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7908发布日期:2019-08-23 22:2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医院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发放手术服、洁净拖鞋或手术器械等物品,对人员进行核对确认后在发放并做记录,效率较低,特别在上班高峰期时,多人同时领用手术服、洁净拖鞋或手术器械,只能一个一个发放,等待时间过长,人工发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目前市场上存在类似的手术服智能发放设备,但该类手术服智能发放设备存在如下问题:储存数量少、占地面积大、运输不方便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用于给医护人员发放带有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电子标签的医疗物品,该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包括:柜体、工控机、用于输入指令以及显示信息的触控屏、用于验证医护人员身份信息的身份识别单元、位于所述柜体内用于存放所述医疗物品的储物转盘、用于驱动所述储物转盘转动的电机驱动装置、多个垂直排列并安装于所述柜体上的电动门、多个用于给待出库的医疗物品写入射频电子标签信息的RFID读写器;

所述触控屏、所述身份识别单元、所述电机驱动装置、所述电动门、以及所述RFID读写器均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

所述储物转盘分为多个位于不同高度的隔层,每个所述隔层分为多个用于存放所述医疗物品的储物格;

所述电动门的个数与所述储物转盘的隔层数目相同;所述电动门的开口与所述储物格正对;

所述RFID读写器设置于所述电动门旁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身份识别单元包括:指纹识别单元、人脸识别单元、工卡识别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并安装于所述柜体外部的用于采集视频监控信息的摄像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并安装于所述柜体外部的用于播放操作提醒的扬声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物转盘的底部设置有回转支撑轴承;所述储物转盘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装置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动门设置有用于防夹手的检测光幕。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动门包括:驱动电机、丝杆、门本体、滑轨;所述丝杆固定安装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门本体上设置有丝杆连接部;所述丝杆连接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与所述丝杆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丝杆与所述门本体螺接;所述门本体还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门本体可沿所述滑轨滑动;当所述驱动电机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实现所述电动门的打开与关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所述工控机电性并安装于所述柜体外部的用于标识所述医疗物品的码数信息的指示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柜体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上设置有止滑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柜体内还设置有用于给所述医疗物品进行消毒的紫外线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采用旋转转盘存放物品,占地面积相比传统的发放装置大大减小。同时不需要为每个储物格设置门,只需要每个隔层设置一个门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的电气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储物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动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柜体;11-工控机;12-触控屏;13-身份识别单元;14-储物转盘;15-电机驱动装置;16-电动门;17-RFID读写器;18-RFID读卡器;19-摄像头;20-扬声器;21-指示灯;30-滑轮;131-指纹识别单元;132-人脸识别单元;133-工卡识别单元;141-储物格;142-回转支撑轴承;161-驱动电机;162-丝杆;163-门本体;164-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用于给医护人员发放带有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电子标签的医疗物品,该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包括:柜体10、工控机11、用于输入指令以及显示信息的触控屏12、用于验证医护人员身份信息的身份识别单元13、位于柜体10内用于存放医疗物品的储物转盘14、用于驱动储物转盘14转动的电机驱动装置15、多个垂直排列并安装于柜体10上的电动门16、多个用于给待领用的医疗物品写入射频电子标签信息的RFID读写器17。

医疗物品可以是RFID手术服、RFID洁净拖鞋等用品。

如图3所示,触控屏12、身份识别单元13、电机驱动装置15、电动门16以及RFID读写器17均与工控机11电性连接。

工控机11用于控制电机驱动装置15转动以带动储物转盘14转动,工控机11还用于控制电动门16的自动开启与关闭。

如图4所示,储物转盘14的转动轴竖直设置。储物转盘14分为多个位于不同高度的隔层,每个隔层分为多个用于存放医疗物品的储物格141。

电动门16的个数与储物转盘14的隔层数目相同;电动门16的开口与储物格141正对。

多个RFID读写器17设置于电动门16旁边。每个电动门16旁边都设置有1个RFID读写器17。

在本实施例中,储物转盘14为圆柱体结构。储物转盘可以等分为9个位于不同高度的隔层。每个隔层可以等分为15个用于存放医疗物品的储物格,这样储物格的总数就为135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储物转盘可以根据放置物品的尺寸规格选择相应的隔层数目以及每个隔层储物格的设置数目。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门的个数为9个,与储物转盘的隔层数目9层数目相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储物转盘可以为正棱柱结构。例如:当储物转盘为正十五棱柱结构时,每个隔层可以等分为与之对应的15个储物格。

储物部件采用转盘结构可以大大节省占地空间。同时电动门和RFID读写器17只需要每个隔层设置一个。不需要每个储物格都设置。因此可以减少自动门的设置数量以及相关的RFID读写器17的设置数量,有利于节约硬件成本。

该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不同于传统的储物格采用多个长方体储物柜堆叠起来。导致储物装置的长度过长,不利于储物装置的运输搬运。该储物部件采用转盘结构。结构更加紧凑小巧,占地面积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身份识别单元13包括:指纹识别单元131、人脸识别单元132、工卡识别单元133中的至少一种。身份识别单元13可以使用现有技术比较成熟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或工卡识别技术。

增设身份识别单元13保证只有医护人员才能使用该装置,患者及其家属不能使用该装置。只有通过身份识别单元13验证通过后才有相关的权限操作和使用该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还可包括:与工控机11电性连接并安装于柜体10外部的用于采集视频监控信息的摄像头19。

增设摄像头19用于全时段记录有关的视屏信息,可防止有人员恶意损坏该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还可包括:与工控机11电性连接并安装于柜体10外部的用于播放操作提醒的扬声器20。

扬声器20可以设置2个。设置扬声器20用于提供操作指引,方便医护人员快速上手使用该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还可包括:与工控机11电性并安装于柜体10外部的用于标识医疗物品的码数信息的指示灯21。例如:可以用一个指示灯亮起表示RFID手术服为S码,两个指示灯亮起表示RFID手术服为M码。

如图4所示,储物转盘的底部设置有回转支撑轴承142;储物转盘14与回转支撑轴承142固定连接;电机驱动装置15与回转支撑轴承142传动连接。当电机驱动装置15带动回转支撑轴承142转动时,储物转盘14也跟着转动。电机驱动装置15与回转支撑轴承142之间可以采用链条、皮带或齿轮等方式传动连接。

电机驱动装置15与工控机11之间还设置有电机驱动变频器。

电机驱动装置15通过省力费距离的减速传动机构带动储物转盘转动。电机转动多圈时,储物转盘才转动一圈,这样用助于提高储物转盘的转动精度,使转动前后,储物格的开口与自动门的开口刚好正对,方便使用者拿放相关的物品。还有助于减少电机的负荷防止电机转动过程中阻力太大而烧毁。

电机驱动装置15的电机优选大功率的伺服电机。

柜体10可采用双开门结构,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在运行使用时,双开门被锁上。当设备维护人员需要对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进行维修保养时,可以通过钥匙将双开门打开,以便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例如:给转动部件进行上润滑油处理,更换失灵的电动门等。

电动门还可设置有用于防止防夹手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可以是检测光幕,也可以是红外传感器。

如图5所示,每个电动门16包括:驱动电机161、丝杆162、门本体163、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滑轨164。

丝杆162固定安装驱动电机161的转轴上。门本体163上设置有丝杆连接部;丝杆连接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与丝杆162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丝杆162与门本体163螺接;门本体163还设置有与滑轨164相匹配的滑槽;门本体163可沿滑轨164滑动;当驱动电机16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实现电动门16的打开与关闭。

为了方便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的搬动,在本实施例中,柜体的底部设置有4个滑轮。每个滑轮上还可设置有止滑器。在柜体的底部的底部设置有滑轮和止滑器可以方便用户随时将装置搬动到预设地点。当推动到预设地点时,用户用脚踩下止滑器锁住滑轮。

柜体内还设置有用于给医疗物品进行消毒的紫外线灯。

紫外线杀菌灯实际上是属于一种低压汞灯。低压汞灯是利用较低汞蒸汽压(<10-2Pa)被激化而发出紫外光,其发光谱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253.7nm波长;另一条是185nm波长,这两条都是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杀菌灯不需要转化为可见光,250nm-260m波长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此波长区间能破坏其染色体,起到光化作用。

紫外线灯可以采用垂直排列安装在柜体内壁上。紫外线灯可以常亮或者定时点亮。

柜体10外还可设置有一个RFID读卡器18,RFID读卡器18用于读取医疗物品上的电子标签信息以获取医疗物品的码数信息。

该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医护人员领用手术服:医护人员通过指纹识别单元、工卡识别单元或人脸识别单元进行身份识别验证,身份验证通过后,自动识别医护人员身份信息和医院信息系统提供的医护人员排班信息,得出相关的医护人员所绑定的手术服大小码数,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的排班信息授予该医护人员权限,并将医护人员的相关信息通过RFID读写器17写入到手术服上的RFID电子标签内,同时对应的手术服码数指引灯点亮,电动门自动打开,医护人员取走手术服即可。电动门自动关上。从而完成RFID手术服领用操作,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会自动记录领用手术服人员信息、领用时间、领用手术服规格,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还可自动识别待领取的手术服是否取走。归入手术服流程如下:管理人员通过指纹识别单元、工卡识别单元或人脸识别单元进行身份识别验证,身份验证通过后,自动进入管理界面,通过触控屏选择放入手术服操作,管理人员将待放入的手术服放到RFID读卡器18的识别区,自动识别出该手术服码数规格,手术服码数对应的电动门自动打开,手术服码数摆放位置指引灯自动点亮指引,将手术服放入到指定的手术服储存格内,通过RFID读写器17自动识别该手术服是否放入,确保手术服放置位置和手术服验证的码数规格一致。识别出该码数规格的手术服放入后,储物转盘可自动旋转,将空的手术服储存格对准电动门,等待下一个手术服放入操作,如此反复完成整个柜体内的手术服放入。

该医疗物资智能发放装置可以实现物品自助发放,24小时无人值守。占地面积小,容量大。医疗物品上的RFID电子标签,和医护人员身份信息绑定,只有获得权限者方可领用手术服,确保手术服不会乱领乱用,规范手术服的标准化管理;一人只可领用一套,避免一人多套领用,确保消毒清洁的手术服不会浪费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清洁费用开支;自助发放系统内的手术服数量低于预警值时,系统自动提醒需要补充手术服的码数及数量,确保手术服的足量供应;实时统计显示手术服发放数量及领用人员名单、领用时间,可以进行追溯查询;操作简单、只需身份识别、取手术服即完成手术服领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