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288发布日期:2019-08-07 01:2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锅具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烹饪器具1’为了实现测温的技术需求,如图1所示,在锅具基体12’的下方均设有温度传感器16’,而为了安装温度传感器16’,常在烹饪器具1’的内壳上设置开口18’,该种结构一方面容易因为进水而形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烹饪器具1’使用过程中,锅具基体12’和温度传感器16’之间容易被米饭、菜等杂物阻隔,容易影响温度传感器16’的测温准确度,导致出现溢出、烧糊等问题,且增加用户的清洁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其包括锅具基体和限温层,锅具基体包括锅底和锅壁;限温层设置于锅底的外表面或锅底和至少部分锅壁的外表面,限温层的厚度沿自身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具基体和限温层,其中锅具基体包括锅底和锅壁,锅底和锅壁围合形成容纳食材的腔体,限温层设置于锅底的外表面或锅底和至少部分锅壁的外表面,限温层在电磁作用下,可实现对腔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进一步地,限温层具有特定的居里温度,限温层的组成成分可确定相应的居里温度,当限温层在电磁作用下发热时,限温层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限温层的居里温度时,限温层会失去磁性以使限温层在电磁作用下不再发热,限温层的温度降低,而当限温层的温度降至居里温度以下时,限温层重新恢复磁性,进而在电磁作用下发热、升温,周而复始,进而使得锅具的温度恒定在限温层的居里温度附近,确保食物的烹饪效果,此外,通过设置限温层而无需设置温度传感器,进而避免相关技术中由于设置温度传感器而导致烹饪器具内容易进水而造成安全隐患,且在烹饪器具使用过程中,避免锅具和温度传感器之间被米饭、菜等杂物阻隔而出现溢出、烧糊等现象。进一步地,限温层的厚度沿自身中心向外逐渐增大,这是由于烹饪器具的电磁件常对应设置于锅具的下方,即锅底的中心区域对应的磁场强度最大,由锅底的中心区域向外磁场强度减弱,由于限温层设置于锅底上或锅底与至少部分锅壁上,则通过设置限温层的中心区域厚度较小,限温层的外沿厚度较大,进而使得限温层的厚度与烹饪器具的电磁件所产生的磁场强度成反比,磁场强度较强时,可设置厚度较小的限温层,当磁场强度较弱时,可相应增加限温层的厚度,进而确保位于限温层外沿处的加热能力,避免在烹饪过程中出现锅底糊锅或锅壁冰凉等现象。

具体地,当限温层的居里温度为120℃时,在电磁作用下,限温层的温度自初始温度(例如室温)升高,限温层处于铁磁状态(具有磁性),当限温层的温度达到120℃以上时,限温层由铁磁状态转变为顺磁状态,即在电磁作用下,限温层不再加热,限温层的温度降低,而当温度低于120℃时,限温层重新恢复铁磁状态,进而在电磁作用下发热、升温,周而复始,进而使得锅具的温度恒定在限温层的居里温度120℃附近,确保食物的烹饪效果且防止溢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限温层的平均厚度为H1,满足0.1mm<H1<0.3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温层的平均厚度为H1,且满足0.1mm<H1<0.3mm,当限温层的厚度越厚,限温层的铁磁性越强,进而使得限温层在电磁作用下的加热性能更好,而当限温层的厚度大于0.3mm时,限温层的铁磁性不再随厚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强,因此,无需设置限温层的厚度大于0.3mm,避免增加无谓的成本且影响锅具和烹饪器具的轻质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限温层的中心区域的厚度范围为0.09mm至0.11mm,限温层的外沿区域的厚度范围为0.28mm至0.32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温层的中心区域的厚度范围为0.09mm至0.11mm,限温层的外沿区域的厚度范围为0.28mm至0.32mm,优选地,限温层的中心区域的厚度为0.1mm,且限温层的外沿区域的厚度为0.3mm,设置对应于锅底中心区域的限温层的厚度小于限温层的外沿厚度,由于锅底中心区域的磁场强度较强,通过设置厚度较小的限温层可避免锅底糊锅,由于锅壁区域的磁场强度较弱,通过增加限温层的厚度,进而确保位于限温层外沿处的加热能力,避免在烹饪过程中出现锅壁冰凉等现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中心区域的面积为S1,外沿区域的面积为S2,且满足1≤S1/S2≤2。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温层的中心区域的面积为S1,外沿区域的面积为S2,且满足1≤S1/S2≤2,即厚度较小的中心区域的面积与厚度较大的外沿区域的面积满足上述比例关系,进而优化限温层的整体结构,使得限温层更适应于烹饪器具的电磁件所产生的磁场分布,在磁场分布不均的条件下,可实现锅具的温度均匀恒定,提升锅具的烹饪效果。

优选地,限温层的中心区域的厚度呈线性变化,限温层的外沿区域的厚度呈线性变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基体的平均厚度为H2,满足0.02<H1/H2<0.1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锅具基体的平均厚度为H2,且锅具基体的平均厚度H2与限温层的平均厚度H1满足,0.02<H1/H2<0.15,当H1与H2满足上述比例关系时,限温层在电磁作用可实现对锅具的腔体内食材加热的功能,加热效率较高。进一步地,当0.1mm<H1<0.3mm时,则H2满足2mm<H2<5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限温层的材质为铁、镍或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温层的材质为铁、镍或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即限温层可以为复合金属材料或复合金属氧化物等。进一步地,限温层可以由纳米磁性材料制得,当然限温层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得,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则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限温层为喷涂涂层、蚀刻涂层或印刷涂层;进一步地,限温层可以为一层或多层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温层可采用喷涂、蚀刻或印刷的方式设置在锅具基体上,进而确保限温层与锅具基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限温层脱落。可以想到地,限温层与锅具基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则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限温层在锅具基体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高度为h,满足h≤1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温层在锅具基体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高度为h,且满足h≤15mm,由于烹饪器具的电磁件设置于锅具的下方,当h>15mm时,受限于磁场分布的影响,电磁作用会大幅度减弱,故无需在锅壁上全部设置限温层,避免增加无谓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基体为铝合金基体、不锈钢基体、玻璃基体或陶瓷基体;和/或锅底和锅壁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基体为铝合金基体、不锈钢基体、玻璃基体或陶瓷基体;和/或锅底和锅壁为一体成型,进而确保锅具基体的结构强度,确保锅具的安全使用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置于限温层的外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还包括设置于限温层的外表面的保护层,保护层可防止限温层由于氧化或进水等问题而导致的失效,降低长期使用过程中限温层磨损的可能性,有效延长锅具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锅具,因此具有该锅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壳体和电磁件,电磁件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且锅具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电磁件限定的加热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磁件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且电磁件通电后产生磁场以限定出加热区域,锅具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该加热区域内,进而以使限温层位于该加热区域内,限温层在磁场的作用下实现对腔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限温层与电磁件之间设有预设间距D,预设间距D≤18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限温层与电磁件之间的预设间距D小于等于18mm,可确保限温层的导磁效果和加热效果。当D>18mm时,受限于磁场分布的影响,电磁作用会大幅度减弱,限温层的导磁效果较弱,且很难实现加热功能。优选地,6mm≤D≤18mm。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烹饪器具,12’锅具基体,16’温度传感器,18’开口;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2和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烹饪器具,12锅具基体,122锅底,124锅壁,14限温层,110电磁件,112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和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其包括锅具基体12和限温层14,锅具基体12包括锅底122和锅壁124;限温层14设置于锅底122的外表面或锅底122和至少部分锅壁124的外表面,限温层14的厚度沿自身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具基体12和限温层14,其中锅具基体12包括锅底122和锅壁124,锅底122和锅壁124围合形成容纳食材的腔体,限温层14设置于锅底122的外表面或锅底122和至少部分锅壁124的外表面,限温层14在电磁作用下,可实现对腔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限温层14具有特定的居里温度,限温层14的组成成分可确定相应的居里温度,当限温层14在电磁作用下发热时,限温层14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限温层14的居里温度时,限温层14会失去磁性以使限温层14在电磁作用下不再发热,限温层14的温度降低,而当限温层14的温度降至居里温度以下时,限温层14重新恢复磁性,进而在电磁作用下发热、升温,周而复始,进而使得锅具的温度恒定在限温层14的居里温度附近,确保食物的烹饪效果,此外,通过设置限温层14可无需设置温度传感器,进而避免相关技术中由于设置温度传感器而导致烹饪器具1内容易进水而造成安全隐患,且在烹饪器具1使用过程中,避免锅具和温度传感器之间被米饭、菜等杂物阻隔而出现溢出、烧糊等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限温层14的厚度沿自身中心向外逐渐增大,这是由于烹饪器具1的电磁件110常对应设置于锅具的下方,即锅底122的中心区域对应的磁场强度最大,由锅底122的中心区域向外磁场强度减弱,由于限温层14设置于锅底122上或锅底122与至少部分锅壁124上,则通过设置限温层14的中心区域厚度较小,限温层14的外沿厚度较大,进而使得限温层14的厚度与烹饪器具1的电磁件110所产生的磁场强度成反比,磁场强度较强时,可设置厚度较小的限温层14,当磁场强度较弱时,可相应增加限温层14的厚度,进而确保位于限温层14外沿处的加热能力,避免在烹饪过程中出现锅底122糊锅或锅壁124冰凉等现象。优选地,烹饪器具1的电磁件110为电磁线圈。

具体地,当限温层14的居里温度为120℃时,在电磁作用下,限温层14的温度自初始温度(例如室温)升高,限温层14处于铁磁状态(具有磁性),当限温层14的温度达到120℃以上时,限温层14由铁磁状态转变为顺磁状态,即在电磁作用下,限温层14不再加热,限温层14的温度降低,而当温度低于120℃时,限温层14重新恢复铁磁状态,进而在电磁作用下发热、升温,周而复始,进而使得锅具的温度恒定在限温层14的居里温度120℃附近,确保食物的烹饪效果且防止溢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限温层14的平均厚度为H1,满足0.1mm<H1<0.3mm。

在该实施例中,限温层14的平均厚度为H1,且满足0.1mm<H1<0.3mm,当限温层14的厚度越厚,限温层14的铁磁性越强,进而使得限温层14在电磁作用下的加热性能更好,而当限温层14的厚度大于0.3mm时,限温层14的铁磁性不再随厚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强,因此,无需设置限温层14的厚度大于0.3mm,避免增加无谓的成本且影响锅具和烹饪器具1的轻质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限温层14的中心区域的厚度范围为0.09mm至0.11mm,限温层14的外沿区域的厚度范围为0.28mm至0.32mm。

在该实施例中,限温层14的中心区域的厚度范围为0.09mm至0.11mm,限温层14的外沿区域的厚度范围为0.28mm至0.32mm,优选地,限温层14的中心区域的厚度为0.1mm,且限温层14的外沿区域的厚度为0.3mm,设置对应于锅底122中心区域的限温层14的厚度小于限温层14的外沿厚度,由于锅底122中心区域的磁场强度较强,通过设置厚度较小的限温层14可避免锅底122糊锅,由于锅壁124区域的磁场强度较弱,通过增加限温层14的厚度,进而确保位于限温层14外沿处的加热能力,避免在烹饪过程中出现锅壁124冰凉等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中心区域的面积为S1,外沿区域的面积为S2,且满足1≤S1/S2≤2。

在该实施例,限温层14的中心区域的面积为S1,外沿区域的面积为S2,且满足1≤S1/S2≤2,即厚度较小的中心区域的面积与厚度较大的外沿区域的面积满足上述比例关系,进而优化限温层14的整体结构,使得限温层14更适应于烹饪器具1的电磁件110所产生的磁场分布,在磁场分布不均的条件下,可实现锅具的温度均匀恒定,提升锅具的烹饪效果。

优选地,限温层14的中心区域的厚度呈线性变化,限温层14的外沿区域的厚度呈线性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具基体12的平均厚度为H2,满足0.02<H1/H2<0.1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锅具基体12的平均厚度为H2,且锅具基体12的平均厚度H2与限温层14的平均厚度H1满足,0.02<H1/H2<0.15,当H1与H2满足上述比例关系时,限温层14在电磁作用下可实现对锅具的腔体内食材加热的功能,加热效率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0.1mm<H1<0.3mm时,则H2满足2mm<H2<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限温层14的材质为铁、镍或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该实施例中,限温层14的材质为铁、镍或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即限温层14可以为复合金属材料或复合金属氧化物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限温层14可以由纳米磁性材料制得,当然限温层14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得,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则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限温层14为喷涂涂层、蚀刻涂层或印刷涂层;进一步地,限温层14可以为一层或多层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限温层14可采用喷涂、蚀刻或印刷的方式设置在锅具基体12上,进而确保限温层14与锅具基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限温层14脱落。可以想到地,限温层14与锅具基体12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则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限温层14在锅具基体12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高度为h,满足h≤15mm。

在该实施例中,限温层14在锅具基体12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高度为h,且满足h≤15mm,由于烹饪器具1的电磁件110设置于锅具的下方,当h>15mm时,受限于磁场分布的影响,电磁作用会大幅度减弱,故无需在锅壁124上全部设置限温层14,避免增加无谓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具基体12为铝合金基体、不锈钢基体、玻璃基体或陶瓷基体;和/或锅底122和锅壁124一体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基体12为铝合金基体、不锈钢基体、玻璃基体或陶瓷基体;和/或锅底122和锅壁124为一体成型,进而确保锅具基体12的结构强度,确保锅具的安全使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具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置于限温层14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还包括设置于限温层14的外表面的保护层,保护层可防止限温层14由于氧化或进水等问题而导致的失效,降低长期使用过程中限温层14磨损的可能性,有效延长锅具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其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锅具,因此具有该锅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器具1还包括:壳体112和电磁件110,电磁件110设置在壳体112的底部,且锅具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电磁件110限定的加热区域内。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电磁件110设置在壳体112的底部,且电磁件110通电后产生磁场以限定出加热区域,锅具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该加热区域内,进而以使限温层14位于该加热区域内,限温层14在磁场的作用下实现对腔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限温层14与电磁件110之间设有预设间距D,预设间距D≤18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温层14与电磁件110之间的预设间距D小于等于18mm,可确保限温层14的导磁效果和加热能力。当D>18mm时,受限于磁场分布的影响,电磁作用会大幅度减弱,限温层14的导磁效果较弱,且很难实现加热功能。优选地,6mm≤D≤18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