折叠收纳。

当需要再次使用时,只需将柜门23拉起并推进滑行槽内,通过将提拉手架 24往外拉,将折叠床板和交叉式伸缩支架3完全展开即可使用。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