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便携泡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3029发布日期:2019-08-13 20:4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便携泡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泡茶器。



背景技术:

普通泡茶杯将茶仓和杯体作为整个产品,虽然在泡茶方面的便捷性和功能性得到了提升,但是作为普通密封饮水杯,其便携性大大降低。且现有的泡茶杯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便携泡茶器,以期实现集储茶、泡茶、茶水分离等多个功能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便携泡茶器,包括一个筒状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内部可拆卸设置有一个滤网,所述滤网将连接体内部空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连接体的上腔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防尘盖,所述连接体的下腔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茶仓,所述防尘盖底端与连接体相连接处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所述茶仓与连接体相连接处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的上腔与防尘盖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体的下腔与茶仓之间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的上腔内侧壁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防尘盖底端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体的下腔内侧壁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茶仓的顶端口部设有与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的内部空腔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滤网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中心设有安装孔,所述滤网为底端开口、顶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滤网的外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向外凸出的安装弹片,所述滤网的底端开口处设有向外凸出的环形限位凸缘,所述滤网从下往上嵌装在所述安装台的安装孔上,并通过滤网上的安装弹片和环形限位凸缘分别卡在安装台的上下两个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的安装台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密封圈容纳槽。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便携泡茶器,集储茶、泡茶、茶水分离等多个功能于一体。当作为储存茶叶的茶叶储存罐使用时,体积小,方便携带;当需要泡茶时,只需将防尘盖取下,倒置泡茶器作为杯盖,与普通的杯体配合,即可实现泡茶功能,且同时能实现茶水分离,真正实现功能多样化,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纵剖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拆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半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掉防尘盖后与杯体配合的状态图。

图中标号:1连接体,11安装台,12密封圈容纳槽,13第一内螺纹,14第二内螺纹,2滤网,21安装弹片,22环形限位凸缘,3防尘盖,31第一外螺纹,4茶仓,41第二外螺纹,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便携泡茶器,包括一个筒状的连接体1,连接体1内部可拆卸设置有一个滤网2,连接体1的内部空腔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滤网2的安装台11,安装台11中心设有安装孔,滤网2为底端开口、顶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滤网2的外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向外凸出的安装弹片21,滤网2的底端开口处设有向外凸出的环形限位凸缘22,滤网2从下往上嵌装在安装台11的安装孔上,并通过滤网2上的安装弹片21和环形限位凸缘22分别卡在安装台11的上下两个端面上;连接体1的安装台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6的密封圈容纳槽12。滤网2将连接体1内部空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连接体1的上腔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防尘盖3,连接体1的下腔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茶仓4,防尘盖3底端与连接体1相连接处通过第一密封圈5密封,茶仓4与连接体1相连接处通过第二密封圈6密封。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6起到阻水防漏的作用。

其中,连接体1的上腔与防尘盖3之间螺纹连接,连接体1的下腔与茶仓4之间螺纹连接。连接体1的上腔内侧壁设有第一内螺纹13,防尘盖3底端设有与第一内螺纹13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31,连接体1的下腔内侧壁设有第二内螺纹14,茶仓4的顶端口部设有与第二内螺纹14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41。

当需要储存茶叶时,将茶叶装入茶仓4中,并将防尘盖3和茶仓4分别拧在连接体1的上下两端,即可作为茶叶储存罐来存储茶叶,防尘盖3起到防尘的作用,两个密封圈起到密封的作用,且该茶叶储存罐小巧,方便携带。当需要泡茶时,将防尘盖3取下来,并倒置整个泡茶器作为杯盖,通过连接体1的上腔内侧壁的第一内螺纹13拧在普通的杯体7上,再倒置整个杯体7,即可进行泡茶,泡到合适的茶水浓度时,再翻转整个杯体7,此时在滤网2的作用下,茶叶与茶水完全分离,即可饮茶。真正实现多功能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